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真准谓宾动词
被引量:
3
1
作者
朱斌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6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真谓宾
动
词
动词性词语
复句形式
指称性
形容
词性
词语
常用词搭配
偏正结构
“N的V”
《在其香居茶馆里》
陈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等”和“等等”的词性及语法功能
被引量:
14
2
作者
刘公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93-97,共5页
1 “等”和“等等”在现代汉语里有表列举未尽、收束煞尾的作用,但其语法意义和功能又不尽相同。本文拟就它们的词性、意义、区别、语法功能及使用规范作一些探讨,以期对它们的认识能更接近语言事实和更符合科学性。2 “等”和“等等”...
1 “等”和“等等”在现代汉语里有表列举未尽、收束煞尾的作用,但其语法意义和功能又不尽相同。本文拟就它们的词性、意义、区别、语法功能及使用规范作一些探讨,以期对它们的认识能更接近语言事实和更符合科学性。2 “等”和“等等”的意义与语法特征2.1 语言表达中所举项目较多,而因种种原因,又无须繁琐赘述,则经常用“等”或“等等”中止列举,并以此指示前面列举各项事物的类别,使之宜于类推,替代其后省略的部分,起总括收束的作用。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功能
现代汉语词典
使用规范
语法特征
语言表达
语法意义
语言事实
动词性词语
代词
汉语虚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YYX”结构词语之管见
3
作者
金弓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4-58,共5页
汉语中有两种结构形式比较特殊的词语,一是“XYY”式;一是“YYX”式。前者如:水淋淋、泪汪汪、冷冰冰;后者如:崩崩脆、蒙蒙雨、溜溜转。之所以说它们特殊,是因为它们都是由一个主要成分“X”和一个叠音成分“YY”构成的。这两种结构的...
汉语中有两种结构形式比较特殊的词语,一是“XYY”式;一是“YYX”式。前者如:水淋淋、泪汪汪、冷冰冰;后者如:崩崩脆、蒙蒙雨、溜溜转。之所以说它们特殊,是因为它们都是由一个主要成分“X”和一个叠音成分“YY”构成的。这两种结构的词语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联系,如“溜溜圆”可以说成“圆溜溜”,“哈哈笑”可以说成“笑哈哈”等等,但是我们从结构、性质、意义以及作用上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它们有明显的不同。“XYY”式,前面是一个单音节的有实在意义的主要成分“X”,后边带一个叠音成分“YY”。这个叠音成分不管来源于何类词,它一旦附着在名词或动词后边,就改变了名、动的性质,成了形容词的标志,如“眼巴巴”、“死板板”;而“YYX”式,则恰恰相反,它的后面是一个单音节的有实在意义的主要成分“X”,前面附加了一个叠音成分“YY”。这个叠音成分不管来源于哪类词,它只能对“X”起修饰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成分
形容词
叠音
结构词
动词性词语
附加意义
名
词性
单音节
语法功能
毛毛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连动式中的状补同形结构
4
作者
峻峡
《汉语学习》
1986年第5期22-22,共1页
现代汉语的连动谓语句中,有一种处在两个动词谓语之间的介词结构,其语法功能一身兼二任,既充当了前一动词谓语的补语,又兼作了后一动词谓语的状语,形成了一种亦状亦补的形式,我们且叫它“状补同形”结构。比如: (1)我们挤在船头看戏。...
现代汉语的连动谓语句中,有一种处在两个动词谓语之间的介词结构,其语法功能一身兼二任,既充当了前一动词谓语的补语,又兼作了后一动词谓语的状语,形成了一种亦状亦补的形式,我们且叫它“状补同形”结构。比如: (1)我们挤在船头看戏。其中的介词结构“在船头”,既补充说明了前一动词“挤”的方位,同时也具体限制了后一动宾词组“看戏”的处所,是前一动词的补语和后一动词的状语重合在一起了。所以这一句子中的介词结构“在船头”是状补同形结构。这类的句子很多,又如; (2)小王躺在床上看书。 (3)他跟在父亲后面跑。 (4)我们来到操场看球赛。其中的“在床上”、“在父亲后面”、“到操场”都是状补同形结构。如果用图表示这种结构关系,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形结构
连
动
式
介词结构
动
词谓语
连
动
谓语
主语
补语
动词性词语
句子
自
动
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句名言的语法纰漏
5
作者
张树铮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7-57,共1页
一句名言的语法纰漏张树铮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上一句话深刻揭示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对立性及其相互依赖性,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因此,常为人们所引用...
