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玉米和水稻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叶青 孔德毅 +1 位作者 方伟 杨震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4-335,共12页
2004年后,中国劳动力价格呈现上涨趋势。这一变化势必会影响农户的生产方式从传统劳动密集型逐步向劳动节约型过渡。对此,目前相关研究更多是对农机替代劳动力的讨论,而对农业技术选择的相关研究较少。利用1999—2023年全国各省的面板数... 2004年后,中国劳动力价格呈现上涨趋势。这一变化势必会影响农户的生产方式从传统劳动密集型逐步向劳动节约型过渡。对此,目前相关研究更多是对农机替代劳动力的讨论,而对农业技术选择的相关研究较少。利用1999—2023年全国各省的面板数据,考察2004年前后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投入量变动以及计算要素间替代弹性的变动,以此勾勒出我国粮食生产技术选择的演变轨迹。结果表明:劳动价格上涨虽然促使我国粮食生产对“机械技术”的选择,但总的来说粮食生产的技术选择仍然是以“生物化学技术”为主、“机械技术”为辅,这也是农户长此以来对农业化肥过度使用的原因。因此,在“生物化学技术”方面我国应该注重研发和推广,尤其是减量、绿色及精准投放的化肥技术;而在“机械技术”方面应该积极推广小型农机以及跨区域农业服务的应用来缓解今后生产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玉米 水稻 农业技术选择 要素间替代弹性 超越对数成本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素质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渝琳 蒲勇健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55,共5页
面对我国存在大量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的严峻现实,本文从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素质关系的角度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针对不同劳动力素质的差别定价不仅有利于企业获得较好收益,而且有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劳动力素质 博弈分析 劳动力结构 失业 纳什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扭曲及其经济影响——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沁 朱宏飞 樊潇彦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101,共9页
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厘清劳动力市场错配程度的重点在于科学测算劳动力价格扭曲。劳动力价格扭曲是指工资残差中扣除未观测能力后剩余的部分,该扭曲会增加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并降低总产出。本文使... 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厘清劳动力市场错配程度的重点在于科学测算劳动力价格扭曲。劳动力价格扭曲是指工资残差中扣除未观测能力后剩余的部分,该扭曲会增加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并降低总产出。本文使用上海流动人口数据,通过控制工资中的未观测能力与其他时间效应,识别出了工资残差中劳动力价格的扭曲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发达省份的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相对较低;在扭曲程度较高的省份,工资的总方差上升了15.58%—41.09%,而总产出和平均工资下降了21.36%—34.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扭曲 流动人口 工资残差 不平等 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言 肖雨婷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6,共13页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新路径,通过降低劳动力价格扭曲和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的途径实现质量型“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从市场分割和劳方谈判力量视角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劳动力价格扭曲...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新路径,通过降低劳动力价格扭曲和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的途径实现质量型“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从市场分割和劳方谈判力量视角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劳动力价格扭曲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利用生产函数法测算了劳动力价格扭曲,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降低劳动力价格扭曲。从分地区层面来看,内陆地区的影响幅度较大;从城市规模层面来看,人口规模小于或等于500万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价格扭曲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从时间层面来看,2012年之后的降低作用持续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将会通过降低市场分割和增强劳方谈判力量的渠道降低劳动力价格扭曲。面板分位数模型分析发现,在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越大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降低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价格扭曲 市场分割 劳方谈判力量 生产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约束下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基于要素替代、产品替代和非农就业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善高 MWALUPASO Endelani Gershom 田旭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为探究劳动力价格上涨背景下不同地形上农户的策略行为,从理论上探讨了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方程实证检验不同地形下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 为探究劳动力价格上涨背景下不同地形上农户的策略行为,从理论上探讨了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方程实证检验不同地形下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省级宏观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民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即面对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我国农户会采取三种不同的策略行为:要素替代、产品替代和非农就业。同时,在不同的地形上,农户的策略选择有所侧重,具体而言,平原地区农户会更多地选择要素替代和非农就业,而丘陵山区农户会更多地选择产品替代。由此认为,面对劳动力价格上涨,我国农户会采取相应的策略行为,因此不必要表现出过分的担忧。针对要素替代现象,建议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均要加强用于粮食生产的农业机械的研发、创新;针对产品替代现象,建议丘陵山区要加快研发针对经济作物的中小型农业机械;针对非农就业现象,建议平原地区要以完善区域劳动力市场为主,而丘陵山区要以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价格 要素替代 产品替代 非农就业 地形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价格异质性扭曲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DSGE模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言 孔令池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108,共22页
本文立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背景,从劳动力价格扭曲切入,将高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负向扭曲与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引入DSGE模型,模拟分析了劳动力价格异质性扭曲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劳... 本文立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背景,从劳动力价格扭曲切入,将高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负向扭曲与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引入DSGE模型,模拟分析了劳动力价格异质性扭曲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扭曲减少均会对部分宏观经济变量均衡值产生正面影响,且前者的影响幅度更大。(2)高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负向扭曲减少所形成的冲击将导致宏观经济变量以向上波动为主,而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减少所形成的冲击将导致宏观经济变量以向下波动为主,且前者的影响幅度更大。(3)随着高收入家庭劳动力收入占比增加或资本产出弹性增加,高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负向扭曲减少对宏观经济变量均衡值的影响幅度有增有减,而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减少对宏观经济变量均衡值的影响幅度有所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异质性扭曲 宏观经济效应 DS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价格上涨、粮食生产机械化及其产出效应 被引量:5
7
