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守恒定律”三辩——与何祚庥教授商榷
1
作者 任洲鸿 刘刚 张艳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27,共6页
何祚庥教授在《必须将"科技×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思想引入新劳动价值论的探索和研究》中提出的所谓"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守恒定律",正是导致其最终背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源头;"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 何祚庥教授在《必须将"科技×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思想引入新劳动价值论的探索和研究》中提出的所谓"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守恒定律",正是导致其最终背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源头;"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有统一计量标准"和"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不可能成正比"的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何文"基于所谓"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守恒定律"建立的一系列"理论发展与创新",已经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渐行渐远。同时,充分重视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知识不守恒和基于知识积累的劳动创新亦无止境,应当成为继承、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增长点,这是"何文"为我们提供的有益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创造价值守恒定律 使用价值 商品价值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劳动价值论的创新解决现实中的分配不公问题——从“劳动创造价值”到“劳动具有价值”
2
作者 关柏春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9-62,共14页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现实造成了严重的分配不公,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非常突出。经济学界曾就此进行过持续而广泛的讨论,但始终没有解决问题。...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现实造成了严重的分配不公,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非常突出。经济学界曾就此进行过持续而广泛的讨论,但始终没有解决问题。所谓的分配不公指的是平均主义、差距悬殊等问题,其实质就是工资与“劳”相脱钩,多劳未必多得,少劳未必少得,背离了按劳分配原则,归结起来就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要想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劳”的计量问题,因为只有解决了“劳”的计量问题才能按劳分配。以往人们把劳动价值论归结为“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解决了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但它却解决不了今日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因为劳动创造的价值往往包含在集体劳动成果之中,而从集体劳动成果之中却无法计量个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所以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出发解决不了“劳”的计量问题。这时,必须从现实出发进行理论创新,证明“劳动具有价值”,说明市场具有计量价值的功能,于是劳动具有的价值就能通过市场得到趋近准确的实现。可见,证明劳动具有价值后,分配不公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冲突 利益差别 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具有价值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创造价值”——兼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出发点
3
作者 黄颖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8-63,共6页
(一)对于任何一种价值观来说,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都是对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的规定,即在最抽象的意义上回答“什么是价值?”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对“价值”的规定,实质上是以范畴的形式,对全部价值观的理论内容的高度抽象或浓缩... (一)对于任何一种价值观来说,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都是对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的规定,即在最抽象的意义上回答“什么是价值?”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对“价值”的规定,实质上是以范畴的形式,对全部价值观的理论内容的高度抽象或浓缩。因此,“价值”规定是建立价值观的逻辑起点,它本身虽然还不是全部价值观,然而却内在地包含着价值观的全部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价值 劳动创造价值 自然物质 马恩 理想性 对抗性 有机体 人类实践 人的需要 外部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服务劳动创造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子标 牛仁亮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5年第4期20-22,共3页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服务劳动不创造价值,其收入是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者创造,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得到的。其过程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得到的工资去购买服务消费品时,价值就由物质生产领域转移到...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服务劳动不创造价值,其收入是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者创造,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得到的。其过程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得到的工资去购买服务消费品时,价值就由物质生产领域转移到服务领域,构成服务部门劳动者的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消费 劳动创造价值 生产领域 劳动 服务劳动 价值 货币 使用价值 生产工人 国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劳动创造价值吗?——与冯子标、牛仁亮同志商榷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先来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6年第1期46-48,共3页
冯子标、牛仁亮同志在《简论服务劳动创造价值》(以下简称《简论》,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年第4期,以下引文均见此文。)一文中,通过对他们列举的一组交换实例进行推演后得出:若不承认服务劳动创造价值,那么就会出现同一价值在用... 冯子标、牛仁亮同志在《简论服务劳动创造价值》(以下简称《简论》,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年第4期,以下引文均见此文。)一文中,通过对他们列举的一组交换实例进行推演后得出:若不承认服务劳动创造价值,那么就会出现同一价值在用于个人消费时,既只能被消费一次,又可以被消费两次以至无数次的逻辑矛盾。对此我不敢苟同,提出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同冯子标、牛仁亮同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消费 服务消费者 物质商品 劳动创造价值 商品消费 服务劳动 消费价值 部分价 价值 使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不违背劳动价值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忠友 《齐鲁学刊》 1986年第4期86-86,共1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如果承认非物质生产劳动也生产商品并创造价值,那就违背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基本上只是在物质生产的范围内研究价值形成问题,并且... 传统的观点认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如果承认非物质生产劳动也生产商品并创造价值,那就违背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基本上只是在物质生产的范围内研究价值形成问题,并且把劳动物化作为理论进一步展开的前提,这就导致了后人的一个误解,以为劳动的物化是形成价值的先决条件。其实,价值反映物化劳动,这不过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曾指出:“对于劳动的物化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 非物质生产劳动 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 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 价值形成 物化劳动 劳动物化 历史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自动化并没有改变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
7