一句名言的语法纰漏张树铮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上一句话深刻揭示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对立性及其相互依赖性,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因此,常为人们所引用。但是,仔细推敲一下文句,却发现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
“正在”
名
词性
词语
纰漏
“相”
相互依赖性
介词的用法
“存在”
现代汉语
动词性词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被引量:
14
6
作者
陆俭明
《汉语学习》
1983年第2期12-28,共17页
1.定语和状语都是修饰成分。什么是定语?什么是状语?怎样区分这两个修饰成分?通常认为,“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状语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因此,“修饰或限制名词的成分叫作定语”,“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的成分是状语”。或者换一...
1.定语和状语都是修饰成分。什么是定语?什么是状语?怎样区分这两个修饰成分?通常认为,“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状语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因此,“修饰或限制名词的成分叫作定语”,“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的成分是状语”。或者换一种说法:“名词的修饰成分是定语”,“动词,形容词的修饰成分是状语”。上述说法似乎巳将定语和状语区分得很清楚了。其实不然。象下面一些偏正词组,中心语都是名词性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语
定语
偏正词组
中心语
上中心
名
词性
词语
动词性词语
介词词组
性质形容词
修饰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介词短语“给N”的语法意义
被引量:
10
7
作者
范晓
《汉语学习》
1987年第4期1-3,共3页
介词短语“给N”里,“给”是介词,“N”是体词性词语。“给N”置于动词性词语之前,构成状心格式,如果把“给N”后的动词性词语记作V,则这个状心格式可记作“给N—V”。 在“给N—V”里。“给N”是用来修饰V的,或者说是用来指明与动作...
介词短语“给N”里,“给”是介词,“N”是体词性词语。“给N”置于动词性词语之前,构成状心格式,如果把“给N”后的动词性词语记作V,则这个状心格式可记作“给N—V”。 在“给N—V”里。“给N”是用来修饰V的,或者说是用来指明与动作有关的对象(人或物)的。这是“给N”所表示的共同的语法意义。但由于“V”的差异,或者上下文的不同,“给N”跟动词之间的关系意义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进行语法分析时,只说明共同的意义还不够,还应找出各种不同的意义。具体分析起来,这不同的意义有以下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意义
“给”
介词短语
《骆驼祥子》
动词性词语
《现代汉语八百词》
句子
体
词性
服务对象
关系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话的“只有”和含“只有”的一种句法形式
被引量:
2
8
作者
聂敏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6-62,共7页
1.引言 1.1 “只有”是通用词,共同语和四川方言都常用。四川话“只有”的用法、含义,与共同语比较,有同有异。书面上的用法彼此相当一致,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没有什么不同;在四川话口语里,“只有”有其独特的用法和含义。“只有+这样(那样...
1.引言 1.1 “只有”是通用词,共同语和四川方言都常用。四川话“只有”的用法、含义,与共同语比较,有同有异。书面上的用法彼此相当一致,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没有什么不同;在四川话口语里,“只有”有其独特的用法和含义。“只有+这样(那样)+X+(了)”的句法形式就特别具有代表性,显示出明显的方言特色。本文着重描写的就是这一句法结构形式,通过对它的描写揭示“只有”在四川方言里的独特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有”
句法形式
动词性词语
四川方言
同语
程度副词
定语
动
作行为
形容
词性
词语
句法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议“××,我们是认真的”
9
作者
孙馥秀
梁晓玲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X期68-69,共2页
“××,我们是认真的”是网络上新近流行的一种格式。该说法最早出现在东方卫视首播的《欢乐喜剧人》节目上,节目组提出的口号是“搞笑,我们是认真的”,然后逐渐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说法。在该格式中,“××”主要是动词...
“××,我们是认真的”是网络上新近流行的一种格式。该说法最早出现在东方卫视首播的《欢乐喜剧人》节目上,节目组提出的口号是“搞笑,我们是认真的”,然后逐渐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说法。在该格式中,“××”主要是动词性词语,也有形容词以及少数名词性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性词语
名
词性
词语
东方卫视
形容词
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副词“在”字用法探索
10
作者
张林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39-45,共7页
本文讨论的副词“在”指表进行或持续意义的,不涉及“正”和“正在”。“在”要跟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构成一个结构体,例如“在哭”、“在大起来”。为行文方便,们把V、VP、A、AP叫做X,“在+X”结构体叫做“在X”。一“在X”的构成...
