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语动词думать与汉语动词“想”的语义对比分析
1
作者 于鑫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5年第1期15-26,83,共13页
本文借助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语言描写方法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俄语动词думать和汉语动词“想”进行语义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这两个动词的词义引申机制都是概念转喻,即在心理认知域内基于相关性产生认知联想。但这两个动词的原型意... 本文借助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语言描写方法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俄语动词думать和汉语动词“想”进行语义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这两个动词的词义引申机制都是概念转喻,即在心理认知域内基于相关性产生认知联想。但这两个动词的原型意义不同,俄语думать本为思维动词,而汉语“想”本为意愿动词。它们的引申义有同有异。总体来看,“想”的引申义更丰富,词义范围要宽于думать。词义的引申会受到词汇系统中相邻词语的制约,语言类型及其形态特点也会对词义的发展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动词 词义引申 认知机制 语义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语虚义动词se-的句法语义功能
2
作者 栾滢琳 《今古文创》 2025年第8期113-116,共4页
se-作为满语动词中使用频率最高、语法功能最多的动词之一,不仅能够作为具有形态变化的一般动词,也能作为虚义动词使用。se-及其屈折形态作为虚义动词使用时,具有与其前面说话内容(即补语)紧密相连的特点,随着语法化程度不断加深,除了... se-作为满语动词中使用频率最高、语法功能最多的动词之一,不仅能够作为具有形态变化的一般动词,也能作为虚义动词使用。se-及其屈折形态作为虚义动词使用时,具有与其前面说话内容(即补语)紧密相连的特点,随着语法化程度不断加深,除了与言说类动词搭配,也能与感知类动词搭配,引出其他需要引述的内容。运用语言类型学、形态句法描写等理论方法细致描写se-的句法语义功能,归纳虚义动词se-的本质特征和演变路径,有利于满语本体研究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语 虚义动词 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认语法的英语非限定动词研究
3
作者 朱殷彤 《海外英语》 2025年第3期63-66,共4页
体认语法遵循“现实—认知—语言”的核心原则,涉及现实域、认知域和语言域之间的投射,具有较强解释力。非限定动词(即非谓语动词)的结构及用法多变,缺乏认知层面的解释。文章尝试运用事件域认知模型解释不同形式非谓语的句法功能,主要... 体认语法遵循“现实—认知—语言”的核心原则,涉及现实域、认知域和语言域之间的投射,具有较强解释力。非限定动词(即非谓语动词)的结构及用法多变,缺乏认知层面的解释。文章尝试运用事件域认知模型解释不同形式非谓语的句法功能,主要发现:1)不定式和动名词可体认为两个具有逻辑关系(因果、目的关系等)的动作,但不定式指称到现实域,动名词投射到认知域;2)动名词可突显某种属性功能,而两类分词可以表现施事受事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非限定动词的认知机制提供更为全面的识解,以期促进相关语法研究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法 非限定动词 认知域事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句法变价看准双向动词的功能扩展
4
作者 王勇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本文从句法变价的视角重新审视准双向动词的功能扩展,发现其功能扩展遵循“升价”模式,采用论元标记删略和移位两种手段实现变价,并通过“补偿”这一深层机制来进一步引发多个维度的“共变”联动。句法上,在S3句式(NP1+V准双向+NP2)中,... 本文从句法变价的视角重新审视准双向动词的功能扩展,发现其功能扩展遵循“升价”模式,采用论元标记删略和移位两种手段实现变价,并通过“补偿”这一深层机制来进一步引发多个维度的“共变”联动。句法上,在S3句式(NP1+V准双向+NP2)中,NP2的句法地位提升为宾语,V准双向实现及物化,整个句式变得简短。语义上,NP2的论元角色识别难度有所增加,NP1的施动性升高,NP2受动性提升。语用上,NP2的信息地位得以提升;准双向动词的及物化,受经济原则驱动,满足了人们对结构多样化的表达需求,具有简洁、新颖、醒目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双向动词 功能扩展 句法变价 多维共变 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礼》饮食相关类动词
5
作者 武振玉 张馨月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仪礼》中表示吃喝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动词包括吃、喝、烹饪、盛放、舀取、置放、切割、除去等类,共有61个动词,其中超过100次的有4词,50—100次之间的有2词,30—50次之间的有8词,20—30次之间的有5词,10—20次之间的有6词,10次以下的有3... 《仪礼》中表示吃喝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动词包括吃、喝、烹饪、盛放、舀取、置放、切割、除去等类,共有61个动词,其中超过100次的有4词,50—100次之间的有2词,30—50次之间的有8词,20—30次之间的有5词,10—20次之间的有6词,10次以下的有36词,虽然个别词出现频次很高,但总体出现频次并不高。词义方面,各类大都既有用于一般意义的通用词,又有特定含义的特殊词,前者代表了《仪礼》与其他文献的一致性,后者体现了《仪礼》该类动词的特殊性。与上古汉语其他文献相比,《仪礼》该类动词一方面表现出与其他文献的一致性,主要是各义场核心词高度相同。一方面也展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一是一些动词在其他文献中不见或很少见;二是一些同义聚合成员少于其他文献,显示了其用词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饮食类动词 同义聚合 出现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汉语是否存在作格动词
