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有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差別理论模型与假说(Ⅰ):劳动差别——生计剩余模型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宗胜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12,60,共11页
本文的中心内容是,运用因素递进构造公有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别理论模型,并提出理论假设。限于篇幅,对该模型和假说的验证留待以后讨论。分析的顺序是,通过逐一考察公有经济中与经济发展有关且影响收入差别的各主要因素的变动及其同收入... 本文的中心内容是,运用因素递进构造公有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别理论模型,并提出理论假设。限于篇幅,对该模型和假说的验证留待以后讨论。分析的顺序是,通过逐一考察公有经济中与经济发展有关且影响收入差别的各主要因素的变动及其同收入差别的关系,最后导出总的理论模型和倒U假说。这里,首先分析劳动差别一生计剩余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有经济发展 收入分配 劳动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差别 被引量:1
2
作者 卢嘉瑞 《学习与探索》 1986年第1期77-81,57,共6页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科学地论证了劳动的差別。然而,理论界过去在这方面研究得却很少,宣传更不够。时至今日,有些同志对劳动的差别仍然不清楚,使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遇到了一定的思想障碍。开展对马克思关于劳动...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科学地论证了劳动的差別。然而,理论界过去在这方面研究得却很少,宣传更不够。时至今日,有些同志对劳动的差别仍然不清楚,使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遇到了一定的思想障碍。开展对马克思关于劳动差别的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劳动的绝对差别和相对差别从双重见地考察,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有质的差别,也有量的差别。我们先来考察劳动的质的差别。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马克思已经明确指出劳动有质的区别。后来,在《资本论》中,他又提出了劳动的质的含义:“劳动的质,即劳动的性质和内容。”因此说,劳动的质的差别就是劳动的性质和内容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劳动差别 马克思 绝对差别 客观方面 智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按劳分配”中的劳动差别和报酬差别问题
3
作者 孙连成 王兆亮 《学习与探索》 1979年第1期39-43,共5页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处理好劳动和报酬的关系,使劳动者能够实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劳动是报酬的基础,劳动量差别是报酬量差别的依据。只有承认劳动差别,才能承...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处理好劳动和报酬的关系,使劳动者能够实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劳动是报酬的基础,劳动量差别是报酬量差别的依据。只有承认劳动差别,才能承认报酬差别。林彪、“四人帮”不承认报酬差别,在分配上搞绝对平均主义,就是建立在否认社会主义存在劳动差别这一虚假基础之上的。因此,必须从理论上彻底铲除林彪、“四人帮”这一虚假基础,使劳动报酬差别反映按劳分配规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差别 按劳分配规律 劳动报酬 生产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 复杂劳动 社会主义国家 熟练程度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缩小和消灭是历史的必然——兼斥林彪对干部走“五·七”道路的诬蔑
4
作者 施钟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3期7-12,共6页
马克思教导我们:“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 马克思教导我们:“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以铁的历史的必然性出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已几千年了;它是造成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力劳动 集体生产劳动 体力劳动 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辩证法 无产阶级专政 劳动差别 社会不平等 劳动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内涵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俊山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41,共5页
劳动价值论的关键内容包括:价值是劳动在一定经济关系下的表现,是劳动产品的社会形式;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价值形式的演化及其与价值实体的分离;生产力、价格等因素的变动使商品价值与商品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在量上分离;... 劳动价值论的关键内容包括:价值是劳动在一定经济关系下的表现,是劳动产品的社会形式;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价值形式的演化及其与价值实体的分离;生产力、价格等因素的变动使商品价值与商品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在量上分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分离;三位一体公式的社会根源,等等;劳动价值论特点和优点在于其理论与逻辑上的统一性:它严格区分了价值、使用价值以及使用价值的运用;区分了劳动的具体形态与抽象内容;区分了价值实体与价值形式;它从发展变化中把握价值范畴,明确勾划出了价值从最基本交换关系中的原始形态,转化为具体的生产价格、垄断价格、以及派生出的土地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逻辑统一性 价值形成 生产力变化 差别人类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按劳分配”中报酬差别的劳动基础
6
作者 王兆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24-25,共2页
劳动是报酬的基础,劳动差别是报酬差别的依据。只有承认劳动差别,才能承认报酬差别。“四人帮”不承认报酬差别就是建立在否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劳动差别这一基础上的。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的个人劳动,不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经过迂回曲折... 劳动是报酬的基础,劳动差别是报酬差别的依据。只有承认劳动差别,才能承认报酬差别。“四人帮”不承认报酬差别就是建立在否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劳动差别这一基础上的。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的个人劳动,不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表现为社会劳动,而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劳动。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刚从资本主义脱胎而来,三大差别还严重存在,因此,社会主义劳动的社会性质的表现还是极不充分,特别是在集体经济内部,这种社会性质的范围还是很小的。所以,在计量劳动时,还不能仅仅用劳动的天然尺度--劳动时间来计量,而且还要用劳动的社会形式--劳动成果(通常用价值、价格和货币来表现)来计量。这里就产生了计量劳动的二重性方法,即对劳动时间的计量和劳动成果的计量。计量劳动的二重性方法又决定了计量劳动报酬的二重性方法:既按劳动时间计酬,又按劳动成果计酬,并且使按劳动时间计酬和按劳动成果计酬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 劳动成果 劳动时间 劳动差别 劳动 二重性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性质 社会劳动 劳动报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脑体劳动观浅释
