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值在重症脓毒症及休克患者复苏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田洪居 姜燕 +1 位作者 李建英 陈仲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82-1485,共4页
目的探讨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P(v-a)CO2/C(a-v)O2]值在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复苏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入选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重症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根据脓毒症指南要求进行复苏,患者均分别于复苏前(0 h)、... 目的探讨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P(v-a)CO2/C(a-v)O2]值在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复苏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入选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重症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根据脓毒症指南要求进行复苏,患者均分别于复苏前(0 h)、复苏后6 h和24 h测定动脉和上腔静脉血气及血浆乳酸浓度,计算各时间点的P(v-a)CO2/C(a-v)O2值,与相应时间点的血浆乳酸浓度做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分别比较复苏前后的P(v-a)CO2/C(a-v)O2值及乳酸浓度,分析P(v-a)CO2/C(a-v)O2值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0、6 h和24 h的P(v-a)CO2/C(a-v)O2值与血浆乳酸浓度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7,P<0.01;r=0.841,P<0.01;r=0.785,P<0.01),6、24 h的血浆乳酸浓度及P(v-a)CO2/C(a-v)O2值较0 h均有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存活患者的P(v-a)CO2/C(a-v)O2值在0、6 h及24 h均较死亡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前后该比值下降趋势也较之明显。结论 P(v-a)CO2/C(a-v)O2值与血浆乳酸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提示组织缺氧情况及患者预后,对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复苏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乳酸浓度 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重症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 被引量:36
2
作者 陈玉红 赵钗 +1 位作者 赵倩 胡振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76-1281,共6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意义,观察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联合Pcv-aCO_2能否更好地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ICU收治的重...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意义,观察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联合Pcv-aCO_2能否更好地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ICU收治的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36例。患者入住ICU后置入双腔抗感染中心导管,尽早开始液体复苏治疗。记录液体复苏0 h(T0)、6 h(T6)、24 h(T24)时患者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计数(WBC),采集T0、T6、T24桡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_2/FiO_2)、碱剩余(BE)〕,上腔静脉血气分析指标〔pH、ScvO_2、上腔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v CO2),计算Pcv-aCO_2〕。根据液体复苏后24 h ScvO_2和Pcv-aCO_2分为4组:组1:ScvO_2>70%,Pcv-aCO_2<6 mm Hg(1 mm Hg=0.133 k Pa);组2:ScvO_2>70%,Pcv-aCO_2≥6 mm Hg;组3:ScvO_2≤70%,Pcv-aCO_2<6 mm Hg;组4:ScvO_2≤70%,Pcv-aCO_2≥6 mm Hg。比较4组患者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及血气分析,并计算患者24 h液体入量及Lac清除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结果液体复苏不同时刻,患者MAP、Scr、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R、CVP、Pcv-aCO_2、ScvO_2、pH、BE、Lac、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6、T24的HR、Pcv-aCO_2、Lac低于T0,CVP、ScvO_2、pH、BE、PaO_2/FiO_2高于T0;T24的HR、Pcv-aCO_2、Lac低于T6,CVP、ScvO_2、BE、PaO_2/FiO_2高于T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6、T24时,Pcv-aCO_2与Lac、BE、pH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T0、T6、T24时,Pcv-aCO_2与ScvO_2呈负相关(r=-0.755、-0.920、-0.858,P<0.05)。Pcv-aCO_2与6 hLac清除率、24 hLac清除率呈负相关(r=-0.365、-0.864,P<0.05)。4组患者T24时MAP、HR、Hb、Scr、Lac、BE、pH、PaO_2/FiO_2、Scv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Pcv-aC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24hLac清除率及24 h液体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组2、组3和组4 24 hLac清除率及24 h液体入量均低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aCO_2可以作为指导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指标,ScvO_2联合Pcv-aCO_2指导容量管理,两者均达标的患者所需液体量最多,Lac清除率最高,可以避免ScvO_2假性正常化而停止液体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心静脉饱和度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混合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评估心肺转流心脏术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瑛 潘传亮 刘剑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联合混合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在评估心肺转流心脏术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择期行心肺转流心脏手术并行肺动脉漂浮导管检查术、桡动脉置管术的患者28... 目的探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联合混合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在评估心肺转流心脏术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择期行心肺转流心脏手术并行肺动脉漂浮导管检查术、桡动脉置管术的患者281例。按转入ICU时(T1)SvO2及Pv-aCO2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SvO2≥65%且Pv-aCO2<6mm Hg)、B组(SvO2≥65%且Pv-aCO2≥6mm Hg)及C组(SvO2<65%)。患者转入ICU后,未达标的B、C组,以SvO2≥65%且Pv-aCO2<6mm Hg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靶点,立即予EGDT治疗,已达标的A组予以维持的EGDT治疗,观察三组术后24h(T2)、48h(T3)、72h(T4)时病情变化及预后。