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乡村数字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强 李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7,共12页
本文基于2018—2020年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CEIC经济数据库,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县域乡村数字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基于劳动力供给数量与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双重视角,深入剖析了乡村数字化发展的劳动... 本文基于2018—2020年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CEIC经济数据库,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县域乡村数字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基于劳动力供给数量与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双重视角,深入剖析了乡村数字化发展的劳动要素配置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县域乡村数字化显著提高了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乡村数字化发展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在工作地点和工作场所等方面选择的灵活性,且有效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兼业的概率,从而增加了劳动力供给数量。第二,乡村数字化发展显著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劳动供给时长,且主要在“工作—闲暇”时间上进行了重新配置,即通过减少休闲时间来增加非农就业时间。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数字化对女性、“新生代”和低技能农村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时长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实现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化 劳动力供给 灵活就业 劳动要素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投资、有效劳动力供给与高质量就业 被引量:65
2
作者 孔微巍 廉永生 刘聪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8,共10页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中最基础和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伴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减少,传统的以生产要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变化,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中最基础和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伴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减少,传统的以生产要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变化,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素质更高的劳动力。根据劳动力供给需求相关理论,从提高劳动力就业质量角度,通过理论和模型推演发现,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加有效劳动力供给、助推高质量就业,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高端产业劳动力供求缺口矛盾突出等问题,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职业培训投资偏低等问题;需要发挥政府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功能、强化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加强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有效劳动力供给 高质量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 被引量:92
3
作者 王金营 蔺丽莉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4,共6页
对未来劳动力供给进行准确预测判断将有利于我们未来就业政策、现实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科学制定,也是对未来人口与经济形势准确判定的依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劳动参与率年龄模式变动以及受教育水平提... 对未来劳动力供给进行准确预测判断将有利于我们未来就业政策、现实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科学制定,也是对未来人口与经济形势准确判定的依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劳动参与率年龄模式变动以及受教育水平提高影响的基础上,对未来劳动供给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65岁及以上人口的就业,到2016年将达到从业人员的高峰7.58亿,其后持续减少,到2050年前后减少到6.4亿;如果考虑65岁及以上人口的就业,我国的就业高峰将出现在2022年前后,到2045年以后,劳动力供给将大规模减少。届时劳动供养人口将会大大增加,这必须引起当代人在规划人口发展时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预测 人口老龄化 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劳动力供给特点与教育投资 被引量:29
4
作者 蔡昉 王美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39,共5页
中国的教育政策高度重视对妇女的教育 ,但妇女获得的受教育机会仍然少于男性。男女劳动力供给特点的不同、教育投资中的性别歧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由国家和社会提供财力物力的支持 ,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进行补贴 ,为妇女受教育... 中国的教育政策高度重视对妇女的教育 ,但妇女获得的受教育机会仍然少于男性。男女劳动力供给特点的不同、教育投资中的性别歧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由国家和社会提供财力物力的支持 ,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进行补贴 ,为妇女受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劳动力 教育投资 人口 性别歧视 劳动力供给 人力资本投资 妇女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低工资、劳动力供给与失业——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1
5
作者 韩兆洲 安宁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4,共7页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深圳市最低工资、劳动力供给与失业率数据,发现在当前水平上,最低工资标准的适当提高不会对失业产生显著影响,不会造成失业大幅增加,政府应当适度加大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可促进劳动力...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深圳市最低工资、劳动力供给与失业率数据,发现在当前水平上,最低工资标准的适当提高不会对失业产生显著影响,不会造成失业大幅增加,政府应当适度加大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可促进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效应两年后几乎衰减为零,政府应在两年内调整一次最低工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劳动力供给 失业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北京市)“失地农民”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成得礼 董克用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71,共9页
城乡结合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同时也是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对北京市三区六乡的若干个行政... 城乡结合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同时也是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对北京市三区六乡的若干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旨在甄选出影响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劳动力供给行为的若干因素,并在对这些因素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就“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人力资本投资等问题给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城乡结合部 失地农民 农村劳动力 社会保障体系 城市化 就业安置 劳动力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韩颖 马萍 冯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6-229,共4页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失业率位居全国前列,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利用多种预测方法对辽宁省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进行了预测,经过研究发现,未来几年辽宁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仍然存在。在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省经济发展...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失业率位居全国前列,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利用多种预测方法对辽宁省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进行了预测,经过研究发现,未来几年辽宁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仍然存在。在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省经济发展中劳动力供求不均衡问题,并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和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浩 刘平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6-110,共5页
