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产业中的数字情感劳动:一种新型劳动形式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建新 王福如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59,256,共10页
数字情感劳动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文化产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劳动形式。与数字劳动、情感劳动相比,数字情感劳动凸显了数字与情感的交互效应,因此需要从技术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等方面理解其概念的生成逻辑。由于技术... 数字情感劳动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文化产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劳动形式。与数字劳动、情感劳动相比,数字情感劳动凸显了数字与情感的交互效应,因此需要从技术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等方面理解其概念的生成逻辑。由于技术与情感的交叉融合,数字情感劳动表现出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统一、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的统一、劳动主体的自主性、劳动者身份的不确定性和以数字媒介为中介等典型特征,并形成数字情感的表达、传递、管理和操纵四种主要类型。数字情感劳动嵌入文化生产的全过程、驱动文化消费的过程循环并重塑文化传播的链条,从而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对数字文化产业的作用尤为显著。未来应大力促进数字情感劳动与数字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情感劳动 文化产业 平台经济 数字劳动 劳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形式的比较
2
作者 王茂修 李义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劳动形式 生产资料 市场经济体制 自由劳动 劳动 计划 安排 占有 建设社会主义 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形式的制度安排
3
作者 李义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6期57-61,共5页
一、传统体制下由计划支配的劳动形式 劳动形式是从属于经济体制的,因为它只是经济体制的子系统。由此出发,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要素,也是由计划统一支配的,劳动形式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如何评价这种从属于计划体制的,因... 一、传统体制下由计划支配的劳动形式 劳动形式是从属于经济体制的,因为它只是经济体制的子系统。由此出发,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要素,也是由计划统一支配的,劳动形式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如何评价这种从属于计划体制的,因而由计划支配的劳动形式呢?无疑,这种劳动形式试图达到社会公正,当家作主,激励效率的目标。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实践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它难以提供有效的激励,因而并非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 第一,这种劳动形式很难解决经济激励、资源配置所必需的经济计算问题。理论界的同志大概都还记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形式 自由劳动 劳动力产权 制度安排 劳动 选择自由 商品货币关系 失业 劳动力要素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下青年新业态劳动选择困境研究
4
作者 温欣 王玉香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5,共9页
平台流量组织规则下劳动选择产生了分化,形成了新的劳动形态,面对经济、文化、他人及自我等劳动承认的复杂性冲突,青年面临着劳动选择的困境。新业态青年劳动选择的困境是“去组织化”劳动关系变迁的结果,也是平台流量的组织化、控制化... 平台流量组织规则下劳动选择产生了分化,形成了新的劳动形态,面对经济、文化、他人及自我等劳动承认的复杂性冲突,青年面临着劳动选择的困境。新业态青年劳动选择的困境是“去组织化”劳动关系变迁的结果,也是平台流量的组织化、控制化的产物,是平台劳动组织下劳动形态内部张力和外部壁垒给青年劳动选择带来的困惑与障碍。充分理解青年在平台经济中新业态分化下的主体复杂心态,应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教育、心理与社会服务、企业责任、青年本体等多维度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困境,引导青年在积极参与平台经济发展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数字技术与能力,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新业态劳动形式 青年 嵌套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雇工、零工到“玩工”——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劳动”形式文献评述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勇 梁悦 周绍东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5,共8页
人类从机器大工业进入数字时代,出现雇工、零工以及“玩工”等不同“劳动”形式。从历史维度纵向审视三种“劳动”形式的历史演变:自劳动力商品必备条件中产生的雇工,在资本逐利影响下产生的相对过剩人口并衍生出的零工,以及数字技术及... 人类从机器大工业进入数字时代,出现雇工、零工以及“玩工”等不同“劳动”形式。从历史维度纵向审视三种“劳动”形式的历史演变:自劳动力商品必备条件中产生的雇工,在资本逐利影响下产生的相对过剩人口并衍生出的零工,以及数字技术及其平台应用下产生的“玩工”。从当代现实横向比较数字雇工、数字零工和“数字玩工”三种劳动的外在表征。无论是历史的演变还是当代现实的比较,雇工、零工到“玩工”的嬗变,彰显出的“劳动”形式表现为技术发展的产物、自由解放的表象以及资本剥削的隐形。一旦深入生产关系,其中蕴含的却是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耦合引致的劳动者深度剥削与集体奴役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工 零工 “玩工” 劳动形式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形式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林伟 李龙 宋月萍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8-65,共8页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依托OLS方法检验劳动合同形式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并借助分位数回归方法细致深入地诠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签订劳动合同将会显著提升农民工的工资率,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依托OLS方法检验劳动合同形式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并借助分位数回归方法细致深入地诠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签订劳动合同将会显著提升农民工的工资率,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尤其是对中低收入的农民工,工资促进效应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率 劳动合同形式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劳动合同形式的立法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穆随心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71,共3页