作者 易小兰 颜琰 张彤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5,共12页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影响以及粮食生产机械化的产出效应,并考察该影响及效应在耕种收各环节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价...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影响以及粮食生产机械化的产出效应,并考察该影响及效应在耕种收各环节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价格上涨显著正向影响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机耕水平及机收水平;农机总动力对粮食产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中型农机动力及大中型农机机耕、机播及机收动力均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且其空间溢出效应均大于直接效应。研究建议加快突破粮食生产的薄弱环节,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推动农机资源在省际间合理流动与科学调配,加强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加速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农业机械化 粮食产量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价格对中国工业就业弹性的调节效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冯泰文 《价格月刊》 2010年第3期3-7,共5页
通过引入劳动力价格作为调节变量,运用1985年~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对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和产业结构与工业部门就业弹性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影响产品需求结构,阻碍了工业就... 通过引入劳动力价格作为调节变量,运用1985年~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对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和产业结构与工业部门就业弹性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影响产品需求结构,阻碍了工业就业弹性的增加;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就业弹性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比重的增加不利于就业弹性的提高;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得隐性失业显性化;劳动力价格与就业弹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劳动力市场并未能通过价格有效发挥其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作用。同时劳动力价格对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和产业结构与工业就业弹性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就业弹性 调节效应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力价格、成本优势的变化与应对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东方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31,共4页
近些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劳动力价格整体水平快速上涨、不同区域和行业间劳动力价格不平衡、不同群体间劳动力价格上涨速度不一、教育培训费与社会保险费所占比重严重偏低等变化趋势,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日益缩小... 近些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劳动力价格整体水平快速上涨、不同区域和行业间劳动力价格不平衡、不同群体间劳动力价格上涨速度不一、教育培训费与社会保险费所占比重严重偏低等变化趋势,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日益缩小。导致劳动力价格变化与劳动力成本优势缩小的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以及劳动者生产、生活成本与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劳动力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应持续完善劳动力市场环境,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就业质量,持续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劳动力成本优势 劳动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不确定性、劳动力价格对出口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七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5,共6页
文章首先采用非线性格兰杰检验法探讨各变量与中国出口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其后运用TVP-SV-VAR模型分析了不同提前期、不同时间点各变量对出口结构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短期内对中国出口结构优化具有显... 文章首先采用非线性格兰杰检验法探讨各变量与中国出口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其后运用TVP-SV-VAR模型分析了不同提前期、不同时间点各变量对出口结构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短期内对中国出口结构优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随着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这一不利影响在中长期内有所减弱;第二,劳动力价格上升冲击短期内使企业减少雇佣工人,从而促进出口结构“被动优化”,中长期内在选择效应、创新效应和国内外现实情况的共同作用下,推动出口结构逐步实现“主动优化”。为此,文章建议:政府应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探索规避经济不确定性负面影响的多样化方式;正视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现实,鼓励出口企业增加创新投入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出口产品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不确定性 劳动力价格变动 出口结构 TVP-SV-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价格视角下的初次分配体现公平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建辉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7-89,共3页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应体现公平,在宪法确认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下,劳动力价格是基础和前提。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当长时期内没有得到真正重视,相关的法律制度也没有建立,制度缺失造成劳动力价格失序,最终影响初次分配的公...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应体现公平,在宪法确认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下,劳动力价格是基础和前提。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当长时期内没有得到真正重视,相关的法律制度也没有建立,制度缺失造成劳动力价格失序,最终影响初次分配的公平,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制度 公平 劳动力价格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价格变化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敏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共4页
劳动力价格变化与居民生活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通过相关理论数据对劳动力价格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劳动力价格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提出提高劳动力价格水平与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消费需求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力价格变化问题研究
13
作者 张曼晶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8,共4页
劳动力价格是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基础,对劳动者就业有较大影响。如何实现劳动力价格稳定增长、促进就业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梳理我国劳动力价格变化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力价格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经济发展... 劳动力价格是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基础,对劳动者就业有较大影响。如何实现劳动力价格稳定增长、促进就业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梳理我国劳动力价格变化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力价格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影响因素 合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消费品应坚持按劳动力价格进行分配
14
