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风天气条件下海气动量交换参数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中阔 梁建茵 +7 位作者 万齐林 齐义泉 廖菲 周明煜 刘春霞 黄健 黄辉军 毛伟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904,共6页
利用近岸海上气象平台对登陆台风"黑格比"近海层风廓线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近海层大气的湍流动量通量交换参数,以期认识高风速情况下的海气动量交换特征。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当海面上方10 m处风速U10≤24 m/s时,摩擦速度(U*)随风速... 利用近岸海上气象平台对登陆台风"黑格比"近海层风廓线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近海层大气的湍流动量通量交换参数,以期认识高风速情况下的海气动量交换特征。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当海面上方10 m处风速U10≤24 m/s时,摩擦速度(U*)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当U10〉24 m/s时,U*呈饱和趋势。海面粗糙度长度(Z0)、拖曳系数(Cd)在低风速(U10≤6 m/s)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在U10处于6~24 m/s之间时,Z0、Cd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当U10〉24 m/s时,Z0、Cd达到极值后开始减弱。Z0、Cd极值出现在U10为24~28 m/s之间。并对高风速时拖曳系数衰减现象的对应机制进行了讨论。另外,还探讨了台风期间的阵风因子(G(t,T))等参数的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气象学 强风海气动量交换 拖曳系数 粗糙度长度 阵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流态化气固两相间的动量交换 被引量:4
2
作者 白丁荣 金涌 俞芷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48-553,共6页
本文根据一维定常态流动模型,对快速流化床内气固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快速流态化条件下,颗粒总是趋于聚集,以减小气固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使曳力系数c_D小于单颗粒标准曳力系数c_(DS)(c_D/c_(DS)<1.0... 本文根据一维定常态流动模型,对快速流化床内气固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快速流态化条件下,颗粒总是趋于聚集,以减小气固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使曳力系数c_D小于单颗粒标准曳力系数c_(DS)(c_D/c_(DS)<1.0).c_D/c_(DS)不仅与(?)有关,而且受气固流动状况以及颗粒物性、床层直径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得到预测曳力系数的经验关联式(平均相对偏差小于5%)c_D/c_(DS)=1.685(?)^(0.253)(Re_r/Re_t)^(-1.213)(d_p/D)^(0.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气相 固相 动量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动量交换刚柔耦合系统的鲁棒减振跟踪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庆 王永 +1 位作者 梁青 毕永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8,34,共4页
提出鲁棒减振跟踪控制方法对一类刚柔耦合系统进行角位移跟踪控制,同时避免激发柔性部件的长时间振动。在推导动量交换刚柔耦合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传递函数矩阵,将柔性部件对应的传递函数、角位移跟踪误差、控制量均引入控制目标... 提出鲁棒减振跟踪控制方法对一类刚柔耦合系统进行角位移跟踪控制,同时避免激发柔性部件的长时间振动。在推导动量交换刚柔耦合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传递函数矩阵,将柔性部件对应的传递函数、角位移跟踪误差、控制量均引入控制目标函数,并将该控制器综合问题转化到H∞优化框架。该方法不需引入额外作动器,在实现中心刚体角位移快速跟踪的同时,避免了柔性部件振动被长时间激发以及控制量过大等弊端。仿真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运动控制 鲁棒控制 刚柔耦合 动量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流固作用力的动量交换计算 被引量:5
4
作者 孟旭辉 王亮 郭照立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532,共8页
