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社会责任对劳动力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陶欣欣 郝闻汉 马丽伟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5,共11页
在以新发展格局重塑经济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优质劳动力对我国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促进企业劳动力结构升级;提高... 在以新发展格局重塑经济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优质劳动力对我国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促进企业劳动力结构升级;提高企业声誉和缓解融资约束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劳动力结构升级的主要路径;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二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因此,企业应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努力维持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企业声誉;政府及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实现企业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企业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劳动力结构升级 优质劳动力 声誉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养殖场的用工机制——兼论农业新质生产力中劳动力结构转型
2
作者 王惠 吴惠芳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0-417,共8页
基于山东省数字化养殖场的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养殖场的用工机制,并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劳动力结构转型问题。结果表明:数字化养殖场通过机器养猪、灵活聘用大学生和实习生、雇佣夫妻工的“技术-市场-家庭”用工逻辑,有效破解了用... 基于山东省数字化养殖场的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养殖场的用工机制,并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劳动力结构转型问题。结果表明:数字化养殖场通过机器养猪、灵活聘用大学生和实习生、雇佣夫妻工的“技术-市场-家庭”用工逻辑,有效破解了用工困境,形成“多腿并行”“新旧共存”“人机结合”的生产优化组合,保障养殖场的高效运营。然而,当前仍需关注“技术-市场-家庭”用工逻辑中不同生产力之间存在的不同步、不协调、不匹配等问题。数字化养殖场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探索,其用工机制的讨论对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劳动力结构转型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据此,建议在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时,重点关注劳动力结构转型中技术的社会适应性与自然协调性、劳动力市场中新型劳动者供给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技术发展中传统和现代的衔接性与融合创新性以及人与机器的协同性等问题,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养殖 用工机制 农业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结构优化对物流产业韧性提升的作用——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异质性分析
3
作者 俞慧婷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90-93,共4页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劳动者素质和技能都得到极大优化,已经深刻影响到对劳动力需求庞大的物流产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和韧性化发展。本文基于2013-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结构优化对物流产业韧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劳动者素质和技能都得到极大优化,已经深刻影响到对劳动力需求庞大的物流产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和韧性化发展。本文基于2013-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结构优化对物流产业韧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劳动力结构优化的确能够显著提升物流产业韧性;劳动力结构优化对物流产业韧性的影响存在人口老龄化的双重门限特征,即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结构对物流产业韧性提升的正向影响不断增强,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劳动力结构调整对物流产业韧性提升的赋能效应却难以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结构 物流产业韧性 人口老龄化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结构变化对我国消费市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悦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6,共4页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扩大消费市场规模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本文基于劳动力结构视角,分析劳动力结构变化对消费市场的影响,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年龄结构的低龄化、年轻化将发挥其较高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提高消...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扩大消费市场规模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本文基于劳动力结构视角,分析劳动力结构变化对消费市场的影响,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年龄结构的低龄化、年轻化将发挥其较高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提高消费需求;同时高素质劳动力的高工资水平以及对消费认知的变化,将提高其发展和享乐型消费需求;并且,女性劳动力拥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以及较低的边际储蓄动机,劳动力的女性化将提高劳动力消费需求,进而扩大消费市场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结构 消费市场规模 扩大内需 消费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14
5
作者 顾和军 沈坤荣 刘倩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在分析劳动力结构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探索劳动力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研究表明:人口红利没能得到有效发挥,制约了经济增长。首先,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不匹配,导致失业与过剩并存,限制了经济增长;其次,劳动力在城乡... 本文在分析劳动力结构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探索劳动力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研究表明:人口红利没能得到有效发挥,制约了经济增长。首先,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不匹配,导致失业与过剩并存,限制了经济增长;其次,劳动力在城乡、地区、产业之间不能完全按照边际生产率的原则流动,限制了经济增长。研究建议消除劳动力在城乡、产业和区域间的流动障碍,促进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变;加大人力资本和教育的投入,消除结构性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结构 产业升级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被引量:91
6
作者 朱巧玲 李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6-41,共6页
人工智能作为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必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用及经济效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理论界就人工智能对劳动力替代范围进行了激烈讨论。基于技术演进视角,划分了六次技术革命,分析历次技术革命给劳动力及劳动力结构带来... 人工智能作为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必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用及经济效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理论界就人工智能对劳动力替代范围进行了激烈讨论。基于技术演进视角,划分了六次技术革命,分析历次技术革命给劳动力及劳动力结构带来的影响,尤其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变革对劳动力结构产生的影响。同时,构建了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结构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会增加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的相对供给,有助于劳动力整体质量提高和劳动力结构优化。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优化我国劳动力结构的对策建议,为解决我国的劳动力转型、失业、教育改革及产业升级等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进步 劳动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3
7
