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中心治愈性栓塞儿童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特征分析
1
作者 高文龙 于增鹏 +2 位作者 唐俊 吴宣萱 梁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归纳总结单中心治愈性血管内栓塞治疗儿童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的血管构筑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于2018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间诊治的36例治愈性栓塞cAV... 目的本研究旨在归纳总结单中心治愈性血管内栓塞治疗儿童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的血管构筑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于2018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间诊治的36例治愈性栓塞cAVM患儿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诊治的81例非治愈性栓塞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总结分析获得治愈性栓塞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血管构筑特征以及手术相关资料。结果36例获得治愈性栓塞的cAVM患儿中,男26例、女10例;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5岁;畸形团以幕上(28/36,77.8%)、小型(23/36,63.9%)、浅部(23/36,63.9%)、非功能区(27/36,75.0%)为主;供血动脉以浅动脉(29/36,80.5%)、单支供血(27/36,75.0%)和无扩张及狭窄结构异常(28/36,77.8%)为主;静脉引流以浅静脉(26/36,72.2%)、单支引流(31/36,86.1%)和无扩张及狭窄结构异常(30/36,83.3%)为主;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级18例,Ⅱ级14例,Ⅲ级4例;2例(2/36,5.6%)发生出血性并发症,1例(1/36,2.8%)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0~2分34例(34/36,94.4%),≥3分2例(2/36,5.6%);出院后平均随访35.5个月,末次随访时mRS评分为0~2分35例(35/36,97.2%),≥3分1例(11/36,2.8%)。治愈性栓塞与非治愈性栓塞患儿在cAVM大小(χ^(2)=7.571,P=0.014)及病变部位深浅(χ^(2)=4.263,P=0.039)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病变部位为幕上或幕上(χ^(2)=0.183,P=0.668)、功能区或非功能区(χ^(2)=0.145,P=0.704)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愈性栓塞治疗儿童cAVM预后较好。SM分级较低,且血管构筑较简单的患儿容易实现治愈性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治疗 栓塞 治疗性 血管构筑特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急性出血或既往出血的妊娠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结局观察
2
作者 刘通 尹子晗 +2 位作者 张中基 张岩 刘兴炬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6-752,共7页
目的 研究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急性出血或既往出血的妊娠患者的临床特征、干预时机、干预方式及母婴预后。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AVM急性出血的妊娠患者,... 目的 研究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急性出血或既往出血的妊娠患者的临床特征、干预时机、干预方式及母婴预后。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AVM急性出血的妊娠患者,另外纳入本次妊娠期间无出血,但既往有AVM出血并在干预治疗后仍有畸形残留的患者作为比较。采集年龄,妊娠/分娩信息(既往孕产史、发病/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合并基础疾病及妊娠期合并症),入院症状,AVM相关信息(Spetzler-Martin分级、位置、出血部位等),妊娠前、妊娠期、产褥期治疗情况及母婴预后(产妇使用mRS评分评估,新生儿使用Apgar评分评估)等信息。结果 共纳入18例患者,其中AVM急性出血的妊娠患者12例,AVM既往出血的妊娠患者6例。18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3~34岁,年龄中位数为29.0(27.5~31.0)岁。发病及分娩孕周中位数分别为22.0(16.5~30.0)周和32.0(28.0~36.0)周。其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Ⅳ~Ⅴ级占比最高(44.4%,8/18),幕上畸形占比83.3%(15/18)。12例AVM急性出血的妊娠患者中83.3%(10/12)的出血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孕周≥13周),急诊AVM外科治疗的产妇预后良好率为75.0%(6/8),新生儿预后良好率为75.0%(6/8);保守观察的产妇预后良好率为75.0%(3/4),新生儿预后良好率为50.0%(2/4)。剖宫产的产妇预后良好率为88.9%(8/9),新生儿预后良好率为88.9%(8/9);人工流产的产妇预后良好率为33.3%(1/3)。AVM既往出血的妊娠患者采取保守观察的产妇预后良好率为83.3%(5/6),新生儿预后良好率为83.3%(5/6)。剖宫产5例(产妇3例、新生儿4例预后良好),人工流产1例(产妇预后良好,胎儿死亡)。结论 妊娠期脑AVM急性出血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建议多学科评估后积极进行神经外科干预。对于AVM既往出血的妊娠患者,做好围产期多学科评估后,可考虑对AVM采取保守观察,建议分娩方式为剖宫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颅内出血 妊娠期 母婴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儿童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石武杰 张文博 +1 位作者 章培良 沈志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的差异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手术治疗和介入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的cAV...