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市场化程度对农户劳动交换形式结构的影响
- 1
-
-
作者
朱建春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3期293-296,298,共5页
-
基金
陕西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2010KRM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科专项(2012RWZX11)
-
文摘
采用9个省897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了农户劳动交换形式结构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越高,则农户劳动交换形式结构的市场化特征越明显;若农户家庭劳动力人口数越少、家庭年总收入越多、非农收入占家庭年总收入的比例越小、被访者越看重效率而不是人情、劳动交换较多地参考劳动力市场价格、没有换工经历和没有换工意愿,则该农户的盖房、农忙和红白喜事雇工的可能性大。农户家庭人均耕地面积越小,则其盖房和农忙雇工的可能性更大。若所需工种为长工时,农户盖房更倾向于雇工。户主年龄越小,则其农忙越倾向于雇工。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较好地阐释了市场化对农户劳动交换形式结构的影响。
-
关键词
市场化程度
农户
劳动交换形式结构
影响
-
Keywords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farmers
labor exchange structure
effect
-
分类号
C912.82
[经济管理]
-
-
题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理论探索与体制创新
- 2
-
-
作者
孔伟艳
-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
出处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2008年第1期73-77,共5页
-
文摘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基本理论,生产形式包括劳动交换形式与劳动分配形式即资源配置方式。马克思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态两个方面。在对前苏联、中国等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列宁、邓小平、中共中央以及中外学者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相关理论。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生产形式新的表现形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理论创新与体制创新。
-
关键词
生产形式
劳动交换形式
劳动分配形式
-
分类号
F014.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