流经多孔介质的流动广泛存在于化工生产、多孔颗粒悬浮流等领域,如何准确计算流体与多孔介质之间的作用力是研究此类流动的一个关键因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流体计算方法,格子波尔兹曼方法(latticeBoltzmann method,LBM)常采用动量交换法计... 流经多孔介质的流动广泛存在于化工生产、多孔颗粒悬浮流等领域,如何准确计算流体与多孔介质之间的作用力是研究此类流动的一个关键因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流体计算方法,格子波尔兹曼方法(latticeBoltzmann method,LBM)常采用动量交换法计算流体与固体之间相互作用力.分析了流体流经多孔介质时两者的动量交换过程,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动量交换法来计算流固作用力,并在孔隙尺度下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进而将该方法推广到计算表征体元(表征体元)尺度下的流--固相互作用,并对不同雷诺数(Re)下的多孔方柱绕流问题进行了模拟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格子波尔兹曼方法 动量交换 流固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区域海气温差对海气动量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展 吴少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6-33,共8页
本文将海面上的大气边界层简化为水平平板上湍流边界层的混合对流问题,并考虑大气与海浪之间的动量交换,计算出海面上风速、海气温差和风区等诸因素对海气动量输运的影响。边界层计算需用的湍流模式采用包含浮力效应的混合长模式,在... 本文将海面上的大气边界层简化为水平平板上湍流边界层的混合对流问题,并考虑大气与海浪之间的动量交换,计算出海面上风速、海气温差和风区等诸因素对海气动量输运的影响。边界层计算需用的湍流模式采用包含浮力效应的混合长模式,在考虑海浪作用的计算中采用理论与半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发现在有限风区情况下(刮离岸风的近海区域),风区会显著影响不同海气温差下海气动量交换过程,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从未涉及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大气 温差 海气动量 动量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移动规律的研究 Ⅲ.台风与外界水平动量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贺海晏 董惠菁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着重分析了流场半非对称台风的流入层和流出层与外界的水平动量交换影响台风移动的定性特征。结果表明,主要流入通道或主要流出通道位于台风右(左)侧时,有利于台风加速、左折(减速、右折);当主要流入通道或主要流出通道位于台风... 着重分析了流场半非对称台风的流入层和流出层与外界的水平动量交换影响台风移动的定性特征。结果表明,主要流入通道或主要流出通道位于台风右(左)侧时,有利于台风加速、左折(减速、右折);当主要流入通道或主要流出通道位于台风后部(前部)时,有利于台风加速、右折(减速、左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动量交换 台风 移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汇集集箱内流体变质量流动动量交换特性研究
7
作者 王恩禄 袁益超 刘聿拯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38,共2页
基于汇集集箱离散单元控制体的动量方程和三通中直管局部阻力系数的表达式,利用前人的局部阻力试验结果推导出了表征汇集集箱内流体变质量流动动量交换特性的动量交换系数k的表达式,该表达式与前人动量交换系数的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关键词 电站锅炉 汇集集箱 变质量流动 动量交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量交换的稳态总压畸变模拟方法研究
8
作者 张晓飞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83,共7页
为高效快速地模拟稳态总压畸变,基于气流动量交换机理开展了畸变生成方法研究。建立了流场稳态总压畸变控制模型,研制了该型畸变发生器技术验证机,搭建地面畸变模拟试验台,在地面演示验证生成了3个典型构型稳态总压畸变流场,模拟误差为2... 为高效快速地模拟稳态总压畸变,基于气流动量交换机理开展了畸变生成方法研究。建立了流场稳态总压畸变控制模型,研制了该型畸变发生器技术验证机,搭建地面畸变模拟试验台,在地面演示验证生成了3个典型构型稳态总压畸变流场,模拟误差为2.7%~5.2%。试验研究表明:基于动量交换机理的空气喷流式畸变发生器直接面向流场构型生成期望的稳态总压畸变,能通过“软调节”控制主流区喷射流位置及大小,快速模拟任意流场畸变,成本低,具有工程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变模拟 动量交换 畸变发生器 流场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液固动量交换系数模型对颗粒流化行为数值模拟的适应性
9
作者 孙铭阳 于传兵 +1 位作者 吕东 韦鲁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基于Euler-Euler法,采用包括Syamlal-O’Brien模型、Wen-Yu模型、Gidaspow模型、Gibilaro模型和Huilin-Gidaspow模型在内5个液固动量交换系数模型模拟粒径为0.25~0.35mm石英砂颗粒流化过程。结合颗粒流化试验结果,对比不同液固动量交... 基于Euler-Euler法,采用包括Syamlal-O’Brien模型、Wen-Yu模型、Gidaspow模型、Gibilaro模型和Huilin-Gidaspow模型在内5个液固动量交换系数模型模拟粒径为0.25~0.35mm石英砂颗粒流化过程。结合颗粒流化试验结果,对比不同液固动量交换系数模型预测的床层高度准确度。研究结果表明:Huilin-Gidaspow和Gidaspow模型准确度最高,其均方根误差都为5.01,Syamlal-O’Brien模型准确度最低,其均方根误差为47.14。Huilin-Gidaspow模型预测的颗粒相流态存在由中心向上,再由四周下降的循环流,与实际情况相符,而Gidaspow模型模拟结果不存在颗粒相循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流化床 动量交换系数 Euler-Euler法 两相流 Huilin-Gidaspow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凤凰山森林下垫面干季和湿季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与动量和感热交换系数的参数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雨佳 韦志刚 +4 位作者 陈辰 董文杰 朱献 陈广宇 刘雅静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7-468,共12页