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的差异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手术治疗和介入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的cAVM患儿临床资料,收集两种治疗方式下患儿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预后情况;并于患儿出院时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预后。结果共收治29例cAVM患儿,Spetzler-Martin分级为1~3级25例、4级4例。采取介入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10例(为介入栓塞联合手术组);单纯手术治疗19例(为单纯手术组)。单纯手术组和介入栓塞联合手术组出血量分别为(174.7±99.4)mL和(107.0±27.1)mL(t=2.780,P=0.011);显微镜下操作时间分别为[140.0(102.0,160.0)]min和[72.0(63.0,120.0)]min,Z=2.202,P=0.029;住院时间分别为[16.0(13.0,23.0)]d和[11.0(10.0,14.0)]d,Z=2.501,P=0.01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相关的因素为入院时mRS评分(χ^(2)=20.913,P<0.001)和cAVM的Spetzler-Martin分级(χ^(2)=8.784,P=0.032)。结论介入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儿童cAVM较单纯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和镜下操作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术前mRS评分和Spetzler-Martin分级与患儿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内操作 栓塞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现状与展望
4
作者 白卫星 何艳艳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3,共3页
尽管无水乙醇在治疗颅外血管畸形上取得显著进展,具有价格低廉、疗效可靠、不影响后续治疗的优点,但在脑动静脉畸形的硬化或栓塞治疗上,其仍然只是一种高度选择性液体栓塞剂。无水乙醇目前的适应证包括小的(<3 cm)、位于皮层、非重... 尽管无水乙醇在治疗颅外血管畸形上取得显著进展,具有价格低廉、疗效可靠、不影响后续治疗的优点,但在脑动静脉畸形的硬化或栓塞治疗上,其仍然只是一种高度选择性液体栓塞剂。无水乙醇目前的适应证包括小的(<3 cm)、位于皮层、非重要功能区和相对低流量脑动静脉畸形,作为其他液体栓塞剂的有效补充。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无水乙醇显影性和黏滞度,使注射过程更为可控,并减轻神经毒性及炎症导致的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动静脉畸形 血管介入 栓塞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乙醇在外周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韩仟昀 沈禹辰 +3 位作者 王德明 苏立新 李晓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4-1252,共9页
动静脉畸形是一类高流速的脉管畸形。动静脉畸形有多种分类方式,包括组织胚胎学分类、血流动力学分类等。目前,用于指导外周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两种主流分类系统是由Cho和Yakes分别基于病灶的血管造影形态提出的。介入栓塞是动静脉畸... 动静脉畸形是一类高流速的脉管畸形。动静脉畸形有多种分类方式,包括组织胚胎学分类、血流动力学分类等。目前,用于指导外周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两种主流分类系统是由Cho和Yakes分别基于病灶的血管造影形态提出的。介入栓塞是动静脉畸形的一线治疗方法。在诸多栓塞剂中,无水乙醇是永久性的液体栓塞剂。无水乙醇因能够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而取得良好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外周动静脉畸形的治疗。而Yakes分类是将血管造影分类与无水乙醇栓塞治疗相结合。在使用无水乙醇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肺动脉压升高等并发症。虽然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仍存在挑战,但是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使靶向药物辅助治疗动静脉畸形成为可能。传统疗法结合靶向药物的模式或将为动静脉畸形治疗带来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血管造影 栓塞治疗 硬化治疗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宇 李文兰 刘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4-458,共5页
肺动静脉畸形是一种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相关的先天性肺血管畸形,其中异常扩张的血管在肺循环和体循环之间产生了无毛细血管干预的直接通路。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呼吸困难、中风、脑脓肿、肺出血等。目前肺动静脉畸形... 肺动静脉畸形是一种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相关的先天性肺血管畸形,其中异常扩张的血管在肺循环和体循环之间产生了无毛细血管干预的直接通路。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呼吸困难、中风、脑脓肿、肺出血等。目前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治疗主要通过介入手段进行血管内栓塞供血动脉,栓塞后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相关并发症。本文就肺动静脉畸形的形成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介入治疗等方面的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影像学诊断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静脉畸形致急性脑梗死一例
7
作者 解燕昭 韩凝 +1 位作者 赵景茹 魏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8-402,共5页
