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创新高地建设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技能结构与数字技术扩散的中介效应考量
1
作者 庞娟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6,共10页
以2011—2023年作为研究时段,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级行政单位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创新高地建设的影响效应。结论显示:工业智能化转型是创新高地建设的重要驱动因素,且在经过内生性与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核心结论仍成... 以2011—2023年作为研究时段,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级行政单位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创新高地建设的影响效应。结论显示:工业智能化转型是创新高地建设的重要驱动因素,且在经过内生性与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核心结论仍成立。劳动技能结构优化与数字技术扩散是工业智能化转型赋能创新高地建设的重要传导机制。在胡焕庸线以东、工业化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创新高地建设的赋能效应更强。门槛检验发现,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创新高地建设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当工业智能化转型高于一定门槛值时,其对创新高地建设的赋能效应呈边际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转型 创新高地建设 劳动技能结构优化 数字技术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投入品关税对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基于中美贸易数据的分析
2
作者 谢建国 申悦琳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19,共8页
依据2015—2021年中美中间投入品关税数据,考量中间投入品关税对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投入品关税提高降低了企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减少了企业研发项目投资额,抑制了企业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从而恶化了企业劳动力技能... 依据2015—2021年中美中间投入品关税数据,考量中间投入品关税对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投入品关税提高降低了企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减少了企业研发项目投资额,抑制了企业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从而恶化了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降低了企业高技能和中技能劳动力结构,提高了低技能劳动力结构。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间投入品关税提高恶化了东部地区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高技术制造部门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结构。鉴于此,适当降低中间投入品关税,加强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扶持民营企业、高技术企业发展,是提高国内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投入品关税 劳动技能结构 替代弹性 技术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关联视角下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对产业演化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
3
作者 周笑琦 敖荣军 +1 位作者 陈京 侯纯光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304,共14页
产业与职业密不可分。现有演化经济地理研究多关注产业关联或职业关联等单要素关联,没有对二者的交互影响及其异质性进行系统探索,多要素交互关联为理解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视角。文章探讨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对产业演化的内生... 产业与职业密不可分。现有演化经济地理研究多关注产业关联或职业关联等单要素关联,没有对二者的交互影响及其异质性进行系统探索,多要素交互关联为理解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视角。文章探讨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对产业演化的内生影响,并系统分析其区域异质性与产业异质性。结果发现:1)中国城市产业与职业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增加;平均产业关联密度与职业-产业交互关联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产业-职业交互助推中国城市产业演化。中国城市产业演化均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效应;产业-职业交互可以扩大地区产业比较优势。3)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门类分样本结果呈现一定差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城市和大规模城市的产业与职业交互效应更突出,中东部地区和大规模城市更可能通过技能结构与潜在产业的相关性实现路径突破;分产业门类看,劳动力技能更有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技能结构 产业关联 职业关联 交互关联视角 产业演化 异质性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适应性成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技能结构与市场交易费用的视角
4
作者 庄季乔 《商业研究》 2025年第4期131-140,152,共11页
面对不确定与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来助力企业成长至关重要。本文分别立足于企业短期与长期适应性成长,通过词频方式构建企业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系统考察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适应性成长关系。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同... 面对不确定与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来助力企业成长至关重要。本文分别立足于企业短期与长期适应性成长,通过词频方式构建企业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系统考察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适应性成长关系。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同步推动企业短期与长期适应性成长,且该作用主要通过劳动技能结构优化与市场交易费用下降来实现;产业类型、行业竞争烈度、企业生命周期均会对人工智能技术效应发挥产生影响,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竞争烈度、成长期企业适应性成长的促进作用更强;企业董事海外工作经历与海外教育经历对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适应性成长正相关作用的发挥仅在长期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企业适应性成长 劳动技能结构 市场交易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杰 张世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8,共16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企业界掀起了一股数字化转型浪潮,数字技术对就业的冲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工作任务型生产函数构建垄断竞争市场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使用2013—2022年中国...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企业界掀起了一股数字化转型浪潮,数字技术对就业的冲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工作任务型生产函数构建垄断竞争市场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使用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推导发现:如果数字化资本与高技能劳动力存在互补关系,则企业高技能劳动力相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会随着数字化转型水平提升而增加,即数字化转型将会促进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数字化转型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兼具负向的替代效应和正向的产出扩张效应,最终影响取决于二者大小;数字化转型的产出扩张效应和低技能劳动力替代效应均会导致企业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企业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将提高0.1%,说明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表明数字化资本与高技能劳动力之间存在互补性。机制分析显示: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的产出扩张,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尽管数字化转型导致企业生产人员的减少,但却导致销售人员和采购人员的增加,数字技术并未对低技能劳动力产生明显的替代效应,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产出扩张效应实现。由于制造业企业生产人员占比更高,数字技术的替代作用更明显,且雇佣高技能劳动力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撑,因此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规模较大企业和国有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因此,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面向数字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事业,同时不断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和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劳动技能结构 替代效应 产出扩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水平对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韩自然 刘明宇 芮明杰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6-65,共10页
构建了关于信息化水平、劳动力技能结构以及生产率的理论框架,探讨了信息化水平对生产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劳动力技能结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框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对生产率同时具有直接影... 构建了关于信息化水平、劳动力技能结构以及生产率的理论框架,探讨了信息化水平对生产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劳动力技能结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框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对生产率同时具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信息化水平对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呈现出动态的阶段性特征,两者之间存在U形关系,信息技术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只有在信息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显现;信息化水平对生产率的间接影响通过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中介作用来实现: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低技能劳动者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并带来了中、高技能劳动力需求上升,导致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本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技能结构在信息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要使信息化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匹配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劳动者需要进行持续学习与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化水平 生产率 劳动技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技能结构优化组态路径研究——基于QCA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畅 吕荣杰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1年第3期74-79,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发展,如何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成为重要课题。