本文讨论的副词“在”指表进行或持续意义的,不涉及“正”和“正在”。“在”要跟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构成一个结构体,例如“在哭”、“在大起来”。为行文方便,们把V、VP、A、AP叫做X,“在+X”结构体叫做“在X”。一“在X”的构成1.1 对V/A的选择1.1.1 对V的选择由于“在”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语义指向
用法
状态
动
词
修饰语
谓语
形容
词性
词语
结构体
动词性词语
瞬间
动
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忍住VP”和相关句式
11
作者
周小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124-130,共7页
§0 引言 0.1 “忍住VP”由述补结构“忍住”和动词性词语VP构成。如果将这两个构件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相互组合,则出现下面四类句式。 S1 忍住VP 忍住笑 S2 忍住不VP 忍住不笑 S3 忍不住VP 忍不住笑 S4 忍不住不VP 忍不住不笑上...
§0 引言 0.1 “忍住VP”由述补结构“忍住”和动词性词语VP构成。如果将这两个构件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相互组合,则出现下面四类句式。 S1 忍住VP 忍住笑 S2 忍住不VP 忍住不笑 S3 忍不住VP 忍不住笑 S4 忍不住不VP 忍不住不笑上述句式在句子意义上的关系如图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
述补结构
动
词特性
否定形式
动词性词语
句法关系
句子意义
否定式
述宾结构
使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怎样分化歧义词组“他不能写”
12
作者
浜涛
《汉语学习》
1980年第2期20-23,共4页
1.“他不能写”是“M不能D”格式的词组。M是代词或名词性词语,D是动词性词语。这类格式的词组在口头上或书面上都可能产生歧义。这种格式词组的歧义现象,多数是由于三个语义内容各不相同的词组共用一个语音形式和书面形式而造成的。例...
1.“他不能写”是“M不能D”格式的词组。M是代词或名词性词语,D是动词性词语。这类格式的词组在口头上或书面上都可能产生歧义。这种格式词组的歧义现象,多数是由于三个语义内容各不相同的词组共用一个语音形式和书面形式而造成的。例如: (1) “他不能写”的意思是“他(M) 不具有写(D)的能力”;回答“他的写作能力怎样?” (2) “他不能写”的意思是“他(M)有能力写(D),但不肯写(D)”;回答“他肯写不?” (3) “他不能写”的意思是“他(M)有能力写(D)而且愿意写(D),只是不让他(M)写(D)”;回答“叫他写不?” 我们把“M不能D”格式的语义内容不同而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相同的三个词组分别记为S<sub>1</sub>、S<sub>2</sub>、S<sub>3</sub>。由S<sub>1、2、3</sub>造成的歧义词组很多,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义词
词组
语义内容
语音形式
肯定形式
动词性词语
名
词性
词语
书写形式
减成
扩展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准谓宾动词
被引量:
3
1
作者
朱斌
机构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6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真谓宾
动
词
动词性词语
复句形式
指称性
形容
词性
词语
常用词搭配
偏正结构
“N的V”
《在其香居茶馆里》
陈述性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等”和“等等”的词性及语法功能
被引量:
14
2
作者
刘公望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93-97,共5页
文摘
1 “等”和“等等”在现代汉语里有表列举未尽、收束煞尾的作用,但其语法意义和功能又不尽相同。本文拟就它们的词性、意义、区别、语法功能及使用规范作一些探讨,以期对它们的认识能更接近语言事实和更符合科学性。2 “等”和“等等”的意义与语法特征2.1 语言表达中所举项目较多,而因种种原因,又无须繁琐赘述,则经常用“等”或“等等”中止列举,并以此指示前面列举各项事物的类别,使之宜于类推,替代其后省略的部分,起总括收束的作用。如:
关键词
语法功能
现代汉语词典
使用规范
语法特征
语言表达
语法意义
语言事实
动词性词语
代词
汉语虚词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YYX”结构词语之管见
3
作者
金弓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4-58,共5页
文摘
