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革命与互助:沂蒙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动员与劳动互助
被引量:
12
1
作者
魏本权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71,共9页
抗日战争之前,沂蒙地区基于乡邻、宗族、租佃、雇佣关系形成的劳动互助习惯体现为互惠性与不公平性、互助与剥削并存。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新的劳动互助模式以"变工为主,互助为次",着力于消除劳动互助中的...
抗日战争之前,沂蒙地区基于乡邻、宗族、租佃、雇佣关系形成的劳动互助习惯体现为互惠性与不公平性、互助与剥削并存。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新的劳动互助模式以"变工为主,互助为次",着力于消除劳动互助中的不公平性和剥削性,通过换工、还工、添工、补工、拔工的形式实现公平变工,均平性和对等性是新的劳动互助模式的基本取向。从互助到变工的演变,是通过党的生产动员实现的,并形成了通过群众运动来推进生产运动的动员模式。劳动互助运动的有效动员与运行,不仅有赖于"生产必须领导"、新的党群关系的建构与劳动观念的转变,而且需要面对乡村民众因循已久的心理习惯,协调不同阶层民众的利益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互助
生产动员
劳动
方式
动员模式
沂蒙抗日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共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劳动互助政策及其实践评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玮
李翠青
《古今农业》
2006年第3期72-81,共10页
抗战爆发之后,由于大批劳动力或参军或死亡或遭日军杀害以及敌人对牲畜的大规模掠杀,晋西北广大农村出现劳动力和役畜严重不足,而组织劳动互助以调剂劳力和畜力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则成为中共政权适应战时需要和渡过难关的明智之...
抗战爆发之后,由于大批劳动力或参军或死亡或遭日军杀害以及敌人对牲畜的大规模掠杀,晋西北广大农村出现劳动力和役畜严重不足,而组织劳动互助以调剂劳力和畜力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则成为中共政权适应战时需要和渡过难关的明智之举。这一政策及其实践虽然在战时收到了明显效果,但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而且劳动互助并没有改变小农经济的生产特性,农民依旧使用原有农具进行生产,所谓互助合作只是在分散的土地上的简单合作,即依靠简单的生产组合使人力畜力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边区
劳动互助
互资
互助
形式主义
小农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劳动互助
被引量:
3
3
作者
何文孝
高长林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86-90,53,共6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组织劳动互助,发展农业生产的指示精神,广泛地开展了农业劳动互助运动。通过各种互助组织形式,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实行集体生产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发展了农业生产,克服...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组织劳动互助,发展农业生产的指示精神,广泛地开展了农业劳动互助运动。通过各种互助组织形式,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实行集体生产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发展了农业生产,克服了当时边区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实现了丰衣足食,并为我们后来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创造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今天,认真学习研究这一历史经验,不仅可以了解边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当前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责任制,搞好农业生产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互助
组
陕甘宁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
农业生产责任制
集体生产
劳动
组织形式
变工队
农业合作化运动
劳动
生产率
劳动
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受农民欢迎的劳动组合形式
4
作者
李春发
《企业经济》
1982年第11期37-37,共1页
今年,我县有二万三千多农户办起了五千多个协作组。这是随着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农普遍建立,为解决由集体经营转为独户经营出现的新问题,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劳动组合的新形式。这种协作组形式多样,有的是几户联用一头耕牛,社员自愿结合,添制...
今年,我县有二万三千多农户办起了五千多个协作组。这是随着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农普遍建立,为解决由集体经营转为独户经营出现的新问题,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劳动组合的新形式。这种协作组形式多样,有的是几户联用一头耕牛,社员自愿结合,添制配套农具而建立的“牛头”协作组;有的是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自愿交流技术,劳动互助而建立的“亲邻”协作组;有的是干部党员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中困难,而自愿建立的“扶贫”协作组等。这种协作组是一种临时性的生产组合,进自愿,退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组
包干到户
组合形式
责任制
劳动互助
新形式
劳动
组合
交流技术
农民
生产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互助互济运动研究
5
作者
唐晓辉
《农业考古》
2017年第6期107-113,共7页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互助互济运动之所以在1943年后得到普遍发展,与中共西北局在1942年底召开的高干会议密切相关,劳模运动也是其得以迅速兴起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边区政府着力推进的社会建设对其运行方式和内容施加了明显影响。
关键词
社会
互助
互济运动
义仓
劳模运动
粮食信用社
农业
劳动互助
陕甘宁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二次国內革命战爭时期的才溪互助合作运动
被引量:
3
6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9年第1期123-129,共7页
上杭縣才溪鄉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战爭时期中央苏区的著名模范鄉。1927年才溪人民就在党的領導下進行了革命斗爭,1929年6月建立了苏維埃政权。到1934年10月紅軍北上抗日为止,才溪人民在保衛苏区發展生產的艰苦斗爭中,以无比的革命熱情取得...