以2016—2018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运用QCA方法,基于组态视角,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出发剖析产业升级、人工智能、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4个条件变量对劳动力...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发展,如何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成为重要课题。以2016—2018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运用QCA方法,基于组态视角,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出发剖析产业升级、人工智能、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4个条件变量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关键路径有3条,即智能-产业主导型、智能-贸易主导型和综合发展型。(2)较之于其他2条路径,智能-产业主导型能够更深层次地促进劳动力技能结构优化。(3)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的组态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替代性。(4)非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关键路径有1条,且与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关键路径存在非对称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技能结构 组态思维 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技能结构与技术进步引致的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魏玮 郝威亚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39,共7页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8年28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从劳动力技能结构与技术水平匹配的角度解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技术水平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同步提升才能有效促进技术...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8年28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从劳动力技能结构与技术水平匹配的角度解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技术水平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同步提升才能有效促进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提高。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的技术进步才能有效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绩效,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劳动力技能结构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技术 劳动技能结构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劳动力技能结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天山 袁功林 武可栋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61-166,共6页
文章考虑数字化转型与劳动力技能结构互动现象,基于互补理论构建了劳动力技能结构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微观机制。同时,基于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等技能劳动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互补效... 文章考虑数字化转型与劳动力技能结构互动现象,基于互补理论构建了劳动力技能结构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微观机制。同时,基于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等技能劳动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互补效应,能够显著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大规模企业、年轻企业和中西部地区高等技能劳动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互补效应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劳动技能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 互补机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官华平 郭滨华 李萍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8,共13页
伴随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文章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国家政策语义与公司财务报告匹配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从微观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技能... 伴随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文章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国家政策语义与公司财务报告匹配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从微观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技能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表现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等从事复杂性工作的高技能劳动力占比,而降低从事重复性的低技能劳动力占比。该结论在“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等内生性检验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数字化转型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引发劳动要素在企业间的重新配置,从而优化企业的劳动力技能结构。(3)数字化转型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会带来产出规模的扩大,导致企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4)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层面,技能水平越高和吸收能力越强,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技能结构优化作用越强;地区层面,在劳动力保护程度较低和经济较发达的地方,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优化作用更为明显;行业层面,数字化转型对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劳动技能结构 生产效应 规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卫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79,共13页
文章主要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视角,在理论上阐明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技能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与低技能劳动力之间... 文章主要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视角,在理论上阐明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技能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与低技能劳动力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与中、高技能劳动力之间均呈现“U”型关系。因此,人口老龄化初期没有引致劳动力就业极化,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而升级了劳动力技能结构。进一步,文章实证验证了人口老龄化升级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机制。此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影响方向与全国样本保持一致,但影响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增加了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份额,减少了中技能及高技能劳动力就业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产业结构 劳动技能结构 极化 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与创新
12
作者 张慧敏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53,共5页
借鉴新结构经济学金融体系和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原则,在运用排序匹配法客观度量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的基础上,借助双固定效应对自主创新、技术创新进行回归分析。此外,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创新... 借鉴新结构经济学金融体系和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原则,在运用排序匹配法客观度量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的基础上,借助双固定效应对自主创新、技术创新进行回归分析。此外,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创新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检验匹配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对自主创新及技术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在匹配度与创新之间分别具有遮掩效应和调节作用;匹配度对研发综合技术效率和研发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其他创新效率未发挥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劳动技能结构 结构匹配 创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新型转移趋势
13
作者 徐倩 《村委主任》 2025年第3期163-165,共3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中国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但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改变了农村的就业格局和产业结构,也为城乡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在农村就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力面临就业机会不平衡、劳动力技能结构不... 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中国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但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改变了农村的就业格局和产业结构,也为城乡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在农村就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力面临就业机会不平衡、劳动力技能结构不适应、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可持续性,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文章将深入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就业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旨在为优化农村劳动力市场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乡村振兴战略 劳动技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影响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23
14
