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护理保险的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效应——基于女性劳动参与行为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殷俊 段亚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8,共13页
以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CHARLS2011—2018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实施对子代女性劳动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显著提高了子代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概率,且主要通过改善老年人健康... 以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CHARLS2011—2018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实施对子代女性劳动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显著提高了子代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概率,且主要通过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增加正式照护行为两条路径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多主体筹资、比例给付和服务给付的政策细则对子代女性劳动参与产生了更好的促进效果,这一促进效果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因此,需要从认可家庭照护劳动价值、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面和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水平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支持女性根据个人比较优势在家庭—市场场域进行有序流动,改进女性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劳动力市场配置 女性劳动参与 劳动力市场 家庭照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劳动力市场化配置与城乡共同富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玉玫 程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7-22,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共同富裕的...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推动劳动力市场化配置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空间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深化劳动力市场化改革,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驱动新质生产力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市场配置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化配置对我国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成友 王泽儒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97,共12页
识别影响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是实现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前提条件。使用2011-2020年间我国261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劳动力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检验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劳动力... 识别影响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是实现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前提条件。使用2011-2020年间我国261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劳动力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检验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劳动力市场化配置影响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通过提高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水平能够促进我国共同富裕;劳动力市场化配置对我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受到地理、文化、政策等方面的约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劳动力市场化配置能够通过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显著促进我国共同富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劳动力市场化配置影响我国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能够为新时代我国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事实依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劳动力市场配置 产业结构高级化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力计划配置体系研究
4
作者 李亚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9-42,共4页
计划经济体制是用计划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 ,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资源 ,不可避免地要实行计划配置。我国在建国初期用行政手段干预劳动力市场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统一行政计划调配和调剂劳动力就业、实施统一工资制、排斥农村劳动力... 计划经济体制是用计划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 ,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资源 ,不可避免地要实行计划配置。我国在建国初期用行政手段干预劳动力市场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统一行政计划调配和调剂劳动力就业、实施统一工资制、排斥农村劳动力及固定工用工制度的劳动力计划配置体系 ;劳动力计划配置必然导致用人单位冗员 ,引致劳动者的低效劳动 ,并通过限制制劳动力的流动 ,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力配置的效益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配置方式也必定市场化 ,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 ,完善劳动力市场配置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 劳动力计划配置 劳动力市场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配置
5
作者 姜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86-90,共5页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姜明在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力资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配置:一种是“指令性经济’域“集中计划经济”,通过行政命令或计划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另一种是市场经济,通过价格、供求、竟争等...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姜明在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力资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配置:一种是“指令性经济’域“集中计划经济”,通过行政命令或计划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另一种是市场经济,通过价格、供求、竟争等机制把劳动力资源配置到各部门、各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力资源配置 劳动力供求 社会主义条件下 生产资料 劳动力市场配置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 市场机制 劳动者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劳动力供给的“用工荒”及“刘易斯拐点效应”解读——以重庆市劳动力资源演变趋势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钱明亮 《西部论坛》 2014年第3期8-14,共7页
未来5—10年重庆劳动力资源呈现"存量保持高位、增量负增长、构成老化加剧"的格局,但在产业升级、劳动迁移的背景下,相对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是充足的。我国逐步成熟的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能有效促进劳动力供需的基本平衡,... 未来5—10年重庆劳动力资源呈现"存量保持高位、增量负增长、构成老化加剧"的格局,但在产业升级、劳动迁移的背景下,相对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是充足的。我国逐步成熟的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能有效促进劳动力供需的基本平衡,不宜夸大当前及未来的"用工荒"形势与"刘易斯拐点效应"的负面影响,它只是各地经济快速扩张和同质化竞争过程中的"成长痛",与当前区域劳动力供给变化并无因果关系。面对普工的"用工荒",不应简单地通过引入外来的普通劳动力来化解,而应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提高存量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劳动参与率)予以应对;"刘易斯拐点"的来临,既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外在动力,也是普通劳动者和低收入家庭提高生活水平的大好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用工荒 刘易斯拐点效应 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迁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 产业转型升级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