上杭縣才溪鄉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战爭时期中央苏区的著名模范鄉。1927年才溪人民就在党的領導下進行了革命斗爭,1929年6月建立了苏維埃政权。到1934年10月紅軍北上抗日为止,才溪人民在保衛苏区發展生產的艰苦斗爭中,以无比的革命熱情取得了輝煌成就,因而獲得中央苏区第一模范鄉的光荣称号。当时苏区中央为表彰才溪人民斗爭的丰功偉績,还在該鄉建立了“光荣亭”。才溪也是我國農業互助合作發源地之一,1931年在这里建立了苏区第一个“劳动互助社”,同時还組織了消費、粮食等合作社,把全鄉經济生活組織到很高的程度,对發展生産、保衛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毛主席
地主
合作运动
上杭
劳动互助
合作社
作用
革命斗争
优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农业
被引量:
14
7
作者
李金铮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47,共7页
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农业的发展对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晋察冀边区的农业问题进行阐述,请党史界同志们批评指正。一 1936年是抗战前中国农产量的最高峰。1937年抗战爆发后,冀东和津浦...
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农业的发展对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晋察冀边区的农业问题进行阐述,请党史界同志们批评指正。一 1936年是抗战前中国农产量的最高峰。1937年抗战爆发后,冀东和津浦铁路沿线地区的农产量较之往年,都有大幅度下降。晋察冀边区政府建立后,农业生产的情况是这样的: 1938年,北岳、冀中区农业丰收。1939年,农业生产急转直下,产量下降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察冀边区
农业生产
边区政府
农业技术
敌后抗日根据地
劳动互助
农业发展
减租减息
抗战爆发
中国共产党创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解放区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构成初探
被引量:
2
8
作者
吴祖鲲
衣保中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26,共8页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实行全面土地改革,在农业生产领域发展个体农民的劳动互助经济,在农村流通领域推进供销合作经济,在经营管理领域建立国营农场经济,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体系。在上述三种经济...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实行全面土地改革,在农业生产领域发展个体农民的劳动互助经济,在农村流通领域推进供销合作经济,在经营管理领域建立国营农场经济,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体系。在上述三种经济成份中,国营农场经济初步具有社会主义经济性质,而劳动互助经济和供销合作经济均属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三种经济成份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东北解放区典型的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解放区
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
劳动互助
合作经济供
销合作经济
国营农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主席四次视察贺建昌互助组(调查报告)
9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0期163-168,共6页
华主席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好接班人,我们的好领袖、好统帅。华主席一贯忠于毛主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一九五一年六月至一九五二月八月,华国锋同志担任中共湘潭县委书记兼武装部政委的时候,遵照毛主席关于...
华主席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好接班人,我们的好领袖、好统帅。华主席一贯忠于毛主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一九五一年六月至一九五二月八月,华国锋同志担任中共湘潭县委书记兼武装部政委的时候,遵照毛主席关于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的伟大指示,身带毛主席著作,踏遍全县的山山水水,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亲自发现、培养、总结、推广农业互助组的先进典型,热情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积极引导翻身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国锋
农业
互助
合作
毛主席
贫雇农
调查报告
湘潭县
路线
团结中农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劳动互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农业
被引量:
2
10
作者
刘彦威
《古今农业》
1999年第1期60-65,共6页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新形势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革命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毛泽东到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开展了创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新形势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革命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毛泽东到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开展了创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二百多次工农起义。随着斗争的发展,到1930年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选集》
中国农业博物馆
合作化运动
中央苏区
中国共产
劳动互助
社
革命根据地
中国近代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泽东提出以逐步过渡的形式解决农民土地私有制是个创见
11
作者
高化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33,共6页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后,“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我国的土地改革,从根本上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但农民...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后,“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我国的土地改革,从根本上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但农民个体经济与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不可能彻底改变农业经济的落后状况。要使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就必须把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过渡到集体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采用逐步过渡的形式解决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合作制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土地私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体所有制
形式解
引导农民
社会主义性质
供销合作社
土地改革
劳动互助
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建国头七年党的农村个体经济政策的反思
被引量:
2
12
作者
朱永红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3-60,共8页
在建国头七年中,我们国家已经将农村个体经济基本上改造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20多年之后,党又重新提出了“在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政策。这种出人意料的变化,自然会使人们去重新思考党在建国头七年的农村个体经济...