6
作者 宋亚云 夏昀 《辞书研究》 2024年第6期1-10,I0001,共11页
文章回顾了关于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研究的不同意见,指出上古汉语存在作格动词,理由有二:第一,“四声别义”“清浊别义”与词的同一性问题不能否定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的存在;第二,上古汉语时期,“破”类动词是作格动词,“斩”类动词不是作格... 文章回顾了关于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研究的不同意见,指出上古汉语存在作格动词,理由有二:第一,“四声别义”“清浊别义”与词的同一性问题不能否定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的存在;第二,上古汉语时期,“破”类动词是作格动词,“斩”类动词不是作格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格动词 非宾格动词 非作格动词 形容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运动动词的语义特征及汉译策略探析
7
作者 李卫清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1期49-51,共3页
英汉属不同的文字系统,因而运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共性与个性并存,语义和语义实现方式并非对等。英语运动动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多个语义兼容的单纯词居多;语义宽泛的上义词下辖若干个下义词,下义词有共同的核心语义,但外围语义的不同导... 英汉属不同的文字系统,因而运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共性与个性并存,语义和语义实现方式并非对等。英语运动动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多个语义兼容的单纯词居多;语义宽泛的上义词下辖若干个下义词,下义词有共同的核心语义,但外围语义的不同导致了下义词词义精准细腻、具体而微。鉴于此,文章针对英语运动动词的汉译进行了简析,提出几个翻译策略,旨在实现翻译时的信息保真和准确达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运动动词 词汇化 语义特征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动词连用结构的语体差异及事件语义研究
8
作者 彭国珍 李雪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7-75,共9页
关于多动词连用结构,前人尚无深入讨论,也未基于真实语料展开分析。本文以口语会话语体和书面叙事语体为例,深入探讨多动词连用结构的使用规律、语体差异及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研究发现,真实语言运用中多动词连用的数量最常见的是三个... 关于多动词连用结构,前人尚无深入讨论,也未基于真实语料展开分析。本文以口语会话语体和书面叙事语体为例,深入探讨多动词连用结构的使用规律、语体差异及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研究发现,真实语言运用中多动词连用的数量最常见的是三个,最多不超过五个。与口语会话语体相比,书面叙事语体中多动词连用结构使用更多,这与两种不同语体的特点及视点运用差异有关。多动词连用结构中的多个动词根据动作之间的结合紧密程度有着不同层次的融合模式,在整体上表达一个复杂事件。另外,整个多动词结构编码的事件受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限制,最多只能编码一个场景和路径范围中发生的事件。从语用层面来说,多动词连用结构主要表示日常常规动作组合、有特定目的或计划的事件,以及特定文化或习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连用结构 语体差异 事件语义结构 场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法和语义线索对儿童动词习得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永香 裴斐斐 黄佳丽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口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存在语法促进和语义促进效应,而语法又包含了句法和词法。本研究采用优先指向范式考察了语法和语义线索对汉语儿童动词习得的影响。实验1发现,5岁儿童可以利用单个句法线索词习得动词。实验2发现,4岁儿童可以在增加... 口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存在语法促进和语义促进效应,而语法又包含了句法和词法。本研究采用优先指向范式考察了语法和语义线索对汉语儿童动词习得的影响。实验1发现,5岁儿童可以利用单个句法线索词习得动词。实验2发现,4岁儿童可以在增加句法线索词或语义线索词条件下习得动词;实验2a发现,4岁儿童更倾向于将单音节词判定为动词,实验2b发现,在增加语义线索词条件下,3岁儿童更倾向于将双音节词判定为名词。结果表明,5岁儿童可以利用单个句法线索词习得动词,4岁儿童可以通过多重线索习得动词。本研究拓展了以往关于汉语儿童动词习得的结果,提示语言习得研究应考虑语法线索的独特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习得 句法促进 汉语儿童 词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特征对抽象动词具身表征的影响:来自fMRI及EMG的证据
10
作者 李想 贾丽娜 +4 位作者 魏士琳 陈俊涛 夏尧远 王芹 金花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18-1733,I0007,共17页
