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涉外劳动争议中中国劳动法律规范的适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凤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31-136,143,共7页
有关涉外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中国法律规定比较简单,已有的规定之间存在冲突。涉外劳动争议,主要适用劳动者工作地的法律。在中国境内履行的涉外劳动合同,一般适用中国劳动法律规范。中国劳动法律规范中的所有强制性规定是否都必须...
有关涉外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中国法律规定比较简单,已有的规定之间存在冲突。涉外劳动争议,主要适用劳动者工作地的法律。在中国境内履行的涉外劳动合同,一般适用中国劳动法律规范。中国劳动法律规范中的所有强制性规定是否都必须适用于在境内履行的涉外劳动合同存在争议。在中国境外履行的涉外劳动合同,一般适用外国劳动法律规范。当外国法所规定的劳动基准低于中国劳动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最低标准时,则可以直接适用中国劳动法律规范中的强制性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
劳动
争议
涉外
劳动
关系
强制性规定
劳动法律规范
劳动
者工作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互联网专车”劳动用工问题的法律规范——以P2P模式为中心
被引量:
11
2
作者
柴伟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64,共8页
"互联网专车"运营模式下的用工关系缺乏清晰的法律界定,专车软件平台公司与专车司机之间不宜界定为劳动关系,也不宜界定为居间关系、承揽关系。法律关系的不清晰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如专车司机的权益问题、交通事故责任承担...
"互联网专车"运营模式下的用工关系缺乏清晰的法律界定,专车软件平台公司与专车司机之间不宜界定为劳动关系,也不宜界定为居间关系、承揽关系。法律关系的不清晰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如专车司机的权益问题、交通事故责任承担问题、行政处罚责任承担问题等等。互联网时代劳资关系结构"类劳动者"概念确立的理论基础以及域外设立"中间类型"劳动者主体的成功探索,为我国通过创建"类劳动者"的概念来回应互联网专车用工关系的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建议我国立法增设"类劳动者"的概念,并构建配套制度来规范"互联网专车"的用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P2P模式
互联网专车
劳动
用工关系
法律
规范
类
劳动
者
“中间类型”用工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涉外劳动争议中中国劳动法律规范的适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凤琴
机构
嘉兴学院法学院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31-136,143,共7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2JCFX05YB)
文摘
有关涉外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中国法律规定比较简单,已有的规定之间存在冲突。涉外劳动争议,主要适用劳动者工作地的法律。在中国境内履行的涉外劳动合同,一般适用中国劳动法律规范。中国劳动法律规范中的所有强制性规定是否都必须适用于在境内履行的涉外劳动合同存在争议。在中国境外履行的涉外劳动合同,一般适用外国劳动法律规范。当外国法所规定的劳动基准低于中国劳动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最低标准时,则可以直接适用中国劳动法律规范中的强制性规定。
关键词
涉外
劳动
争议
涉外
劳动
关系
强制性规定
劳动法律规范
劳动
者工作地
Keywords
foreign-related labor disputes
foreign-related labor relations
mandatory rules
labor and employment laws
the working locality of labor's
分类号
D922.5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互联网专车”劳动用工问题的法律规范——以P2P模式为中心
被引量:
11
2
作者
柴伟伟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64,共8页
文摘
"互联网专车"运营模式下的用工关系缺乏清晰的法律界定,专车软件平台公司与专车司机之间不宜界定为劳动关系,也不宜界定为居间关系、承揽关系。法律关系的不清晰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如专车司机的权益问题、交通事故责任承担问题、行政处罚责任承担问题等等。互联网时代劳资关系结构"类劳动者"概念确立的理论基础以及域外设立"中间类型"劳动者主体的成功探索,为我国通过创建"类劳动者"的概念来回应互联网专车用工关系的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建议我国立法增设"类劳动者"的概念,并构建配套制度来规范"互联网专车"的用工关系。
关键词
共享经济
P2P模式
互联网专车
劳动
用工关系
法律
规范
类
劳动
者
“中间类型”用工主体
分类号
DF47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涉外劳动争议中中国劳动法律规范的适用
李凤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互联网专车”劳动用工问题的法律规范——以P2P模式为中心
柴伟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