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以吉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望水 程超 +5 位作者 王炜 牛世忠 彭国红 王东辉 张宇焜 周萍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6-475,共10页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中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进行储层非均质研究,对查明油藏剩余油分布、采取合理注采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以吉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为例,采用隔夹层识别对比...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中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进行储层非均质研究,对查明油藏剩余油分布、采取合理注采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以吉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为例,采用隔夹层识别对比、沉积微相分析、地质统计学系数和劳伦兹系数方法分析了层间、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研究表明:黑帝庙油层发育3套稳定隔层,据此可划分为3套开发层系;夹层在各单砂体中比较发育,应将夹层分割的注采井归为不同注采井网;非均质性受沉积微相影响明显,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的非均质性最强;地质统计学参数和劳伦兹系数研究表明,黑帝庙油层10个单砂体均为极强的非均质性,统计学参数往往偏离强非均质标准甚远,而劳伦兹参数值分布于0~1间,更能直观定量的表现出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隔夹层 统计学参数 劳伦兹系数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