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的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高艳 《理论月刊》 2008年第1期95-97,共3页
如何组建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直接决定调解工作的实际效果,应构建以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为主导,用人单位内部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为补充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体系。结合我国劳动争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应遵循"三方性"原则建立以劳... 如何组建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直接决定调解工作的实际效果,应构建以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为主导,用人单位内部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为补充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体系。结合我国劳动争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应遵循"三方性"原则建立以劳动行政部门为主导的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调解机构 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机构 三方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争议调解:实证分析与改革建言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蓓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89,共6页
立法者的本意是利用调解的低成本和柔性特点来分流、过滤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缓解劳资对立。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实效,但远未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目标。本文主张将调解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方式,最大限度地引... 立法者的本意是利用调解的低成本和柔性特点来分流、过滤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缓解劳资对立。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实效,但远未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目标。本文主张将调解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方式,最大限度地引导当事人选择这一纠纷解决机制,通过整合现行多元化调解资源,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调解机制以及增加制度的吸引力等改革措施,对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对立 劳动争议协商 劳动争议调解 劳动争议仲裁 调解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视角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完善路径分析——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建 李俊枫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32,共5页
我国目前劳动争议数量日益增加,内容日趋多样,结构日趋复杂。随着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发展和变化,"一裁两审"机制被"或裁或审"机制所取代。本文试图证明"或裁或审"机制是"一裁两审"机制的发展,... 我国目前劳动争议数量日益增加,内容日趋多样,结构日趋复杂。随着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发展和变化,"一裁两审"机制被"或裁或审"机制所取代。本文试图证明"或裁或审"机制是"一裁两审"机制的发展,运用博弈方法建立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博弈模型,在"一裁两审"机制和"或裁或审,各自终局"机制下得出了不同的均衡,而后者的均衡结果要优于前者,这说明"或裁或审,各自终局"机制是对现有"一裁两审"机制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劳资博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争议调解实效的软法求解 被引量:5
4
作者 何伦坤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在劳动争议调解中,软法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节省劳动关系治理的社会成本,有利于劳资自治品格的形成。从软法角度看,劳动争议调解虚化的原因在于,政府规制型的劳动关系治理模式挤压了劳动调解机制的适用空间,公共理性精神的... 在劳动争议调解中,软法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节省劳动关系治理的社会成本,有利于劳资自治品格的形成。从软法角度看,劳动争议调解虚化的原因在于,政府规制型的劳动关系治理模式挤压了劳动调解机制的适用空间,公共理性精神的缺失削弱了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履行实效,硬法绩效的走弱制约了劳动争议调解效能的发挥。通过软法策略提升劳动争议调解实效,应以"劳动三权"为重点,构筑劳动关系多元治理体系,夯实劳动争议调解发挥作用的治理基础;强化公民意识,培育公共理性,提升劳动调解协议的履约意识;树立劳动争议调解的民间话语权威;提升硬法实效,为劳动争议调解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和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调解 软法特性 调解虚化 软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适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肖竹 《政法论丛》 2009年第2期55-59,共5页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构建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在适用过程中落实劳动争议调解多元化、社会化的立法意图,完善劳动争议裁审体制的分类处理机制,提高劳动争议仲裁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理顺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关系。
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劳动争议调解 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监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及完善 被引量:1
6
作者 穆随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22-126,共5页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立法精神和理念、基本制度上均有重大改革和创新,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处理的要求,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立法精神和理念、基本制度上均有重大改革和创新,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处理的要求,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文着重基于法理与比较法视角,在分析劳动争议的概念和本质、西方各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及完善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劳动争议 本质 处理模式 特征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发展与利用:成本评估与制度设计
7
作者 夏旭丽 李华武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121,共6页
