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动载扰动下高应力巷道底板冲击机理与爆破参数优化
1
作者 李庚 曹安业 +6 位作者 窦林名 吕国伟 彭雨杰 郝琪 薛成春 谢永勤 史矿民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105,共16页
针对我国西北部矿区受水平构造应力影响严重,易在强动载扰动下诱发冲击地压灾害的问题,以某矿208工作面材料巷底板大面积冲击破坏为工程背景,运用相似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试验等方法,基于弹性力学板壳理论与突变理论,分析了... 针对我国西北部矿区受水平构造应力影响严重,易在强动载扰动下诱发冲击地压灾害的问题,以某矿208工作面材料巷底板大面积冲击破坏为工程背景,运用相似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试验等方法,基于弹性力学板壳理论与突变理论,分析了高构造应力和动载作用对巷道底板型冲击地压的影响机制,研究了底板冲击的爆破减冲原理,对比分析了有无底板爆破卸压措施对强动载扰动下高应力巷道围岩位移、巷表加速度和变形破坏动态响应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水平应力、炮孔角度、装药密度和不耦合系数对底板爆破卸压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针对强动载、高应力条件下较优的底板爆破参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水平应力易加剧巷道底板爆破卸压时非对称损伤而诱发冲击;炮孔角度的选择是爆破参数设计的前提,应当考虑炮孔角度与岩体的自然裂隙或层理面相适应,提升底板爆破卸压效果;不耦合系数取1.46左右时,损伤区及裂纹扩展长度较其他显著增大,爆破效果较优;装药密度与岩体损伤区、裂纹扩展长度及围岩应力呈正相关,但较大装药密度下的强化增幅并不明显。优化了强动载扰动下高应力巷道底板爆破卸压方案,现场试验后底板变形较参数未优化前降低了22%~61%;微震监测数据表明,优化爆破措施后煤层底板未发生1×10^(5) J以上大能量事件,且底板微震事件占比显著降低,卸压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强动载扰动下高应力巷道底板爆破卸压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载扰动 水平应力 冲击地压 底板爆破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扰动下巷道围岩冲击破坏与能量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斌文 谢和平 +5 位作者 张修峰 周宏伟 陈洋 郑福润 孙文斌 朱建波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共18页
深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动载扰动可能诱发巷道围岩冲击失稳,为揭示动载扰动与围岩冲击破坏的关系,采用PFC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采动应力、动载荷和震源位置对巷道围岩冲击破坏与能量释放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动载扰动下,巷道围岩... 深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动载扰动可能诱发巷道围岩冲击失稳,为揭示动载扰动与围岩冲击破坏的关系,采用PFC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采动应力、动载荷和震源位置对巷道围岩冲击破坏与能量释放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动载扰动下,巷道围岩整体变形随采动应力的增大逐渐增大,较大动载荷会引起巷道顶板的显著下沉,且近震源侧的巷道帮部位移较大。低采动应力和动载荷条件下,动载扰动诱发巷道围岩破坏的能量释放主要集中于两帮煤体,表现出由巷道浅部向深部的多频次小能量释放,两帮煤体呈渐进式破坏;高采动应力和动载荷条件下,巷道两帮深部煤体表现为突然的大面积失稳和快速的能量释放。动载扰动下巷道围岩冲击危险除与动载扰动能量有关,还取决于围岩的能量释放量级。当采动应力或动载荷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围岩破坏能量释放量级增大,表现为突然的大能量释放,具有较大的冲击危险。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煤矿动载扰动与巷道冲击破坏的关系及其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动载扰动 围岩破坏 能量释放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扰动巷道再现冲击地压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磊 高富强 +2 位作者 卢志国 娄金福 王晓卿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2,共10页
为解决巷道冲击地压模拟试验难以再现的问题,研发了一套简便的动载扰动巷道冲击地压模拟试验系统和相应的低强度类煤岩模拟材料,并开展了验证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成功在实验室再现冲击地压,且操作简单便捷,动静载施加灵活,模型材... 为解决巷道冲击地压模拟试验难以再现的问题,研发了一套简便的动载扰动巷道冲击地压模拟试验系统和相应的低强度类煤岩模拟材料,并开展了验证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成功在实验室再现冲击地压,且操作简单便捷,动静载施加灵活,模型材料满足需求;借助多源信息监测系统,实现了动载扰动下巷道冲击地压的全过程模拟与监测。研发的低强度类煤岩材料,以模型石膏粉、GRG石膏粉、水解树脂与水为主要原料,强度控制在6~9 MPa,制样与试验周期缩短至21 d。