在建国头七年中,我们国家已经将农村个体经济基本上改造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20多年之后,党又重新提出了“在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政策。这种出人意料的变化,自然会使人们去重新思考党在建国头七年的农村个体经济政策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对农村个体经济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十分正确的。本文仅就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左”的偏差作一初步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经济政策。一、农村个体经济政策的实际依据及其发展脉络新中国成立时的农村形势有这样几个特点:(1)除了极少数合作经济外(1950年全国共有1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一种近似古代的、分散的”个体经济占了绝对优势;(2)这种个体经济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当时每百户只有64头大牲畜,9.7部水车,6.6辆大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
积极性
农民
毛泽东
富裕中农
发展脉络
劳动互助
农村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
1
13
作者
余伯流
《求实》
1981年第7期23-30,22,共9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南部诞生的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四周白色包围之中坚强地生长和发展。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使苏维埃的旗帜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南部诞生的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四周白色包围之中坚强地生长和发展。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使苏维埃的旗帜映入全国劳苦群众的心目中,成为独立、民主的新中国的雏形。本文仅就经济建设方面作一初步探讨。研究和吸取根据地经济建设中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所从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很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经济建设
合作社
历史经验
毛泽东同志
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苏维埃政府
劳动互助
社
中央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生产
被引量:
1
14
作者
赵汝成
《古今农业》
1992年第4期15-22,共8页
一 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会师于吴起镇(今吴旗县),后移师延安。陕北革命根据地所以称为陕甘宁边区,是由于“边区位置在陕北、陇东、宁夏东南,故名曰:陕...
一 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会师于吴起镇(今吴旗县),后移师延安。陕北革命根据地所以称为陕甘宁边区,是由于“边区位置在陕北、陇东、宁夏东南,故名曰:陕甘宁边区。”边区所辖的范围,计有“陕函属之绥德、米脂、葭县(今佳县)、吴堡、清涧、神府(神木、府谷县各一部分)、延川、延长、肤施(今延安市)、甘泉、鄜县(今富县)、栒邑(今旬邑县)、淳化、靖边、定边、安定(令子长县)、安塞、保安(今志丹县);甘肃属之庆阳、合水、镇原、宁县、正宁、环县;宁夏属之盐池、豫旺(今同心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肤施
边区政府
葭县
劳动互助
鄜县
陕北红军
劳动
英雄
陕北革命根据地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泽东合作社思想之历史分析
15
作者
周春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6-34,共9页
毛泽东合作社思想(主要是论述农业合作社)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史上是要大书特写的”。对于合作社问题,历史上马、恩曾作过重要表述,列宁在晚年也作过系统展开。他们提出了用合作社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合作社思想(主要是论述农业合作社)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史上是要大书特写的”。对于合作社问题,历史上马、恩曾作过重要表述,列宁在晚年也作过系统展开。他们提出了用合作社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计划,指出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对农民实行领导的条件下,有千百万农民群众参加的合作社是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手段。毛泽东从中国农民小生产者占极大优势的国情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毛泽东
历史分析
农业
互助
合作
个体经济
农民
集体化
半社会主义
集体农场
劳动互助
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合作运动(续三)
16
作者
胡友孟
《商业经济研究》
1988年第10期56-58,共3页
四、黎明前的黑暗时期1942年“五一”反扫荡后,冀中形势恶化,斗争残酷。不少村合作社被日伪军抢掠捣毁,有的村社把财产充作村款开支,有的村社根据上级通知把财产变卖分给社员,也有的村社被少数坏干部挪用贪污。总之,大部分合作社垮了。...
