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助动词“要”的模态多义性及其制约因素 被引量:25
1
作者 郭昭军 尹美子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40,共6页
本文从模态语义(modality)角度,考察助动词"要"的意义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要"可以表达义务、意愿和认识三类模态。不同意义的"要"在形式和使用上是有区别的,表现在否定形式、时间特征、疑问形式、与助动... 本文从模态语义(modality)角度,考察助动词"要"的意义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要"可以表达义务、意愿和认识三类模态。不同意义的"要"在形式和使用上是有区别的,表现在否定形式、时间特征、疑问形式、与助动词和副词连用以及出现频率等方面。影响"要"意义选择的因素包括主语生命度、宾语动词、连用的助动词、共现的副词、共现的助词和语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 助动词 义务 意愿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格赖斯默认语义学模式下汉语将来时助动词意义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姜涛 张绍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3,共6页
汉语将来时助动词意义研究一直停留在语义学范围内。从后格赖斯语用学视角应用默认语义学模式(Default Semantic Model)对汉语将来时助动词意义进行语义-语用界面分析是一种全新尝试。研究结果证明,汉语将来时助动词意义问题不仅可以用... 汉语将来时助动词意义研究一直停留在语义学范围内。从后格赖斯语用学视角应用默认语义学模式(Default Semantic Model)对汉语将来时助动词意义进行语义-语用界面分析是一种全新尝试。研究结果证明,汉语将来时助动词意义问题不仅可以用默认语义学模式进行分析,而且各助动词之间的意义关系也可以纳入默认语义学模式中加以解释,这就弥补了将来时助动词意义研究中将语义和语用因素割裂开来的缺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将来时助动词 意义 默认语义学模式 后格赖斯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神木话的助动词“敢”及其语法化 被引量:9
3
作者 邢向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9-135,共7页
陕北神木话中的助动词"敢"有多种用法,可表有胆量、允许、可能、要等,可分别称为"敢1""敢2""敢3""敢4"。这几种用法之间存在引申关系,其中主要涉及主语的范围,动词的语义特征、语义... 陕北神木话中的助动词"敢"有多种用法,可表有胆量、允许、可能、要等,可分别称为"敢1""敢2""敢3""敢4"。这几种用法之间存在引申关系,其中主要涉及主语的范围,动词的语义特征、语义关系的扩展、句子语气的变化等因素。本文描写神木话"敢"的上述用法,并通过与周边方言及元代口语文献的比较,讨论助动词"敢"的语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动词 陕北方言 义项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典型助动词“要”字的句法功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伟 滑雪 张敬源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40,共6页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的加的夫语法视角,探讨了现代汉语典型助动词"要"字的句法功能,旨在为汉语助动词的判断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标准。研究得出:"要"字在说明小句操作词或助动词成分时,其功能与汉语助动词的典型...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的加的夫语法视角,探讨了现代汉语典型助动词"要"字的句法功能,旨在为汉语助动词的判断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标准。研究得出:"要"字在说明小句操作词或助动词成分时,其功能与汉语助动词的典型或附加用法一致,而在说明主要动词和粘合词成分时,其功能与汉语助动词的普遍用法不一致。进而,文章提出可以把是否能在小句中说明操作词成分而表达情态意义、极性意义或人际意义,作为判定汉语助动词的主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字 汉语助动词 加的夫语法 句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子的中心与助动词占据的谓头语法位置 被引量:31
5
作者 徐杰 《汉语学报》 2006年第3期51-61,共11页
当代生成语法的X阶标理论是对结构主义的向心结构理论的扩充和发展,其最重要的创新之处在于认定所有的合格句法格式都是向心结构。句子也是一种向心结构。担当句子的中心成分的不是个词汇性语类,而是个功能性语类。在汉语类语言中就是... 当代生成语法的X阶标理论是对结构主义的向心结构理论的扩充和发展,其最重要的创新之处在于认定所有的合格句法格式都是向心结构。句子也是一种向心结构。担当句子的中心成分的不是个词汇性语类,而是个功能性语类。在汉语类语言中就是那个缺乏外现语音形式的功能范畴“谓素”。这个中心成分跟其他所有中心成分一样,也占据着一个实实在在的语法位置,并在句法系统中以其特有的方式担负三项重要角色。助动词在线性语序上最靠近句子中心成分,在结构关系上跟句子中心成分最密切。助动词虽本身不是句子中心,但是却常常移入句子中心的谓头位置,并在那里跟后面的动词性短语形成一种特殊的“中心成分—补足成分”关系,性质上完全平行于述宾结构关系。如果套用传统语法的概念和范式,我们可以说动词性短语是助动词的“宾语”。这一分析方法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一系列重要的语法现象,那些现象是任何一个分析模式都无法回避却迄今未见有人进行合理解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子中心 向心结构 助动词位置 全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对“比”字句中助动词位置的制约 被引量:9
6
作者 邵敬敏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3-16,共4页
