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动词重叠的界点呼应功能——从动词重叠和动结动词的有界性谈起 |
王辰玲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汉语方言的“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 |
汪国胜
付欣晴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3
|
试论动词重叠“VV”式与动词“V一下”式的差异 |
胡孝斌
|
《汉语学习》
CSSCI
|
1997 |
22
|
|
4
|
谈韵律、语体对汉语表短时体的动词重叠的制约 |
王永娜
|
《语言科学》
CSSCI
|
2008 |
11
|
|
5
|
动词重叠AABB式的语法化 |
胡孝斌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9
|
|
6
|
汉语表短时体的动词重叠的韵律机制和语体动因 |
王永娜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7
|
|
7
|
论动词重叠的句法功能及意义 |
崔应贤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8
|
汉语方言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和功能的差别 |
石毓智
|
《汉语学报》
|
2007 |
17
|
|
9
|
动词重叠式的源流 |
李文浩
|
《汉语学报》
|
2007 |
15
|
|
10
|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研究解析 |
李敬国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2 |
11
|
|
11
|
动词重叠的使用模式与表义机制研究 |
邓川林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2
|
汉语方言“VVX”式动词重叠的分布与特点 |
王红梅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3
|
对动词重叠形式词性的思考 |
华玉明
|
《汉语学报》
|
2008 |
8
|
|
14
|
汉语动词重叠历史演变的考察与思考 |
崔应贤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5
|
日本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之(一):动词重叠 |
吕滇雯
|
《汉语学习》
|
2000 |
9
|
|
16
|
动词重叠能否与数量补语同现? |
贺卫国
|
《汉语学报》
|
2006 |
6
|
|
17
|
赵树理小说动词重叠式考察分析 |
李敬国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2
|
|
18
|
再论汉语方言“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 |
付欣晴
胡绵绵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9
|
汉语动词重叠与俄语带前缀по-的方式限制动词对比 |
王红厂
钟晓雯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20
|
动量词“下”与动词重叠此较 |
刘月华
|
《汉语学习》
|
1984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