四、黎明前的黑暗时期1942年“五一”反扫荡后,冀中形势恶化,斗争残酷。不少村合作社被日伪军抢掠捣毁,有的村社把财产充作村款开支,有的村社根据上级通知把财产变卖分给社员,也有的村社被少数坏干部挪用贪污。总之,大部分合作社垮了。只有少数几十个村合作社改换铺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平原
合作社商业
合作运动
抗日根据地
黎明前的黑暗
生产合作
劳动互助
组
合作联社
合作业务
纺织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革命与互助:沂蒙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动员与劳动互助
被引量:
12
1
作者
魏本权
机构
临沂大学文学院暨沂蒙文化研究院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71,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革命策略与合作运动:革命动员视角下中共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研究(1927-1949)"(10YJC770094)的阶段性成果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经费资助
文摘
抗日战争之前,沂蒙地区基于乡邻、宗族、租佃、雇佣关系形成的劳动互助习惯体现为互惠性与不公平性、互助与剥削并存。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新的劳动互助模式以"变工为主,互助为次",着力于消除劳动互助中的不公平性和剥削性,通过换工、还工、添工、补工、拔工的形式实现公平变工,均平性和对等性是新的劳动互助模式的基本取向。从互助到变工的演变,是通过党的生产动员实现的,并形成了通过群众运动来推进生产运动的动员模式。劳动互助运动的有效动员与运行,不仅有赖于"生产必须领导"、新的党群关系的建构与劳动观念的转变,而且需要面对乡村民众因循已久的心理习惯,协调不同阶层民众的利益诉求。
关键词
劳动互助
生产动员
劳动
方式
动员模式
沂蒙抗日根据地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61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共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劳动互助政策及其实践评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玮
李翠青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吕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出处
《古今农业》
2006年第3期72-81,共10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5BZS031)
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5019)
文摘
抗战爆发之后,由于大批劳动力或参军或死亡或遭日军杀害以及敌人对牲畜的大规模掠杀,晋西北广大农村出现劳动力和役畜严重不足,而组织劳动互助以调剂劳力和畜力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则成为中共政权适应战时需要和渡过难关的明智之举。这一政策及其实践虽然在战时收到了明显效果,但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而且劳动互助并没有改变小农经济的生产特性,农民依旧使用原有农具进行生产,所谓互助合作只是在分散的土地上的简单合作,即依靠简单的生产组合使人力畜力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效率。
关键词
晋西北边区
劳动互助
互资
互助
形式主义
小农经济
Keywords
Northwestern Shanxi Border Region, Mutual Work, Mutualism , Formalist
分类号
K269.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劳动互助
被引量:
3
3
作者
何文孝
高长林
出处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86-90,53,共6页
文摘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组织劳动互助,发展农业生产的指示精神,广泛地开展了农业劳动互助运动。通过各种互助组织形式,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实行集体生产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发展了农业生产,克服了当时边区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实现了丰衣足食,并为我们后来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创造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今天,认真学习研究这一历史经验,不仅可以了解边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当前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责任制,搞好农业生产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劳动互助
组
陕甘宁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
农业生产责任制
集体生产
劳动
组织形式
变工队
农业合作化运动
劳动
生产率
劳动
力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受农民欢迎的劳动组合形式
4
作者
李春发
出处
《企业经济》
1982年第11期37-37,共1页
文摘
今年,我县有二万三千多农户办起了五千多个协作组。这是随着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农普遍建立,为解决由集体经营转为独户经营出现的新问题,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劳动组合的新形式。这种协作组形式多样,有的是几户联用一头耕牛,社员自愿结合,添制配套农具而建立的“牛头”协作组;有的是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自愿交流技术,劳动互助而建立的“亲邻”协作组;有的是干部党员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中困难,而自愿建立的“扶贫”协作组等。这种协作组是一种临时性的生产组合,进自愿,退自由。
关键词
协作组
包干到户
组合形式
责任制
劳动互助
新形式
劳动
组合
交流技术
农民
生产组合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互助互济运动研究
5
作者
唐晓辉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2017年第6期107-113,共7页
文摘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互助互济运动之所以在1943年后得到普遍发展,与中共西北局在1942年底召开的高干会议密切相关,劳模运动也是其得以迅速兴起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边区政府着力推进的社会建设对其运行方式和内容施加了明显影响。
关键词
社会
互助
互济运动
义仓
劳模运动
粮食信用社
农业
劳动互助
陕甘宁边区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二次国內革命战爭时期的才溪互助合作运动
被引量:
3
6
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系实习調查队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9年第1期123-129,共7页