静态加载过程中的围岩应变与声发射信号互相吻合,能够反映模型试样经历的压密、弹性变形与微破裂发展等阶段;动载扰动对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影响存在方向性,顶板的变形响应最为显著,在巷道周向产生较大的应变振荡与塑性弯曲变形,但冲击显现主要发生在巷道两帮,两次动载扰动在巷道同一区域均成功诱发了巷道的冲击地压现象,且第2次动载扰动引发的冲击显现程度趋于强烈,揭示了动载扰动对冲击发生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系统与模型材料稳定可靠,能够较好地模拟动载扰动下巷道的冲击失稳过程,可为研究巷道动静载组合致冲机理、动载扰动巷道的支护防控机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冲击地压 动载扰动 试验系统 物理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载扰动作用的窄煤柱巷道底板失稳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洪宝 刘一洪 +2 位作者 刘绍强 张嘉澔 吴桐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4,共9页
窄煤柱回采巷道底板通常表现为非对称破坏特征,当覆岩突然断裂释放能量时,会对窄煤柱巷道产生动载扰动作用。在动载扰动作用下,岩片剥落乃至岩块弹射的现象较为普遍,加剧了巷道底板的破坏程度,导致巷道底板稳定性维护难度较大。为掌握... 窄煤柱回采巷道底板通常表现为非对称破坏特征,当覆岩突然断裂释放能量时,会对窄煤柱巷道产生动载扰动作用。在动载扰动作用下,岩片剥落乃至岩块弹射的现象较为普遍,加剧了巷道底板的破坏程度,导致巷道底板稳定性维护难度较大。为掌握窄煤柱回采巷道底板破坏机制以及动载扰动对巷道底板稳定性的影响,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建立了窄煤柱巷道底板力学模型并分析了巷道底板的应力、能量以及开挖卸荷特征,结果表明:开挖后,窄煤柱巷道底板两侧应力呈非对称分布,实体煤底板和巷道底板的应力大于煤柱底板,靠近实体煤侧底板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巷道开挖后,煤柱和巷道底板处于卸轴压和卸围压状态,实体煤底板为双向加载状态。动载扰动后,煤柱和巷道底板的能量增量大于实体煤底板,靠近煤柱侧底板受动载扰动的影响更大。在考虑动载扰动条件下,开挖后煤柱和巷道底板为释能状态,实体煤底板为能量积聚状态,围岩“非均衡”应力状态是巷道底板失稳、非对称破坏的重要原因。增加煤柱和巷道底板的变形模量或施加补偿应力、降低底板的应力集中程度和蓄能量是改善巷道底板的“非均衡”程度两条主要思路。通过对某矿窄煤柱巷道实施非对称支护技术,对煤柱侧底板进行注浆加固,改善底板“非均衡”状态,有效控制了巷道底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巷道 底板失稳 动载扰动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扰动下倾斜煤岩组合块体超低摩擦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利萍 李明会 潘一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8-217,共10页
随着我国煤矿相继进入深部开采,三高一扰动复杂应力环境使深部煤岩体结构趋于破碎为块体,煤岩块体界面多为含倾角结构面。冲击扰动作用下,煤岩块体易沿煤岩界面产生失稳滑移,诱发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砂岩-煤-砂... 随着我国煤矿相继进入深部开采,三高一扰动复杂应力环境使深部煤岩体结构趋于破碎为块体,煤岩块体界面多为含倾角结构面。冲击扰动作用下,煤岩块体易沿煤岩界面产生失稳滑移,诱发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砂岩-煤-砂岩组合块体,以工作块体水平位移、加速度幅值作为块体超低摩擦效应表征参数,模拟不同倾角的煤岩组合块体受扰动冲击作用时,工作块体超低摩擦效应特征参数的变化情况。考虑倾角大小、加载方式、冲击幅值和水平冲击延迟时间等因素影响,得到含倾角煤岩组合块体超低摩擦效应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动载扰动下含倾角煤岩组合块体,煤岩块体倾角越大,加速度峰值越大,位移错动越明显,超低摩擦效应越显著。随垂直扰动幅值的增加,工作块体加速度振荡越剧烈,趋于平衡收敛时间延长,垂直扰动始终是诱发超低摩擦效应的主要因素。垂直扰动与水平冲击共同作用下,模型底部、中部、顶部监测点超低摩擦效应强度依次增加,随着倾角的增加,位移差值不断扩大。工作块体位移振荡剧烈程度随水平冲击延迟周期增加而增大,在同一位移振荡周期内,波峰点水平冲击比均值点与波谷点水平冲击更易发生超低摩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摩擦效应 煤岩组合 含倾角块体 动载扰动 水平位移 加速度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扰动下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帮-顶”联动失稳机理 被引量:7
6
作者 杨书浩 王俊 +2 位作者 宁建国 沈圳 李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33,共11页
动载扰动下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结构性破坏与失稳是大型现代化煤矿面临的突出问题。以新巨龙煤矿井下典型煤矸分选大断面硐室为背景,基于FLAC3D模拟软件研究了动载扰动与高静载应力叠加下典型大断面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演化过程,揭示了典型... 动载扰动下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结构性破坏与失稳是大型现代化煤矿面临的突出问题。以新巨龙煤矿井下典型煤矸分选大断面硐室为背景,基于FLAC3D模拟软件研究了动载扰动与高静载应力叠加下典型大断面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演化过程,揭示了典型动载扰动下深部大断面硐室“帮-顶”联动失稳机理,提出了多层次控制技术。研究表明:①动载扰动过程中,深部大断面硐室从帮部极限平衡区“板裂结构”率先破坏,联动诱发顶板锚固岩层的垮冒,最终表现为整个硐室围岩的失稳;②动载扰动是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失稳的诱发因素,而帮部极限平衡区应力是基础力源;③动载扰动下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失稳防控应从弱化动载应力和均衡强化锚固承载能力2方面入手,即采用深部消波吸能-浅部全断面锚固均撑支护-巷表柔性防护多层次控制技术。模拟表明,该技术控制了大断面硐室失稳,围岩塑性区体积下降了18.46%,变形量降幅高达31.78%,帮部与顶板整体性得到了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硐室 动载扰动 板裂 失稳 多层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扰动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机制 被引量:15