语法研究离不开语义分析,这一点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事实上,不少句式结构能否成立都要取决于语义的强制性制约。考察一下“比”字句中助动词位置的变化及其对句式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原因,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语义对结构的制约... 语法研究离不开语义分析,这一点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事实上,不少句式结构能否成立都要取决于语义的强制性制约。考察一下“比”字句中助动词位置的变化及其对句式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原因,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语义对结构的制约作用。 我们把比字句的常规格式记作: X<sub>1</sub>比X<sub>2</sub>Y。又把助动词记作Z,它可以出现的位置通常只有两个,“比”字之前(a位)或者Y之前(b位)。即: a位:X<sub>1</sub>Z比X<sub>2</sub>Y。 b位:X<sub>1</sub>比X<sub>2</sub>ZY。 影响助动词Z在“比”字句中位置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助动词Z本身的语义次范畴,它可以分为两类: Z<sub>1</sub>:表示主观意志,例如:能、敢、肯、会、愿意等,可简称“能”类; Z<sub>2</sub>:表示客观情态,例如:该、应该、可、可以、应当等,可简称“该”类。 另一个“要”比较特殊,兼有主观、客观义,可记作Z<sub>1/2</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字句 助动词 语义范畴 状态形容词 句重音 程度副词 “要” 客观情态 性质形容词 句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汉语助动词句法结构论 被引量:8
7
作者 段业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158,160,共8页
中古汉语的助动词分可能、意愿、应当三大类 ,各类助动词在中古典籍中的出现频率不同。助动词的句法结构主要有 NP+助动词 +VP、NP+Neg+助动词+VP、NP+助动词等几种 ,每一格式的内部有一些变化。中古以降 ,“应当、必当、宜须、要当”等... 中古汉语的助动词分可能、意愿、应当三大类 ,各类助动词在中古典籍中的出现频率不同。助动词的句法结构主要有 NP+助动词 +VP、NP+Neg+助动词+VP、NP+助动词等几种 ,每一格式的内部有一些变化。中古以降 ,“应当、必当、宜须、要当”等 1 3个助动词同义组合这种句法现象得到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助动词 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莫之或V”兼说“或”作助动词 被引量:4
8
作者 潘玉坤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9-532,共14页
"莫之或欺"、"莫之或止"这类短语的确切含义及内部结构一直存在争议。文章认为"莫之或V"不是单一结构,"莫"、"或"的词性词义在不同结构中是不一样的。部分"莫之或V"的&qu... "莫之或欺"、"莫之或止"这类短语的确切含义及内部结构一直存在争议。文章认为"莫之或V"不是单一结构,"莫"、"或"的词性词义在不同结构中是不一样的。部分"莫之或V"的"或"应训"能",是助动词,此点长期未被揭破;这时短语中的"莫"基本是无定代词,但也可能是副词。部分"莫之或V"的"或"则应训"有",为无定代词,这时"莫"是副词,不过它不是修饰某一个词,而是对其后整个主谓结构的的否定。"莫(副词)之或(代词)V"所表达的意思与"莫(代词)之V"基本相当,而与"莫(副词)之V"差别明显。《尚书》"不其或稽"、"无时或怨"与"莫之或V"相类而出现更早,可能对后者产生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代词 助动词 宾语前置 同形异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单音节助动词考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8-114,共7页
清理前人提出的单音节助动词,从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对这类词重新加以审视,考其语义,辞其功能,最后得到一个先秦单音节助动词的有定范围。
关键词 先秦 单音节 助动词 语义 语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世纪以来闽南方言助动词“通”的语法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曼君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7-245,共9页
15世纪以来,闽南方言助动词"通"不断向意义更虚的功能词演变,具体演变轨迹是:助动词>目的标记>顺承标记>助词>词缀。这一语法化路径是世界上许多语言里未曾见的。"通"从助动词语法化为目的标记,经历了... 15世纪以来,闽南方言助动词"通"不断向意义更虚的功能词演变,具体演变轨迹是:助动词>目的标记>顺承标记>助词>词缀。这一语法化路径是世界上许多语言里未曾见的。"通"从助动词语法化为目的标记,经历了两次语义和句法上的演变。第一次演变带来句法上的突破是最为关键,决定了其语法化方向。"通"所经历的几个语法化阶段,主要是转喻在起作用。而"通"从道义情态演变为中性情态,是新义M2蕴涵源义M1,即M2M1,是回溯推理的结果;其他演变则是源义M1蕴涵新义M2,即M1M2,是主观化的结果。"通"从道义情态助动词到词缀的不断演化,没有句法上的不断突破是不可能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方言 助动词 语法化 转喻 主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动词“会”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春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233-238,共6页
助动词"会"产生于东汉时期,由"会合"义动词"会"在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的参与下演化发展而来。这一过程伴随着非元语用法到元语用法的转变,而从情态角度来看,助动词"会"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实... 助动词"会"产生于东汉时期,由"会合"义动词"会"在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的参与下演化发展而来。这一过程伴随着非元语用法到元语用法的转变,而从情态角度来看,助动词"会"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主观化逐渐加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动词 “会” 语法化 语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氏文通》的助动词系统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段业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129-135,共7页
本文认为《马氏文通》归纳的可、足、能、得四个助动词可归入可/足、能、得+助动词等三个子系统中,探讨了助动词+以+动词及其单用、连用的句法问题,明确指出助动词的性质是辅助性动词,并总结其尚有大都能进入“×不×”... 本文认为《马氏文通》归纳的可、足、能、得四个助动词可归入可/足、能、得+助动词等三个子系统中,探讨了助动词+以+动词及其单用、连用的句法问题,明确指出助动词的性质是辅助性动词,并总结其尚有大都能进入“×不×”正反问格式、“不+助动词+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助动词 系统 语法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语助动词演变的经济性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6-150,共5页