文摘
上杭縣才溪鄉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战爭时期中央苏区的著名模范鄉。1927年才溪人民就在党的領導下進行了革命斗爭,1929年6月建立了苏維埃政权。到1934年10月紅軍北上抗日为止,才溪人民在保衛苏区發展生產的艰苦斗爭中,以无比的革命熱情取得了輝煌成就,因而獲得中央苏区第一模范鄉的光荣称号。当时苏区中央为表彰才溪人民斗爭的丰功偉績,还在該鄉建立了“光荣亭”。才溪也是我國農業互助合作發源地之一,1931年在这里建立了苏区第一个“劳动互助社”,同時还組織了消費、粮食等合作社,把全鄉經济生活組織到很高的程度,对發展生産、保衛苏区。
关键词
中央苏区
毛主席
地主
合作运动
上杭
劳动互助
合作社
作用
革命斗争
优越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农业
被引量:
14
7
作者
李金铮
机构
河北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47,共7页
文摘
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农业的发展对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晋察冀边区的农业问题进行阐述,请党史界同志们批评指正。一 1936年是抗战前中国农产量的最高峰。1937年抗战爆发后,冀东和津浦铁路沿线地区的农产量较之往年,都有大幅度下降。晋察冀边区政府建立后,农业生产的情况是这样的: 1938年,北岳、冀中区农业丰收。1939年,农业生产急转直下,产量下降1/3。
关键词
晋察冀边区
农业生产
边区政府
农业技术
敌后抗日根据地
劳动互助
农业发展
减租减息
抗战爆发
中国共产党创建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解放区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构成初探
被引量:
2
8
作者
吴祖鲲
衣保中
机构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26,共8页
文摘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实行全面土地改革,在农业生产领域发展个体农民的劳动互助经济,在农村流通领域推进供销合作经济,在经营管理领域建立国营农场经济,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体系。在上述三种经济成份中,国营农场经济初步具有社会主义经济性质,而劳动互助经济和供销合作经济均属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三种经济成份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东北解放区典型的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
关键词
东北解放区
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
劳动互助
合作经济供
销合作经济
国营农场经济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主席四次视察贺建昌互助组(调查报告)
9
机构
湘潭大学中文系新闻班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0期163-168,共6页
文摘
华主席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好接班人,我们的好领袖、好统帅。华主席一贯忠于毛主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一九五一年六月至一九五二月八月,华国锋同志担任中共湘潭县委书记兼武装部政委的时候,遵照毛主席关于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的伟大指示,身带毛主席著作,踏遍全县的山山水水,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亲自发现、培养、总结、推广农业互助组的先进典型,热情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积极引导翻身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
华国锋
农业
互助
合作
毛主席
贫雇农
调查报告
湘潭县
路线
团结中农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劳动互助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农业
被引量:
2
10
作者
刘彦威
机构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
出处
《古今农业》
1999年第1期60-65,共6页
文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新形势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革命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毛泽东到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开展了创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二百多次工农起义。随着斗争的发展,到1930年初。
关键词
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选集》
中国农业博物馆
合作化运动
中央苏区
中国共产
劳动互助
社
革命根据地
中国近代
农业生产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泽东提出以逐步过渡的形式解决农民土地私有制是个创见
11
作者
高化民
机构
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33,共6页
文摘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后,“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我国的土地改革,从根本上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但农民个体经济与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不可能彻底改变农业经济的落后状况。要使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就必须把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过渡到集体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采用逐步过渡的形式解决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合作制的理论。
关键词
毛泽东
土地私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体所有制
形式解
引导农民
社会主义性质
供销合作社
土地改革
劳动互助
组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建国头七年党的农村个体经济政策的反思
被引量:
2
12
作者
朱永红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政教室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3-60,共8页
文摘