患者女性,70岁,主因突发性意识丧失伴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能34小时,于2021年6月10日下午16∶00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患者入院前1天6∶00突发意识丧失致跌倒,急诊至当地医院,体格检查无法配合,仅可见右侧肢体无自主活动,... 患者女性,70岁,主因突发性意识丧失伴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能34小时,于2021年6月10日下午16∶00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患者入院前1天6∶00突发意识丧失致跌倒,急诊至当地医院,体格检查无法配合,仅可见右侧肢体无自主活动,头部CT未见脑出血,发病后2小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0分,遂予rt-PA静脉溶栓(0.90 mg/kg),意识转清,NIHSS评分降至9分,右侧肢体肌力3级,有自主活动,但无法言语;发病后6小时再次出现意识障碍,复查头部CT仍无脑出血,遂转至我院急诊(6月9日1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肺动脉 静脉 脑梗死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以不同方法治疗肺动静脉畸形
8
作者 范则杨 黄鹏 +1 位作者 关海涛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观察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下以不同方法治疗肺动静脉畸形(PAV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1例PAVM患者行MDT,对比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用于PAV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31例中,22例接受介入治疗(介入组),4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 目的观察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下以不同方法治疗肺动静脉畸形(PAV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1例PAVM患者行MDT,对比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用于PAV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31例中,22例接受介入治疗(介入组),4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组),5例接受保守治疗(保守组)。介入组22例均成功栓塞PAVM,技术成功率100%(22/22);3例出现胸膜炎(3/22,13.64%),随访期间4例PAVM复发(4/22,18.18%),经二次介入治疗后均未复发。手术组4例均成功行胸腔镜下病变肺叶切除术,技术成功率100%(4/4),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期间2例PAVM复发(2/4,50.00%),1例接受介入治疗、1例接受保守治疗。保守组5例中,3例PAVM进展(3/5,60.00%);其中2例经介入治疗后未复发、1例接受保守治疗后死于脑卒中。结论MDT模式下以不同方法个体化治疗PAVM具有可行性;相比手术及保守治疗,介入治疗PAVM更为有效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治疗学 多学科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的思考和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光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共6页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疾病中形态结构最为复杂且难以采用现有的影像学手段进行清晰显示的疾病之一。因此,目前对其空间结构学规律性的认识尚非常有限,从而限制了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理念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文在目前对颅内动静脉...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疾病中形态结构最为复杂且难以采用现有的影像学手段进行清晰显示的疾病之一。因此,目前对其空间结构学规律性的认识尚非常有限,从而限制了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理念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文在目前对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学认识进展的基础上,探讨其潜在临床价值,并就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学研究方法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管构筑学 展望 专家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AVMs)的NBCA栓塞治疗
10
作者 李明华 陈君彦 +4 位作者 顾斌贤 徐世定 刘卫东 陆学胜 李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 ;评价NBCA栓塞治疗脑AVMs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 :36例脑AVMs患者(临床表现为脑出血14例 ,癫16例 ,其他6例) ,均经完整的血管造影检查、畸形血管的血管构筑学研究和Spetzler分级 ,在供血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后注入NBCA ,术后即... 目的 ;评价NBCA栓塞治疗脑AVMs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 :36例脑AVMs患者(临床表现为脑出血14例 ,癫16例 ,其他6例) ,均经完整的血管造影检查、畸形血管的血管构筑学研究和Spetzler分级 ,在供血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后注入NBCA ,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 ,半年后行MRI检查 ,以评估栓塞的近、远期效果。结果 :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闭塞范围大于90 %为11例(30.5 %) ,70 %~90 %为8例(22.2 %) ,50 %~69 %为10例(27.8 %) ,小于50 %为7例(19.4 %)。在9例患者 ,术后6个月随访MRI检查显示栓塞区无再通。36例中 ,术后有较严重并发症3例 ,1例为脑干旁AVM ,术后存在永久性轻度共济失调 ;1例为颞巨大AVM ,术中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保守治疗2星期后康复 ;另1例为颞深AVM ,栓塞后出现短暂的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脑AVMs血管构筑学研究在NBCA栓塞术中是必需的 ,在单支终末供养动脉的脑AVMs ,NBCA栓塞可获完全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栓塞 血管内治疗 NB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肺动静脉畸形(PAVM)的麻醉处理报告1例
