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哈动词重叠式对比
1
作者
丁瑞婷
成世勋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30-33,共4页
在汉语和哈萨克语中,动词重叠式的使用都较为频繁并且意义多样。本文从汉语和哈萨克语动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句法功能、语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更方便对两种语言动词重叠式进行更准确的互译,意在帮助语言学习者能...
在汉语和哈萨克语中,动词重叠式的使用都较为频繁并且意义多样。本文从汉语和哈萨克语动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句法功能、语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更方便对两种语言动词重叠式进行更准确的互译,意在帮助语言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更为深入地学习,也希望可以辅助译者能够更为准确地处理动词重叠式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哈萨克语
动词重叠式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方言的“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
被引量:
5
2
作者
汪国胜
付欣晴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4,95-96,共7页
闽语和吴语里普遍存在动词重叠式带补语的现象,但看似相同的结构形式其实并不尽相同。与闽语不同,吴语中包含两种不同来源的动词重叠式,它们形式上的相近与长期共存的局面导致方言中表量小的重叠式也能带补语。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补语
共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维语动词重叠式对比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玉萍
江燕
《语言与翻译》
2009年第1期26-29,50,共5页
汉维语动词都有重叠形式,文章从其形式、句法功能、语义、语用以及对应形式方面进行了对比和总结。
关键词
汉语
维吾尔语
动词重叠式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动词重叠式之系统功能视角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何伟
张嘉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75,共12页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汉语小句中的动词重叠式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所表达的意义及承担的句法功能。首先将动词重叠式界定为动词重复使用而共同表达有关意义的形式,基于具体形式将其分为八个类别。其次指出,在意义层次动词重叠式...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汉语小句中的动词重叠式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所表达的意义及承担的句法功能。首先将动词重叠式界定为动词重复使用而共同表达有关意义的形式,基于具体形式将其分为八个类别。其次指出,在意义层次动词重叠式的前一个动词表达经验意义,后一个动词同时体现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但在不同语境中一种意义得以凸显,其他意义得以隐含;在形式层次,前一个动词充当谓体,后一个动词充当谓体延长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语言三大元功能
语义功能
句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平凡的世界》中动词重叠式的考察——基于统计的方法分析作品语言风格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旭鹏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6期60-62,共3页
本文采用分布统计和人工筛选的方法对容量近80万字的语料库进行封闭考察,尝试通过对包括方言词在内的动词重叠式类型和数量的分析,从语言学分析的角度来解读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分布统计
动词重叠式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义乌方言“动词重叠式+补语”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叶锦明
《现代语文》
2019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北方方言和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的后面一般不能带补语,而在南方方言中却广泛存在动词重叠式后接补语这种结构。本文选取义乌方言中的相关用例,对"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进行了描写,根据后接补语的类型,分为"动词重叠式...
在北方方言和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的后面一般不能带补语,而在南方方言中却广泛存在动词重叠式后接补语这种结构。本文选取义乌方言中的相关用例,对"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进行了描写,根据后接补语的类型,分为"动词重叠式+趋向补语""动词重叠式+结果补语""动词重叠式+处所补语""动词重叠式+数量补语"四类。语法意义上呈现"量级的增加"或"量级的减少",其中以表示"量级的增加"为主。语义上传递出"未然"义。语用上使句子表达更贴近大众,更具人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乌方言
动词重叠式
补语
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汉语动词重叠式的句法限制
被引量:
1
7
作者
谢珠
《现代语文》
2018年第8期25-29,共5页
本文基于以往有关动词重叠式的研究,围绕汉语动词重叠式在句法分布上的一系列限制进行讨论,涉及的现象包括该结构与动词补语、否定词、体标记等成分之间的制约。此外,通过分析双音节动词重叠"ABAB"式和"AABB"式的...
本文基于以往有关动词重叠式的研究,围绕汉语动词重叠式在句法分布上的一系列限制进行讨论,涉及的现象包括该结构与动词补语、否定词、体标记等成分之间的制约。此外,通过分析双音节动词重叠"ABAB"式和"AABB"式的句法表现差异,提出动词重叠式在词库和句法层面的不同特点:词库内的重叠形式能产性低且句法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句法层面的重叠形式能产性高且句法表现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动词
补语
否定词
体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词重叠能否与数量补语同现?