英语助动词在演变中呈现出明显的经济性特征。英语情态助动词在语义、形态、句法结构等方面的演变趋势,主要表现为多种让位于单一、弱者让位于强者、晦涩让位于明晰;而英语do助动词的演变与情态助动词形态结构的变化具有趋同性。从而导... 英语助动词在演变中呈现出明显的经济性特征。英语情态助动词在语义、形态、句法结构等方面的演变趋势,主要表现为多种让位于单一、弱者让位于强者、晦涩让位于明晰;而英语do助动词的演变与情态助动词形态结构的变化具有趋同性。从而导致了英语句法的简化和优化,更有利于情态意义的表达,并使表达更为简洁和明晰,适应了人的认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过程和趋势充分反映了人类在语言认知过程中追求经济性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性特征 演变 情态助动词 do助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助动词Do的历时研究——基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6-151,共6页
在英语否定句和疑问句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助动词do从无到有,逐渐淘汰旧的形式,占据主导地位。英语助动词do的形成与发展,是语言内部的结构变化和语言外部的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微观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变异与语言使... 在英语否定句和疑问句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助动词do从无到有,逐渐淘汰旧的形式,占据主导地位。英语助动词do的形成与发展,是语言内部的结构变化和语言外部的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微观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变异与语言使用者关系密切。不同时期有关英语作品中的语言特点及变化表明,历史上西方宗教文化对英语助动词do的广泛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助动词do 社会语言学 历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柯尔克孜语中的助动词及其用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振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8年第3期74-82,共9页
关键词 主要动词 柯尔克孜语 助动词 动词形式 突厥语族语言 词汇意义 附加意义 语法范畴 词的用法 “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动词+动词+了”的语义、语法关系刍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巍 《汉语学习》 2000年第2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助动词+动词+了”结构 语义 语法 语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情态助动词时态形式的有无 被引量:1
17
作者 岳好平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3期159-161,共3页
剖析了认为情态助动词没有时态形式的流派的基本观点及论据 ,从形式、语义和综合分析三个方面 ,否定了“无派”的观点 ,论证了情态助动词有一个包括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的时态语法范畴。认为只有深刻领悟时态的语义实质 ,才能正确阐述情... 剖析了认为情态助动词没有时态形式的流派的基本观点及论据 ,从形式、语义和综合分析三个方面 ,否定了“无派”的观点 ,论证了情态助动词有一个包括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的时态语法范畴。认为只有深刻领悟时态的语义实质 ,才能正确阐述情态助动词的各种用法 ,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助动词 时态 形式分析 语义分析 综合分析 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段关系和日语补助动词的分类
18
作者 陶友公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0-72,共3页
句段关系是共时语法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着眼点之一。日语补助动词在句段关系上存在一个明显的特征,这个特征反映了相应的语义差异。根据这种句法特征可把日语的补助动词分为三类。同时,这种句法特征符合日语句法的总原则,即先命题、时范... 句段关系是共时语法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着眼点之一。日语补助动词在句段关系上存在一个明显的特征,这个特征反映了相应的语义差异。根据这种句法特征可把日语的补助动词分为三类。同时,这种句法特征符合日语句法的总原则,即先命题、时范畴、再情态的句法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段关系 日语 助动词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语补助动词中的主观意识
19
作者 宋艳军 葛晓昱 李方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57-158,共2页
语言的形成、发展与人的主观性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认知的反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考查日语补助动词的用法,探讨主观性在日语补助动词中的体现。
关键词 日语 助动词 认知 主观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量助动词「らしい」和「ようだ」的共性与个性
20
作者 潘红娅 何丰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54-156,共3页
日语中有许多难以区分的类义语,表示推断的「らしい」和「ようだ」就是这类词。分析「らしい」和「ようだ」区别于其他推断助动词的意义共性以及两者之间的个性差异,并得出如下结论:「らしい」和「ようだ」区别于其他推量助动词的意义... 日语中有许多难以区分的类义语,表示推断的「らしい」和「ようだ」就是这类词。分析「らしい」和「ようだ」区别于其他推断助动词的意义共性以及两者之间的个性差异,并得出如下结论:「らしい」和「ようだ」区别于其他推量助动词的意义共性就是实证性判断。两者的不同点在于「らしい」表示的实证性判断具有推论现场性特征,而「ようだ」直接描述与观察密切相关的事物的样态,没有追加推论的余地。「らしい」具有传闻用法,而「ようだ」没有传闻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らしい ようだ 推量助动词 实证性判断 推论现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