本研究将学习−测试范式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以及肌电图技术(EMG)相结合,探讨了运动特征与抽象动词具身表征之间的因果联系,旨在证明词语的运动特征可能是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为抽象概念表征的具身认知观点提供支持证... 本研究将学习−测试范式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以及肌电图技术(EMG)相结合,探讨了运动特征与抽象动词具身表征之间的因果联系,旨在证明词语的运动特征可能是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为抽象概念表征的具身认知观点提供支持证据。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实验1)发现,运动特征增加后,新造词在后测加工中引发的运动相关脑区(如左侧中央前回)的活动强度显著高于前测中的;且运动相关脑区(右侧中央前后回、左侧中央前回等)在新造抽象动词加工中的参与度受到词语运动特征值的调节。肌电图研究(实验2)发现,运动特征增加后的新造词加工也引发了手臂指伸肌肌电活动的增强。这表明,词语的运动特征在抽象动词具身表征中发挥因果性作用,运动特征对中枢运动系统的影响能够延伸至外周肌肉运动系统。结果为具身认知语言理解观提供了新的证据及重要完善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特征 抽象动词 具身认知 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语间接被动句中「られ」的轻动词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金成 刘琛琛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49-52,共4页
先前研究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中如何指定主语论元角色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基于Chomsky(1995)的轻动词理论和Lin(2001)的事态谓语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日语间接被动句中的「られ」具有一定的轻动词特... 先前研究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中如何指定主语论元角色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基于Chomsky(1995)的轻动词理论和Lin(2001)的事态谓语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日语间接被动句中的「られ」具有一定的轻动词特性,可以视作轻动词中表达“经验者”的事态谓语,在这种观点下生成的句法结构能有效排除井上(1999)的句法结构中动词对论元指定的干扰,并且达到自主指定论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间接被动 生成语法 内论元 外论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标准中动作技能领域行为动词对比分析及实践教学建议——以两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例
12
作者 李楚琪 王彩依 +1 位作者 冷莎 陈实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0-23,共4页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动作技能领域行为动词反映了地理实践教学要求的深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辛普森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模式,构建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动作技能领域行为动词分析框架;再按照主体性原...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动作技能领域行为动词反映了地理实践教学要求的深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辛普森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模式,构建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动作技能领域行为动词分析框架;再按照主体性原则、区别化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对两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动作技能领域行为动词进行分类统计与比较分析;最后结合课标要求及其变化内容提出教学建议,以期帮助教师深刻理解地理课程标准的变化,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行为动词 动作技能 教学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晰化视域下《红楼梦》报道动词“道”的翻译对比研究
13
作者 王淑琳 钟含春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3-88,共6页
本文基于绍兴文理学院汉英平行语料库,考察明晰化视域下,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和霍克斯、闵福德译本(以下简称霍译本)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林黛玉使用频率最高的报道动词“道”的翻译选择及其动因。研究发现:杨译本在... 本文基于绍兴文理学院汉英平行语料库,考察明晰化视域下,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和霍克斯、闵福德译本(以下简称霍译本)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林黛玉使用频率最高的报道动词“道”的翻译选择及其动因。研究发现:杨译本在翻译报道动词“道”时,相对注重对人物之间的身份关系、交际目的和言外之意加以明示,词汇丰富度高于霍译本,且有时采用增译或改译的方法;霍译本对报道动词“道”的明晰化程度低于杨译本,相对注重对人物的话语方式和心理状态加以明示,且大多采用直译的方法。究其原因,这种差异主要与译者的文化身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报道动词“道” 翻译 明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轻动词的层级制图看兼语句的生成机制
14
作者 胡皓月 何宏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50,共18页