在建国头七年中,我们国家已经将农村个体经济基本上改造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20多年之后,党又重新提出了“在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政策。这种出人意料的变化,自然会使人们去重新思考党在建国头七年的农村个体经济政策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对农村个体经济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十分正确的。本文仅就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左”的偏差作一初步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经济政策。一、农村个体经济政策的实际依据及其发展脉络新中国成立时的农村形势有这样几个特点:(1)除了极少数合作经济外(1950年全国共有1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一种近似古代的、分散的”个体经济占了绝对优势;(2)这种个体经济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当时每百户只有64头大牲畜,9.7部水车,6.6辆大车;
关键词
农村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
积极性
农民
毛泽东
富裕中农
发展脉络
劳动互助
农村经济政策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
1
13
作者
余伯流
出处
《求实》
1981年第7期23-30,22,共9页
文摘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南部诞生的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四周白色包围之中坚强地生长和发展。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使苏维埃的旗帜映入全国劳苦群众的心目中,成为独立、民主的新中国的雏形。本文仅就经济建设方面作一初步探讨。研究和吸取根据地经济建设中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所从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很有裨益的。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经济建设
合作社
历史经验
毛泽东同志
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苏维埃政府
劳动互助
社
中央政府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生产
被引量:
1
14
作者
赵汝成
机构
陕西省农牧厅老干部处
出处
《古今农业》
1992年第4期15-22,共8页
文摘
一 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会师于吴起镇(今吴旗县),后移师延安。陕北革命根据地所以称为陕甘宁边区,是由于“边区位置在陕北、陇东、宁夏东南,故名曰:陕甘宁边区。”边区所辖的范围,计有“陕函属之绥德、米脂、葭县(今佳县)、吴堡、清涧、神府(神木、府谷县各一部分)、延川、延长、肤施(今延安市)、甘泉、鄜县(今富县)、栒邑(今旬邑县)、淳化、靖边、定边、安定(令子长县)、安塞、保安(今志丹县);甘肃属之庆阳、合水、镇原、宁县、正宁、环县;宁夏属之盐池、豫旺(今同心县)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肤施
边区政府
葭县
劳动互助
鄜县
陕北红军
劳动
英雄
陕北革命根据地
农业生产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泽东合作社思想之历史分析
15
作者
周春云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6-34,共9页
文摘
毛泽东合作社思想(主要是论述农业合作社)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史上是要大书特写的”。对于合作社问题,历史上马、恩曾作过重要表述,列宁在晚年也作过系统展开。他们提出了用合作社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计划,指出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对农民实行领导的条件下,有千百万农民群众参加的合作社是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手段。毛泽东从中国农民小生产者占极大优势的国情出发。
关键词
合作社
毛泽东
历史分析
农业
互助
合作
个体经济
农民
集体化
半社会主义
集体农场
劳动互助
社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合作运动(续三)
16
作者
胡友孟
机构
国家经委财贸局
出处
《商业经济研究》
1988年第10期56-58,共3页
文摘
四、黎明前的黑暗时期1942年“五一”反扫荡后,冀中形势恶化,斗争残酷。不少村合作社被日伪军抢掠捣毁,有的村社把财产充作村款开支,有的村社根据上级通知把财产变卖分给社员,也有的村社被少数坏干部挪用贪污。总之,大部分合作社垮了。只有少数几十个村合作社改换铺号。
关键词
冀中平原
合作社商业
合作运动
抗日根据地
黎明前的黑暗
生产合作
劳动互助
组
合作联社
合作业务
纺织生产
分类号
F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革命与互助:沂蒙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动员与劳动互助
魏本权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共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劳动互助政策及其实践评析
张玮
李翠青
《古今农业》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劳动互助
何文孝
高长林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一种受农民欢迎的劳动组合形式
李春发
《企业经济》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互助互济运动研究
唐晓辉
《农业考古》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第二次国內革命战爭时期的才溪互助合作运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农业
李金铮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东北解放区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构成初探
吴祖鲲
衣保中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华主席四次视察贺建昌互助组(调查报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农业
刘彦威
《古今农业》
199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毛泽东提出以逐步过渡的形式解决农民土地私有制是个创见
高化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对建国头七年党的农村个体经济政策的反思
朱永红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略论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余伯流
《求实》
198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生产
赵汝成
《古今农业》
199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毛泽东合作社思想之历史分析
周春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合作运动(续三)
胡友孟
《商业经济研究》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