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将”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吗?
1
作者 金建陵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47-47,共1页
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写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注]在阐述名词活用作动词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三国志·诸葛亮传》) 后一个“将”字作动词,从语法意义上来看,无疑是正确的。但把它理解为... 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写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注]在阐述名词活用作动词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三国志·诸葛亮传》) 后一个“将”字作动词,从语法意义上来看,无疑是正确的。但把它理解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却值得商榷的。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不仅要从语法角度上去考虑,而且要注意语言、词汇和语法之间的联系。只有把这三方面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活用 汉语基础知识 语法意义 中文系 词汇 不可分割 语言现象 去声 动词意义 名词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词义发展看词类活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宪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53-158,共6页
一目前研究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的现象,通常的方法是从语法功能变化的角度进行分类考察。考察的结果,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如概念不够清楚、范围没有限制、分类的标准和考察的方法有些繁琐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讨论,并尝试从... 一目前研究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的现象,通常的方法是从语法功能变化的角度进行分类考察。考察的结果,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如概念不够清楚、范围没有限制、分类的标准和考察的方法有些繁琐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讨论,并尝试从词义发展的角度考察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一点探索。一、是否真正“用作”或“用如”了动词。说到活用,通常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也有的古汉语著作表述为“用如”)等门类。这些非动词是否真正“用作”或“用如”了动词?就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类活用 动词 形容词 词义发展 语法功能 名词意义 动词意义 考察 使动用法 古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繁正异字辨析(五)
3
作者 张书岩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9-20,共2页
简繁正异字辨析(五)张书岩复“复”对应的繁体字有两个:和。和都是形声字,也都读。它们的声旁都是“复”,但形旁不同,因此意义也不同。“”的形旁是“彳”,从“彳”的字一般与道路、行走有关。“”的本义就是返回。《左传·... 简繁正异字辨析(五)张书岩复“复”对应的繁体字有两个:和。和都是形声字,也都读。它们的声旁都是“复”,但形旁不同,因此意义也不同。“”的形旁是“彳”,从“彳”的字一般与道路、行走有关。“”的本义就是返回。《左传·桓公五年》:“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 异字 动词意义 甲骨文 包干到户 形声字 六十四卦 整理异体字 简化字 简繁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是看作Have+a+N-action为好
4
作者 田海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95-95,共1页
《英语辅导》一九八四年第五期刊载了李谷城同志的文章《英语中的have+a+v结构》。我读后虽感受启发,可是对文章把have+a后面的词看作是动词这一点,却百思不解其意。现陈管见如下,请读者指正。一、把have+a后面的词看作是动词,破坏了该... 《英语辅导》一九八四年第五期刊载了李谷城同志的文章《英语中的have+a+v结构》。我读后虽感受启发,可是对文章把have+a后面的词看作是动词这一点,却百思不解其意。现陈管见如下,请读者指正。一、把have+a后面的词看作是动词,破坏了该结构的整体性。“Have+a”连同它后面的词,在英语中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是一个整体,它具有动词词组的性质,这种性质不被该结构中的任何一个词单独占有。关于该结构是一个整体,Th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ALD)在have词条下作了解释:with a noun, so that ’have’ and the noun are equivalent to a verb identical with the noun(与一名词连用,等于该名词相当的动词意义)。朗曼词典也是作这样的解释。李同志也认为这是一个结构,并说:“该结构表示反复而又持续不长的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口语 动词意义 结构表示 动词词组 整体性 行为名词 看作 文章 后面 读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