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鸿沟与劳动力再配置——动态效应与效率提升分析
1
作者 刘伟江 郝一哲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4,共17页
随着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数字鸿沟与人口红利消退下的劳动力再配置优化并存于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在数字鸿沟中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更具实际意义。为此,实证检验数字接入鸿沟、数字应用鸿沟对劳动力再配置的动态效应,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识... 随着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数字鸿沟与人口红利消退下的劳动力再配置优化并存于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在数字鸿沟中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更具实际意义。为此,实证检验数字接入鸿沟、数字应用鸿沟对劳动力再配置的动态效应,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数字鸿沟中的劳动力配置效率提升路径。研究表明,数字接入鸿沟、数字应用鸿沟均对劳动力再配置存在扭曲效应;数字鸿沟可通过劳动力技能溢价、技能结构影响劳动力再配置;数字接入鸿沟对劳动力再配置的扭曲效应具有短期且逐步减小的特征,数字应用鸿沟对劳动力再配置的扭曲效应具有长期且逐步增加的特征;中国现阶段劳动力配置扭曲效应主要来源于数字接入鸿沟;政策性补贴、落户门槛、环境规制可作为未来在数字鸿沟中优化劳动力配置的主要手段。据此提出应弥合数字接入鸿沟,预防数字应用鸿沟,以检测劳动技能溢价优化劳动技能结构,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保障企业、个人层面的数字红利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劳动力再配置 劳动技能 数字经济 劳动力错配指数 数字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再配置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马斯科莱尔-拉赞模型的扩展研究和中国经验实证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国富 李静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共5页
笔者在马斯科莱尔-拉赞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二元经济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在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得出劳均产出增长率与初始非农就业比例之间呈倒U型关系的结论。然后,利用1983年~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 笔者在马斯科莱尔-拉赞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二元经济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在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得出劳均产出增长率与初始非农就业比例之间呈倒U型关系的结论。然后,利用1983年~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到上个世纪末,农业劳动力再配置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作用不显著;2000年以来,劳均产出增长率与初始非农就业比例之间才表现为倒U型关系,农业劳动力再配置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作用才逐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农业劳动力再配置 区域经济增长 收敛 倒U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摩擦、劳动力再配置与中国的就业周期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波 谭华清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9,共13页
中国劳动力市场表现出与美国就业周期不同的特征:(1)农业就业十分明显的反周期性;(2)总就业十分明显的无周期性甚至微弱的反周期性。从中国宏观数据和CHIP2007—2008年微观面板数据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机制: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 中国劳动力市场表现出与美国就业周期不同的特征:(1)农业就业十分明显的反周期性;(2)总就业十分明显的无周期性甚至微弱的反周期性。从中国宏观数据和CHIP2007—2008年微观面板数据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机制: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再配置。将该机制和中国劳动力市场摩擦相结合,本文构建了考虑劳动力市场摩擦的农业和非农两部门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中国就业的周期特征。其核心机制在于农业部门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两个部门的顺周期再配置。而且劳动力市场摩擦会放大农业部门劳动力对于非农部门的经济冲击反应,从而加剧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的波动性。但总就业仍然表现出波动较小、与GDP相关性较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再配置 劳动力市场摩擦 就业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核算方法的新构建
4
作者 柴士改 向书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41,共4页
文章以不受模型特殊假定,结果较为稳定的增长核算框架为基础,越过对各部门要素产出弹性系数的估算,结合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构建一种优化的劳动力再配置效应的核算方法,实现核算结果的唯一性与精确性。结果表明,2003-2015年整体... 文章以不受模型特殊假定,结果较为稳定的增长核算框架为基础,越过对各部门要素产出弹性系数的估算,结合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构建一种优化的劳动力再配置效应的核算方法,实现核算结果的唯一性与精确性。结果表明,2003-2015年整体上中国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较为微弱,甚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回落。但分行业看,除了第一产业的影响方向始终为负,工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中6大行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起到明显提高作用,尤其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逐渐明朗化与增加态势,可以预见在未来劳动力资源禀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劳动资源配置效应仍是中国经济未来的重要增长源泉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 交互作用 优化 L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债式”融资如何影响劳动力再配置?——基于土地金融发展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姚鹏 牛靖 石绍宾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51,共16页
