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兼评何云峰教授的《劳动幸福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绍梁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33,共7页
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继承和发挥,其理论旨趣和出发点是以劳动幸福为基础构建新型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这种建构是对资本主义文化价值体系发起的范式革命,即从劳动的视角对社会文化价值系统进行本体论、价值哲学、历...
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继承和发挥,其理论旨趣和出发点是以劳动幸福为基础构建新型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这种建构是对资本主义文化价值体系发起的范式革命,即从劳动的视角对社会文化价值系统进行本体论、价值哲学、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的全面反思和重构。但这一理论重构包含两大理论诘难,一是以劳赋人权取代天赋人权存在着将劳动上帝化的倾向,其理论走向可能演变为新的劳动拜物教;二是在资本逻辑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社会,劳动幸福常常被误解为乌托邦的伪命题,成了游荡在21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幽灵。《劳动幸福论》是一部集原创性与系统性、思想性与通俗性、前瞻性与现实性的哲学著作,这标志着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虽然,这一理论在方法论和实践指向上没有超出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范围,但试图建构的这样一个"以尊重劳动、崇尚劳动为文化氛围,进而努力保障劳动幸福"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正是当代理论工作者的新时代使命,更是中国社会今天所万万不能跨越的"卡夫丁峡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
劳动
幸福
社会
主义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兼评何云峰教授的《劳动幸福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绍梁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33,共7页
基金
上海市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资助项目(310-AC9103-19-365007)
上海市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中国道路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2016WZX014)
文摘
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继承和发挥,其理论旨趣和出发点是以劳动幸福为基础构建新型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这种建构是对资本主义文化价值体系发起的范式革命,即从劳动的视角对社会文化价值系统进行本体论、价值哲学、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的全面反思和重构。但这一理论重构包含两大理论诘难,一是以劳赋人权取代天赋人权存在着将劳动上帝化的倾向,其理论走向可能演变为新的劳动拜物教;二是在资本逻辑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社会,劳动幸福常常被误解为乌托邦的伪命题,成了游荡在21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幽灵。《劳动幸福论》是一部集原创性与系统性、思想性与通俗性、前瞻性与现实性的哲学著作,这标志着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虽然,这一理论在方法论和实践指向上没有超出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范围,但试图建构的这样一个"以尊重劳动、崇尚劳动为文化氛围,进而努力保障劳动幸福"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正是当代理论工作者的新时代使命,更是中国社会今天所万万不能跨越的"卡夫丁峡谷"。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
劳动
幸福
社会
主义
文化价值
分类号
F014.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G0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兼评何云峰教授的《劳动幸福论》
王绍梁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