作者 高凤岐 《河北学刊》 1984年第1期91-93,共3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几个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某些部门应用机器人进行生产,出现了所谓“无人工厂”、“无人车间”,似乎商品价值不再是劳动创造的,而是由机器人生产出来的。资产阶级经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几个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某些部门应用机器人进行生产,出现了所谓“无人工厂”、“无人车间”,似乎商品价值不再是劳动创造的,而是由机器人生产出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企图以此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从而否定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自动化生产体系的出现,能够改变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一、生产的自动化与创造价值的劳动无关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二重属性。商品的这个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对此,马克思明确地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生产的自动化和机器人的使用只是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劳动生产力只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而与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无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创造价值 自动化生产 机器人 有用劳动 劳动生产力 抽象劳动 商品 使用价值 并没有 机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脑力劳动创造价值的几个问题——学习《资本论》札记
8
作者 周浩礼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3-17,共5页
【正】 劳动创造价值,自然包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认为脑力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因此,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从理论上说明脑力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对于克服轻视知识和歧视知识分子的“左”... 【正】 劳动创造价值,自然包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认为脑力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因此,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从理论上说明脑力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对于克服轻视知识和歧视知识分子的“左”的错误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创造价值 脑力劳动 体力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 使用价值 资本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价值学说 劳动生产率 复杂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劳动不创造价值吗?——与胡先来同志商榷
9
作者 张本超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6年第4期72-53,共2页
胡先来同志在《服务劳动创造价值吗?——与冯子标、牛仁亮同志商榷》(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6年第1期)一文中,反复证明了《简论服务劳动创造价值》(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年第4期)的分析过程的悖理性,并以此否认服务劳动... 胡先来同志在《服务劳动创造价值吗?——与冯子标、牛仁亮同志商榷》(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6年第1期)一文中,反复证明了《简论服务劳动创造价值》(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年第4期)的分析过程的悖理性,并以此否认服务劳动创造价值。最后解释说:“服务之所以能够取得交换价值,为服务提供者带来收入,其原因在于服务劳动可以为服务消费者提供使用价值,而这种使用价值又为服务消费者所不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消费者 服务提供者 服务价值 服务劳动 价值让渡 劳动创造价值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经济理论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劳动“创造价值”与“表现为价值”——六谈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10
作者 郝孚逸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57,共2页
劳动"创造价值"和"表现为价值"这两种说法,都出自马克思,其意在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劳动问题和价值问题,尤其是两者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但又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根本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能不能做... 劳动"创造价值"和"表现为价值"这两种说法,都出自马克思,其意在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劳动问题和价值问题,尤其是两者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但又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根本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能不能做好这项研究,对于正确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主义 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能够创造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仲伟富 《学术论坛》 CSSCI 1996年第3期28-31,共4页
试论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能够创造价值仲伟富关于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划分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理论界一直存在分歧。传统观点认为,生产价值的劳动仅限于物质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领域里不存在生产劳... 试论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能够创造价值仲伟富关于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划分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理论界一直存在分歧。传统观点认为,生产价值的劳动仅限于物质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领域里不存在生产劳动,因而也不创造价值。而本文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非物质生产 生产性劳动 非生产性劳动 劳动创造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劳动”不能创造总价值──与方华同志商榷
12
作者 张龙平 龙梦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劳动价值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劳动 价值 劳动创造价值 使用价 经济价值 创造价值劳动 经济学意义 有用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经济时代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
13
作者 杨俊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6-17,共2页
我们的社会正在进入新经济形态——新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是在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即工... 我们的社会正在进入新经济形态——新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是在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即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科学技术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体力劳动仍居主要地位。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劳动已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脑力劳动为主。因而,劳动价值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究竟劳动价值论能否解决新经济时代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它是否还具有科学性等引发了众多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人的活劳动究竟是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换句话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生产率 新经济时代 价值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劳动价值论与承认知识创造价值——兼评奈斯比特的“取代”论
14
作者 李秉平 《经济科学》 1986年第3期39-45,25,共8页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科学知识、知识信息、知识劳动在创造社会新的生产力积累社会财富,增殖价值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出来,于是,在学术理论界提出知识、科学知识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并引起争论。尤其是美国社会...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科学知识、知识信息、知识劳动在创造社会新的生产力积累社会财富,增殖价值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出来,于是,在学术理论界提出知识、科学知识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并引起争论。尤其是美国社会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其所著《大趋势》一书中提出的"取代"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价值 劳动过程 知识产品 知识因素 科学知识 劳动 马克思 知识价值 知识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通过物化劳动能创造价值吗?