劳动力作为社会性流动的主体,其合理有序的流动和配置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推进共同富裕。然而我国当前存在劳动力再配置不合理现象,为探究该现象背后的原因与理论机制,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劳动力作为社会性流动的主体,其合理有序的流动和配置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推进共同富裕。然而我国当前存在劳动力再配置不合理现象,为探究该现象背后的原因与理论机制,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土地金融的发展致使不同行业的劳动力转移状态存在差异,是导致劳动力再配置不合理的重要原因。投资“双重性”的中介效应、产业结构的调节效应是土地金融促进劳动力跨行业转移的重要渠道。土地金融对劳动力再配置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以及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较大的城市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金融 劳动力再配置 投资双重性 产业结构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中资本与劳动力的再配置结构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蒋程虹 李伟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在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构成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对钱纳里和赛尔奎因产业结构理论去工业化阶段分析的不足进行补充,测算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9个样本国家经济增长中劳动力和资本的再配置效应,... 在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构成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对钱纳里和赛尔奎因产业结构理论去工业化阶段分析的不足进行补充,测算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9个样本国家经济增长中劳动力和资本的再配置效应,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完整的工业化和去工业化进程的要素再配置结构效应模型。研究发现:(1)在工业化阶段,再配置效应的变化趋势与钱纳里和赛尔奎因所构建的变化模式一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出现了再配置效应逐渐上升的情况,并且劳动力再配置效应远高于资本的再配置效应。(2)在去工业化阶段,要素再配置效应出现了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再配置效应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这一阶段中,资本的再配置效应超越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成为了再配置效应的主体。(3)现代发达服务经济体中,产业结构基本稳定,要素再配置效应的来源主要是资本和劳动增量结构的变化,此时资本的结构变化更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效应 要素配置 资本配置效应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应用与劳动力健康水平
7
作者 李磊 何艳辉 王小霞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45,共20页
高质量就业、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个体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分析机器人应用对我国劳动力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显著提高了劳动力健康水平... 高质量就业、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个体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分析机器人应用对我国劳动力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显著提高了劳动力健康水平,从就业技能结构来看,其影响主要来自低技能劳动力,即机器人应用显著提高了低技能劳动力健康水平。机制分析发现,机器人应用通过劳动力再配置、收入效应、工作时间减少影响劳动力健康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机器人应用对低技能劳动力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女性、35岁以上以及低风险行业劳动力。因此,面对当前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抓住以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引擎新动力,推动劳动者实现岗位转换,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发挥机器人应用对就业性别平等和劳动力健康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应用 劳动力健康 劳动力再配置 收入效应 工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时期俄罗斯劳动力资源再配置问题研究
8
作者 庄起善 潘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4-187,共4页
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劳动力资源必须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再配置。最优转型速度理论认为,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主要是通过失业来进行的,转型的速度和最终结果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必须对改革进行严密的时间控制。俄罗斯在转... 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劳动力资源必须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再配置。最优转型速度理论认为,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主要是通过失业来进行的,转型的速度和最终结果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必须对改革进行严密的时间控制。俄罗斯在转型初的衰退期间和1998年后的增长阶段,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都落后于产出的调整,低效率部门的就业缩减和高效率部门的就业创造均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并存在劳动力配置行业间差异大、地区性不平衡的严重现象。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私有化方式不利于原有部门削减冗员;缺乏鼓励新企业发展的机制;缺乏有效的社会安全网络。另外,俄罗斯吸引FDI力度不足、教育培训体系薄弱以及劳动力市场信息不畅等也是导致资源再配置低效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社会经济 最优转型速度理论 经济转型 劳动力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影响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区域异质性——基于产业结构门槛效应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五七 陶靓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环境规制影响劳动力就业的路径和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实践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区域异质性。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以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存在非线性影响;从整体来看存在... 环境规制影响劳动力就业的路径和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实践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区域异质性。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以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存在非线性影响;从整体来看存在双门槛效应,当产业结构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由负转正;从区域比较来看,目前大多数沿海省份产业结构水平已经跨越门槛值,增强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大多数内陆省份产业结构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增强环境规制会对当地劳动力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以发展和前瞻的眼光来看待环境规制,防范和减少环境规制的就业风险;根据不同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精准施政,合理引导环境规制下的劳动力再配置;积极施政引导劳动力技能提升和劳动力空间流动,实现环境规制在环保和就业方面的“双重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劳动力就业 产业结构 就业挤压效应 就业创造效应 劳动力再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