被引量:
6
8
作者
贺卫国
《汉语学报》
2006年第2期76-77,共2页
汉语语法学界普遍认为,动词重叠形式与数量成分不能相容,即动词重叠后不能与数量补语同现。如李宇明(1998)认为,“动词在一般情况下都可受数量词语修饰,但重叠之后却都不能再接受数量词语修饰,哪怕是动词重叠式处在非谓语的位置...
汉语语法学界普遍认为,动词重叠形式与数量成分不能相容,即动词重叠后不能与数量补语同现。如李宇明(1998)认为,“动词在一般情况下都可受数量词语修饰,但重叠之后却都不能再接受数量词语修饰,哪怕是动词重叠式处在非谓语的位置上”。王建军(1988)认为,动词之后若带有数量等补语,则不能重叠。赵新(1993)指出,如果动词后已有表示动作时量、动量等意义的语法成分——补语,则该动词不能重叠。毛修敬(1985)认为,带有数量等补语的动词不能重叠。此外,陈立民(2005)等也持类似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补语
数量词语
语法成分
重叠
形式
法学界
李宇明
王建军
修饰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诗中的动词重叠
被引量:
2
9
作者
王锳
《安顺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4-16,共3页
现代汉语动词的重叠形式是表示动作量的。朱德熙先生说:“所谓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延续的时间的长短来看,也可以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前者叫做时量,后者叫做动量。”在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都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如“看看...
现代汉语动词的重叠形式是表示动作量的。朱德熙先生说:“所谓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延续的时间的长短来看,也可以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前者叫做时量,后者叫做动量。”在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都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如“看看书”、“理理发”之类。(《语法讲义》第66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语法意义
唐诗
现代汉语
单音节
动词
动量
重叠
形式
时量
韦应物
《古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动词、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词性
被引量:
5
10
作者
简铭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17,共2页
一般语法书上都谈到动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的现象,但不说明动词重叠式和形容词重叠式的词性。它们分别为什么词性?根据是什么? 动词重叠式还是动词,最主要的根据是(1)能受“不”的修饰,例如: 你怎么不问问? 他们为什么不讨论讨论?动...
一般语法书上都谈到动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的现象,但不说明动词重叠式和形容词重叠式的词性。它们分别为什么词性?根据是什么? 动词重叠式还是动词,最主要的根据是(1)能受“不”的修饰,例如: 你怎么不问问? 他们为什么不讨论讨论?动词重叠式受“不”修饰只限于反问句。(2)能带宾语,例如: 我每天只是看看报,听听收音机。 你们也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重叠
形
形容词
重叠式
词性
动词重叠式
性质形容词
单音节形容词
“不”
状态形容词
谓语
衣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把"字句中的动词叠用
被引量:
6
11
作者
高平平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5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把"字句
语义特征
“把”字句
动词重叠式
动作行为
语法结构
语义结构
语法研究
重叠
使用
语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语言中短语与句子结构的认知建构差异
被引量:
1
12
作者
徐玲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41,共4页
本文以汉语中的两种特殊的动词性结构为例,一个是动词重叠式,另一个是形容词带程度补语结构,重点阐述语言中短语与句子的认知建构差异,说明这两种动词性结构何以只能用于独立的句子层面上,而不能做句子中的成分的原因,两者不能用作定语...
本文以汉语中的两种特殊的动词性结构为例,一个是动词重叠式,另一个是形容词带程度补语结构,重点阐述语言中短语与句子的认知建构差异,说明这两种动词性结构何以只能用于独立的句子层面上,而不能做句子中的成分的原因,两者不能用作定语来修饰名词中心语,也不能转化为名词短语来指代事物。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汉语语法系统的整体特性,还能揭示英语中的相关现象,对认知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标记性
动词重叠式
词组本位
名词化
定语从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法构式的标记性差异——以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为例
被引量:
2
13
作者
石毓智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4-39,共6页
语法手段主要包括语音、虚词和语序,然而它们的有无标记性质则不同。谓词结构动词重叠式和"形+程度补语"分别采用了语音手段和语序手段,两者都只能用于句子层面且不能出现在定语位置或者被名词化。这是因为产生历史比较短的...