作者 成德宁 杨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6,共8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劳动力不断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2003-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劳动力不断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2003-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受教育程度提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并没有降低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但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农业劳动力的新变化,我国应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各种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快农业机械化,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开展对女性农业劳动力的专门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结构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农业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结构、工业智能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魏玮 张万里 宣旸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3-155,共13页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等工业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工业智能会对劳动力产生替代作用的"破坏能力"和补充新岗位的"创造能力",不同地区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差异等...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等工业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工业智能会对劳动力产生替代作用的"破坏能力"和补充新岗位的"创造能力",不同地区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差异等都会促使劳动力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不同。使用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工业智能化指数,通过建立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不同地区劳动力结构随着工业智能化指数变化如何影响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发现:(1)工业智能化能够提高生产技术,形成规模化生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2)当工业智能化不断发展,高低技能劳动力比值的增加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作用,随着智能技术不断融入企业内部并被劳动力熟练使用,高技能人才的提高才能有效提高经济增长;(3)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工业智能发展阶段,劳动力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中西部早期高技能人才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而东部地区工业智能化发展中期也会阻碍经济增长,需要根据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等因素调整适合当地发展的劳动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工业智能 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力结构 新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农村养蚕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产业政策导向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代钢 黎欢吉 李勇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487,共3页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应用普查与抽样观察法分析陕西南部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养蚕劳动力结构受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外出从业劳动力结构的共同影响,呈现出数量缺乏、结构老化、男性化、质量下降的特征。建议利用产业...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应用普查与抽样观察法分析陕西南部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养蚕劳动力结构受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外出从业劳动力结构的共同影响,呈现出数量缺乏、结构老化、男性化、质量下降的特征。建议利用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调整蚕桑生产新技术的研发方向,改变现行养蚕技术体系和推广示范方法,适应农村养蚕劳动力结构变化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结构 蚕桑 产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结构变迁对村落文化传承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占锋 张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16-120,125,共6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使得农村劳动力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并且对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挑战。通过深入剖析陕西关中李村的个案,发现农村劳动力结构变迁已经对原有的村...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使得农村劳动力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并且对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挑战。通过深入剖析陕西关中李村的个案,发现农村劳动力结构变迁已经对原有的村落文化传承机制产生了重要的冲击,致使村落文化传承面临难以为继的处境。基于此,建议强化村级组织在村落文化传承方面的组织、引导功能;鼓励成立留守妇女文化组织;重视村落的文化扶贫,重建村落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结构变迁 农村文化传承 陕西关中 村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结构不均衡对技术效率进步影响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伟峰 何枫 杨武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2,共3页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劳动力结构对技术效率变化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现时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不适合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效率提高的需要,劳动力结构中高级劳动力偏低制约了中国技术效率的提高,优化劳动力结构可以...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劳动力结构对技术效率变化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现时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不适合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效率提高的需要,劳动力结构中高级劳动力偏低制约了中国技术效率的提高,优化劳动力结构可以达到提高技术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结构不均衡 SFA 技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结构对技术效率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伟峰 唐聪 杨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8-129,13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劳动力结构 技术效率 影响效应 国内外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中国劳动力结构优化吗?——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38
13
作者 俞伯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102,共9页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人口红利渐逝、人口老龄化、技能型劳动力短缺等诸多问题。除了传统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之外,探索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增加制造业的技能型劳动力供给、优化劳动力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人口红利渐逝、人口老龄化、技能型劳动力短缺等诸多问题。除了传统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之外,探索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增加制造业的技能型劳动力供给、优化劳动力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并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检验了包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规模在内的各解释变量对中国劳动力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最终会增加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的供给量,从而优化劳动力结构;另一方面,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显著地优化了东部地区的劳动力结构。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提升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加强技能型劳动力统筹等优化劳动力结构的对策建议,为解决中国劳动力市场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劳动力结构 技能型劳动力 状态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结构老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景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8,共13页