11
作者 徐振东 车薛华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2,共2页
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发病率低,约2~3例/10万。PAVM的病理生理是部分肺动脉血未经肺泡行气体交换而直接通过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进入体循环,形成病理性动静脉分流。血流... 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发病率低,约2~3例/10万。PAVM的病理生理是部分肺动脉血未经肺泡行气体交换而直接通过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进入体循环,形成病理性动静脉分流。血流动力学上属于心外的右向左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肺动静脉畸形(Pavm) 麻醉 自体血回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林晓曦教授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动静脉畸形靶向治疗前沿技术新进展
1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5-1525,共1页
2024年10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林晓曦教授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上发表题目为“Sotorasib for vascular malformations associated with KRAS G12C mutation”的通信评论文章。文章综... 2024年10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林晓曦教授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上发表题目为“Sotorasib for vascular malformations associated with KRAS G12C mutation”的通信评论文章。文章综合全球各地的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公开信息,结合作者团队目前正在牵头开展的国内唯一的AVM靶向新药临床研究经验,提出N Engl J Med近期发表的1项同类研究以及其他2项同类研究设计中的终点评估改进方案,即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联合磁共振成像作为研究终点评估。AVM作为高流量血管畸形,使用DSA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靶向药物疗效,确认药物仅仅作用于畸形血管本身抑或是所有累及软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畸形血管 动静脉畸形 药物临床研究 公开信息 靶向药物 a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内皮细胞周期阻滞可阻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中的动静脉畸形
13
作者 唐晔 丛馨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7-327,共1页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以毛细血管扩张与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为特征的血管疾病。已有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与AVM有关,但内皮细胞周期调控是否参与AVM的...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以毛细血管扩张与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为特征的血管疾病。已有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与AVM有关,但内皮细胞周期调控是否参与AVM的发生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细胞异常增殖 动静脉畸形 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疾病 细胞周期阻滞 内皮 a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合并子宫动静脉畸形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周清 刘源涛 +3 位作者 马凤华 鹿欣 张鹤 张国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5-322,共8页
目的通过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了解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trophoblasticneoplasia,GTN)合并子宫动静脉畸形(uterine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UAVM)与预后的... 目的通过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了解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trophoblasticneoplasia,GTN)合并子宫动静脉畸形(uterine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UAVM)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疑诊GTN的患者,在治疗前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CE-MRA扫描,对所有病例进行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和预后评分。对患者的治疗方式(化疗、手术治疗、动脉栓塞治疗)及预后进行记录。