7
作者 焦建康 鞠文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94-105,共12页
冲击地压是威胁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矿井灾害之一。作为冲击地压的最后一道防线,预紧力锚杆支护系统与其作用范围内围岩共同形成的锚固承载结构决定了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为研究冲击地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力学机制和... 冲击地压是威胁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矿井灾害之一。作为冲击地压的最后一道防线,预紧力锚杆支护系统与其作用范围内围岩共同形成的锚固承载结构决定了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为研究冲击地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力学机制和能量机制,以发生过冲击破坏的回采巷道为地质原型,建立了动静载联合作用下巷道锚固围岩数值模型,采用FLAC^(3D)内置动力模块模拟分析了动静载联合作用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动载响应特征及冲击破坏过程;根据锚固承载结构的受力状态、强度特征、能量特征以及冲击破坏演化过程,提出了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准则;基于弹性波动力学、弹塑性岩石力学,建立了动载和静载荷联合作用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稳定性力学和能量模型,得到了动载扰动冲击地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破坏的力学判据和能量判据。研究结果表明:动载扰动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演化过程为:动载扰动→浅部围岩损伤变形破坏→锚固系统失效→锚固承载结构失去对深部围岩控制→围岩损伤破坏范围骤增→深部围岩能量瞬时释放→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动载扰动冲击地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必须满足应力和能量的双重“超载”条件,必要条件是:动载和巷道围岩静载叠加强度大于锚固承载结构的承载能力,即应力“超载”;充分条件是:动载余能和巷道围岩释放的弹性能量大于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耗能,且有盈余能量并可转化为冲击动能,即能量“超载”;从力学角度分析,锚固承载结构稳定性与锚固围岩体参数、支护强度、所受静载大小和动载荷特征(震源强度、震源距离、衰减系数)相关;从能量角度分析,锚固承载结构动态稳定性主要与动载能量、动载距离和能量衰减系数、主应力量值、锚固承载结构强度、锚杆(索)动载强度和延展性相关。最后通过冲击实例验证了力学判据和能量判据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锚固承结构 动载扰动 冲击破坏 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扰动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焦建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7,共9页
针对冲击地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破坏机理的复杂性和变形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基于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功能,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动力模块,定量化研究围岩强度、震源距离、震源强度、原岩应力、支护强度等单一因素以及多因素交互作... 针对冲击地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破坏机理的复杂性和变形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基于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功能,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动力模块,定量化研究围岩强度、震源距离、震源强度、原岩应力、支护强度等单一因素以及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一因素和多因素交互作用对锚固承载结构变形都有显著影响,单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围岩强度>震源强度>震源距离>原岩应力>支护强度;通过增大震源传播距离、增加动载衰减系数、提高支护强度、增加围岩自承载能力、减小静载应力集中均可以有效降低冲击地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的变形量;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的破坏模式可分为锚杆断裂型、锚固脱黏型、岩体主导型和复合型。针对不同的破坏模式,提出高冲击韧性锚杆全长预应力支护、“外锚内注”和“深部卸压-浅部强支-巷表防护”等控制技术。研究结果可为冲击地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动载扰动 锚固承结构 响应面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应变率动载下含水泥岩力学响应特性与损伤机制