我国近年来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人口都出现了下降,劳动力实际供给量也出现了下降。在此背景下,劳动力实际供给量下降的速度比劳动适龄人口下降的速度更快。随着劳动力供应数量降低,劳动力成本会上升,削弱了制造业产品的成本优势,将使... 我国近年来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人口都出现了下降,劳动力实际供给量也出现了下降。在此背景下,劳动力实际供给量下降的速度比劳动适龄人口下降的速度更快。随着劳动力供应数量降低,劳动力成本会上升,削弱了制造业产品的成本优势,将使很多出口企业利润下降,影响企业对科研、技术进步的投资,抑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从长远来看,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供给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供给效应与广东经济增长路径转换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焦张义 冯邦彦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41,共7页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劳动力供给效应的实证分析,得出广东省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供给的"水平效应"递减,"垂直效应"开始显现。结论是广东省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人力资本的二次开发以及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的...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劳动力供给效应的实证分析,得出广东省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供给的"水平效应"递减,"垂直效应"开始显现。结论是广东省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人力资本的二次开发以及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的重新发挥。广东的经济增长不能长久依靠人口红利,必须走依靠知识、技能等劳动力素质提高推动经济内生增长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效应 经济增长路径 人力资本 产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利性”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供给研究——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的理论探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焦克源 张彦雄 张婷 《西北人口》 CSSCI 2012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伴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民工荒"一直困扰着国内发达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一带的中小企业发展,2011年初"民工荒"再度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为此政府以及相关学者不断探求解决该问题的方法途径,以维持我国工业经... 伴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民工荒"一直困扰着国内发达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一带的中小企业发展,2011年初"民工荒"再度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为此政府以及相关学者不断探求解决该问题的方法途径,以维持我国工业经济有序发展。本文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的理论精神,通过扩展修正,借助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现状来研究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城乡迁移的致因,并通过劳动力供给曲线从两个角度来阐析新生代农村劳动力供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荒 哈里斯·托达罗(扩展)模型 劳动力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供给政策优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8
11
作者 锁箭 范一迪 李先军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0-143,共14页
结构变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核心议题,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随着少子化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劳动力供给压力日益加大,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挑战。为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危机,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采取了... 结构变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核心议题,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随着少子化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劳动力供给压力日益加大,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挑战。为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危机,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典型的劳动力供给政策组合试图缓解其负面影响。政策内容方面,各国主要采取家庭支持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注重对民众生育意愿和行为的引导,防范“少子化困境”造成的总就业供给不足;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平衡,优化社会就业结构并提升民众幸福感;精准支持市场主体,应对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发展困境。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应对我国少子老龄化问题,应当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少子老龄化应对的法律体系;从财政、税收、保险、津贴、住房等方面入手,形成有效的生育支持系统;积极引导就业,在发展职业培训的同时促进老龄人口再就业,扩大劳动力供给;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通过非正规就业等形式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子化 老龄化 劳动力供给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供给多维变化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阳立高 赵思嘉 +1 位作者 龚世豪 杨华峰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依据1990-2014年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成本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考量劳动力供给变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不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上升有利于提高制造业国... 依据1990-2014年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成本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考量劳动力供给变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不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上升有利于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但其作用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这与成本上升倒逼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等相关。鉴此,既要通过全面放开计生政策甚至鼓励生育以缓解劳动力供给数量快速下降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带来的负向冲击;又要基于市场导向,培养产业所需的各层各类人才;同时合理运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倒逼机制促进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多维变化 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易斯“拐点”与我国初次分配格局——劳动力供给曲线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瑞龙 张泽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共10页
依据刘易斯"拐点"中对于保留收益的描述构建了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了对新的理论进行验证,实证研究不仅提出了用以解决资本存量问题的二阶加权差分计量方法,还加入了用于衡量劳动力保留收益水平和差距的新变... 依据刘易斯"拐点"中对于保留收益的描述构建了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了对新的理论进行验证,实证研究不仅提出了用以解决资本存量问题的二阶加权差分计量方法,还加入了用于衡量劳动力保留收益水平和差距的新变量。稳健的回归结果表明劳均资本、生活成本对劳动报酬份额存在正向影响,而劳动力群体内部收入差距以及劳动力数量对该份额存在负向影响,符合模型预期。与此同时,福利分析指出,对于初次分配是否有利于劳动者不能仅以劳动报酬份额为标准,否则会产生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报酬份额 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供给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民工荒”成因与宏观经济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66,共9页
中国1990~2011年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的变化趋势表明,劳动力供给水平下降与劳动力需求水平上升在2003年交汇在一起,从而造成了中国的"民工荒"问题。通过建立影响中国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的宏观经济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证实消... 中国1990~2011年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的变化趋势表明,劳动力供给水平下降与劳动力需求水平上升在2003年交汇在一起,从而造成了中国的"民工荒"问题。通过建立影响中国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的宏观经济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证实消费水平和出口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从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发展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 民工荒 多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疗保障差异的健康冲击与劳动力供给——以中国2011—2013年劳动力市场为对象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利庠 王录安 刘晓鸥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5-65,共11页