结果共纳入44例GTN患者,包括5例胎盘部位滋养层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和39例其他GTN。PSTT合并UAVM 3例,GTN合并UAVM 23例。根据UAVM的存在与否,将39例其他GTN患者分为两组。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值<10000 mIU/mL和≥10000 mIU/mL的数据进行四格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病例的FIGO预后评分平均为(4.19±3.69)分和(6.70±3.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当β-hCG值≥10000 mIU/mL时,UAVM发生概率增加。预后评分越高,发生UAVM的可能性就越大。运用CE-MRA技术有助于更好地诊断UA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 子宫动静脉畸形(Uavm)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CE-MRA) 磁共振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5
15
作者 许奕 刘建民 +1 位作者 洪波 黄清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 回顾总结 2 4 0例脑动静脉畸形 (AVM)中合并动脉瘤 5 1例的血管内治疗经验 ,探讨其治疗策略、治疗方法等。方法 分析研究造影所见 ,根据动脉瘤所处部位结合临床病史决定治疗策略 ,在全麻下采用不同栓塞材料和导管通常先针对动脉... 目的 回顾总结 2 4 0例脑动静脉畸形 (AVM)中合并动脉瘤 5 1例的血管内治疗经验 ,探讨其治疗策略、治疗方法等。方法 分析研究造影所见 ,根据动脉瘤所处部位结合临床病史决定治疗策略 ,在全麻下采用不同栓塞材料和导管通常先针对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治疗 ,并有计划地消除剩余病灶。结果  6例Willis环动脉瘤 ,已出血的 4例先栓塞动脉瘤后栓塞AVM ,2例随访 ;1 6例供血动脉动脉瘤 ,1 1例采用弹簧圈栓塞 ,4例直接用NBCA胶栓塞 (2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并发症 ) ,1例用Onyx胶栓塞 ;2 9例畸形团内动脉瘤 2 8例用NBCA胶栓塞 ,1例用Onyx胶栓塞。 2 2例随访或 1~ 3个月后第 2次治疗时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结果稳定。结论 从本组的经验来看 ,AVM血流相关的Willis环动脉瘤已出血者需先治疗 ,未出血者随访 ;供血动脉动脉瘤需先栓塞治疗后再在该供血动脉内注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动脉瘤 肿瘤 血管畸形 a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或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25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近森 诸葛启钏 +3 位作者 鲁祥和 钟鸣 郑伟明 瞿宣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248-251,共4页
目的 总结25例大型或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探讨降低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方法 25例AVM患者,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26.8岁,均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病变大小为5-6 cm者12例,>6 cm者13例... 目的 总结25例大型或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探讨降低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方法 25例AVM患者,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26.8岁,均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病变大小为5-6 cm者12例,>6 cm者13例;按照国内史玉泉分级法:3级15例,3-4级10例;位于幕下2例。全部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病灶完全摘除,其中8例行病灶血管内栓塞加手术切除。 结果 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24例痊愈,1例重残(1年后恢复),无手术死亡,1例术中出现正常脑灌注压突破;17例术后复查DSA,均未见残留畸形血管团。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仍然是治疗脑AVM的有效手段,血管内栓塞加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型AVM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 颅内栓塞 avm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造影方式在脑脊髓动静脉畸形复合手术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0
17
作者 洪韬 张鸿祺 +4 位作者 李桂林 何川 叶明 胡鹏 马永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99-404,共6页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中吲哚氰绿荧光(ICG)造影、DSA和亚甲蓝造影对脑脊髓动静脉畸形(AVM)的应用模式,并对比术中不同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行脑脊髓AVM复合手术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中吲哚氰绿荧光(ICG)造影、DSA和亚甲蓝造影对脑脊髓动静脉畸形(AVM)的应用模式,并对比术中不同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行脑脊髓AVM复合手术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AVM(Spetzler-Martin≥Ⅲ级)8例,脊髓AVM 47例,平均年龄(33.8±15.6)岁。在复合手术室行术中DSA,并经供血动脉行亚甲蓝造影或ICG造影(初期)。以术后3个月复查DSA评价解剖治愈结果。结果对55例患者均行术中DSA,32例行亚甲蓝造影,4例行术中ICG荧光造影(初期)。术中每例DSA检查(3.6±1.3)次,首次病灶切除后,术中DSA发现有残余病灶者占27.3%(15例)。85.5%(47例)患者获得解剖治愈,其中脑AVM患者(8/8)均获得解剖治愈,脊髓AVM患者83.0%(39例)获得解剖治愈。