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 被引量:42
1
作者 谢培秀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文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实际 ,运用农业技术需求法估算了相关年份第一产业劳动力投入量 ,在此基础上结合第 5次人口普查和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 ,估算了中国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就业量及剩余劳动力数量 ,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结构 劳动力数量 劳动工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隐蔽失业模型的构建及其意义——基于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时间双重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雄周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1年第8期23-27,共5页
基于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时间双重视角构建隐蔽失业模型,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出变化对各种隐蔽失业结构和数量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得出的结论与刘易斯理论一致,而与舒尔茨理论相反,政府可据此制定相关政策。
关键词 劳动力数量 劳动时间 隐蔽失业 绝对隐蔽失业 相对隐蔽失业 季节性隐蔽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劳动力数量计量方法创新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涛 张喜兆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47,共3页
传统的劳动力数量计量方法是以自然人数量作为计量的基础,有多少从业的自然人,就有多少劳动力,其计量单位为"人"。本文从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角度来计量劳动力数量,即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高低为计量的基础,赋予劳动力数量新的计... 传统的劳动力数量计量方法是以自然人数量作为计量的基础,有多少从业的自然人,就有多少劳动力,其计量单位为"人"。本文从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角度来计量劳动力数量,即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高低为计量的基础,赋予劳动力数量新的计量单位——"点"。同时,构建了劳动力数量计量新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数量 计量方法 综合素质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劳动力数量选择中部门权重确定方法
4
作者 孙素侠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59-61,共3页
企业劳动力数量规模对企业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内、外影响因素对劳动力数量选择的影响,结合灰色关联度和信息熵的优势,通过建立灰关联熵矩阵的方法来对比分析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劳动力共用度,从而提出一种基于灰关... 企业劳动力数量规模对企业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内、外影响因素对劳动力数量选择的影响,结合灰色关联度和信息熵的优势,通过建立灰关联熵矩阵的方法来对比分析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劳动力共用度,从而提出一种基于灰关联熵矩阵的部门比重确定方法,建立了一种企业劳动力数量选择模型。探讨了企业劳动力的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数量 灰关联熵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估算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红玲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8-50,共3页
估算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一种方法王红玲ABSTRACTBasedonanoptimalmodelofproductiveresourcealocationandprerequisiteofbalancedcapi... 估算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一种方法王红玲ABSTRACTBasedonanoptimalmodelofproductiveresourcealocationandprerequisiteofbalancedcapitalandlaboralo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剩余劳动力数量 估算 资金 劳动配置 中国
全文增补中
安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探析
6
作者 张勤 《安徽农学通报》 1995年第1期27-29,61,共4页
统计资料表明,安徽省1950年乡村劳力人均耕地0.43公顷,1993年乡村劳力人均耕地0.172公顷,年平均递减2.1%,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愈发突出,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 统计资料表明,安徽省1950年乡村劳力人均耕地0.43公顷,1993年乡村劳力人均耕地0.172公顷,年平均递减2.1%,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愈发突出,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安徽农业剩余劳力究竟多少?其演变趋势如何?本文拟就此作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 安徽农业 农业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 农村劳动力 劳均耕地 需要率 劳动剩余 农业净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替代收入渠道、家庭劳动力剩余与农村居民务农务工选择 被引量:10
7
作者 谢秋山 马润生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0-96,共7页
基于CGSS 2010相关数据的多项Logistic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可替代收入渠道缺乏是农村居民选择务农的关键原因;家庭劳动力数量对于农民工选择回流还是继续留在城市务工具有显著性的影响;移民健康效应并不确定;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 基于CGSS 2010相关数据的多项Logistic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可替代收入渠道缺乏是农村居民选择务农的关键原因;家庭劳动力数量对于农民工选择回流还是继续留在城市务工具有显著性的影响;移民健康效应并不确定;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个体特征和地区差异也是影响农村居民务农务工选择的关键因素。这说明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分工制约,要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就业岗位必须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包括完善社会保障措施在内的、全面的、更具比较优势的可替代收入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分工 劳动力数量 可替代收入渠道 务工 务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劳动力智力素质试析
8
作者 徐天琪 叶振东 《浙江学刊》 1984年第6期13-18,共6页
(一) 劳动力,应“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0页)。劳动力不等于全部人口,不仅在数量上,它只是总人口中的一部分,而且还有其质的规定性,... (一) 劳动力,应“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0页)。劳动力不等于全部人口,不仅在数量上,它只是总人口中的一部分,而且还有其质的规定性,即在年龄构成、身体状况,以及智力素质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数量 在业人口 新技术革命 劳动 社会劳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 智力素质 智力资源 文盲半文盲 发展中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云南劳动力市场分析
9
作者 肖良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118,共5页
云南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了该区域经济增长。同时,由于劳动力区际之间的流动,进一步推动了云南区域市场对外开放,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快速发育。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数量 流动选择机制 劳动力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及其预期目标规划
10
作者 郭正模 《统计与决策》 1987年第4期15-18,14,共5页
我国农村经过6年时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成功改革,经济推动力的主体来源,已由国民经济原有体制下累积的潜力之释放,逐步转变为经济资源质量的完善与利用效率的提高之上了。当前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正是这种转变的客观需要与表现形式。农村... 我国农村经过6年时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成功改革,经济推动力的主体来源,已由国民经济原有体制下累积的潜力之释放,逐步转变为经济资源质量的完善与利用效率的提高之上了。当前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正是这种转变的客观需要与表现形式。农村产业结构的率先调整,引起了整个农村经济结构内部的同、异步“震荡”,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调整 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结构 目标规划 农业劳动力转移 客观需要 经济体制 比例关系 地域分布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提高劳动力质量
11
作者 刁永作 《经济问题》 1983年第6期36-41,共6页
提高劳动力质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因此,努力提高我国劳动力的质量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 劳动力质量 劳动 科学文化 质量水平 科学技术 马克思 社会主义 劳动力数量 劳动生产力 《资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蓬 《人口与经济》 1983年第1期45-49,57,共6页
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能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本文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劳动力再生产问题的,因此所使用的劳动力概念在很多情况下特指社会劳动力。它是全社会每个劳动者平均的劳动能力与劳动力资源的乘积。 ... 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能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本文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劳动力再生产问题的,因此所使用的劳动力概念在很多情况下特指社会劳动力。它是全社会每个劳动者平均的劳动能力与劳动力资源的乘积。 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劳动力也包含着量与质两个方面,因而也是量与质的统一体。“劳动力只是作为活的个体的能力而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3页),所以这种个体就是劳动力天然的数量单位。即是说,劳动力的数量实际上也就是“活的个体”——劳动者的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延扩大再生产 社会劳动力 劳动力再生产 物质资料再生产 劳动 劳动力数量 消费资料 劳动能力 劳动力质量 物质资料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济发展战略出发提高劳动力质量