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是我国当前正在努力探索与推动建立的一种劳动争议解决机制。通过与劳动仲裁、诉讼以及其他主要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比较可知,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中的经济性表现存在一定的变数,当事人成本与社... 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是我国当前正在努力探索与推动建立的一种劳动争议解决机制。通过与劳动仲裁、诉讼以及其他主要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比较可知,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中的经济性表现存在一定的变数,当事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确定性制约了该调解机制的发展与利用。建议通过明确免除当事人在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中的成本负担,推广政府向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来激发该调解机制的运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 成本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对学校人事争议处理机制的影响
8
作者 韦小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8-40,共3页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与教师发生人事争议解决方式的依据仅为人事部门出台的规章及一些政策性文件,由于缺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作为上位法支撑,影响了学校人事争议处理机制的权威性和稳定性。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与教师发生人事争议解决方式的依据仅为人事部门出台的规章及一些政策性文件,由于缺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作为上位法支撑,影响了学校人事争议处理机制的权威性和稳定性。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是一部与《劳动合同法》相对应的程序性法律,该法确立了仲裁时效、调解支付令、先予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调解 人事部门 争议处理 仲裁法 学校 全国人大常委会 劳动合同法》 争议解决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购买劳动争议调解服务:缘起、困境及破局 被引量:4
9
作者 葛家欣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7,共10页
国家责任理论、治理理论以及公平效率理论为地方政府购买劳动争议调解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流劳动争议案件及构建多元解纷机制是政府购买劳动争议调解服务的现实动因。借助于《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各地都在进行政府购买劳动争议调... 国家责任理论、治理理论以及公平效率理论为地方政府购买劳动争议调解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流劳动争议案件及构建多元解纷机制是政府购买劳动争议调解服务的现实动因。借助于《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各地都在进行政府购买劳动争议调解服务的实践探索,并在购买内容、购买主体、承接主体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但却面临着合法性获取、实施程序、监督及评估机制等方面的困境。地方政府购买劳动争议调解服务的路径优化既要构建衔接有序的法律体系,加强实施流程的规范化设计,又要完善监督及评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劳资纠纷 劳动争议调解 政府购买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争议民间调解协议的效力及其加固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全兴 林欧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6,共10页
中国正在构建中的劳动争议"大调解"体系,其效率取决于劳动争议民间调解协议的效力。由于劳动争议民间调解协议的效力不含有强制执行力,难以实现有效拦截劳动争议案件进入仲裁或诉讼程序的目标,实践中创建了民间调解协议效力... 中国正在构建中的劳动争议"大调解"体系,其效率取决于劳动争议民间调解协议的效力。由于劳动争议民间调解协议的效力不含有强制执行力,难以实现有效拦截劳动争议案件进入仲裁或诉讼程序的目标,实践中创建了民间调解协议效力加固的两种模式,即司法确认和仲裁置换,而这两种效力加固模式在实践中存在诸多缺陷。建议就劳动争议民间调解协议的效力及其加固,遵循如下思路完善立法:统一规则并提高位阶、公平正义与效率并重、突出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民间调解协议 效力 效力加固 司法确认 仲裁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转轨下劳动争议社区治理的制度创新——以中山市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永杰 王鸣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31,共7页
当代中国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一定时期内,由于契约不完全以及法治的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上出现政府监督无效等治理盲点,需寻求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方式以作补充。社区治理通过第三部门的参与... 当代中国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一定时期内,由于契约不完全以及法治的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上出现政府监督无效等治理盲点,需寻求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方式以作补充。社区治理通过第三部门的参与平衡了劳动争议各方的利益,是一种能自我维系的有效制度。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社区治理的一种具体形式,它解决了原有制度效率低下、交易费用高等问题,中山市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有效运行就是该制度创新成功的一例。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还需在发挥第三部门的角色优势、设计事业共同体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新紧密群体、传播制度创新知识等方面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轨 社区治理 社区劳动争议调解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之策 被引量:17
12
作者 徐丽雯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6,共6页
通过对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设想。我国目前实行"一调一裁二审终审"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这一制度设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调解和准司法性质的劳动仲裁程序解决一部分争议... 通过对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设想。我国目前实行"一调一裁二审终审"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这一制度设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调解和准司法性质的劳动仲裁程序解决一部分争议案件,以节约诉讼成本。但实践中,这种模式非但没有达到设计者的预期,反而弊端凸显。尽管2008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的"一裁终局"制度使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得以快速解决,但并未从根本上弥补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缺陷。通过论证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调解前置或裁或审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劳动 劳动合同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辨析及完善 被引量:6
13
作者 费长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2,共7页