9
作者 李桂臣 杨森 +3 位作者 孙元田 李菁华 郝浩然 邵泽宇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68-4784,共17页
动载作用下富水泥质巷道围岩加速失稳破坏,已成为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工程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扰动荷载下含水泥质岩体的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了泥岩低应变率动载扰动试验,分析了不同含水率、动载速率、动载强度等因素对泥岩力学响... 动载作用下富水泥质巷道围岩加速失稳破坏,已成为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工程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扰动荷载下含水泥质岩体的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了泥岩低应变率动载扰动试验,分析了不同含水率、动载速率、动载强度等因素对泥岩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阐明了动载扰动阶段的弹塑性变形行为特性,明确了泥岩不同加载阶段拉伸、剪切破坏分布特征,揭示了水岩及动载作用下泥岩细观结构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低应变率动载对泥岩强度仍有弱化作用,泥岩抵抗动载扰动能力随含水率、动载速率、强度增大而降低,强度损伤最大分别达到28.47%、59.76%、31.56%。②声发射特性参数规律表明加载过程中泥岩经历了初期损伤、损伤加剧、损伤平寂(加剧)、损伤发育4个裂隙演化阶段,动载扰动阶段各因素较低水平时Kaiser效应更明显,各因素较高水平时Felicity效应越显著。③初次动载扰动下泥岩的加载应变、塑性应变均最大,各因素较高水平时泥岩二次显著损伤时间提前;较高动载速率、强度试验中,扰动过程中加载应变与塑性应变关联性较高,且塑性应变始终大于弹性应变。④泥岩加载全过程中剪切破坏占比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均有提升,其中动载阶段由干燥时6.94%显著增加至饱和时33.95%,宏观剪切破坏特征逐渐明显。⑤饱和泥岩中水的溶蚀及潜蚀作用、较高速率动载作用下胶结断裂、较高强度动载作用下颗粒胶结大范围位移是泥岩力学性能劣化的根本原因。⑥构建了考虑侧向应力与循环动载作用的泥岩损伤模型并利用不同含水率试样循环动载阶段加卸载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验证,模型参数F0与参数m(m,F0分别为关于Weibull分布的形状参数和比例参数)相比对泥岩试样强度的影响更显著。研究成果为揭示低应变率动载作用下含水泥质软岩的损伤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深入理解动载扰动下富水泥质巷道围岩加速失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应变率 动载扰动 含水泥岩 力学响应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动载作用下超大断面硐室群锚固围岩破坏失稳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学生 范德源 +2 位作者 谭云亮 王新 ALEXEY Agafangelovich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07-3418,共12页
深部近距离超大断面硐室相互影响导致围岩应力集中且破裂范围大,特别是在动载扰动下易发生破坏失稳现象。首先以龙固煤矿井下煤矸分离系统超大断面硐室群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计算模型,利用内置动力模块研究了不同硐... 深部近距离超大断面硐室相互影响导致围岩应力集中且破裂范围大,特别是在动载扰动下易发生破坏失稳现象。首先以龙固煤矿井下煤矸分离系统超大断面硐室群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计算模型,利用内置动力模块研究了不同硐室间距和动载强度条件下深部超大断面硐室群围岩变形破坏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硐室间距减小,围岩变形程度逐渐增大并最终发生整体破坏,动载扰动下硐室群临界间距范围较静载时增大了约33.3%~50%;随着动载强度增加,锚固围岩响应逐渐增强,发生破坏失稳的临界动载强度约为4.0~4.5 MPa。基于弹塑性力学和弹性波理论,构建了动静组合载荷下锚固围岩力学模型,获得了深部动载下硐室群锚固围岩破坏失稳判据,并将锚固围岩划分为3个状态:整体稳定、静态破坏和动态失稳,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硐室群破坏失稳临界间距的解析表达式。现场算例计算及现场监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该研究可为深部动载影响超大断面硐室群布置设计及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载扰动 超大断面 硐室群 变形破坏 破坏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硬顶板刀把形采空区下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钟涛平 李振雷 +4 位作者 杨伟 赵志鹏 宋大钊 李红平 周超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9,共11页