语法手段主要包括语音、虚词和语序,然而它们的有无标记性质则不同。谓词结构动词重叠式和"形+程度补语"分别采用了语音手段和语序手段,两者都只能用于句子层面且不能出现在定语位置或者被名词化。这是因为产生历史比较短的语法构式会带有更多的语用限制(即有标记性),用于这两种谓词结构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概念意味着它们已经被看作时间空间的现象,具有一维的时间延续性,所以不再能被名词化来指代事物,也不能用于定语从句来给事物分类。普遍认为汉语语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词组结构和句子结构的类型是一致的,然而事实上不少语法结构却只能用于独立的句子层面上,即作话语单位,而不能作句子内部的词组。对这一现象的探讨将为理解汉语语法的整体特性提供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程度补语
名词化
定语从句
时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祝福》中的“说说清楚”
被引量:
1
14
作者
贺卫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45,共1页
《祝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在这句话中,动词重叠式“说说”的后面带了结果补语。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动词重叠是不能与结果补语同现的,因此,有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或者对这句...
《祝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在这句话中,动词重叠式“说说”的后面带了结果补语。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动词重叠是不能与结果补语同现的,因此,有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或者对这句话所包含的语法现象避而不谈,或者只是笼统地说这句话不合语法规范。那么,这个句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它是不是鲁迅先生杜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动词重叠式
中学语文教师
结果补语
语法规则
现代汉语
语法现象
语法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来”、“看”小补
被引量:
5
15
作者
史有为
《汉语学习》
1986年第5期23-25,共3页
《汉语学习》1985年6期玉柱的《“V得来”“V不来”》和李宇明的《说“vp看”》,1986年2期徐静茜的《也谈“V得来”“V不来”》,三文涉及的格式和用语都与吴语有关,读后作“小补”如后。 1.“V得来/V不来”与“vp看”都是从吴语输入普...
《汉语学习》1985年6期玉柱的《“V得来”“V不来”》和李宇明的《说“vp看”》,1986年2期徐静茜的《也谈“V得来”“V不来”》,三文涉及的格式和用语都与吴语有关,读后作“小补”如后。 1.“V得来/V不来”与“vp看”都是从吴语输入普通话的。前者在普通话中落地而尚待生根,后者则已开花结果。在北京话中,这两种说法基本上都不用,仅在江浙籍的新“北京人”口中有时听到。至于书面语则又当别论。 “来” 2.“唱得来/唱不来”中的“得来/不来”是表能力的合成助词,不做补语。《八百词》中所释“表示融洽(不融洽)”只是“能力”的引申。例如: 他们俩谈得来|这两个人恐怕合不来|我跟他处不来“谈、合、处”都是双方合作的动作。双方都有(没有)“能力”合作,那岂不就意味着“融洽(不融洽)”?因此“有(没有)能力”是这一对助词的基本意义。它可以有若干引申义。至于有人释作“了(liǎo)”,或把“吃不来”释为“不想吃”,则都是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
“来”
吴语区
动词重叠式
普通话
语助词
摸摸看
李宇明
类格
引申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把”字句的正反问句式
被引量:
1
16
作者
胡盛仑
《汉语学习》
1988年第3期22-27,共6页
1 说明和分类 1.1 形如“把+NP+VP”的短语,我们叫做“把”字结构。“把”字句的谓语部分都含有“把”字结构。“把”字句的类型很复杂,我们只讨论“把”字结构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语的句子。 1.2 按照“把+NP+VP”中VP的内部构造,“...
1 说明和分类 1.1 形如“把+NP+VP”的短语,我们叫做“把”字结构。“把”字句的谓语部分都含有“把”字结构。“把”字句的类型很复杂,我们只讨论“把”字结构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语的句子。 1.2 按照“把+NP+VP”中VP的内部构造,“把”字句可分为五大类型: A型:VP为单个动词、单个动词加“了”或“着”、动词重叠式 A<sub>1</sub> 把他开除 把温度降低 A<sub>2</sub> 把桥拆了 把锅砸了 把门开着 把手举着 把头抬着 A<sub>3</sub> 把桌子擦擦 把地扫了扫 把院子收拾收拾 把房间整理整理 B型:VP为述补短语 B<sub>1</sub> 把钥匙交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字句
正反问句
单个
动词
动词重叠式
述补短语
谓语
中心语
内部构造
句子
A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VV式在现实句与非现实句中的不对称性
17
作者
明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9-72,共4页
动词重叠式在现实句和非现实句中的出现比例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动词重叠式倾向于表现非现实语义。动词重叠式在现实句中主要是充当非谓语,并且要受到现实句句法的限制;而出现在非现实句则相反,主要充当谓语,一些在现实句中或者本身不...