作者 韩民春 乔刚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63,共15页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另一方面又会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产生冲击,其对制造业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及机理尚需从理论到实证的深入研究。基于我国18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从制造业就业总量和劳动...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另一方面又会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产生冲击,其对制造业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及机理尚需从理论到实证的深入研究。基于我国18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从制造业就业总量和劳动力技能结构角度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制造业整体就业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只存在于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中,具体表现为机器人使用量每增加10%,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下降0.54%,而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影响不显著;其次,从地区差异性看,机器人密度较高的地区对就业冲击明显,密度低的地区对就业影响不大;最后,考虑工业机器人技术复杂度的异质性,发现高技术复杂度的机器人对就业的替代作用明显,低技术复杂度机器人对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政策上宜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路,健全工业机器人应用配套政策,实施“机器换人”计划与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相兼顾,加强对工业机器人产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储备体系的建设,发挥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劳动力就业 制造业 劳动技能结构 地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基于企业生产要素配置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靳卫东 郑浩天 何丽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7,共9页
本文基于200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企业生产要素配置视角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且底层数字技术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影... 本文基于200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企业生产要素配置视角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且底层数字技术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生产要素配置,既通过提高数字资产占比降低劳动收入份额;也通过劳动技能结构升级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但后者作用超过前者,总效应表现为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在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以及员工平均工资的同时,并不会挤出企业利润水平,相反会优化自身经营绩效并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因此,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关键基础技术的创新和布局,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劳动收入份额 生产要素配置 数字资产 劳动技能结构 底层数字技术 共同富裕 多重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低工资对企业内部雇佣技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楚仁 马艳君 陈瑾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110,共14页
最低工资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雇佣成本,进而会影响企业的雇佣结构。本文利用207631个企业的调查数据以及当地最低工资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最低工资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的雇佣技能结构。结果发现,在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后,企业内部雇佣的中等技能劳... 最低工资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雇佣成本,进而会影响企业的雇佣结构。本文利用207631个企业的调查数据以及当地最低工资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最低工资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的雇佣技能结构。结果发现,在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后,企业内部雇佣的中等技能劳动力占比增加,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减少,从而导致企业内部雇佣的平均技能降低,这一结论在各项稳健性检验下依旧成立。因此,政府应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避免对企业造成过大的用工成本压力;政府应多扶持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这也有助于促进中高技能劳动力更好地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工资 企业雇佣 劳动技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如何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效应分解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丹 李旭浦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共12页
数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要素。选取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效应分解视角考察数据要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就直接效应而言,数据要素能有效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且研究结论稳健;②就间接效应... 数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要素。选取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效应分解视角考察数据要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就直接效应而言,数据要素能有效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且研究结论稳健;②就间接效应而言,企业新质创新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在数据要素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中介效应;③就乘数效应而言,在新质创新与劳动力技能结构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数据要素具有放大、叠加与倍增作用;④数据要素赋能效应在竞争激烈、高新技术与非重污染行业明显,且在数字基础设施完备、数据人才高水平集聚与数据开放地区更加有效。研究结论可为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新质生产力 新质创新 劳动技能结构 乘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6
18
作者 张姝 王雪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0,共6页
在数字经济赋能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文章基于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采用熵值TOPSIS法测度2011—2019年我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根据测算结果探究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 在数字经济赋能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文章基于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采用熵值TOPSIS法测度2011—2019年我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根据测算结果探究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推动劳动技能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即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的需求效应大于对中、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且劳动技能结构优化是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渠道。随着劳动技能结构的升级,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高技能劳动力占比超过43.1560%时,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具有“跨越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技能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 门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19
作者 陈余磊 同小歌 +1 位作者 冉茂盛 韩炜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9,共15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掀起一场“生产力革命”,推动着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迁。在此背景下,文章依据社会—技术系统理论(STST理论),将人工智能划分为愿景与技术两个维度,构造出人工智能愿景与人工智能技术指标,采用2010—2022年...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掀起一场“生产力革命”,推动着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迁。在此背景下,文章依据社会—技术系统理论(STST理论),将人工智能划分为愿景与技术两个维度,构造出人工智能愿景与人工智能技术指标,采用2010—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A股数据,探讨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关联。实证结果表明:其一,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控制内生性以及稳健性后检验结果与基准检验结果一致。此外,研究还证实了人工智能愿景相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而言,前者可能存在夸大效应,即人工智能技术的正向效应要小于人工智能愿景,这意味着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不应该让人工智能仅停留在“口号”阶段,而应该努力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落实,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二,在传导机制方面,文章打开了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黑箱”,从劳动力技能结构调整角度剖析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人工智能愿景还是人工智能技术都显著提高了劳动力技能水平,推动了劳动力技能结构从低技能向高技能转变,即人工智能可以赋能劳动力技能提升,进而对新质生产力产生积极影响。其三,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高科技行业特征更加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与应用,且企业所处地区的数字技术设施越好,人工智能技术发挥的正向效应就越强,即上述两个方面均会加强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促进企业形成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一是要坚定不移走科技发展之路,不断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投入,以科技自主自强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不断壮大新型劳动者队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三是要加快营造“软环境”与“硬环境”,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供沃土,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愿景 人工智能技术 新质生产力 劳动技能结构 高科技行业 数字技术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欣欣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0,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跃迁,也是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基于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跃迁,也是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基于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东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更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优化劳动技能结构,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劳动技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