术后1年随访有3例失访,脑AVM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中位数为2.0(0.0~3.8)分,与术前3.5(2.0~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4,P<0.05);脊髓AVM患者术后Aminoff评分为3.5(1.0~6.0)分,与术前4.0(1.0~6.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2,P>0.05),功能保存者(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或等于术前)占88.5%(46/52)。结论术中DSA可精确定位畸形团和验证全切,术中亚甲蓝造影可在术野选择性显示供血动脉供应的畸形团,明确血管构筑,ICG造影可显示术区表面的畸形团结构。术中DSA结合亚甲蓝造影可代替ICG造影,达到脑脊髓AVM复合手术解剖治愈的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脊髓动静脉畸形 术中造影 亚甲蓝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乙醇栓塞治疗耳部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11
18
作者 范新东 易红英 +2 位作者 郑连州 苏立新 郑家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12-815,共4页
目的介绍22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2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患者,通过局部穿刺或经导管内超选择径路达到耳部病变的异常血管团内,根据病变的血管团构筑,采用无水乙醇或稀释乙醇进行栓塞,间隔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 目的介绍22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2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患者,通过局部穿刺或经导管内超选择径路达到耳部病变的异常血管团内,根据病变的血管团构筑,采用无水乙醇或稀释乙醇进行栓塞,间隔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间隔3~4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根据临床检查或血管造影评价临床效果。结果22例患者共进行了38次无水乙醇栓塞,每次无水乙醇的用量为4~65 ml。9例病变局限患者,1~2次栓塞后达到临床治愈;13例病变广泛患者,无水乙醇栓塞3~5次后,溃疡愈合,出血停止,耳鸣消失或减弱。血管造影见9例异常血管团完全消失;8例血管团消失50%~75%;5例血管团消失小于50%。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可逆性局部坏死和水疱形成。结论无水乙醇栓塞是耳部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有可能成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耳廓 无水乙醇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的经导管腔内治疗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健 邹英华 +2 位作者 吕永兴 佟小强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 观察经导管腔内治疗对于不同分型的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患者 5例 ,采用seldinger技术 ,应用不同的血管腔内治疗技术 ,对不同类型患者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 6~ 2 4个月进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导管腔内治疗对于不同分型的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患者 5例 ,采用seldinger技术 ,应用不同的血管腔内治疗技术 ,对不同类型患者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 6~ 2 4个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共治疗 7次。 1例静脉曲张型患者 ,首次术后血尿复发 ,经重复栓塞后治愈 ;其余 4例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随访期内 ,未见血尿复发及肾功能异常。结论 对于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 ,经导管腔内治疗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肾动脉 动静脉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液态栓塞剂 (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宋冬雷 冷冰 +4 位作者 顾宇翔 朱巍 徐斌 陈衔城 周良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05-108,共4页
目的 介绍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患者动静脉畸形位于功能区 (运动区、语言区、视觉中枢 ) ,8例位于大脑半球深部 ,2例位于小脑半球。畸形团大小在 3cm左右的 11例 ,3~ 6cm的 12例 ,6c... 目的 介绍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患者动静脉畸形位于功能区 (运动区、语言区、视觉中枢 ) ,8例位于大脑半球深部 ,2例位于小脑半球。畸形团大小在 3cm左右的 11例 ,3~ 6cm的 12例 ,6cm以上的 5例。均采用Seldingor技术在股动脉内置入 6F鞘 ,6F导引导管进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 ,Ultraflow微导管超选择进入畸形团内 ,采用“阻断和前推技术”长时间缓慢注射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结果 治疗前后脑动静脉畸形的体积缩小为 2 0 %~10 0 % ,初期平均约 4 0 % ,目前可达 80 %左右 ,其中 4例患者达到影像学完全栓塞 (血管造影动、静脉期均无畸形血管团显影 )。 3例患者栓塞术后有肢体偏瘫并发症 ,1例患者术后出现视野缺损 ,其余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Onyx可提高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效果 ,但应学习正确的栓塞技术和注意预防并发症。单纯栓塞的长期疗效有待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治疗 ONY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