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心解瘀颗粒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
1
作者 何晨晨 祁江晗 +4 位作者 韦琛谊 蔡巧燕 高铸烨 张铃 褚剑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89,共6页
目的 观察清心解瘀颗粒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 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及清心解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 目的 观察清心解瘀颗粒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 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及清心解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给药剂量为6.74 mg/(kg·d),清心解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99、1.98、3.96 g/(kg·d),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预防性灌胃给药14 d, 1次/d。末次给药1 h后,麻醉大鼠,采用聚乙烯管作动-静脉搭桥建立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正常对照组除外),15 min后取出血栓,用万分之一精密电子分析天平称量各组大鼠血栓质量(湿重);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的含量;酶标仪比浊法测定各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动-静脉旁路血栓质量显著升高,血浆中TXB2的含量显著升高,6-keto-PGF1α的含量则显著降低,ADP诱导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及清心解瘀颗粒各剂量组的动-静脉旁路血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血栓形成抑制率分别为53.80%、23.96%、33.63%、32.59%;血浆中TXB2的含量显著降低,6-keto-PGF1α的含量显著升高,ADP诱导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且清心解瘀颗粒各剂量组间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各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86.90%、26.17%、38.87%、54.48%。结论 清心解瘀颗粒具有预防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心解瘀颗粒 动-静脉旁路血栓 二磷酸腺苷(ADP)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榅桲总黄酮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轻曼古丽.阿吉 马虎 +4 位作者 美合热阿依.伊萨克 周文婷 依丽孜拉.阿不都沙拉木 古丽迪亚尔.伊斯坎代尔 艾尼瓦尔.吾买尔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89-1592,共4页
目的研究榅桲总黄酮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物诱导小鼠肺血栓模型、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体外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观察榅桲总黄酮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榅... 目的研究榅桲总黄酮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物诱导小鼠肺血栓模型、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体外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观察榅桲总黄酮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榅桲总黄酮能明显提高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物诱导小鼠的存活率;榅桲总黄酮能明显减轻动-静脉旁路血栓湿质量,降低血浆中血栓素B2(TXB2)的水平和增加血浆中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可抑制不同时间点由凝血酶诱导剂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榅桲总黄酮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并具有抗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榅桲总黄酮 血小板聚集 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0016的溶栓作用机制
3
作者 董六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82-82,共1页
目的 探讨RT0 0 1 6的溶栓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动 -静脉旁路血栓法检测RT0 0 1 6对血栓的溶解作用 ,并测定其对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指标的影响 ,同时研究并分析了RT0 0 1 6对离体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以及对血小板静息状态... 目的 探讨RT0 0 1 6的溶栓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动 -静脉旁路血栓法检测RT0 0 1 6对血栓的溶解作用 ,并测定其对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指标的影响 ,同时研究并分析了RT0 0 1 6对离体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以及对血小板静息状态胞浆内游离钙的影响 ,结果 ①RT0 0 1 6(3 75、7 5 0、1 5 0MIU/kg)静脉注射给药 ,对家兔动 -静脉旁路所形成的血栓有明显的溶解作用 ,可明显减轻血栓干、湿重量 ,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②RT0 0 1 6(3 75、7 5 0、1 5 0MIU/kg)可明显降低纤溶酶原含量 ,使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转呈阳性反应 ,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并能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提示RT0 0 1 6可促进血液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凝血系统活性。③RT0 0 1 6(1× 1 0 7、3× 1 0 6、1× 1 0 6IU/L)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可产生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④RT0 0 1 6(1× 1 0 7、3× 1 0 6、1× 1 0 6IU/L)可明显降低血小板静息状态的 [Ca2 + ]i,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RT0 0 1 6具有明显的血栓溶解作用 ,可促进血液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凝血系统活性 ;RT0 0 1 6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并明显降低血小板静息状态的[Ca2 +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0016 溶栓作用机制 动-静脉旁路血栓 检测 血栓溶解 血液纤溶 凝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表达去氨普酶及其突变体的溶栓活性研究
4
作者 严守升 宫新江 +6 位作者 郭永起 李剑凤 武国栋 王庆民 孙丽霞 杨清敏 王晶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研究毕赤酵母表达野生型去氨普酶(DSPAwt)及其突变体F195和QNRR的溶栓活性,为开发新型溶栓类药物奠定基础。方法:以阿替普酶(rt-PA)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野生型DSPAα1为阳性对照,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通过对血栓重量、... 目的:研究毕赤酵母表达野生型去氨普酶(DSPAwt)及其突变体F195和QNRR的溶栓活性,为开发新型溶栓类药物奠定基础。方法:以阿替普酶(rt-PA)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野生型DSPAα1为阳性对照,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通过对血栓重量、出血时间、大鼠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的测定考察毕赤酵母表达DSPAwt及其两种突变体的溶栓活性。结果:DSPAwt及其突变体F195和QNRR在0.7mg/kg和1.5mg/kg剂量下均有一定的溶栓活性,其中DSPAwt溶栓作用较弱,有效动物数少,溶栓率较低,相同剂量突变体F195和QNRR溶栓作用显著增强,溶栓效果与DSPAα1接近。此外,不同剂量各样品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大鼠出血时间,延长大鼠血浆TT、PT和APTT,提高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结论:通过酵母表达系统有望获得具有高溶栓活性的突变型DSPA,从而开发成新一代溶栓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氨普酶 溶栓活性 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 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