利用珠海凤凰山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塔站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干湿季森林下垫面能量通量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在不同稳定度下3个风向范围(315°~45°、45°~135°和135°~225°)的... 利用珠海凤凰山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塔站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干湿季森林下垫面能量通量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在不同稳定度下3个风向范围(315°~45°、45°~135°和135°~225°)的动量和感热交换系数随冠层表面风速的变化特征,并对动量和感热交换系数进行了参数化研究。结果表明:干季感热和潜热通量值相当,湿季潜热远大于感热。干季和湿季的夜晚都出现负感热现象,感热从大气向森林输送。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大,与该地气象状况密切相关,相对湿度的垂直梯度夜晚较大,白天较小。干季的气温垂直梯度比湿季的明显。风速在冬季变化平缓,夏季变化剧烈,低层风速随高度变化梯度明显,高层较紊乱。各高度风向差异不大。中性和近中性状态下,在风向为315°~45°、45°~135°和135°~225°时,动量交换系数Cdn分别为0.05、0.0055和0.022,感热交换系数Chn分别为0.0055、0.003和0.004。在稳定和不稳定状态下,动量交换系数Cd、感热交换系数Ch随冠层表面风速v明显发生变化,稳定条件下,Cd、Ch随v的增大而增大;不稳定条件下,Cd、Ch随v的增大而减小。分不同风向对森林冠层Cd、Ch在稳定和不稳定条件下与v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得到了参数化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相互作用 动量交换系数 感热交换系数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置挡水隔板的鱼类友好型涵洞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11
作者 毛劲乔 陆鹏 +2 位作者 龚轶青 高欢 戴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11,共8页
涵洞是沟通河系、连接生物生境的重要通道,在其中布置小型挡水结构可有效减小局部流速,增加弱游泳能力鱼类上溯成功率,提高涵洞的生态效益。为明确设置三角形挡水隔板涵洞内水力特性,在水槽单侧布置多个三角形挡水隔板模拟涵洞中的小型... 涵洞是沟通河系、连接生物生境的重要通道,在其中布置小型挡水结构可有效减小局部流速,增加弱游泳能力鱼类上溯成功率,提高涵洞的生态效益。为明确设置三角形挡水隔板涵洞内水力特性,在水槽单侧布置多个三角形挡水隔板模拟涵洞中的小型挡水建筑物开展水槽试验研究,利用SonTek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采集三维流速数据,分析挡水隔板后流速分布、湍流特性、动量输运模式等,论证增设三角形挡水隔板系统对促进弱游泳能力鱼类(小鳈)上溯行为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增设三角形挡水隔板,主流区流速仍能维持为25~30 cm/s,对主流区流速影响较小;在隔板边壁产生稳定的低速区(LVZs),其流速为-4~15 cm/s,相较光滑侧壁水槽低速区的面积占比由5%~10%增加为14.80%~18.07%;挡水隔板下游低速区水流湍动能和雷诺应力明显大于无挡水隔板侧的高速区,但未超过相应的鱼类游泳偏好阈值;水流动量交换以喷射和扫掠形态为主,该瞬时形态可提供更适宜弱游泳能力鱼类游动的流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洞 水槽试验 挡水隔板 低速区 动量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ll-Bloom型Cs-^(4)He光泵磁力仪可行性研究
12
作者 陈豪燃 伏吉庆 孔嘉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1,共5页
Cs-^(4)He光泵磁力仪以其较高的准确性优势,在磁场计量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灵敏度指标并不理想,大大限制了其应用场景。从Cs-^(4)He光泵磁力仪的磁响应实验数据出发,分析得到了其灵敏度主要受限于射频展宽的实际状况。针对这一限制... Cs-^(4)He光泵磁力仪以其较高的准确性优势,在磁场计量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灵敏度指标并不理想,大大限制了其应用场景。从Cs-^(4)He光泵磁力仪的磁响应实验数据出发,分析得到了其灵敏度主要受限于射频展宽的实际状况。针对这一限制,从理论上提出了将Bell-Bloom原理与Cs-^(4)He光泵磁力相结合的研究方案。该方案使用光场调制替代射频磁场调制,有望减小射频展宽对灵敏度的影响,从而显著提升磁场探测的灵敏度。通过理论计算,得出该方案可以将Cs-^(4)He光泵磁力仪探测磁场的灵敏度提高1/3的结论。此外,还重点分析讨论了该方案可行的工作区间。通过对比自旋交换碰撞、潘宁电离形成的角动量交换速率和磁场导致的拉莫尔进动频率,给出了Bell-Bloom型Cs-^(4)He光泵磁力仪可工作的磁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学计量 铯氦磁力仪 光泵 Bell-Bloom原理 拉莫尔进动 动量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角动量平衡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周春华 王盘兴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6-572,共7页
