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萍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6,共6页
中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人口年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在分析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从储蓄、就业和经济增长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通过协整检验、建立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和进行格兰杰因果关... 中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人口年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在分析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从储蓄、就业和经济增长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通过协整检验、建立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和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并得出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升高是居民储蓄率不断提高、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引起了失业率上升的结论。本文最终提出把握新常态机遇,政府引导发展老龄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准备应对延迟退休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储蓄率 失业率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风险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冯剑锋 陈卫民 邵洲洲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文章从经典劳动力分解模型出发,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发现:2020—205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出现明显的快速老龄化趋势,老年抚养比将从15%上升至45%左右,快速攀升的人口老龄化压2020—2035年,我国人均GDP的年增长速度相比200... 文章从经典劳动力分解模型出发,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发现:2020—205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出现明显的快速老龄化趋势,老年抚养比将从15%上升至45%左右,快速攀升的人口老龄化压2020—2035年,我国人均GDP的年增长速度相比2000—2020年将会明显下降;而进入2035—2050年以后,由于劳动生产率面临较大的结构性减速以及有效劳动力供给将会出现明显萎缩(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同时出现明显下降),我国人均GDP水平将会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变 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 劳动参与率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之实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祺 王桂新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2期98-103,共6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人口素质存量现状、各省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净迁移率、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力资本等与人均GDP的关系。使用了横截面回归和1990年、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面板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其一,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发挥... 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人口素质存量现状、各省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净迁移率、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力资本等与人均GDP的关系。使用了横截面回归和1990年、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面板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其一,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发挥着重要效应,平均受教育年限对提高人均GDP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8年平均受教育年限是个基本分界点;其二,区域间存在较大的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差异,有10个省市人力资本利用效率较高,其中90%集中在东部地带。其三,人口迁移对人均GDP即经济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性影响。文章呼吁重视9年义务教育、鼓励人口自由迁移和充分把握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平均受教育年限 人力资本利用效率 人口迁移 人口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回归方程分解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大伟 程艳茹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39-44,共6页
以生态足迹作为自然需求的指标,基于130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数据,使用改造后的回归方程分解法计算变量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以及贡献率变化,目的是为了分析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GDP与生态足迹呈倒U型,经济发展差距... 以生态足迹作为自然需求的指标,基于130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数据,使用改造后的回归方程分解法计算变量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以及贡献率变化,目的是为了分析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GDP与生态足迹呈倒U型,经济发展差距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大;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最大;城镇人口比重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下降幅度仅为1%。因此,缩小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中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鼓励国家间劳动年龄人口的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缩小国家间生态足迹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不平等 回归方程分解 人均GDP 城镇人口比重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