劳动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劳动者劳动法律意识的迅速提高,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劳动关系向着积极方向变化的基本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争议的减少。每一种处理劳动争议的模式都有其可取也都有其局限之处。多元化处理劳动争议是一个无可... 劳动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劳动者劳动法律意识的迅速提高,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劳动关系向着积极方向变化的基本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争议的减少。每一种处理劳动争议的模式都有其可取也都有其局限之处。多元化处理劳动争议是一个无可争辩的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建立跨企业社区劳动争议协商机构,建立区域性专业化调解组织,精简仲裁和诉讼程序,构建劳动公益诉讼制度,创新劳动监察机制等是完善各种模式、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必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处理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争议诉讼与ADR关系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冬京 王军荣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7-49,共3页
近些年来,我国劳动争议诉讼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社会各界开始反思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笔者认为,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等非诉讼解决机制之所以受到冷落,是因为其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缺陷,应借鉴国外的司法ADR制度,构建我国的法院附设调... 近些年来,我国劳动争议诉讼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社会各界开始反思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笔者认为,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等非诉讼解决机制之所以受到冷落,是因为其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缺陷,应借鉴国外的司法ADR制度,构建我国的法院附设调解制度,重构劳动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关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 ADR 劳动争议调解 劳动争议仲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探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丽雯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12-114,共3页
"一调一裁二审终审"是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初期。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多种所有制用工形式并存,劳动关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这一作为劳... "一调一裁二审终审"是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初期。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多种所有制用工形式并存,劳动关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这一作为劳动者权利救济的途径在实践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和创新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调解 仲裁 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劳动争议的几个法律问题
16
作者 江海澜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2-73,共2页
处理劳动争议的几个法律问题江海澜一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条件劳动争议纠纷仍然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益之争,属民法调整的范畴。但是,它体现着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一种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案件的特点:其一... 处理劳动争议的几个法律问题江海澜一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条件劳动争议纠纷仍然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益之争,属民法调整的范畴。但是,它体现着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一种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案件的特点:其一,它具有特殊的主体资格。一方主体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案件 违纪职工 劳动合同 行政处分 劳动关系 企业职工 劳动争议处理 主体资格 行政权力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仲裁立法应当在公平与效率间求得平衡
1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4-305,共2页
黄晓慧撰文《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求得平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虽有所变革,但整个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方向仍处于对旧模式的修补中,仲裁前置的整体思路未变。之所以在制度模式选择上裹足不前,原因有三:一是忧... 黄晓慧撰文《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求得平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虽有所变革,但整个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方向仍处于对旧模式的修补中,仲裁前置的整体思路未变。之所以在制度模式选择上裹足不前,原因有三:一是忧虑市场经济转轨期各种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理想模式不具可操作性;二是将现行制度推倒重来会遭遇以部门利益为立法宗旨的利益集团的强大阻力;三是对劳动争议仲裁法的理论基础缺乏研究,理论的贫困导致现实抉择的犹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调解 公平与效率 仲裁立法 平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应当 争议解决机制 制度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权益及其保障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琦 《湖湘论坛》 2004年第2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农民工权益 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 户籍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争议调解 仲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工会法》为契机 切实做好依法维权工作
19
作者 吴志明 《求实》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工会法》 依法维权 协调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工会干部 劳动合同 工会组织 劳动法律 工资集体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法规
20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共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公布并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公布并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 法规 政策 劳动争议调解 个人所得税法 价格违法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