不规则的开采空间结构可增大煤矿冲击地压危险,研究多煤层复杂开采空间结构下工作面冲击机制对煤炭资源安全采出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了某矿井W1123综放工作面的动静载分布特征,分析了冲击显... 不规则的开采空间结构可增大煤矿冲击地压危险,研究多煤层复杂开采空间结构下工作面冲击机制对煤炭资源安全采出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了某矿井W1123综放工作面的动静载分布特征,分析了冲击显现机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冲措施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上覆刀把形采空区和厚硬顶板综合作用下W1123工作面动静载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当工作面仅受到刀把形采空区的“刀柄”作用或同时受“刀柄”和“刀身”作用时,工作面中下部和区段煤柱静载集中、动载扰动剧烈,工作面回风巷围岩也存在动静载集中,且距离刀把形采空边界越近则围岩动静载越高;仅受“刀身”作用时,工作面回风巷围岩静载集中受动载扰动。工作面静载集中区和动载扰动区重合,动静载叠加造成冲击显现。依据刀把形采空区结构特征,W1123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类型依次为强动载型、高静载强动载型、高静载型。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揭示的冲击危险区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针对W1123工作面静动载分布特征,优化设计了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增大了厚硬顶板处理高度和破碎程度、增加了工作面运输巷煤体爆破和煤柱切顶以降低顶板和煤体应力和能量集中;优化措施实施后,工作面微震事件日均能量总体下降54%,大能量事件大幅减少,冲击地压危险显著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相似条件矿井的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刀把形采空区 综放工作面 分布 动载扰动 厚硬顶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褶曲构造影响区内工作面开采诱冲机理及其防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增强 刘畅 +3 位作者 宋洁 白洋 靳会武 王大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1-159,共9页
针对褶曲构造影响区内不同工作面的倾角变化所引起的矿压显现特征多变性问题,以宝积山煤矿七采区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倾角变化煤层内不同工作面开采期间动静载荷进行了研究。... 针对褶曲构造影响区内不同工作面的倾角变化所引起的矿压显现特征多变性问题,以宝积山煤矿七采区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倾角变化煤层内不同工作面开采期间动静载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煤岩组合系统刚度值大于0的累积声发射(AE)能量较煤岩组合系统刚度值小于0的累积AE能量小,说明煤岩组合系统刚度值小于0时更易累积AE能量,且在煤岩组合系统刚度值小于0时,其绝对值越大越能够积聚更高的AE能量。②随着煤层倾角递增,沿空巷道实体煤侧内集中静载荷降低,煤柱侧内集中静载荷增高,高位厚硬关键层发生破断所需悬顶段更长。③煤层倾角较小时,动静载叠加作用下沿空巷道两帮内煤岩组合系统极易诱发动态破坏II型冲击地压。煤层倾角较大时,高集中静载作用下沿空巷道煤柱侧内煤岩组合系统极易诱发静态破坏型或动态破坏I型冲击地压。④705综放工作面开采期间沿空巷道煤柱侧极易诱发静态破坏型或动态破坏I型冲击地压,对其实施防冲措施后的电磁辐射值降幅高达67.3%,煤岩组合系统不易诱发冲击地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开采 褶曲构造 煤层倾角 冲击地压 近场动载扰动 远场动载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砾岩作用下底板冲击地压诱发机理及过程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宝富 徐学锋 任永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1-17,共7页
以千秋煤矿21141工作面下巷冲击地压发生的地质和采掘情况为基础,建立煤层巷道底板冲击地压诱发机理模型。水平应力的大小是影响巷道底板岩层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并确定最大水平应力的计算方法。采场上覆巨厚砾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动载扰... 以千秋煤矿21141工作面下巷冲击地压发生的地质和采掘情况为基础,建立煤层巷道底板冲击地压诱发机理模型。水平应力的大小是影响巷道底板岩层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并确定最大水平应力的计算方法。采场上覆巨厚砾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动载扰动能使巷道底板水平应力瞬间积聚升高。数值模拟分析得出,随着动载应力和加载时间的增加,巷道底板变形量、变形速度和加速度都明显的大幅度增加;同时巷道围岩塑性区也逐渐扩大。研究表明采场上覆巨厚砾岩层断裂、垮落对煤层巷道所产生的动载扰动会诱发规模较大的冲击地压,巷道底板由于缺少有效支护会成为冲击破坏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砾岩 底板冲击地压 水平应力 动载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断层的工作面开采诱发断层活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寿松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3-97,共5页