动词重叠式在现实句和非现实句中的出现比例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动词重叠式倾向于表现非现实语义。动词重叠式在现实句中主要是充当非谓语,并且要受到现实句句法的限制;而出现在非现实句则相反,主要充当谓语,一些在现实句中或者本身不能重叠的动词在非现实句中通过一定的句法语境也能进行重叠。所以动词重叠式可以看做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非现实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现实
非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词中语素“得、不”的用法小议
18
作者
杨波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6期39-40,共2页
我们对于语素“得、不”的实义用法略去不谈,而把重点放在分析他们附加在词中间虚化的、类似中缀用法的特征和来源;并对各种“得、不”放在词中不同用法进行区分。
关键词
中缀“得、不”
语法化
构词语素
构形语素
动词重叠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九八八年第六期问题征答 答案选登
19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8-49,共2页
问题一 “啤酒”里的“啤”是语素。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啤酒”是词,其中的“酒”是语素,这是很容易加以证明的。那么剩下的“啤”当然也是语素。 一般把语素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啤”符合这个定义。“啤”有一定...
问题一 “啤酒”里的“啤”是语素。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啤酒”是词,其中的“酒”是语素,这是很容易加以证明的。那么剩下的“啤”当然也是语素。 一般把语素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啤”符合这个定义。“啤”有一定的语音形式[p‘i<sup>35</sup>],也有一定的意义——作为某种酒的一个类名,使啤酒区别于白酒、葡萄酒等酒类。 “啤”是语素,但与一般的语素不同,它只跟“酒”结合,并只能出现在“酒”之前,对于“啤”我们只能在证实与“啤”组合的“酒”是语素之后,才能认定“啤”是语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素
动词重叠式
语法特点
状态形容词
带宾语
啤酒
音义结合
语素构成
语音形式
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问题征答
20
作者
进明
《汉语学习》
1988年第6期45-45,共1页
问题一 许多书上都说,“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根据这个定义我还是说不清楚“啤酒”里的“啤”到底是不是语素。请帮助回答,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 一般都说,形容词的特点之一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
问题一 许多书上都说,“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根据这个定义我还是说不清楚“啤酒”里的“啤”到底是不是语素。请帮助回答,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 一般都说,形容词的特点之一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喜欢、讨厌、同意,赞成、想”等也能受“很”修饰(很喜欢、很讨厌、很同意、很赞成、很想),可是一般都不把它们划入形容词,而都把它们划入动词,为什么? 问题三 一般语法书上都谈到动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的观象,但不说明动词重叠式和形容词重叠式的词性。请问:动词重叠形式和形容词重叠形式分别是什么词性的?根据是什么? (以上三题的出题人:北京 进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重叠
形容词
重叠式
程度副词
词性
语言
动词重叠式
说明理由
结合体
语法单位
语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哈动词重叠式对比
1
作者
丁瑞婷
成世勋
机构
伊犁师范大学
出处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30-33,共4页
文摘
在汉语和哈萨克语中,动词重叠式的使用都较为频繁并且意义多样。本文从汉语和哈萨克语动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句法功能、语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更方便对两种语言动词重叠式进行更准确的互译,意在帮助语言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更为深入地学习,也希望可以辅助译者能够更为准确地处理动词重叠式的翻译。
关键词
汉语
哈萨克语
动词重叠式
对比
Keywords
Chinese
Kazakh
Verb reduplication
Contrast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方言的“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
被引量:
5
2
作者
汪国胜
付欣晴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4,95-96,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2009JJD74001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2YJC740020)
江西省社科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11WX36)的资助
文摘
闽语和吴语里普遍存在动词重叠式带补语的现象,但看似相同的结构形式其实并不尽相同。与闽语不同,吴语中包含两种不同来源的动词重叠式,它们形式上的相近与长期共存的局面导致方言中表量小的重叠式也能带补语。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补语
共现
Keywords
verb reduplication structure
complement
co-existence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维语动词重叠式对比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玉萍
江燕
机构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伊犁师范学院基础部
出处
《语言与翻译》
2009年第1期26-29,50,共5页
文摘
汉维语动词都有重叠形式,文章从其形式、句法功能、语义、语用以及对应形式方面进行了对比和总结。
关键词
汉语
维吾尔语
动词重叠式
对比
Keywords
Chinese language