7
作者 蒋东升 《高校教育管理》 1986年第1期71-76,共6页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这一对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矛盾现象,这个“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极大重视。在他们的著作中有许多深刻的论述,在他们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中。
关键词 脑力 劳动 浅释 体力劳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劳动差别 劳动的变换 大工业 共产主义社会 劳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扩大工资差距的理论根据 被引量:1
8
作者 晓亮 《经济问题》 1985年第5期15-16,共2页
(一)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工资制度,“使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好地挂起钩来。
关键词 理论根据 体力劳动 工资差距 扩大 工资制度 工资差别 劳动差别 企业经济效益 经济体制改革 劳动报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党政机关中平均主义问题的反思——学习江泽民同志《认真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联想
9
作者 闵锐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1期102-104,115,共4页
《求是》杂志去年第12期发表的江泽民同志的《认真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现象》一文,以大量准确的客观事实,分析了平均主义和非法致富两种分配不公的表现形式,很值得一读。江泽民同志在分析部分人员非法暴富的同时尖锐指出:“在国家基本能直... 《求是》杂志去年第12期发表的江泽民同志的《认真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现象》一文,以大量准确的客观事实,分析了平均主义和非法致富两种分配不公的表现形式,很值得一读。江泽民同志在分析部分人员非法暴富的同时尖锐指出:“在国家基本能直接控制收入分配的范围内(如国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等)要实施在宏观控制下的分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主义 社会分配不公 收入分配 机关事业单位 国营企业 社会生产力 社会公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劳动差别 竞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银行现行工资制度的主要弊端及改革目标模式
10
作者 熊志强 《金融与经济》 1993年第10期16-18,共3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尽快建立适合银行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银行现行工资制度的主要弊端几十年来,我国银行一直实行国家高度统一模式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银行职工的工资收入,由国家根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尽快建立适合银行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银行现行工资制度的主要弊端几十年来,我国银行一直实行国家高度统一模式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银行职工的工资收入,由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全范围的情况进行调整。这种单一工资制难以体现银行的自身特点,体现银行职工与其他部门职工的劳动差别,存在着种种弊端:1、与垂直管理体制相脱节,不利于工资总额的管理。我国银行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制,业务上垂直监督,财务上垂直核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制度改革 主要弊端 我国银行 国家银行 管理体制 平均工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劳动差别 工资总额 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统一认识
11
作者 周学曾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8,共4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理论统一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 发展阶段理论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 主要矛盾 基本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与知识分子相结合
12
作者 张金桃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劳动者知识化 科学技术 知识分子问题 知识分子的作用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 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科技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劳动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尽其能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13
作者 孙家驹 《求实》 1984年第Z1期19-21,共3页
近来,一些改革者关于要改革用人制度的呼声在全国激起了巨大反响,可以说,这个问题的提出,已触到了改革的首要问题。 我认为,要解决好社会主义社会的用人问题,不只是要解决用好一批人或一部分人的问题,而是要在整个社会实现人尽其能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按劳分配 生产条件分配 生产条件的分配 劳动 生产资料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消费资料分配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按劳分配 反对平均主义——兼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和奖金
14
作者 王积业 《社会科学辑刊》 1979年第4期57-65,共9页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与平均主义毫无共同之点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对个人消费品必须实行按劳分配。这绝不是人们的主观臆造,而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与平均主义毫无共同之点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对个人消费品必须实行按劳分配。这绝不是人们的主观臆造,而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生产条件的分配主要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决定了资本主义分配方式是剥削雇佣劳动的分配制度。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占有社会产品,并按照资本的大小瓜分剩余价值。而丧失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存,他所得到的只是劳动力的价格。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是奴隶主、地主和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由于丧失生产资料过着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原则 平均主义 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 生产资料所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 分配方式 劳动 超额劳动 劳动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