15
作者 赵锦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z1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剩余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 价值构成 劳动创造价值 剩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
16
作者 李利民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5-38,共4页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当代世界,马克思创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地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尤其要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价值 创造价值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的哲学演化--马克思劳动理论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三)
17
作者 郝孚逸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7期55-56,共2页
关于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创造价值的理论,从劳动价值论发展到剩余价值论,已经历了三个半世纪左右的社会历史进程。这中间包含两个理论层面:比较多的看法认为这是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变,其中也包括... 关于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创造价值的理论,从劳动价值论发展到剩余价值论,已经历了三个半世纪左右的社会历史进程。这中间包含两个理论层面:比较多的看法认为这是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变,其中也包括马克思开始时接受古典学派的影响,后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体系。大家都知道劳动价值论不是马克思的首创,就是剩余价值这一词语也非来自马克思;现在不少人都把马克思的理论称作剩余价值论或者干脆就叫劳动价值论,那么这种经济学理论与前人的理论相比,究竟优在哪里?应该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 劳动价值 哲学关系 劳动理论 劳动创造价值 古典政治经济学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泡沫经济到实体经济──论劳动价值学说对经济运行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邹华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从泡沫经济到实体经济──论劳动价值学说对经济运行的现实意义邹华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迄今已有一百多年了,在这一百多年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攻击和诋毁。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当代一些西方学者又提出... 从泡沫经济到实体经济──论劳动价值学说对经济运行的现实意义邹华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迄今已有一百多年了,在这一百多年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攻击和诋毁。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当代一些西方学者又提出了“知识价值论”、“信息价值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 劳动价值学说 实体经济 经济运行 “泡沫经济” 知识价值 货币供应量 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 信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先进技术与价值的创造
19
作者 吴铁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29,共3页
试论先进技术与价值的创造吴铁军(河南财经学院)伴随科技革命的兴起,新技术的个断被采用以及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义起。这种现实与理论的巨大碰撞之一就是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一些同志依据于现实提出... 试论先进技术与价值的创造吴铁军(河南财经学院)伴随科技革命的兴起,新技术的个断被采用以及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义起。这种现实与理论的巨大碰撞之一就是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一些同志依据于现实提出了物化劳动(先进技术)与活劳动共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技术 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 劳动生产率 物化劳动 技术进步 价值总量 社会财富 马克思劳动价值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劳动价值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先钧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60,共3页
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劳动价值论再次成为经济理论界争论的热点。这一阶段讨论的重心与过去有所不同,主要在劳动价值论与市场经济、新技术革命的适应性和矛盾性上展开,也有部分学者继续讨论“转形”问题... 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劳动价值论再次成为经济理论界争论的热点。这一阶段讨论的重心与过去有所不同,主要在劳动价值论与市场经济、新技术革命的适应性和矛盾性上展开,也有部分学者继续讨论“转形”问题。一、关于“转形”问题所谓“转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 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创造价值 研究述评 价值决定 物化劳动 生产价格 自动化生产 第三产业 价值转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