Uygur language
verb repetition contrast
分类号
H136.1 [语言文字—汉语]
H215.3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动词重叠式之系统功能视角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何伟
张嘉越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75,共12页
基金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及汉外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9ZDA31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汉语小句中的动词重叠式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所表达的意义及承担的句法功能。首先将动词重叠式界定为动词重复使用而共同表达有关意义的形式,基于具体形式将其分为八个类别。其次指出,在意义层次动词重叠式的前一个动词表达经验意义,后一个动词同时体现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但在不同语境中一种意义得以凸显,其他意义得以隐含;在形式层次,前一个动词充当谓体,后一个动词充当谓体延长成分。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语言三大元功能
语义功能
句法功能
Keywords
verb reduplications
three metafunctions
semantic function
syntactic function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平凡的世界》中动词重叠式的考察——基于统计的方法分析作品语言风格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旭鹏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6期60-62,共3页
文摘
本文采用分布统计和人工筛选的方法对容量近80万字的语料库进行封闭考察,尝试通过对包括方言词在内的动词重叠式类型和数量的分析,从语言学分析的角度来解读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分布统计
动词重叠式
语言风格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义乌方言“动词重叠式+补语”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叶锦明
机构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
2019年第1期50-54,共5页
文摘
在北方方言和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的后面一般不能带补语,而在南方方言中却广泛存在动词重叠式后接补语这种结构。本文选取义乌方言中的相关用例,对"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进行了描写,根据后接补语的类型,分为"动词重叠式+趋向补语""动词重叠式+结果补语""动词重叠式+处所补语""动词重叠式+数量补语"四类。语法意义上呈现"量级的增加"或"量级的减少",其中以表示"量级的增加"为主。语义上传递出"未然"义。语用上使句子表达更贴近大众,更具人性化。
关键词
义乌方言
动词重叠式
补语
描写
Keywords
Yiwu dialect
verb reduplication
complement
分类号
H17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汉语动词重叠式的句法限制
被引量:
1
7
作者
谢珠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
出处
《现代语文》
2018年第8期25-29,共5页
文摘
本文基于以往有关动词重叠式的研究,围绕汉语动词重叠式在句法分布上的一系列限制进行讨论,涉及的现象包括该结构与动词补语、否定词、体标记等成分之间的制约。此外,通过分析双音节动词重叠"ABAB"式和"AABB"式的句法表现差异,提出动词重叠式在词库和句法层面的不同特点:词库内的重叠形式能产性低且句法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句法层面的重叠形式能产性高且句法表现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动词
补语
否定词
体标记
Keywords
verbal reduplication
verbal complements
negative
aspect markers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词重叠能否与数量补语同现?
被引量:
6
8
作者
贺卫国
机构
广西河池学院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报》
2006年第2期76-77,共2页
文摘
汉语语法学界普遍认为,动词重叠形式与数量成分不能相容,即动词重叠后不能与数量补语同现。如李宇明(1998)认为,“动词在一般情况下都可受数量词语修饰,但重叠之后却都不能再接受数量词语修饰,哪怕是动词重叠式处在非谓语的位置上”。王建军(1988)认为,动词之后若带有数量等补语,则不能重叠。赵新(1993)指出,如果动词后已有表示动作时量、动量等意义的语法成分——补语,则该动词不能重叠。毛修敬(1985)认为,带有数量等补语的动词不能重叠。此外,陈立民(2005)等也持类似观点。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补语
数量词语
语法成分
重叠
形式
法学界
李宇明
王建军
修饰
汉语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诗中的动词重叠
被引量:
2
9
作者
王锳
机构
贵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安顺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4-16,共3页
文摘
现代汉语动词的重叠形式是表示动作量的。朱德熙先生说:“所谓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延续的时间的长短来看,也可以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前者叫做时量,后者叫做动量。”在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都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如“看看书”、“理理发”之类。(《语法讲义》第66页)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语法意义
唐诗
现代汉语
单音节
动词
动量
重叠
形式
时量
韦应物
《古风》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动词、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词性
被引量:
5
10
作者