劳动法被定位于公法和私法兼容的社会法法域已是学界的共识,但作为劳动法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合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以私法性质为主导;劳动合同形式在我国立法进程中经历了一个从要式到不要式的嬗变和发展,由此决定劳动合同书面形式... 劳动法被定位于公法和私法兼容的社会法法域已是学界的共识,但作为劳动法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合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以私法性质为主导;劳动合同形式在我国立法进程中经历了一个从要式到不要式的嬗变和发展,由此决定劳动合同书面形式的效力从要件主义转向证据主义,而这一切正是"对劳动者进行倾斜保护"原则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法性质 劳动合同形式 要式 不要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的社会形式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鲍志效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16,共4页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劳动的社会形式的考察和研究 ,发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除了占主体地位的联合劳动以外 ,还同时存在雇佣劳动、个体劳动等其它劳动的社会形式 ,从而证实联合劳动为主体的多种劳动社会形式并存 。
关键词 劳动的社会形式 联合劳动 雇佣劳动 个体劳动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在形式结构上的两重性——“无形效益劳动”和“有形效益劳动”
9
作者 傅曾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6期78-80,共3页
马克思关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两重性这一科学原理已被大家普遍所接受。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日益发展,劳动的社会化和内涵越来越扩大,致使劳动在形式结构上已分化形成两大类:直接从事商品生产的劳动和围绕商品生产的服务性... 马克思关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两重性这一科学原理已被大家普遍所接受。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日益发展,劳动的社会化和内涵越来越扩大,致使劳动在形式结构上已分化形成两大类:直接从事商品生产的劳动和围绕商品生产的服务性辅助性劳动,即“有形效益劳动”和“无形效益劳动”。确立这种观点,对国民经济建设中关于机构改革、人员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两重性 劳动形式结构两重性 无形效益劳动 有形效益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程度对农户劳动交换形式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朱建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3期293-296,298,共5页
采用9个省897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了农户劳动交换形式结构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越高,则农户劳动交换形式结构的市场化特征越明显;若农户家庭劳动力人口数越少、家庭年总收入越多、非农收入占家庭年总收入的比... 采用9个省897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了农户劳动交换形式结构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越高,则农户劳动交换形式结构的市场化特征越明显;若农户家庭劳动力人口数越少、家庭年总收入越多、非农收入占家庭年总收入的比例越小、被访者越看重效率而不是人情、劳动交换较多地参考劳动力市场价格、没有换工经历和没有换工意愿,则该农户的盖房、农忙和红白喜事雇工的可能性大。农户家庭人均耕地面积越小,则其盖房和农忙雇工的可能性更大。若所需工种为长工时,农户盖房更倾向于雇工。户主年龄越小,则其农忙越倾向于雇工。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较好地阐释了市场化对农户劳动交换形式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程度 农户 劳动交换形式结构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零售商店的劳动组织——介绍一种售货员上班形式
11
作者 夏利渊 《商业研究》 1981年第6期21-24,共4页
现在有不少工厂采用四班三运转的劳动组织形式,运用“歇人不歇马”的办法,从改进劳动组织入手,增加生产班次,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从而增加产品数量,促进了生产发展。 那么,在商业部门,特别是零售商店能否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通过... 现在有不少工厂采用四班三运转的劳动组织形式,运用“歇人不歇马”的办法,从改进劳动组织入手,增加生产班次,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从而增加产品数量,促进了生产发展。 那么,在商业部门,特别是零售商店能否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进现行的劳动组织形式,来提高劳动效率和服务质量呢?最近,我到某地一家零售商店参观学习时,发现他们所采用的劳动组织形式有其独到之处,很有必要进行研究。 这家零售百货商店的具体做法是采用三班制,即把职工分成三个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组织形式 零售商店 售货员 服务质量 四班三运转 劳动效率 生产发展 商业部门 百货商 三班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论剩余价值生产的形式和劳动从属于资本——学习《资本论》札记
12
作者 刘承思 《人文杂志》 1985年第1期10-15,共6页
在政治经济学史上,马克思是科学分析剩余价值生产形式的第一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即使如李嘉图,在剩余价值理论上,也“只知道相对剩余价值”,不知道绝对剩余价值。因为李嘉图从来没有考虑到剩余价值的起源。他把剩余价值看作是资... 在政治经济学史上,马克思是科学分析剩余价值生产形式的第一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即使如李嘉图,在剩余价值理论上,也“只知道相对剩余价值”,不知道绝对剩余价值。因为李嘉图从来没有考虑到剩余价值的起源。他把剩余价值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东西,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他看来是社会生产的自然形式。”“马克思还进一步研究了剩余价值本身,发现了它的两种形式,即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并且证明这两种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发展中起了不同的然而都是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剩余价值规律 相对剩余价值 马克思 资本家 札记 劳动过程 劳动的社会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劳动规律漫议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向新阳 《出版科学》 2003年第4期11-13,共3页
探求规律,当从分析矛盾入手。精神文化生产的个性自由与精神文化产品社会化矛盾统一的规律,是编辑劳动的基本规律,是从所有编辑劳动形式中归纳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共同规律。其主导作用是:规定编辑劳动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规程。
关键词 编辑劳动 劳动规律 劳动形式 编辑学理论 精神文化生产 精神文化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资本形态演化及其本性探究
14