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已呈现出明显的老化趋势,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农业劳动力结构老化并没有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有显著的负效应。但分区域研究表明,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或需求有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农业劳动力结构老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已呈现出明显的老化趋势,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农业劳动力结构老化并没有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有显著的负效应。但分区域研究表明,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或需求有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农业劳动力结构老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东部地区已显现出负向影响,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则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结构 人口老龄化 地区差异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的发展与中国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结构的变迁 被引量:17
15
作者 尹海洁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6-118,共3页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会的职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由于体制转变和信息化的作用造成的我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将会使农村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信息化使第二产业不再成为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会的职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由于体制转变和信息化的作用造成的我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将会使农村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信息化使第二产业不再成为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越来越低。这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产业结构 劳动力结构 中国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农业剩余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结构、家庭资源配置与农民家庭再生产——基于农民家庭“积累—消费”结构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向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3,156-157,共12页
家庭“积累-消费”结构是透视农民家庭再生产的显性微观窗口。既有研究主要从农民家庭“结构-伦理-功能”视角对农民家庭再生产进行分析,难以解释丰富的农民家庭再生产实践。基于典型案例的研究表明:通过梳理农民家庭“积累-消费”结构... 家庭“积累-消费”结构是透视农民家庭再生产的显性微观窗口。既有研究主要从农民家庭“结构-伦理-功能”视角对农民家庭再生产进行分析,难以解释丰富的农民家庭再生产实践。基于典型案例的研究表明:通过梳理农民家庭“积累-消费”结构的内在差异,以劳动力结构与家庭资源配置为基本维度,可对农民家庭再生产类型做出如下划分:维持型、内向改善型、外向发展型与有限发展型家庭再生产。研究发现农民家庭再生产类型是劳动力结构与家庭资源配置综合作用的产物,内在规定了不同类型家庭强弱不均的家庭发展能力,进而决定了其经济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的复杂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积累 家庭消费 劳动力结构 家庭发展能力 家庭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人力资本对劳动力结构性演进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智敏 唐昌海 张炜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6年第2期9-17,共9页
以湖北省劳动力产业结构变迁的实证为例,首次提出“有效人力资本”的概念,诠释了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模式与“有效人力资本存量”之间的关系。有效人力资本不仅在劳动力转移中起到了门槛的作用,而且还是度量三次产业“理论结构”的重... 以湖北省劳动力产业结构变迁的实证为例,首次提出“有效人力资本”的概念,诠释了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模式与“有效人力资本存量”之间的关系。有效人力资本不仅在劳动力转移中起到了门槛的作用,而且还是度量三次产业“理论结构”的重要依据。运用有效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均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方法对湖北省三次产业劳动力学历水平、受教育年数的集中趋势和离散差异等进行剖析;阐述了用“有效人力资本”的观点分析劳动力产业变动与职业变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主动、安全地迎接即将出现的第三次劳动力产业性转移和职业性变更,必须加大“低级次”产业劳动力的教育投入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加劳动力转变职业能力的有效人力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人力资本 劳动力结构性演进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结构的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谭友林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60,共8页
本文从三个角度考察了中国劳动力结构省际差异 :产业结构、文化程度、所有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劳动力产业高度化发展在空间上差异悬殊 ,且在 90年代以来出现一些新变化。劳动力文化程度空间差异已经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三个角度考察了中国劳动力结构省际差异 :产业结构、文化程度、所有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劳动力产业高度化发展在空间上差异悬殊 ,且在 90年代以来出现一些新变化。劳动力文化程度空间差异已经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重要的影响。所有制结构发展在不同的地带上有不同的侧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结构 空间差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动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韩胜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4-137,共4页
文章利用结构变动度和Theil差异指数对我国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进一步做波动分解和Granger因果检验。
关键词 劳动力结构 产业结构 变动度 动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智能化、劳动力结构与技能溢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群力 谢滨泽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9-184,共6页
文章从基础设施情况、生产活动情况、创新与企业效益三个维度构建了产业智能化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29个省份的产业智能化程度,并结合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智能化对劳动力结构和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智能化水平不断... 文章从基础设施情况、生产活动情况、创新与企业效益三个维度构建了产业智能化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29个省份的产业智能化程度,并结合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智能化对劳动力结构和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且发展速度较快,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产业智能化对低技能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而对高技能劳动力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即产业智能化降低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但提高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改变了劳动力结构;产业智能化提升了技能溢价水平,且不同地区间产业智能化对劳动力结构、技能溢价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智能化 劳动力结构 技能溢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