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劳动市场一体化测度与利益评估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慧卿 周国富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6-140,共5页
笔者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边际产出的地区差异与产业差异,对我国劳动市场一体化程度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改革以来,劳动市场地区分割已明显减弱,但产业分割仍然严重;工业部门存在较高技术门槛和体制门槛,传统服务业是农... 笔者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边际产出的地区差异与产业差异,对我国劳动市场一体化程度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改革以来,劳动市场地区分割已明显减弱,但产业分割仍然严重;工业部门存在较高技术门槛和体制门槛,传统服务业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政策模拟显示,劳动市场一体化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市场一体化 劳动生产率 劳动边际产出 极化指数 政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特区非均衡增长的经验与改革路径——基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趋势的考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颜冬 姬超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9,共8页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特区经济属于中国整体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构件,不能将其作为一个同质的区域经济体加以分析。非均衡增长方式直接带动了特区经济的起飞,为其融入世界分工体系提供了条件,同时使得特区的现代化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走...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特区经济属于中国整体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构件,不能将其作为一个同质的区域经济体加以分析。非均衡增长方式直接带动了特区经济的起飞,为其融入世界分工体系提供了条件,同时使得特区的现代化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走在了全国前列。然而随着特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再深化却逐渐停滞,出现了向全国传统体制收敛的迹象,这一点被特区32年来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变化趋势所证实。因此,实现特区未来经济持续增长与转型的出路在于进一步消除影响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互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特区 非均衡增长 市场经济体制 劳动市场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的刘易斯转折点与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永杰 杨本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1,共8页
刘易斯转折点是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的重要环节。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人口类型的转变是伴随着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两个标识性变化。由于中国二元经济转化和人口类型转变的特殊性,其刘易斯转折点呈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即劳动力市... 刘易斯转折点是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的重要环节。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人口类型的转变是伴随着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两个标识性变化。由于中国二元经济转化和人口类型转变的特殊性,其刘易斯转折点呈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即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特别是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滞后于人口类型的转变。户籍制度、城市的二元体制、转移的劳动力素质不高、第三方和雇员组织发展滞后是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因此,改革户籍制度、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就业以及加速培育第三方和雇员组织是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题中之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转折点 人口红利 政策性分割 劳动市场一体化 统筹城乡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基于工资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文远 裴育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4-248,共5页
本文利用长三角劳动力市场历年分省工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地区间工资的趋同性。实证研究表明,从分省数据来看,沪苏浙三地的工资具有趋同性;具体到16个长三角城市的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显示长三角内部城市间收入水平是收敛的。因此可以... 本文利用长三角劳动力市场历年分省工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地区间工资的趋同性。实证研究表明,从分省数据来看,沪苏浙三地的工资具有趋同性;具体到16个长三角城市的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显示长三角内部城市间收入水平是收敛的。因此可以说,基于工资水平的收敛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劳动力一体化市场正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 劳动市场一体化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开放 被引量:9
5
作者 周申 易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8,共8页
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上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及经济开放对该进程的影响,表明: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差距在受到外生冲击后回到均衡水平的能力是衡量我国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一个较好标准;经济开放对我国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上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及经济开放对该进程的影响,表明: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差距在受到外生冲击后回到均衡水平的能力是衡量我国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一个较好标准;经济开放对我国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机制是减少或消除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性因素、推进我国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开放等;我国各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不同,华北、华东、华南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市场一体化 经济开放 劳动力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能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吗:基于2006年统筹城乡就业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阳立高 于金柳 +1 位作者 龚世豪 丁丹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9-174,共16页
探寻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进而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是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路径,也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利用2000—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和中国海关进出口的匹配数据,基于2006年统筹城乡就业试点的准自然实... 探寻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进而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是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路径,也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利用2000—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和中国海关进出口的匹配数据,基于2006年统筹城乡就业试点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显著且稳健的促进作用,参加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后,所在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幅度约12.1%。动态效应检验发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提升作用在整体上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特征。异质性检验发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即对于非国有企业、差异化产品企业、内陆地区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劳动力技能进而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一体化带来的用工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劳动市场一体化 出口产品质量 统筹城乡就业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3,共4页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市场逐步发育起来,但由于受观念和体制等诸多因素的束缚,与其他要素市场相比,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相对滞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形成一体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建立合理回报机...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市场逐步发育起来,但由于受观念和体制等诸多因素的束缚,与其他要素市场相比,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相对滞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形成一体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建立合理回报机制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功能,将有助于提高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水平及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劳动市场一体化 障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可持续减贫效应——基于OECD绿色增长框架下的绿色减贫效率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博文 谢贤君 程志强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7-204,共8页
