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智能化、劳动力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7
1
作者 陈晓 郑玉璐 姚笛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6-64,共9页
文章以2004-2017年30个省份的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以及劳动力就业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 文章以2004-2017年30个省份的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以及劳动力就业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工业智能化主要通过高、中等技能劳动力助力经济增长质量,具体体现在增加高等技能劳动力需求和替代中等技能劳动力实现就业结构高级化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低等技能劳动力这一中介效应未通过检验。基于以上研究,给出推进工业智能化进程、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型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具体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工业智能化 劳动力就业结构 高级化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新驱动与劳动力就业结构 被引量:15
2
作者 丛屹 于鑫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创新驱动下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目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创新驱动下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反映出中国的特殊性,推动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趋向高级化,这一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区更为显著;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具有非线性影响,且人工智能发展程度越高,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作用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创新驱动视角,人工智能还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创新人才集聚效应两个间接机制推动劳动力就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结论对于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优化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力就业结构 创新驱动 门槛效应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3
作者 阳桂红 明燕飞 《湖湘论坛》 2002年第6期62-63,65,共3页
关键词 劳动力就业结构 湖南省 经济发展模式 教育程度 就业总量 产业化进程 在业人口 就业人口 劳动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影响劳动力就业结构的门槛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惠树鹏 朱晶莹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86,共18页
工业智能化在推动工业高效、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对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运用面板回归和门槛回归的方法检验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具有创造吸纳效应,且有持续增强之... 工业智能化在推动工业高效、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对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运用面板回归和门槛回归的方法检验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具有创造吸纳效应,且有持续增强之势,而对中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呈现冲击替代效应,且有逐渐削弱之势。进一步归因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影响的门槛效应是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在产业结构、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分析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影响的方向与全国一致,而中部地区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影响的方向则相反。就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边际影响而言,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就影响的具体形式而言,东部地区工业智能化对中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呈现双重门槛特征,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呈现单门槛特征;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工业智能化对中低技能劳动力和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都存在双重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劳动力就业结构 门槛效应 区域异质性 创造吸纳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研究
5
作者 刘洪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130-134,共5页
对于二元经济来说,解决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始终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苏南地区率全国之先,对此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并于80年代中期实现了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苏南的经验对于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推动劳... 对于二元经济来说,解决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始终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苏南地区率全国之先,对此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并于80年代中期实现了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苏南的经验对于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推动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上提供了借鉴和示范,显示了它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就业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这种结构的演变方向大体上是一致的。可是由于各国经济成长实际历程的不同和经济发展条件(特别是技术条件)的差异,先行进入现代经济成长时期的发达国家同后起进入现代经济成长的发达国家以及当今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上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农业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就业结构 发达国家 第三产业 苏南农村 就业结构变动 二元经济 农村人口 农业剩余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效应:理论与检验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晓栋 万诗婕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数字化时代,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2011-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评估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内而言,数字金融发展将减... 数字化时代,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2011-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评估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内而言,数字金融发展将减少对中等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即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单向极化趋势,但目前这种替代效应较小。从地区角度来看,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呈现高级化趋势,但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依然以中、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人员为主。因此,应重视对中等技能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引导职业转型或跨行业流动;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升高技能人才规模和质量;提高对中西部等发展较缓慢地区的资源倾斜,促进数字资源和人力资源均衡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金融发展 劳动力就业结构 单向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畅 吕荣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3-107,共5页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就业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关注。文章采用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153篇相关SSCI文献为研究样本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对其理论渊源、发展脉络、研究热点进行系统阐述。文章发...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就业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关注。文章采用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153篇相关SSCI文献为研究样本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对其理论渊源、发展脉络、研究热点进行系统阐述。文章发现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根植于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研究热点包括其影响结果研究、基于常规性模型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及基于劳动力供需视角的影响机制研究等三大方面。文章基于现有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概念完善与衡量、推进作用机制研究、开展中国情境研究等可拓展的研究方向。研究有助于搭建经典理论与新兴研究的桥梁,以期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力就业结构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革命与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
8
作者 程超泽 陈追红 《经济问题》 1984年第11期23-25,共3页
当前世界正酝酿着一场科学技术发展的变革,为了迎接挑战,我国经济必须实行战略转移。然而新技术的开发将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新技术革命将改变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现状 劳动力就... 当前世界正酝酿着一场科学技术发展的变革,为了迎接挑战,我国经济必须实行战略转移。然而新技术的开发将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新技术革命将改变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现状 劳动力就业结构是人口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劳动力就业结构是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就业结构 新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发展 人口结构 战略转移 劳动生产率 就业人数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吗?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春燕 李亚波 张佩媛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基于我国2000—2021年的省级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极化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促进低、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提高,同时降低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导致劳动力就业结构整体上呈现“两端... 基于我国2000—2021年的省级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极化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促进低、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提高,同时降低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导致劳动力就业结构整体上呈现“两端极化”特征,且这一调整过程随着老龄化加剧呈现倒U形趋势。分八大综合经济区来看,东部沿海经济区的老龄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方向与全国样本一致且更敏感;南部经济区的老龄化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呈“单向极化”特征;大西南经济区的老龄化促进低技能劳动就业呈“单向极化”特征。进一步门槛检验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老龄化对劳动力就业“两端极化”效应存在明显的双重门槛特征,且表现出增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就业结构 两端极化 单向极化 高质量就业 经济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优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10
