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和资本双重过剩下的中国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1
1
作者 聂名华 杨飞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69,共5页
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劳动和资本双重过剩,必须进行相应的金融创新,建立高效的资本动员与有效利用机制,提高资本产出率及资本边际效率,这样才能保持宏观经济长期持续增长。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描述了反映金融创新效能的经济指标与经济增长... 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劳动和资本双重过剩,必须进行相应的金融创新,建立高效的资本动员与有效利用机制,提高资本产出率及资本边际效率,这样才能保持宏观经济长期持续增长。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描述了反映金融创新效能的经济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在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的约束下金融创新如何推动经济增长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和资本 双重过剩 金融创新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价值论与现代化生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翀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7-24,共8页
六十、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的日益现代化,一股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思潮又鼓噪而起。本文通过对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操作劳动和总体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等关系的分析,探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劳动创造价值的特点,论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 六十、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的日益现代化,一股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思潮又鼓噪而起。本文通过对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操作劳动和总体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等关系的分析,探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劳动创造价值的特点,论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现代化生产 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力质量 简单劳动 劳动和资本 机器人 生产条件 复杂劳动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须提高劳动者素质
3
作者 徐翠兰 《湖湘论坛》 1996年第6期92-92,共1页
在现代经济增长基础要素中(劳动、资本、技术),科技已取代劳动和资本而上升到了首要位置。而科技的研究开发与掌握应用离不开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所以。
关键词 提高劳动者素质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教育经费 继续教育 现代经济增长 研究开发 劳动和资本 教育投资 基础要素 投资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学思想史上的“界碑”——基于《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考辨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岳岷 梁洪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3,共9页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文献,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之下,马克思完成了对"劳动"和"资本"的透彻认知。马克思在社会总体视域背景下将对资本的认识从"处...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文献,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之下,马克思完成了对"劳动"和"资本"的透彻认知。马克思在社会总体视域背景下将对资本的认识从"处于过程中的货币"提升到了"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继而形成了对资本范畴的科学表达。同时,马克思还通过对"劳动"和"劳动力商品"理性剖析而揭示了资本增殖的秘密。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逐步探究了剩余价值的相关理论,并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和现实批判,进而呈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潜能"和"现实潜能"。正是在"双重批判"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得以科学地展现开来。要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就必须要回到马克思经济学思想史之"界碑"的矗立之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上来,这个文本是每一位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和学习者都不能绕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劳动和资本 剩余价值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矛盾直接同一性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兼谈直接同一性中的共同性或共同点问题
5
作者 林青山 《河北学刊》 1982年第1期32-38,47,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的关于直接同一性的原理。但是,在过去,由于在康生的操纵下把合二而一当作修正主义进行批判,直接同一性问题就变成了“禁区”。近几年来,由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和由此而来的思...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的关于直接同一性的原理。但是,在过去,由于在康生的操纵下把合二而一当作修正主义进行批判,直接同一性问题就变成了“禁区”。近几年来,由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和由此而来的思想解放,对直接同一性的探讨才有了可喜的进展,而且不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地超过了五十——六十年代的水平。然而究竟怎样理解直接同一性,哲学界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继续开展直接同一性问题的讨论,是必要的,无论对理论和实践都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同一 直接地 同一性 黑格尔 性问题 劳动和资本 马克思 哈巴狗 矛盾发展 对立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和消费同一性表现的第二项能用“相互依存”来概括吗?——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6
作者 房良钧 《江汉论坛》 1984年第3期39-40,60,共3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表现作了深刻而周详的分析。关于其中的第二项表现,马克思写道:“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媒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表现作了深刻而周详的分析。关于其中的第二项表现,马克思写道:“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媒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性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 相互依存 导言 对立面 消费 依存关系 媒介物 劳动和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益递减律不能否定
7
《学术论坛》 1981年第4期16-16,共1页
复旦大学学生张欣来稿认为,“收益递减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不是“臆造”的。收益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法国杜尔哥和英国安特生同时提出的,最初指的是“土地收益递减规律”,即“在一定面积土地上连续追加... 复旦大学学生张欣来稿认为,“收益递减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不是“臆造”的。收益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法国杜尔哥和英国安特生同时提出的,最初指的是“土地收益递减规律”,即“在一定面积土地上连续追加劳动和资本,当超过一定限度时,追加部份所得收益渐趋减少,即土地收益递减”。来稿论述了收益递减不仅在农业部门存在,而且同样适用于其他生产部门。作者认为,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拥有土地、资源、资本、技术装备必然是有限的。它有一个合适的劳力需要量。如果社会上现有的劳力超过这一适度,就会引起平均收益下降。这在资本技术不变的前提下是如此,在资本技术发展的情况下也不可避免。来稿指出,这个规律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最大量地、经常地起作用,而且态势严重。我国所开发耕地不多,资金技术装备容量狭小。可以预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益递减规律 收益递减律 经济规律 劳动和资本 杜尔哥 技术发展 客观存在 生产部门 经济生活 法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具体的对立”
8
作者 苏明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75-79,共5页
在哲学上,“具体”有两种含义。一是用来强调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如“具体事物”、“具体的同一”……。二是用来揭示对象的多样性,指许多规定的综合统一。马克思说过:“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在哲学上,“具体”有两种含义。一是用来强调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如“具体事物”、“具体的同一”……。二是用来揭示对象的多样性,指许多规定的综合统一。马克思说过:“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这里的“具体”是和抽象相对而言的。很显然,所谓“具体的对立”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立的客观实在性,二是指对立是一个许多规定综合统一的范畴。本文主要想从第二种含义,对“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实在性 综合统一 两种含义 多样性的统一 马克思 具体事物 劳动和资本 哲学 本质规定 具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不能用“异化”观点解释改革?
9
作者 钟集 《编辑之友》 1984年第1期213-215,共3页
马克思早期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和资本的对抗时,曾经用过“异化”这一概念。他在晚期有时仍用“异化劳动”等概念来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雇佣劳动,但对社会主义社会,包括对它的初期,都从来没有使用过“异化”概念。现在,有一些同... 马克思早期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和资本的对抗时,曾经用过“异化”这一概念。他在晚期有时仍用“异化劳动”等概念来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雇佣劳动,但对社会主义社会,包括对它的初期,都从来没有使用过“异化”概念。现在,有一些同志认为社会主义也存在“异化”,在它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异化劳动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改革 马克思 概念 雇佣劳动 劳动和资本 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