基于长江经济带1998-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农村贫困率和可持续减贫效率的影响。结果证实:(1)基于单一工资率计算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不断下降,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城乡... 基于长江经济带1998-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农村贫困率和可持续减贫效率的影响。结果证实:(1)基于单一工资率计算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不断下降,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在波动中不断提升,与此对应的是农村贫困率不断下降与OECD绿色发展框架下可持续减贫效率不断提升;(2)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在显著降低农村贫困水平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OECD绿色发展框架下可持续减贫效率,具有制度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3)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通过降低城乡收入差距这一中间路径减少了农村贫困发生率,提高了可持续减贫效率,但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农村劳动力生产率这一中间路径的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市场一体化 劳动市场分割 可持续减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加权TOPSIS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铮 房国忠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89-91,共3页
文章构建了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提出利用模糊语言标度作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评价标度,并利用FC-OWA算子对模糊数去模糊化,在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加权TOP... 文章构建了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提出利用模糊语言标度作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评价标度,并利用FC-OWA算子对模糊数去模糊化,在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加权TOPSIS方法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劳动市场一体化 FC-OWA算子 TOPSIS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时空演变、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正柱 周鹃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5-88,共14页
文章在利用相对价格法对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的基础上,采用冷热点分析、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进一步考察其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 文章在利用相对价格法对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的基础上,采用冷热点分析、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进一步考察其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呈现“逐渐上升-波动下降”的非线性特征,且呈现“浙江9城市>江苏9城市>安徽8城市>上海市”的分布特征。(2)长三角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态势,热点区域由江苏城市逐渐向上海、浙江城市扩散,而冷点区域主要集聚于安徽城市。(3)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缩小-扩大”的演进态势,其中上海区域内差距最大,“浙江9城市”区域内差距最小,且区域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4)长三角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演变呈现明显的“俱乐部趋同”与“马太效应”,同时处于高水平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努力缩小长三角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差距,对推进城市群劳动力市场协调发展和要素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劳动市场一体化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价格扭曲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正柱 周鹃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41,共13页
基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利用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7个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要素价格扭曲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对劳动力市场一... 基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利用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7个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要素价格扭曲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主要通过降低人才集聚水平、减缓城市化进程和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产生负向影响;分区域看,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高水平地区和低水平地区的要素价格扭曲都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产生抑制效应,且高水平地区受影响的程度要小于低水平地区,人才集聚、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要素价格扭曲 劳动市场一体化 系统GMM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籍工资差距中歧视的形成路径——基于城市偏向的劳动力市场搜寻分析
12
作者 许敏波 鄢姣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72,共13页
首先,构建城市偏向的劳动力市场搜寻模型解释户籍工资差距中歧视的形成路径:城市偏向政策要求各类用人单位优先保障城镇劳动者就业,使得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搜寻非农户籍劳动者的强度更高,最终导致歧视性的户籍工资差距。然后,利用2005... 首先,构建城市偏向的劳动力市场搜寻模型解释户籍工资差距中歧视的形成路径:城市偏向政策要求各类用人单位优先保障城镇劳动者就业,使得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搜寻非农户籍劳动者的强度更高,最终导致歧视性的户籍工资差距。然后,利用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86个地级市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搜寻强度的户籍歧视越大,劳动者的户籍工资差距越大;教育水平提高可以降低劳动者面临的雇主搜寻歧视,但是搜寻歧视对更高教育水平群体户籍工资差距的边际影响更大。同时,采用2018年住户调查数据评估了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政策的成效,发现当前户籍方面的雇主搜寻歧视已经基本消除。在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已经初步建立的背景下,雇主搜寻歧视在地域、性别、年龄等方面依然存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应该进一步消除各类就业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工资差距 工资歧视 城市偏向政策 劳动市场搜寻 城乡劳动市场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以来农民非农化政策的演进与创新 被引量:2
13
作者 漆向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4,共4页
农民非农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带有规律性的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非农化的政策演进,经历了从改革以前的禁止农民非农化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容许农民自带口粮进城务工,90年代规范和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再到进入21世纪初为... 农民非农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带有规律性的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非农化的政策演进,经历了从改革以前的禁止农民非农化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容许农民自带口粮进城务工,90年代规范和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再到进入21世纪初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环境等几个不同阶段,国家关于农民非农化政策的演进是合乎规律并不断创新的。农民非农化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在中国不可能短期内完成,今后还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在政策上仍需不断创新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非农化 政策演进 城乡劳动市场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