作者 李耀峰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 1990年第6期56-59,共4页
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治理整顿时期,治理整顿就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克服当前困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做为产业结构分量之一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必然发生变动。这就为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契机。本文就产业结构优化与... 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治理整顿时期,治理整顿就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克服当前困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做为产业结构分量之一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必然发生变动。这就为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契机。本文就产业结构优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探寻出在近期内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合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产业结构优化 劳动力就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分量 治理整顿 国民经济 经济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时期上海市劳动就业容量与结构预测 被引量:9
11
作者 俞章盛 黄晨熹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7,共4页
应用国际通行的相关回归分析方法 ,对“十五”时期上海市劳动就业容量与结构进行预测。上海市的经济总量虽保持高速增长 ,但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劳动力就业容量的增长却急剧下降。由“九五”末期的 6 2 %开始下降到“十五”末期的 0 8... 应用国际通行的相关回归分析方法 ,对“十五”时期上海市劳动就业容量与结构进行预测。上海市的经济总量虽保持高速增长 ,但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劳动力就业容量的增长却急剧下降。由“九五”末期的 6 2 %开始下降到“十五”末期的 0 8~ 1 1% ,就业矛盾加剧。劳动力产业结构则可向更优化的方向发展。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将占总就业人口的 4 9 6~52 0 0 % ,比“九五”末期提高近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比价格 劳动就业总量 劳动力就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就业国情初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鹏森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6期3-9,共7页
进入 90年代以来 ,我国加强了对国情的研究 ,但这种国情研究过去主要着眼于对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人口国情的研究。本文在对国情研究深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就业国情的新概念 ,并从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就业结构、劳动力就业模式以及劳动就... 进入 90年代以来 ,我国加强了对国情的研究 ,但这种国情研究过去主要着眼于对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人口国情的研究。本文在对国情研究深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就业国情的新概念 ,并从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就业结构、劳动力就业模式以及劳动就业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理等几个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国情 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就业结构 就业模式 就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化的合力结构
13
作者 周文骞 许庆明 任少波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5-30,42,共7页
从1979年开始,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先导的农村经济改革,引发了城乡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迅速改变。建国三十年来,一直稳定在80%左右的全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下降了17个百分点,虽然改革十年来,... 从1979年开始,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先导的农村经济改革,引发了城乡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迅速改变。建国三十年来,一直稳定在80%左右的全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下降了17个百分点,虽然改革十年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征是就地转移,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农民以各种形式进入城市。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就业结构 城市化 农村经济改革 农业劳动力转移 家庭联产承包制 合力 人口结构 农业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研究
14
作者 田宝琴 彭昆仁 《南方经济》 2000年第6期35-38,共4页
本文考察了广东改革开放二十年里农村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分析了广东农村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和进入世贸组织后的经济发展 ,提出今后广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的原则和几点对策。
关键词 广东 现代化 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 劳动力就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都市圈农民工就业状态研究
15
作者 纪韶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2-112,共1页
世界上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首先要核定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数据表明: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高度集中在北京和天津,河北省是北京和天津农民工的重要来源地;北京、天津与河北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产业... 世界上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首先要核定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数据表明: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高度集中在北京和天津,河北省是北京和天津农民工的重要来源地;北京、天津与河北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就业方式和时间特征存在着明显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状态 农民工 京津冀都市圈 农村劳动力就业 劳动力就业结构 工业化国家 京津冀地区 行政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月关注:再就业紧锣密鼓 再培训势在必行
16
作者 沐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2-13,共2页
与经济体制转型和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相伴而生的下岗失业和困难职工再就业问题,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为解决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作为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 与经济体制转型和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相伴而生的下岗失业和困难职工再就业问题,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为解决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作为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为再就业服务的再培训也凸现在社会各界特别是职教界面前,成为亟待加强的工作。一、再培训势在必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问题 再培训 就业工程 困难职工 下岗失业 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条件 培训工作 劳动力就业结构 职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办第三产业 开辟就业门路
17
作者 王玉臣 胡智勇 郭友群 《经济经纬》 1986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前,我省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一方面,六十年代以后人口出生高峰期所出生的人口相继进入就业年龄,绝对就业量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工农业两大物质生产部门所能容纳的劳动力将会相对和绝... 目前,我省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一方面,六十年代以后人口出生高峰期所出生的人口相继进入就业年龄,绝对就业量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工农业两大物质生产部门所能容纳的劳动力将会相对和绝对减少。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发展第三产业的角度,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第三产业 农村劳动力 就业问题 农业劳动生产率 劳动就业 就业机会 科学技术 劳动力就业结构 工农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2005年职业技术人才需求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晓明 史士本 +1 位作者 崔木 张兴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8-51,59,共5页
关键词 职业技术人才 人才需求预测 北京市 劳动力就业结构 劳动力需求量 人才需求量 平均增长速度 市场营销 职业教育 需求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江苏省高技术政策的若干思考
19
作者 胡健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1-33,共3页
当前,高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它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深刻地引发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等各个方面的变化。高技术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实力... 当前,高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它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深刻地引发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等各个方面的变化。高技术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实力的标志,发展高技术,制定高技术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政策 江苏省 劳动力就业结构 技术发展水平 技术发展战略 全面发展 科学技术 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人口转化的特殊道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康就升 《人口学刊》 1986年第5期30-33,共4页
农村人口转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转”,即由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发生职业转变;二是“化”,即职业变化与地域迁移同步,实现农民“非农民”化、农村人口城镇化。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分工、分业的深入,产业结构趋于... 农村人口转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转”,即由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发生职业转变;二是“化”,即职业变化与地域迁移同步,实现农民“非农民”化、农村人口城镇化。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分工、分业的深入,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呈下降趋势;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则呈上升趋势,逐年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 产业结构 非农业部门 非农业人口 劳动力就业结构 重大变化 商业服务业 重要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