本文从健康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构建健康冲击与劳动力供给的动态规划模型,运用2011年至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冲击对中国不同医疗保障群体劳动力供给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冲击对劳动力供给的作用... 本文从健康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构建健康冲击与劳动力供给的动态规划模型,运用2011年至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冲击对中国不同医疗保障群体劳动力供给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冲击对劳动力供给的作用,既受健康冲击自身强度的影响,也因保障水平的不同而有差异。在相同的健康冲击水平下,享受城镇居民/新农合医疗保险的劳动者、享受公费医疗保险的劳动者和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劳动者,其劳动时间随着医疗费用上升而减少的程度依次降低,并且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劳动者,其劳动力供给相对更加稳定。当劳动健康冲击水平提高时,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时间都随着医疗费用的上升而下降,但是下降幅度较为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资本 劳动力供给 医疗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开展流动劳动力教育培训的风险评估——基于劳动力供给侧结构优化的现实需求 被引量:5
16
作者 瞿晓理 刘轩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8-45,共8页
新常态时期,劳动力也面临着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这便要求流动劳动力集中地政府承担起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但地方政府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需承受一定风险。本文首先总结回顾过往学者关于政府促进流动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各类风险,然后采用... 新常态时期,劳动力也面临着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这便要求流动劳动力集中地政府承担起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但地方政府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需承受一定风险。本文首先总结回顾过往学者关于政府促进流动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各类风险,然后采用AHP法构建了相应的风险评价体系,并选取了我国流动劳动力集中的五座城市为样本,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地方政府促进流动劳动力教育培训的风险性和抗风险能力的情况。最后从资源紧张、劳动力失业及劳动力流失等三个系统出发,提出关于地方政府控制流动劳动力教育培训风险的对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劳动力 劳动力供给 教育培训 政府责任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被引量:49
17
作者 郭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9-58,共10页
本文描述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总体数量以及变化趋势,并从劳动参与率、城乡结构、人力资本三方面进行考察,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我国劳动参与率还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将会是未来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增长点;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 本文描述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总体数量以及变化趋势,并从劳动参与率、城乡结构、人力资本三方面进行考察,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我国劳动参与率还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将会是未来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增长点;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仍看似充足,但其老龄化情况较严重,难以维持当前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另外我国年轻劳动力的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本已有显著提升。因此虽然人口老龄化已经对我国劳动力供给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由于人口和劳动力的变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突发的、灾难性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供给 劳动参与率 城乡劳动力转移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供给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畅 邹玉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29,共5页
1996年和2006年全国两次农业普查结果揭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变化: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变化处于"倒U"型波动态势,波动幅度大;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显著: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供给主体以中青年为主,女性成为农村... 1996年和2006年全国两次农业普查结果揭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变化: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变化处于"倒U"型波动态势,波动幅度大;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显著: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供给主体以中青年为主,女性成为农村劳动力供给的主力军,劳动年龄外农村劳动力成为农村劳动力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属于总量过剩型,自然赋予对农村劳动力供给本土吸收能力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影响并不显著;从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动机来看,家庭收入与消费因素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供给 供给结构 经济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童玉芬 齐晓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1,共5页
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受到总人口规模变动、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以及劳动参与率三个因素的决定。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北京市劳动力供给以及三个主要决定因素历史变动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解方法,定量计算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三个因素在北京市劳... 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受到总人口规模变动、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以及劳动参与率三个因素的决定。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北京市劳动力供给以及三个主要决定因素历史变动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解方法,定量计算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三个因素在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变动上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发现,在整个90年代,北京市总人口规模增长对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影响很大,但从9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参与率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大,成了近年来北京市劳动力供给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变化的影响始终存在,但相对影响程度不太明显。今后劳动力供给的变化,不仅取决于这三个因素各自的变动趋势与大小,更取决于它们作用的相互耦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劳动力供给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我国就业的关系研究——基于内生劳动力供给模型的跨期均衡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国君 陈林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9-161,共3页
本文基于扩展的内生劳动力供给模型,从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汇率波动影响一国就业的传导机制。选取1994-2016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不同部门就业的相关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人民币汇率波... 本文基于扩展的内生劳动力供给模型,从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汇率波动影响一国就业的传导机制。选取1994-2016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不同部门就业的相关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与我国就业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其对贸易部门就业水平的影响显著高于对非贸易部门的影响,而对全国总体就业水平的影响则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汇率 就业 内生劳动力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