结果按T1时SvO2及Pv-aCO2水平,结果 A组73例,B组91例,C组117例。A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B、C组;A组术后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A组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急性肾损伤(AKI)、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7、28d死亡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满足SvO2≥65%且Pv-aCO2<6mm Hg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7、28d死亡率低,术后病情及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静脉饱和度 混合静脉-动脉二氧化碳 心肺转流心脏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v-a)CO_2/C(a-v)O_2在内科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对组织氧耗量变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静 刘晓姝 +2 位作者 解郑良 郭璐 杨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418-3421,共4页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氧合(ScvO_2)、P(cv-a)CO_2/C(a-v)O_2和无氧代谢标志物乳酸值在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有效性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共计48例内科ICU感染性休克患者,500 mL生理盐水扩容前后,测量心排指数(...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氧合(ScvO_2)、P(cv-a)CO_2/C(a-v)O_2和无氧代谢标志物乳酸值在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有效性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共计48例内科ICU感染性休克患者,500 mL生理盐水扩容前后,测量心排指数(CI)、中心静脉和动脉内Po_2和Pco_2的变化及动脉血乳酸值,并通过计算得到P(cv-a)CO_2/C(a-v)O_2,分析扩容前后CI、Do_2、Vo_2与P(cv-a)CO_2/C(a-v)O_2和乳酸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扩容后CI增加≥15%的患者(容量反应性阳性组)占48%(23例),Do_2均明显增加(P <0.05),其中同时Vo_2有增加的12例(52%)。与容量反应性阳性组患者中Vo_2无增加的患者相比,Vo_2增加≥15%的患者特点为高乳酸(2.6±1.8)mmol/L对(5.8±3.9)mmol/L和高P(v-a)Co_2/C(a-v)O_2。扩容前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不能预测扩容是否能增加Vo2≥15%,但可以由扩容前的基础P(v-a)CO_2/C(a-v)O_2值预测。结论在容量反应性阳性的患者中,ScvO_2不能被用以预测是否扩容能增加Do_2和增加组织Vo_2,乳酸和P(cv-a)CO_2/C(a-v)O_2可以作为开始血流动力学复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输送 静动脉二氧化碳 动静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失血过程中的组织缺氧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岩 蒋鸿鑫 陈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了解兔失血过程中血气变化和组织缺氧情况。方法用血气分析仪测量家兔(n=10)失血过程中动脉和混合静脉(右心室血)血气变化,比较血pH值、动脉血Hb与血乳酸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随心输出量(Q)降低,动-静脉pH差(AVpH)、动-静脉H+差(AV... 目的了解兔失血过程中血气变化和组织缺氧情况。方法用血气分析仪测量家兔(n=10)失血过程中动脉和混合静脉(右心室血)血气变化,比较血pH值、动脉血Hb与血乳酸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随心输出量(Q)降低,动-静脉pH差(AVpH)、动-静脉H+差(AVH+)、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AVPCO2)进行性增大,血乳酸浓度逐渐升高。失血量和AVpH、AVH+、AVPCO2以及血乳酸浓度呈相关关系,三者拐折点基本相同。此拐折点相当于临界供氧量(DO2-crit)。结论AVpH和AVPCO2突然增大提示组织缺氧的开始,可用于监测组织氧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血pH 动静脉二氧化碳 组织缺 血流灌注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联合P(cv-a)CO_2/C(a-cv)O_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罗真春 刘祺 +3 位作者 李世琪 但伶 田泽丹 黄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arterial-to-venous oxygen difference ratio,P(cv-a)CO_2/C...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arterial-to-venous oxygen difference ratio,P(cv-a)CO_2/C(a-cv)O_2]在指导脓毒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5至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和重庆市中医院中心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组(EGDT组,n=28)和EVLW联合P(cv-a)CO2/C(a-cv)O2组(P/C组,n=22)。监测指标:(1)所有患者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中心静脉压(CVP),并抽取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行血气分析,通过血气分析测定患者Pa CO2、Pcv CO2、Pcv O2、Scv O2、Hbcv、Pa O2、Sa O2、Hba以及入ICU时和复苏6 h后血乳酸值。计算P(cv-a)CO2/C(a-cv)O2。其中Ca O2=1.34×Hba×Sa O2+0.003×Pa O2;Ccv O2=1.34×Hbcv×Scv O2+0.003×Pcv O2;C(acv)O2=Ca O2-Ccv O2;(2)P/C组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i CCO),采用经肺热稀释法测血管外肺水(EVLW),每3 h 1次,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3)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入ICU时血乳酸值-6 h后血乳酸值)/入ICU时血乳酸值×100%;(4)6 h内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比较;(5)统计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2组患者液体复苏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复苏6 h后MAP、Scv O2、复苏6 h达标率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C组复苏6 h后的乳酸清除率和每小时尿量均明显高于EGDT组(P<0.05);复苏液体量、CVP、P(cv-a)CO_2/C(a-cv)O_2、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均明显低于EGDT组(P<0.05);2组患者28 d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外肺水联合P(cv-a)CO_2/C(a-cv)O_2联合指导下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能尽早且更准确地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和容量负荷状态,指导临床合理的液体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肺水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差/动脉-中心静脉含量 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 脓毒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