简铭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17,共2页
文摘
一般语法书上都谈到动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的现象,但不说明动词重叠式和形容词重叠式的词性。它们分别为什么词性?根据是什么? 动词重叠式还是动词,最主要的根据是(1)能受“不”的修饰,例如: 你怎么不问问? 他们为什么不讨论讨论?动词重叠式受“不”修饰只限于反问句。(2)能带宾语,例如: 我每天只是看看报,听听收音机。 你们也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关键词
形容词
重叠
形
形容词
重叠式
词性
动词重叠式
性质形容词
单音节形容词
“不”
状态形容词
谓语
衣服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把"字句中的动词叠用
被引量:
6
11
作者
高平平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5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把"字句
语义特征
“把”字句
动词重叠式
动作行为
语法结构
语义结构
语法研究
重叠
使用
语用分析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语言中短语与句子结构的认知建构差异
被引量:
1
12
作者
徐玲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41,共4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学科共建项目"英语定语从句认知语言学视角研究"(编号:GD16XWW24)
文摘
本文以汉语中的两种特殊的动词性结构为例,一个是动词重叠式,另一个是形容词带程度补语结构,重点阐述语言中短语与句子的认知建构差异,说明这两种动词性结构何以只能用于独立的句子层面上,而不能做句子中的成分的原因,两者不能用作定语来修饰名词中心语,也不能转化为名词短语来指代事物。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汉语语法系统的整体特性,还能揭示英语中的相关现象,对认知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
有标记性
动词重叠式
词组本位
名词化
定语从句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法构式的标记性差异——以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为例
被引量:
2
13
作者
石毓智
机构
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
出处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4-39,共6页
文摘
语法手段主要包括语音、虚词和语序,然而它们的有无标记性质则不同。谓词结构动词重叠式和"形+程度补语"分别采用了语音手段和语序手段,两者都只能用于句子层面且不能出现在定语位置或者被名词化。这是因为产生历史比较短的语法构式会带有更多的语用限制(即有标记性),用于这两种谓词结构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概念意味着它们已经被看作时间空间的现象,具有一维的时间延续性,所以不再能被名词化来指代事物,也不能用于定语从句来给事物分类。普遍认为汉语语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词组结构和句子结构的类型是一致的,然而事实上不少语法结构却只能用于独立的句子层面上,即作话语单位,而不能作句子内部的词组。对这一现象的探讨将为理解汉语语法的整体特性提供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程度补语
名词化
定语从句
时间性
Keywords
reduplication of verb
degree resultative
nominalization
attributive clauses
temporal property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祝福》中的“说说清楚”
被引量:
1
14
作者
贺卫国
机构
广西河池学院中文系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45,共1页
文摘
《祝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在这句话中,动词重叠式“说说”的后面带了结果补语。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动词重叠是不能与结果补语同现的,因此,有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或者对这句话所包含的语法现象避而不谈,或者只是笼统地说这句话不合语法规范。那么,这个句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它是不是鲁迅先生杜撰的?
关键词
《祝福》
动词重叠式
中学语文教师
结果补语
语法规则
现代汉语
语法现象
语法规范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来”、“看”小补
被引量:
5
15
作者
史有为
出处
《汉语学习》
1986年第5期23-25,共3页
文摘
《汉语学习》1985年6期玉柱的《“V得来”“V不来”》和李宇明的《说“vp看”》,1986年2期徐静茜的《也谈“V得来”“V不来”》,三文涉及的格式和用语都与吴语有关,读后作“小补”如后。 1.“V得来/V不来”与“vp看”都是从吴语输入普通话的。前者在普通话中落地而尚待生根,后者则已开花结果。在北京话中,这两种说法基本上都不用,仅在江浙籍的新“北京人”口中有时听到。至于书面语则又当别论。 “来” 2.“唱得来/唱不来”中的“得来/不来”是表能力的合成助词,不做补语。《八百词》中所释“表示融洽(不融洽)”只是“能力”的引申。例如: 他们俩谈得来|这两个人恐怕合不来|我跟他处不来“谈、合、处”都是双方合作的动作。双方都有(没有)“能力”合作,那岂不就意味着“融洽(不融洽)”?因此“有(没有)能力”是这一对助词的基本意义。它可以有若干引申义。至于有人释作“了(liǎo)”,或把“吃不来”释为“不想吃”,则都是误解。
关键词
“看”
“来”
吴语区
动词重叠式
普通话
语助词
摸摸看
李宇明
类格
引申义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把”字句的正反问句式
被引量:
1
16
作者
胡盛仑
机构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
出处
《汉语学习》
1988年第3期22-27,共6页
文摘
1 说明和分类 1.1 形如“把+NP+VP”的短语,我们叫做“把”字结构。“把”字句的谓语部分都含有“把”字结构。“把”字句的类型很复杂,我们只讨论“把”字结构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语的句子。 1.2 按照“把+NP+VP”中VP的内部构造,“把”字句可分为五大类型: A型:VP为单个动词、单个动词加“了”或“着”、动词重叠式 A<sub>1</sub> 把他开除 把温度降低 A<sub>2</sub> 把桥拆了 把锅砸了 把门开着 把手举着 把头抬着 A<sub>3</sub> 把桌子擦擦 把地扫了扫 把院子收拾收拾 把房间整理整理 B型:VP为述补短语 B<sub>1</sub> 把钥匙交出来
关键词
