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 被引量:21
1
作者 宫敬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15,共9页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是其劳动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确为生产力,但它从属于劳动创造世界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具有两种可能的性质——属人的和异化的,此为马克思赋予"科学技术是...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是其劳动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确为生产力,但它从属于劳动创造世界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具有两种可能的性质——属人的和异化的,此为马克思赋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的灵魂。尤其重要且为我们所忽略的是,马克思通过发现和揭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内在矛盾——"自然必然性王国"的"退缩"与"扩大"同时并存,告诉我们一个更深刻和更全面的道理:这一过程及其结果具有有限性甚或局限性。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无可替代的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人道主义 科学技术观 精神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学公式的误读及其后果——劳动人道主义概观 被引量:5
2
作者 宫敬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1,共5页
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公式简单地归结为人道主义,就是把对马克思的人学公式费尔巴哈化,这是一种误读。这种误读导致了一系列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其中的劳动人道主义极为有害的后果,从而割裂了马克思人学思... 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公式简单地归结为人道主义,就是把对马克思的人学公式费尔巴哈化,这是一种误读。这种误读导致了一系列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其中的劳动人道主义极为有害的后果,从而割裂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否认了1844年以后异化劳动理论存在的客观事实,造成了马克思思想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学公式 劳动人道主义 费尔巴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