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对工作时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素娟 雷婷婷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114,共8页
文章基于劳动价值理论,运用中国城镇生活的面板数据,测量了我国城镇居民劳动力价值水平及其实现程度,并实证分析了工资水平、劳动力价值及其实现程度对工作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劳动者的工资和劳动力价值量在不断增长;60%的中低收... 文章基于劳动价值理论,运用中国城镇生活的面板数据,测量了我国城镇居民劳动力价值水平及其实现程度,并实证分析了工资水平、劳动力价值及其实现程度对工作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劳动者的工资和劳动力价值量在不断增长;60%的中低收入群体无法充分实现劳动力价值;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相差悬殊;中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劳动力价值及其实现程度对工作时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收入群体的劳动力价值及其实现程度与劳动时间则没有显著相关性;我国劳动力价值的低程度实现诱发劳动者超时工作。由此提出基于劳动力价值实现的超时劳动的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 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 工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的“刘易斯拐点”研究——诠释、判断与反思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建锋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13,共10页
"刘易斯拐点"预示一国将经历劳动力由过剩到短缺、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转型过程。本文通过利用马克思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分析,证实了我国农业内部还存在剩余劳... "刘易斯拐点"预示一国将经历劳动力由过剩到短缺、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转型过程。本文通过利用马克思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分析,证实了我国农业内部还存在剩余劳动力以及2004年开始显现出的"民工荒"的事实。但我国日益严重的"民工荒"浪潮并未能形成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农民市民化之间的和谐互动,我国并未能出现与二元经济模型预测相一致的转型。从根本上讲,我国并未出现"刘易斯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