汉语中有两种结构形式比较特殊的词语,一是“XYY”式;一是“YYX”式。前者如:水淋淋、泪汪汪、冷冰冰;后者如:崩崩脆、蒙蒙雨、溜溜转。之所以说它们特殊,是因为它们都是由一个主要成分“X”和一个叠音成分“YY”构成的。这两种结构的词语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联系,如“溜溜圆”可以说成“圆溜溜”,“哈哈笑”可以说成“笑哈哈”等等,但是我们从结构、性质、意义以及作用上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它们有明显的不同。“XYY”式,前面是一个单音节的有实在意义的主要成分“X”,后边带一个叠音成分“YY”。这个叠音成分不管来源于何类词,它一旦附着在名词或动词后边,就改变了名、动的性质,成了形容词的标志,如“眼巴巴”、“死板板”;而“YYX”式,则恰恰相反,它的后面是一个单音节的有实在意义的主要成分“X”,前面附加了一个叠音成分“YY”。这个叠音成分不管来源于哪类词,它只能对“X”起修饰限制作用。
关键词
主要成分
形容词
叠音
结构词
动词性词语
附加意义
名
词性
单音节
语法功能
毛毛雨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连动式中的状补同形结构
4
作者
峻峡
出处
《汉语学习》
1986年第5期22-22,共1页
文摘
现代汉语的连动谓语句中,有一种处在两个动词谓语之间的介词结构,其语法功能一身兼二任,既充当了前一动词谓语的补语,又兼作了后一动词谓语的状语,形成了一种亦状亦补的形式,我们且叫它“状补同形”结构。比如: (1)我们挤在船头看戏。其中的介词结构“在船头”,既补充说明了前一动词“挤”的方位,同时也具体限制了后一动宾词组“看戏”的处所,是前一动词的补语和后一动词的状语重合在一起了。所以这一句子中的介词结构“在船头”是状补同形结构。这类的句子很多,又如; (2)小王躺在床上看书。 (3)他跟在父亲后面跑。 (4)我们来到操场看球赛。其中的“在床上”、“在父亲后面”、“到操场”都是状补同形结构。如果用图表示这种结构关系,就是:
关键词
同形结构
连
动
式
介词结构
动
词谓语
连
动
谓语
主语
补语
动词性词语
句子
自
动
词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句名言的语法纰漏
5
作者
张树铮
机构
山东济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7-57,共1页
文摘
一句名言的语法纰漏张树铮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上一句话深刻揭示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对立性及其相互依赖性,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因此,常为人们所引用。但是,仔细推敲一下文句,却发现有...
关键词
“在”
“正在”
名
词性
词语
纰漏
“相”
相互依赖性
介词的用法
“存在”
现代汉语
动词性词语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被引量:
14
6
作者
陆俭明
出处
《汉语学习》
1983年第2期12-28,共17页
文摘
1.定语和状语都是修饰成分。什么是定语?什么是状语?怎样区分这两个修饰成分?通常认为,“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状语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因此,“修饰或限制名词的成分叫作定语”,“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的成分是状语”。或者换一种说法:“名词的修饰成分是定语”,“动词,形容词的修饰成分是状语”。上述说法似乎巳将定语和状语区分得很清楚了。其实不然。象下面一些偏正词组,中心语都是名词性词语:
关键词
修饰语
定语
偏正词组
中心语
上中心
名
词性
词语
动词性词语
介词词组
性质形容词
修饰成分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介词短语“给N”的语法意义
被引量:
10
7
作者
范晓
出处
《汉语学习》
1987年第4期1-3,共3页
文摘
介词短语“给N”里,“给”是介词,“N”是体词性词语。“给N”置于动词性词语之前,构成状心格式,如果把“给N”后的动词性词语记作V,则这个状心格式可记作“给N—V”。 在“给N—V”里。“给N”是用来修饰V的,或者说是用来指明与动作有关的对象(人或物)的。这是“给N”所表示的共同的语法意义。但由于“V”的差异,或者上下文的不同,“给N”跟动词之间的关系意义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进行语法分析时,只说明共同的意义还不够,还应找出各种不同的意义。具体分析起来,这不同的意义有以下几种:
关键词
语法意义
“给”
介词短语
《骆驼祥子》
动词性词语
《现代汉语八百词》
句子
体
词性
服务对象
关系意义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话的“只有”和含“只有”的一种句法形式
被引量:
2
8
作者
聂敏熙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6-62,共7页
文摘
1.引言 1.1 “只有”是通用词,共同语和四川方言都常用。四川话“只有”的用法、含义,与共同语比较,有同有异。书面上的用法彼此相当一致,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没有什么不同;在四川话口语里,“只有”有其独特的用法和含义。“只有+这样(那样)+X+(了)”的句法形式就特别具有代表性,显示出明显的方言特色。本文着重描写的就是这一句法结构形式,通过对它的描写揭示“只有”在四川方言里的独特用法。
关键词
“只有”
句法形式
动词性词语
四川方言
同语
程度副词
定语
动
作行为
形容
词性
词语
句法结构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议“××,我们是认真的”
9
作者
孙馥秀
