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学科实践的核心要义与推进策略
1
作者 刘莹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共5页
劳动学科实践是劳动课程的应然样态。劳动学科实践既是一种劳动学习活动,又是一种劳动育人方式。它体现劳动与育人的融通、身体体验与心智发展的统一、劳动学科与跨学科的融合,指向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劳动学科实... 劳动学科实践是劳动课程的应然样态。劳动学科实践既是一种劳动学习活动,又是一种劳动育人方式。它体现劳动与育人的融通、身体体验与心智发展的统一、劳动学科与跨学科的融合,指向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劳动学科实践以学程为基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劳动;以任务群为焦点,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以具身沉浸为重点,提升学生劳动技能;以劳动共同体为支点,深化学生劳动情感;以劳动素养发展为落点,评估学生劳动效果,从而推进其有序有效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学科实践 劳动素养 学程 劳动任务群 劳动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职联动劳动教育共同体的理论模型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13
2
作者 薛寒 苏德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5-12,共8页
基于对劳动之本义、教育之本源和人之本质的探究,追问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是在认识论层面上澄清构建普职联动劳动教育共同体的必然要义,是剖析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的起始范畴。参照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分析框架,在方法论层面上,建立稳定长... 基于对劳动之本义、教育之本源和人之本质的探究,追问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是在认识论层面上澄清构建普职联动劳动教育共同体的必然要义,是剖析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的起始范畴。参照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分析框架,在方法论层面上,建立稳定长效运行的劳动教育共同体需要集普职两大教育体系的合力,确定共赢的联动关系,塑造共担的联动理念,整合共享的联动资源。在行动论层面上,需要优化场域结构,以构建“全方位”保障机制,巩固确立共赢的联动关系;强化惯习倾向,以设计并实施“全向度”激励机制,铸就形塑共担的联动理念;整合资本要素,以搭建“全供补”运作机制,整合利用共享的联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职联动 劳动教育共同体 新时代 布迪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情境中的劳动:为何与何为?--凯兴斯泰纳及其《劳作学校要义》的贡献 被引量:17
3
作者 林凌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98-106,共9页
劳动既是精神活动也是身体活动,它以精神发展为前提条件和根本关切。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劳动原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共同体"意识、道德品格和职业决定能力。劳动不仅应当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加以贯彻,还应当作为具体的... 劳动既是精神活动也是身体活动,它以精神发展为前提条件和根本关切。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劳动原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共同体"意识、道德品格和职业决定能力。劳动不仅应当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加以贯彻,还应当作为具体的劳动课程加以系统地开发、设计和实施。学校教育应当充分重视和发挥劳动课的学科价值以及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激发其劳动兴趣、端正其劳动态度、发展其劳动习惯,由此劳动教育才可能得到深入推进和落实,并为普职融通提供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活动 实践体验 劳动共同体 劳动学校 凯兴斯泰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