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人才引进政策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
1
作者 张文武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34,共13页
本文将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纳入人口迁移效用函数模型,构建技能偏好型人才引进政策影响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框架,采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286个城市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相关数据,通过交错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 本文将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纳入人口迁移效用函数模型,构建技能偏好型人才引进政策影响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框架,采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286个城市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相关数据,通过交错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可以显著扩大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对高技能流动劳动力增量及占比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才引进政策的激励强度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正相关,政策更新越快、补贴力度越大,激励效应越高。政策措施的门槛要求与人才吸引的激励作用负相关,本科和大专的门槛要求对吸引人才流入更有效。有家庭和子女的高技能劳动力对身份准入类激励措施更加敏感,货币化补贴对青年高技能劳动力的激励作用更大。本研究为分析城市人才竞争政策的现实效应和优化设计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能劳动力 人才引进政策 异质性劳动力迁移模型 交错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制度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流动模型的建立及其政策含义 被引量:5
2
作者 衣光春 徐蔚 《西北人口》 2004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文利用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建立了一个二元制度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自发流动模型,指出影响农民做出外出务工决策的主要因素是其流入城市的净收益现值,并对决定这一现值的各变量进行了考察。作者认为二元的经济和社会体制降低了农... 本文利用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建立了一个二元制度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自发流动模型,指出影响农民做出外出务工决策的主要因素是其流入城市的净收益现值,并对决定这一现值的各变量进行了考察。作者认为二元的经济和社会体制降低了农民的流动和迁移意愿,限制了农民的外出。最后作者提出了短期内促进农民工流动和长期内保证农民迁移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制度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自发流动模型 政策含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劳动力返乡:基于人力资本回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伍振军 郑力文 +1 位作者 崔传义 孔祥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0-108,共9页
本文借鉴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和托达罗模型,构造了农村劳动力两阶段迁移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返乡是理性选择,原因是其人力资本回报在欠发达地区要高于发达地区。随后,本文利用2007年5月调查获得的中西部70个县2 353位... 本文借鉴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和托达罗模型,构造了农村劳动力两阶段迁移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返乡是理性选择,原因是其人力资本回报在欠发达地区要高于发达地区。随后,本文利用2007年5月调查获得的中西部70个县2 353位返乡农村劳动力数据,利用改进后明瑟尔收入模型,比较这个群体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回报率,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分析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迁移模型 明瑟尔模型 人力资本回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异质、技能溢价与中等收入陷阱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运转 宋宇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178,共7页
2017年中国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使经济增长速度面临减缓的风险。人力资本积累是目前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劳动力异质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引起技能溢价,基于劳动力市场模型分析,发现技能溢... 2017年中国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使经济增长速度面临减缓的风险。人力资本积累是目前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劳动力异质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引起技能溢价,基于劳动力市场模型分析,发现技能溢价与人力资本积累呈现倒U型的关系。以2005—2016年省级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支持相应假说,即适当的技能溢价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数据显示,大部分省份特别是东部发达省份高技能者和中技能者的技能溢价大于最优值,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中技能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缩小技能溢价,进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溢价 人力资本积累 帕累托分离均衡 劳动力市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延军 丁秀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0-223,共4页
以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主要是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本文从当前中国农村的制度特点和... 以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主要是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本文从当前中国农村的制度特点和外出务工存在风险的角度去考虑,利用期望收益、效用函数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对劳动力流动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当农产品价格、期望工资变化后对农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对劳动力流动中出现的现象和政策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民工荒 回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劳动力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托达罗模型修正的城市化进程再认识
6
作者 黄天柱 王飞 余啸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22-23,共2页
我国在城市化践行进程中摸索发现托达罗模型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托达罗模型并对其缺陷进行分析论证,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该模型凸显的缺陷,即户籍制度、就业政策以及土地制度等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群体没有... 我国在城市化践行进程中摸索发现托达罗模型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托达罗模型并对其缺陷进行分析论证,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该模型凸显的缺陷,即户籍制度、就业政策以及土地制度等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群体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情、结合"十二五"规划要求,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社会基础保障和调整完善产业结构等政策建议,对我国全局性的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反城市化就业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动态仿真技术在农村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应用——以湖北省崇阳县为例
7
作者 吴胜军 薛怀平 +1 位作者 王茜 徐新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1-265,共5页
以湖北省崇阳县为例,把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看作是人口、耕地、生产、收入、教育和社会等6个相互影响的子模块构成的系统,运用灰色总体动态仿真技术,以这6个子模块为基础,建立起系统的总体动态仿真分析模型,并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 以湖北省崇阳县为例,把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看作是人口、耕地、生产、收入、教育和社会等6个相互影响的子模块构成的系统,运用灰色总体动态仿真技术,以这6个子模块为基础,建立起系统的总体动态仿真分析模型,并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灰色动态仿真技术能够很好地对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发展情况进行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崇阳县 农村生态经济系统 灰色动态仿真技术 灰色系统理论 劳动力模型 耕地模型 生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青 焦青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033-5037,共5页
利用劳动力流动效应模型测度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测度了不同类型农村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贡献显著,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14.7%... 利用劳动力流动效应模型测度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测度了不同类型农村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贡献显著,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14.7%,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先增大而后又减小的变化趋势;2区域外流入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低于区域内流动人口,区域内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区域外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相当,区域外城镇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低于区域内城镇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流动 区域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度 劳动力流动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nding stress—slip constitutive behavior between bars and grout concrete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怡 刘明 +1 位作者 周静海 王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5期841-844,共4页
To establish bonding stress—slip constitutive model between bars and grout concrete,13 test specimens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bonding behavior and the force transfer of bars adhered to grout concrete. The bonding ... To establish bonding stress—slip constitutive model between bars and grout concrete,13 test specimens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bonding behavior and the force transfer of bars adhered to grout concrete. The bonding stress development of bars adhered to grout concrete was analyzed. The local bonding stress—slip curve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a new bonding stress— slip constitutive model between bars and grout concrete was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bonding stress is not influenced by the bar bond length,but it is strengthened when the splitting strength of grout concrete is increased. The model match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ll,and the regressing coefficient equals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t concrete reinforced masonry constitutive model splitting strength bonding stress SL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