重点分析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大气角动量平衡研究的一些代表性工作。总结了地气系统角动量交换、角动量输送及其与山脉和摩擦力矩异常、地转异常、ENSO等关系的研究结果。指出了一些应当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大气角动量平衡 动量交换 动量输送 地转异常 ENSO 山脉力矩 摩擦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逆流反应器的流动均匀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毛明明 刘永启 +2 位作者 高振强 唐帅 尤彦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49-1353,共5页
对热逆流反应器的陶瓷床内部流动均匀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陶瓷床的流动阻力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流体力学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床整体速度分布不均匀,并且均匀性指数随着进口流速的提高而降低;上、下集气箱的压差为陶瓷床内的... 对热逆流反应器的陶瓷床内部流动均匀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陶瓷床的流动阻力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流体力学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床整体速度分布不均匀,并且均匀性指数随着进口流速的提高而降低;上、下集气箱的压差为陶瓷床内的流动提供推动力,因此集气箱内的静压分布与陶瓷床内的流动均匀性紧密相关;随着进口流速的提高,动量交换作用和摩擦阻力损失对静压的影响加强,使陶瓷床内、外侧的压差进一步增大,从而使陶瓷床内的流动更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逆流反应器 流动阻力 动量交换 摩擦阻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径向流反应器中流体均布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瑞江 陈春燕 +1 位作者 吴勇强 朱子彬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8-31,共4页
文中研究了工业规模径向反应器中流体的变质量流动规律,在直径3 m,高7 m的大型径向反应器冷模装置中测定了流道静压变化和穿孔阻力,通过数学拟合获得了动量交换系数和侧流穿孔阻力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大型径向反应器冷模装置测得分流和... 文中研究了工业规模径向反应器中流体的变质量流动规律,在直径3 m,高7 m的大型径向反应器冷模装置中测定了流道静压变化和穿孔阻力,通过数学拟合获得了动量交换系数和侧流穿孔阻力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大型径向反应器冷模装置测得分流和集流动量交换系数Kd和Kc与前人众多的实验室小试单管结果十分相近;而大型冷模的分流和集流侧流穿孔阻力系数dξ和cξ在穿孔流速与主流道流速之比大于2之后分别比实验室小试结果提高了35%和16%左右。上述大型冷模实验研究结果对工业径向流反应器的开发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反应器 动量交换系数 侧流穿孔阻力系数 大型冷模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压裂携砂液摩阻定量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勇明 赵金洲 +2 位作者 毛虎 申峰 乔红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84,207,共5页
近年来,携砂液在压裂管柱内流动的沿程摩阻研究仍未取得实质成果,而携砂液的沿程摩阻分析是指导压裂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携砂液的沿程摩阻进行研究,推导可普遍应用的沿程摩阻计算模型。利用液固两相流相间的动量交换理论,... 近年来,携砂液在压裂管柱内流动的沿程摩阻研究仍未取得实质成果,而携砂液的沿程摩阻分析是指导压裂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携砂液的沿程摩阻进行研究,推导可普遍应用的沿程摩阻计算模型。利用液固两相流相间的动量交换理论,研究了携砂液分别在直井段、造斜段和水平段流动时支撑剂颗粒处于悬浮运动状态、滑跳移运动状态以及部分悬移,部分滑跳移状态下的携砂液平均流速,最终利用Darcy-Weisbach公式建立了可用于各类型井的携砂液沿程摩阻计算模型,并计算分析了管径、施工排量、砂比、压裂液及支撑剂性质对携砂液沿程摩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压裂 携砂液 沿程摩阻 动量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管反应器中环形分布器内流体均布的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瑞江 陈允华 朱子彬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2,26,共4页