13
作者 邱传英 孙云鹏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3期58-62,共5页
我国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展开日益突出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在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劳动力质量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它是实现经济调整的重要内容,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的... 我国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展开日益突出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在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劳动力质量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它是实现经济调整的重要内容,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的可靠保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提高劳动力质量的问题,充分认识这一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地位 科学技术知识 重要内容 劳动力数量 劳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职工教育 教育经费 现代科学技术 职业技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劳动力量与质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华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2年第5期29-35,共7页
在人类社会农业经济发展史上,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下,农业劳动力的数量相对和绝对减少,而农业劳动力的质量则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量与质这两种相反相成的总趋势,是农业经济发展及其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其基本原因是社会分工和包括... 在人类社会农业经济发展史上,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下,农业劳动力的数量相对和绝对减少,而农业劳动力的质量则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量与质这两种相反相成的总趋势,是农业经济发展及其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其基本原因是社会分工和包括农业在内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遵循上述一般规律,又要注意我国的国情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解决我国农业中大量过剩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并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 农业经济制度 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 劳动力数量 农业经济发展 规律性 农业生产力 政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岛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旭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葫芦岛市 调查与思考 剩余劳动力数量 农村劳动力转移 “三农”问题 城市化过程 转移工作 农民致富 问题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提高劳动力质量的几个问题
16
作者 尹世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2年第4期16-24,共9页
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有重大的作用。社会再生产的扩大,将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而不是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马克思说:“……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创造现实财富的力量已经不复是劳动时间和应用... 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有重大的作用。社会再生产的扩大,将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而不是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马克思说:“……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创造现实财富的力量已经不复是劳动时间和应用的劳动力数量了……却决定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程度或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极重要的因素,列宁说:“全人类的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要充分发挥科学和劳动力在生产中的作用,就必须提高劳动力的质量。社会经济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质量 劳动 现代科学技术 人力投资 教育结构 劳动力数量 教育投资 不同层次 社会经济发展 技术工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17
作者 尧金仁 黄顺祥 《教育与经济》 1995年第1期55-57,共3页
教育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现实问题,也是进一步研究教育与经济关系的重要理论课题,进而可揭示教育对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制约关系,以便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起切实可行的、优化的教育机制。
关键词 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资源 合理配置 教育产品 劳动力供给 劳动能力 现实劳动 劳动力市场 劳动 体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就业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联系
18
作者 王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38-43,共6页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仍面临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充分就业的矛盾。正确处理这个矛盾,不仅需要调整现行的产业政策,而且需要转变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它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体制转换和长期稳定发展的焦点之一。工业总产值是劳动...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仍面临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充分就业的矛盾。正确处理这个矛盾,不仅需要调整现行的产业政策,而且需要转变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它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体制转换和长期稳定发展的焦点之一。工业总产值是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的变动函数,两者在产值增长中所贡献的份额差异成为划分经济发展类型的标准之一。比如,60%以上的产值增长归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0%以下的产值增长是靠增加就业人数取得的,一般被称为集约型经济。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数量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资源配置机制 非农产业 正确处理 稳定发展 充分就业 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
19
作者 孙鑫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我国农村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劳动讲究实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了,也为人们所关切。本文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流向及解决途径等问题,试作一些分析和探讨。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层次分析严格地讲,农... 我国农村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劳动讲究实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了,也为人们所关切。本文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流向及解决途径等问题,试作一些分析和探讨。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层次分析严格地讲,农业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用语,后者的范围要比前者广阔,可以包括前者。因而与之相应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样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揭示二者的区別和联系,有必要先从层次上作个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解决途径 形成原因 农业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 农业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资源 农村工业 我国农村 种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考
20
作者 王迎顺 《理论探索》 1988年第4期30-32,55,共4页
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一方面是社会的主人,生产资料的主人,另一方面又是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资源要素,因此,对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对劳动力的认识社会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一种... 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一方面是社会的主人,生产资料的主人,另一方面又是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资源要素,因此,对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对劳动力的认识社会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任何生产都是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结合,而劳动力是社会生产中最革命、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自然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资源 社会劳动力 有计划商品经济 劳动力培训 经济活动 经济发展 劳动岗位 劳动力数量 固定工制度 熟练技术工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