基于临近断层构造区工作面开采易诱发冲击地压事故的工程背景,提出了建立断层构造区工作面开采的力学模型并对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采动对断层弱面造成扰动影响,按距离可分为远场和近场扰动效应;远场采动诱发断层活化时,断层弱面... 基于临近断层构造区工作面开采易诱发冲击地压事故的工程背景,提出了建立断层构造区工作面开采的力学模型并对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采动对断层弱面造成扰动影响,按距离可分为远场和近场扰动效应;远场采动诱发断层活化时,断层弱面上粘合接触点统计上的破坏形式决定了断层弱面是稳滑状态还是粘滑状态;近场采动诱发断层构造活化时,采掘工作面位于断层下盘岩层时,断层岩块发生向上、向下剪滑失稳及断层岩块张拉离层失稳危险性高于上盘开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弱面 工作面开采 断层活化 冲击地压 动载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zilian disc test study on tensile strength-weakening effect of high pre-loaded red sandstone under dynamic disturbance 被引量:20
15
作者 GONG Feng-qiang WU Wu-xing ZHANG L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2899-2913,共15页
Tensile failure(spalling or slabbing)often occurs on the sidewall of deep tunnel,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upled stress state of deep rock mass under high pre-static load and dynamic disturbance.To reveal the ... Tensile failure(spalling or slabbing)often occurs on the sidewall of deep tunnel,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upled stress state of deep rock mass under high pre-static load and dynamic disturbance.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rock tensile failure caused by this coupled stress mode,the Brazilian disc tests were carried on red sandstone under high pre-static load induced by dynamic disturbance.Based on the pure static tensile fracture load of red sandstone specimen,two static load levels(80%and 90%of the pure static tensile fracture load)were selected as the initial high pre-static loading state,and then the dynamic disturbance load was applied until the rock specimen was destroyed.The dynamic disturbance loading mode adopted a sinusoidal wave(sine-wave)load,and the loading wave amplitude was 20%and 10%of the pure static tensile fracture load,respectively.The dynamic disturbance frequencies were set to 1,10,20,30,40,and 50 Hz.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failure strength and peak displacement of red sandstone specimens under coupled load actions are lower than those under pure static tensile load,and both parameters de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dynamic disturbance frequency.With the increase of dynamic disturbance frequency,the decrease range of tensile strength of red sandstone increased from 3.3%to 9.4%when the pre-static load level is 80%.While when the pre-static load level is 90%,the decrease range will increase from 7.4%to 11.6%.This weakening effect of tensile strength shows that the deep surrounding rock is more likely to fail under the coupled load actions of pre-static load and dynamic disturbance.In this tensil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deep surrounding rock,the stress environment of deep sidewall rock determines that the failure mode of rock is a tensile failure,the pre-static load level dominates the tensile failure strength of surrounding rock,and dynamic disturbance promotes the strength-weakening effect and affects the weakening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LLING deep surrounding rock strength-weakening effect pre-static load dynamic disturbance tensile failure Brazilian disc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