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昌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1-118,共8页
文章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和留学生读写中在动词运用上经常出现的病句,运用中介语理论和汉外比较的方法,重点阐述留学生在学习互向动词、针对动词、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施事后移等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 动词中心 句法语义属性 对外汉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短语动词对比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培硕 《外语研究》 1987年第1期52-58,共7页
英语短语动词是英语中重要而特殊的语言现象,跟英语的分析性语法构造相联系;或许因为汉语也是分析性语言,汉语中也有跟英语相似的短语动词。本文试图对英汉短语动词进行对比,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关键词 英语短语动词 英汉 小品词 中心动词 汉语 主要动词 趋向动词 动结式 动趋式 组成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语法思想的范畴类型逻辑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邹崇理 崔佳悦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22,共8页
格语法的基本思想是:自然语言语句的底层结构以动词为中心,动词的论元由动词周围具有不同格角色的名词所担任,构成复合表达式的部分表达式分为中心成分和非中心成分。格语法的分析是多分法的语法模式。在格语法看来,有时候句中围绕同样... 格语法的基本思想是:自然语言语句的底层结构以动词为中心,动词的论元由动词周围具有不同格角色的名词所担任,构成复合表达式的部分表达式分为中心成分和非中心成分。格语法的分析是多分法的语法模式。在格语法看来,有时候句中围绕同样动词的名词性成分可多可少,动词的语法功能因此改变。汉语体现了格语法的动词中心思想,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格语句。动词双宾语现象和动词前和动词后的多重介词短语句皆是多分法分析的例证。汉语格语句中有不少的可选格名词,这样使得其中动词的语法功能发生变化。对格语法进行范畴语法的抽象,获得一种新型的范畴类型逻辑系统:中心成分和非中心成分的区分要求积范畴分为左积和右积;多分法的分析模式使得积范畴和函子范畴的论元是多元的,动词语法功能的改变对应函子范畴的论元增添。这种范畴类型逻辑系统的框架语义中的可及关系是非单一的,构建基于这种框架的语义模型,可以证明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语法 动词中心 多分法 范畴类型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谓结构前的单音节能否站得住?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为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12,共3页
谈到现代汉语的音节问题,记得曾讨论过这样的现象,比如“他们刚刚吃过了”这个句子,可以将“刚刚”移到句首说成“刚刚他们吃过了。”但“他们刚吃过了”却不能说成“刚他们吃过了。” 对于上述现象,大家都认为可以从音节上去解释,只... 谈到现代汉语的音节问题,记得曾讨论过这样的现象,比如“他们刚刚吃过了”这个句子,可以将“刚刚”移到句首说成“刚刚他们吃过了。”但“他们刚吃过了”却不能说成“刚他们吃过了。” 对于上述现象,大家都认为可以从音节上去解释,只要将“刚”扩展成双音节就能站得住。给人的印象是句首的单音节站不住,或者说得严密一些,主谓结构(如上例“他们吃过了”)前一般不能出现单音节。这个解释还可以进一步从音节节奏规律来论证。语音节奏和音乐节奏有相通的基础,按通常语感,在语流中双音节较稳重,单音节较活泼,且往往跟随一个停顿。比如“相信群众相信党”是现代汉语中典型的七字句节奏,可以标示为××|××|××|×○”,中间没有明显的停顿,而若说成“相信党相信群众”,节奏就会成“××|×○|××|××”,中间由于含有单音节“党”,就在随后出现一个停顿。按照这个规律来看,“刚刚他们吃过了”节奏形式开头为“××|××|……”,很顺畅;而“刚他们吃过了”则成了“×○|××|……”,句首的单音节和句中单音节情况不一样,它前面也是一个停顿,所以显得突兀,不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音节 主谓结构 句子 语义块 句法 语音节奏 双音节 音节问题 “吃” 中心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灯会元》中同形动量词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美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同形动量词较早见于晚唐五代,在宋代走向成熟。《五灯会元》中的同形动量词充分说明,它是借用动量词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非简单的动词重叠。同时也揭示了这样的一个语言发展事实:如果说名量词在魏晋南北朝时已迈入完全成熟期,那么动... 同形动量词较早见于晚唐五代,在宋代走向成熟。《五灯会元》中的同形动量词充分说明,它是借用动量词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非简单的动词重叠。同时也揭示了这样的一个语言发展事实:如果说名量词在魏晋南北朝时已迈入完全成熟期,那么动量词的完全成熟期应为宋代,至迟是南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词 《五灯会元》 动词重叠 现代汉语语法 魏晋南北朝 《朱子语类》 中心动词 《祖堂集》 《景德传灯录》 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