作者 赵公社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个人消费品 劳动力价格 按劳分配 劳动者不得食 劳动力市场 客观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公有经济 商品货币关系 劳动力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中国劳动力价格与经济增长路径转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秀梅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3,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不和谐的因素也日益增加。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衡,表现为投资率偏高而消费率偏低。从劳动者收入入手研究投资、消费比例问题,在研究中国劳动力价格的现状后得出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不和谐的因素也日益增加。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衡,表现为投资率偏高而消费率偏低。从劳动者收入入手研究投资、消费比例问题,在研究中国劳动力价格的现状后得出结论:相对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粮价、油价、水电费、通讯费、教育费、医疗费来说,中国劳动力价格太低,因此,提高劳动力价格,增加其收入才是破解投资消费失衡的“密钥”,也是促进中国经济从依赖投资的增长方式向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方式的增长路径转变的“治本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增长路径 消费 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价格扭曲与绿色经济效率损失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政 李雪松 王冲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63,共13页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对各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扭曲和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使用两步差分GMM实证检验了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对各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扭曲和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使用两步差分GMM实证检验了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总体表现为负向扭曲并呈不断恶化趋势,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扭曲在2000—2016年以及2009—2016年均显著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但这种抑制效应在2000—2008年表现并不显著,总体上通过消除劳动力价格扭曲可使全国的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约7.12%;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和国有企业比重的提升均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则显著降低了绿色经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扭曲 绿色经济效率 SBM超效率模型 两步差分GMM 反事实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产品价格、劳动力价格与消费需求 被引量:2
17
作者 祝春光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价格总水平变动与消费需求变动的关系比较间接。劳动力相对其他商品的价格不断提高,是经济发展表现出的普遍规律。劳动力价格相对产品价格不断提高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非农产业... 价格总水平变动与消费需求变动的关系比较间接。劳动力相对其他商品的价格不断提高,是经济发展表现出的普遍规律。劳动力价格相对产品价格不断提高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非农产业就业人数的增长,是实现大众消费良性循环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价格 劳动力价格 消费需求 劳动生产率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秀丽 张志新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18,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越来越频繁,近些年中国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且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为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以1987年~2016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理论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越来越频繁,近些年中国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且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为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以1987年~2016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理论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二者关系因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可以通过反向作用机制调整至均衡;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了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跨国流动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国内劳动力价格的响应程度很大。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跨国流动 长期均衡 误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16
19
作者 易小兰 颜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83,共14页
利用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农村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显著负向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及其比例,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在机械化相对容易的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 利用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农村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显著负向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及其比例,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在机械化相对容易的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会被削弱;分区域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中国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减小,但对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没有显著影响。在中国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应重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不同区域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稳定粮食供应,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价格 粮食播种面积 粮食生产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价格扭曲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基于ACF方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葛金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133,共9页
劳动力价格扭曲会通过要素配置效应、劳动力经验累积效应和研发效应影响企业生产率。本文采用2008—2013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ACF方法测度企业生产率,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总体上能够轻微地提高企业生产率,改善资本与劳动力要素... 劳动力价格扭曲会通过要素配置效应、劳动力经验累积效应和研发效应影响企业生产率。本文采用2008—2013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ACF方法测度企业生产率,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总体上能够轻微地提高企业生产率,改善资本与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但它会恶化中间品与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劳动力价格扭曲存在显著的劳动力经验累积效应,并且这种经验累积会随着扭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此外还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存在显著的研发抑制效应,从而会显著抑制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但其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不存在显著的研发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扭曲 要素配置效应 经验累积效应 研发效应 企业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