“把”字句
正反问句
单个
动词
动词重叠式
述补短语
谓语
中心语
内部构造
句子
A型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VV式在现实句与非现实句中的不对称性
17
作者
明星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9-72,共4页
文摘
动词重叠式在现实句和非现实句中的出现比例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动词重叠式倾向于表现非现实语义。动词重叠式在现实句中主要是充当非谓语,并且要受到现实句句法的限制;而出现在非现实句则相反,主要充当谓语,一些在现实句中或者本身不能重叠的动词在非现实句中通过一定的句法语境也能进行重叠。所以动词重叠式可以看做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非现实标志。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现实
非现实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词中语素“得、不”的用法小议
18
作者
杨波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6期39-40,共2页
文摘
我们对于语素“得、不”的实义用法略去不谈,而把重点放在分析他们附加在词中间虚化的、类似中缀用法的特征和来源;并对各种“得、不”放在词中不同用法进行区分。
关键词
中缀“得、不”
语法化
构词语素
构形语素
动词重叠式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九八八年第六期问题征答 答案选登
19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8-49,共2页
文摘
问题一 “啤酒”里的“啤”是语素。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啤酒”是词,其中的“酒”是语素,这是很容易加以证明的。那么剩下的“啤”当然也是语素。 一般把语素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啤”符合这个定义。“啤”有一定的语音形式[p‘i<sup>35</sup>],也有一定的意义——作为某种酒的一个类名,使啤酒区别于白酒、葡萄酒等酒类。 “啤”是语素,但与一般的语素不同,它只跟“酒”结合,并只能出现在“酒”之前,对于“啤”我们只能在证实与“啤”组合的“酒”是语素之后,才能认定“啤”是语素。
关键词
语素
动词重叠式
语法特点
状态形容词
带宾语
啤酒
音义结合
语素构成
语音形式
英语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问题征答
20
作者
进明
机构
北京
出处
《汉语学习》
1988年第6期45-45,共1页
文摘
问题一 许多书上都说,“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根据这个定义我还是说不清楚“啤酒”里的“啤”到底是不是语素。请帮助回答,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 一般都说,形容词的特点之一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喜欢、讨厌、同意,赞成、想”等也能受“很”修饰(很喜欢、很讨厌、很同意、很赞成、很想),可是一般都不把它们划入形容词,而都把它们划入动词,为什么? 问题三 一般语法书上都谈到动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的观象,但不说明动词重叠式和形容词重叠式的词性。请问:动词重叠形式和形容词重叠形式分别是什么词性的?根据是什么? (以上三题的出题人:北京 进明)
关键词
动词
重叠
形容词
重叠式
程度副词
词性
语言
动词重叠式
说明理由
结合体
语法单位
语素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哈动词重叠式对比
丁瑞婷
成世勋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语方言的“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
汪国胜
付欣晴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维语动词重叠式对比
张玉萍
江燕
《语言与翻译》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语动词重叠式之系统功能视角研究
何伟
张嘉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平凡的世界》中动词重叠式的考察——基于统计的方法分析作品语言风格
刘旭鹏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义乌方言“动词重叠式+补语”研究
叶锦明
《现代语文》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汉语动词重叠式的句法限制
谢珠
《现代语文》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动词重叠能否与数量补语同现?
贺卫国
《汉语学报》
200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唐诗中的动词重叠
王锳
《安顺学院学报》
199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关于动词、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词性
简铭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谈"把"字句中的动词叠用
高平平
《汉语学习》
CSSCI
199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试论语言中短语与句子结构的认知建构差异
徐玲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语法构式的标记性差异——以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为例
石毓智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浅谈《祝福》中的“说说清楚”
贺卫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来”、“看”小补
史有为
《汉语学习》
198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把”字句的正反问句式
胡盛仑
《汉语学习》
198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VV式在现实句与非现实句中的不对称性
明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词中语素“得、不”的用法小议
杨波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一九八八年第六期问题征答 答案选登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问题征答
进明
《汉语学习》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