利用动量守恒原理,推导出列管反应器中环形分布器内流体流动的修正动量方程,并在与前人实验结果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环形分布管相适应的分流和合流动量交换系数式。研究结果表明,环形分布器内流体流动符合变质量流动规律,可采... 利用动量守恒原理,推导出列管反应器中环形分布器内流体流动的修正动量方程,并在与前人实验结果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环形分布管相适应的分流和合流动量交换系数式。研究结果表明,环形分布器内流体流动符合变质量流动规律,可采用环形分布器修正动量方程描述分流和集流的静压变化;通过直管分布器实验获得的动量交换系数对环形流道分布器也是适用的,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管反应器 环形分布器 修正动量方程 动量交换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复式断面均匀流水力计算 被引量:4
18
作者 曾玉红 王月华 槐文信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01-908,共8页
对由主槽、斜边坡以及边滩三部分组成的梯形复式断面渠道均匀流的水力计算进行了研究,采用表观切应力表示各子断面间的横向动量交换,结合各部分力的平衡关系式,推导出了主槽、斜边坡和边滩平均流速的计算公式.采用UK-FCF的实验数据对公... 对由主槽、斜边坡以及边滩三部分组成的梯形复式断面渠道均匀流的水力计算进行了研究,采用表观切应力表示各子断面间的横向动量交换,结合各部分力的平衡关系式,推导出了主槽、斜边坡和边滩平均流速的计算公式.采用UK-FCF的实验数据对公式进行了验证,滩槽相对水深为0.057~0.4的7组工况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不考虑表观切应力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都较差.比较而言,斜边坡部分平均流速在水深较小时计算值大于实测值,在水深较大时计算值小于或接近实测值,表观切应力对边滩部分平均流速的影响不明显,而主槽部分若不考虑表观切应力的影响,则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别较大.运用三段式模型与刘沛清等提出的两段式模型分别进行了有边坡梯形断面复式渠道的水力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有边坡段的梯形断面渠道(河道),三段式模型更加有效.最后,将计算的表观切应力与实测表观切应力进行了比较,两者的一致性表明采用的动量输运系数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断面 表观切应力 横向动量交换 平均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偏差对二维连续地月载荷转移系统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乃明 阳勇 +2 位作者 黄盘兴 孙康 韩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00-2009,共10页
以驱动型动量交换绳系卫星系统(MMET)为载体,采用动量交换原理,考虑母星两端系绳长度偏差、两载荷质量偏差等结构偏差的前提下,应用拉格朗日(Lagrange)方法建立了连续地月载荷转移系统(CCPTS)的二维误差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的系绳长度偏... 以驱动型动量交换绳系卫星系统(MMET)为载体,采用动量交换原理,考虑母星两端系绳长度偏差、两载荷质量偏差等结构偏差的前提下,应用拉格朗日(Lagrange)方法建立了连续地月载荷转移系统(CCPTS)的二维误差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的系绳长度偏差以及载荷质量偏差前提下,对所建立的误差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系绳长度偏差以及载荷质量偏差对CCPTS的广义坐标、广义速度等动力学参数均产生了相似的影响,随着系绳长度偏差的增加(或载荷质量偏差的增加),CCPTS的广义坐标、广义速度偏差量的最大值均呈现相同的线性增加趋势,而对于广义加速度而言,则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外力矩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因结构偏差所造成的对CCPTS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系卫星 动量交换 地月转移 载荷 动力学 结构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线坐标系下平面二维浅水模型的修正与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文礼 刘哲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借鉴有关弯道水流流速分布的研究成果,计入弯道环流引起的横向的动量交换,对曲线坐标系平面二维浅水方程做了修正;采用边界处正交的曲线网格生成技术,处理复杂的计算区域边界。采用修正后的模型对90°弯道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 借鉴有关弯道水流流速分布的研究成果,计入弯道环流引起的横向的动量交换,对曲线坐标系平面二维浅水方程做了修正;采用边界处正交的曲线网格生成技术,处理复杂的计算区域边界。采用修正后的模型对90°弯道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原模型的计算结果及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流线弯曲的复杂水流的水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拟和坐标技术 横向动量交换 数值模拟 二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