梁晓玲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X期68-69,共2页
文摘
“××,我们是认真的”是网络上新近流行的一种格式。该说法最早出现在东方卫视首播的《欢乐喜剧人》节目上,节目组提出的口号是“搞笑,我们是认真的”,然后逐渐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说法。在该格式中,“××”主要是动词性词语,也有形容词以及少数名词性词语。
关键词
动词性词语
名
词性
词语
东方卫视
形容词
节目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副词“在”字用法探索
10
作者
张林林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39-45,共7页
文摘
本文讨论的副词“在”指表进行或持续意义的,不涉及“正”和“正在”。“在”要跟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构成一个结构体,例如“在哭”、“在大起来”。为行文方便,们把V、VP、A、AP叫做X,“在+X”结构体叫做“在X”。一“在X”的构成1.1 对V/A的选择1.1.1 对V的选择由于“在”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因此;
关键词
副词
语义指向
用法
状态
动
词
修饰语
谓语
形容
词性
词语
结构体
动词性词语
瞬间
动
作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忍住VP”和相关句式
11
作者
周小兵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124-130,共7页
文摘
§0 引言 0.1 “忍住VP”由述补结构“忍住”和动词性词语VP构成。如果将这两个构件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相互组合,则出现下面四类句式。 S1 忍住VP 忍住笑 S2 忍住不VP 忍住不笑 S3 忍不住VP 忍不住笑 S4 忍不住不VP 忍不住不笑上述句式在句子意义上的关系如图所示:
关键词
句式
述补结构
动
词特性
否定形式
动词性词语
句法关系
句子意义
否定式
述宾结构
使用范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怎样分化歧义词组“他不能写”
12
作者
浜涛
出处
《汉语学习》
1980年第2期20-23,共4页
文摘
1.“他不能写”是“M不能D”格式的词组。M是代词或名词性词语,D是动词性词语。这类格式的词组在口头上或书面上都可能产生歧义。这种格式词组的歧义现象,多数是由于三个语义内容各不相同的词组共用一个语音形式和书面形式而造成的。例如: (1) “他不能写”的意思是“他(M) 不具有写(D)的能力”;回答“他的写作能力怎样?” (2) “他不能写”的意思是“他(M)有能力写(D),但不肯写(D)”;回答“他肯写不?” (3) “他不能写”的意思是“他(M)有能力写(D)而且愿意写(D),只是不让他(M)写(D)”;回答“叫他写不?” 我们把“M不能D”格式的语义内容不同而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相同的三个词组分别记为S<sub>1</sub>、S<sub>2</sub>、S<sub>3</sub>。由S<sub>1、2、3</sub>造成的歧义词组很多,例如:
关键词
歧义词
词组
语义内容
语音形式
肯定形式
动词性词语
名
词性
词语
书写形式
减成
扩展成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真准谓宾动词
朱斌
《汉语学习》
CSSCI
199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等”和“等等”的词性及语法功能
刘公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YYX”结构词语之管见
金弓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连动式中的状补同形结构
峻峡
《汉语学习》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一句名言的语法纰漏
张树铮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关于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陆俭明
《汉语学习》
1983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介词短语“给N”的语法意义
范晓
《汉语学习》
198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四川话的“只有”和含“只有”的一种句法形式
聂敏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小议“××,我们是认真的”
孙馥秀
梁晓玲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副词“在”字用法探索
张林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忍住VP”和相关句式
周小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怎样分化歧义词组“他不能写”
浜涛
《汉语学习》
198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