作者 黄龙 蔡晓辉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94,共10页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对于我们在数字化历史新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站在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视角,数字资本同时呈现为物质要素与社会形式的双重...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对于我们在数字化历史新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站在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视角,数字资本同时呈现为物质要素与社会形式的双重属性:前者表现为生产方式、存在形式以及可感知性和超感知性;后者表现为对当前劳动关系的重塑和对劳动要素的深刻影响。数字资本的物质要素与社会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同作用于数字资本的生成、发展过程之中,促使劳动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数字资本通过算法和平台改变了传统生产消费方式及社会关系,影响经济利益、社会公正和个体权益;另一方面,数字资本改变了传统劳动关系结构,催生新的生产关系,加剧社会不平等。基于此,需要加强合理监管与引导,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同时,防止数字资本过度集中与垄断,保障个人隐私权和社会公平,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数字经济体系,确保技术进步惠及每一个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 物质要素 社会形式 劳动形式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管理劳动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劳动
15
作者 王武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1,共4页
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作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回答管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更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 管理劳动 创造价值 劳动形式 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者的流动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效民 《经济问题》 1985年第9期41-44,共4页
当前,为了顺利地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顺应新技术革命的历史潮流,制定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急需破除长期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9页),使人们的思想从这些固定观... 当前,为了顺利地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顺应新技术革命的历史潮流,制定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急需破除长期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9页),使人们的思想从这些固定观念中解放出来。在这些关于社会主义的固定观念中,包括在劳动者流动性问题上已经形成的某些错误理解和传统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社会主义条件下 经济体制改革 生产力发展 流动性 历史潮流 经济发展战略 新技术革命 马克思 劳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模式下零工劳动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8,共9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以平台为链接的零工劳动成为数字时代特殊的劳动方式。零工劳动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劳动价值生成方式和劳动者的组织方式遭到挑战。由于网络平台的外部性,零工劳动过程实现了从“工厂”向“社会”的蔓延,带来了资本对社...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以平台为链接的零工劳动成为数字时代特殊的劳动方式。零工劳动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劳动价值生成方式和劳动者的组织方式遭到挑战。由于网络平台的外部性,零工劳动过程实现了从“工厂”向“社会”的蔓延,带来了资本对社会的总体吸纳;数字平台模式下的算法技术通过对相关性的分析,实现了借助于“算法最优时间”对劳动过程的控制和劳动价值的衡量。数字平台模式下的零工劳动将平台的中介化发展到主体化,带来了劳资权力的不对称,同时造成了数字平台的负外部性问题。平台经济所形成的嵌套层级构架需要新型的社会关系结构,因此平台模式下零工劳动的发展所形成的嵌套层级构架呼唤着对社会关系的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工劳动 平台 劳动组织形式 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劳动与经营劳动者的基本素质
18
作者 裴利华 徐艳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92-94,共3页
一、经营劳动及其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营劳动以其特有形式和独特作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经营劳动是脑力劳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企业经营者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组织、领导企业的经济活动所付出的一种特殊的复... 一、经营劳动及其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营劳动以其特有形式和独特作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经营劳动是脑力劳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企业经营者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组织、领导企业的经济活动所付出的一种特殊的复杂劳动,作为一种具体劳动形式,经营劳动具有如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劳动 经营者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劳动形式 领导活动 劳动 超前意识 完成国家计划 基本素质 企业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务劳动不是私人劳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格 《社会》 1983年第2期19-21,共3页
长期以来,家务劳动被看成是一种私人劳动,妇女正是受这种劳动的束缚,与公共劳动脱离,所以才处于受压迫、被统治的地位。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家务劳动的这种性质,应该有所改变了。社会主义社会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长期以来,家务劳动被看成是一种私人劳动,妇女正是受这种劳动的束缚,与公共劳动脱离,所以才处于受压迫、被统治的地位。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家务劳动的这种性质,应该有所改变了。社会主义社会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种各样的社会劳动形式都被视为是社会所必需的,为公的,高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家务劳动 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条件下 劳动形式 劳动过程 生产资料公有制 服务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理论探索与体制创新
20
作者 孔伟艳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2008年第1期73-77,共5页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基本理论,生产形式包括劳动交换形式与劳动分配形式即资源配置方式。马克思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态两个方面。在对前苏联、中国等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基本理论,生产形式包括劳动交换形式与劳动分配形式即资源配置方式。马克思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态两个方面。在对前苏联、中国等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列宁、邓小平、中共中央以及中外学者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相关理论。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生产形式新的表现形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理论创新与体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形式 劳动交换形式 劳动分配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