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对我国粮食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2000年~2016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润芝 魏君英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3-28,共6页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工资性收入衡量的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上升,粮食价格也不断上涨。基于2000年~2016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对粮食价格产生了...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工资性收入衡量的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上升,粮食价格也不断上涨。基于2000年~2016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对粮食价格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每提升一个百分点,粮食价格平均上涨约0.13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已经成为影响粮食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粮食种植者收益,努力缩小农业经营收入与其他行业收入的差距,降低劳动力机会成本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确保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粮食价格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资性收入 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 粮食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对丘陵山区农地弃耕的影响——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 被引量:28
2
作者 花晓波 阎建忠 袁小燕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从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及生计资产出发,为解释丘陵山区农地弃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本文以地处重庆渝东南翼的酉阳县为例,利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PRA)对6个典型村进行农户调查,得到246份有效问卷,利用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及农户生计理... 从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及生计资产出发,为解释丘陵山区农地弃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本文以地处重庆渝东南翼的酉阳县为例,利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PRA)对6个典型村进行农户调查,得到246份有效问卷,利用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及农户生计理论进行综合研究;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解释该地与农地弃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酉阳县存在大量弃耕现象,调查结果显示,撂荒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7.72%;转出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0.09%;(2)在县域尺度来看,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呈上升趋势,农户家庭务农机会成本中短暂的务工、打零工等形式的工资性收入较高;务农机会成本上升程度也存在地域差异,其大小顺序为:槽谷平坝区,低山区和中山区;(3)务农机会成本的变化是丘陵山区尤其是中低山地区农户弃耕的重要原因;(4)农户的生计资产中,自然资产、物质资产和社会资产对农户弃耕行为具有一定影响.农户务农机会成本及生计资产能够较好地解释丘陵山区农地弃耕的影响因素,为深入研究丘陵山区农地边际化提供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 生计资产 丘陵山区 农地弃耕 酉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存在要素替代关系吗?——来自我国粮食主要种植省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5
3
作者 栾江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1,共10页
在城乡差异较大、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背景下,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将持续存在;而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非农转移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及其成本上升必然引发农业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基于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要种植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农业劳动... 在城乡差异较大、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背景下,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将持续存在;而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非农转移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及其成本上升必然引发农业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基于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要种植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引致的农业生产要素替代问题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过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三大粮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均已超过了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存在"经济过量"问题;由于劳动力成本增长远高于化肥价格增长,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导致农民化肥施用过量的重要原因,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之间存在要素替代关系。因此,只有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劳动力转移导致的化肥过量施用和农业生产要素低效配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施用量 经济过量 农业劳动力转移 化肥过量施用 农业生产要素配置 要素替代 粮食生产 劳动力机会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情式微”:近年来中国农村社会关系变迁研究——基于劳动力市场化视角的过程-机制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向阳 吕德文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112,共12页
“人情式微”,是近年来农村社会关系变迁的典型现象和重要特征。既有国家与社会、市场与农民关系视角下的研究,难以充分呈现当前农村社会关系变迁实践中丰富复杂的微观机制。引入“劳动力市场化”视角,研究发现:“人情式微”的本质问题... “人情式微”,是近年来农村社会关系变迁的典型现象和重要特征。既有国家与社会、市场与农民关系视角下的研究,难以充分呈现当前农村社会关系变迁实践中丰富复杂的微观机制。引入“劳动力市场化”视角,研究发现:“人情式微”的本质问题是村庄社会关系理性化。其演变的核心机制在于:外部经济社会开放,农村人口开始流动,劳动力由过剩转向去“过密化”;本地劳动力市场和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形成后,劳动力价格出现,劳动力机会成本凸显,传统社会互助体系难以维系并逐步走向瓦解,现代社会市场交换体系确立并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嵌入乡土社会的过程中,传统社会功能性互助关系萎缩,现代社会情感性价值关系彰显。同时,鉴于农村社会的托底功能以及人情等社会文化观念变迁的滞后性和复杂性,当前农村社会关系渐行渐远、淡而不断并逐步走向“人情式微”这一局面必将长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 社会关系 社会互助 劳动力机会成本 市场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