本文以句法制图理论为框架,从轻动词结构的层级制图角度出发,认为兼语句可以分为致使类兼语句和原因类兼语句两类,均由轻动词的上域和下域组成,每个轻动词域各代表一个事件,上下域的外部轻动词构成了一条语义链。其中,致使类兼语句两个... 本文以句法制图理论为框架,从轻动词结构的层级制图角度出发,认为兼语句可以分为致使类兼语句和原因类兼语句两类,均由轻动词的上域和下域组成,每个轻动词域各代表一个事件,上下域的外部轻动词构成了一条语义链。其中,致使类兼语句两个外部轻动词形成的语义链为CAUSE-BECOME,原因类兼语句两个外部轻动词形成的语义链为DO-FOR,从而证明了兼语句的底层结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实现了对兼语句的统一分析。同时,通过对兼语句微观层面的考察,本文提出兼语句“身兼两职”的句法成分实质上是第一个事件的受事题元与第二个事件的施事题元在音系层面上同音删略的结果,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制图 动词层级 致使类兼语句 原因类兼语句 同音删略 经济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结束”类体动词参与上位构式的准入条件和汉译技巧
15
作者 舒苗 房战峰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9期46-49,共4页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和各种语料库的建立,基于语料库的行为描述法在语言研究和教学中被视为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借助COCA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研究英语“结束”类体动词finish、end、complete、terminate参与上位构式的准...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和各种语料库的建立,基于语料库的行为描述法在语言研究和教学中被视为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借助COCA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研究英语“结束”类体动词finish、end、complete、terminate参与上位构式的准入条件和汉译技巧,旨在拓展英语体动词研究深度,帮助人们更好地开展翻译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束”类体动词 反致使构式 汉译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官话位移动词“爬”的语法化分析
16
作者 霍义君 葛佳才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1期30-38,F0002,共10页
动词是次生叹词的主要来源。西南官话“爬”由位移动词虚化为次生叹词,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位移→祈使驱离→禁止→话语否定(叹词),其语义由实到虚,词性则由动词转变为叹词。与普通话位移动词“去”的语法化相比,二者在类似的虚化过程中... 动词是次生叹词的主要来源。西南官话“爬”由位移动词虚化为次生叹词,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位移→祈使驱离→禁止→话语否定(叹词),其语义由实到虚,词性则由动词转变为叹词。与普通话位移动词“去”的语法化相比,二者在类似的虚化过程中,由于语义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相对而言,西南官话“爬”的语法化速度更慢,表达的主观情感程度也更为强烈。西南官话位移动词“爬”发生语法化的根本条件,是它本身具有叹词化的语法、语义基础。其中,语义基础是其核心义“离开”,“爬”的离开义与否定义的相通性,是它最终可以转化为叹词的决定性因素;语法基础是它占据句首位置,这一位置赋予“爬”统摄全句语气情感的作用。西南官话“爬”发生叹词化的主要动因是情景中的主观化,根本动因是概念化主体的主观识解导致“爬”发生主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 西南官话 位移动词 语法化 主观化 叹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工科研究生论文摘要中动词配价研究
17
作者 王仪来 李媛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期68-70,共3页
该研究以自建工科研究生论文摘要写作语料库为基础,通过对语料库检索和调查数据分析,在配价语法的视角下描写了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高频动词的配价形式,最后总结并系统概括展示出研究生学术论文摘要中动词价位使用的特点,建立起学... 该研究以自建工科研究生论文摘要写作语料库为基础,通过对语料库检索和调查数据分析,在配价语法的视角下描写了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高频动词的配价形式,最后总结并系统概括展示出研究生学术论文摘要中动词价位使用的特点,建立起学术论文摘要的词汇语法资源体系,既为工科学习者的英语学术写作提供相关意义与功能表达的示范,也为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与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配价 语料库 学术摘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词类型和二语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主谓一致加工的影响
18
作者 周珍珍 李苗苗 《英语教师》 2024年第13期44-46,55,共4页
通过在线自定步速阅读任务,考察不同二语水平的中国学习者对英语不同动词类型(be、have/has和题元动词)主谓一致的在线加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判断和加工不同动词类型的主谓一致时存在差异,且不同二语水平也会影响其加工主... 通过在线自定步速阅读任务,考察不同二语水平的中国学习者对英语不同动词类型(be、have/has和题元动词)主谓一致的在线加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判断和加工不同动词类型的主谓一致时存在差异,且不同二语水平也会影响其加工主谓一致。依据基于线索的记忆提取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对二语主谓一致习得和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谓一致 动词类型 二语水平 基于线索的记忆提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常用饮食类动词演变研究——以“食、饮、吃、喝”为例
19
作者 尹伊达 李康澄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食、饮、吃、喝”是元明清常见的饮食类动词,其中“吃”占主导地位,使用频次最高,食用对象最广,宾语语义类型最多。“喝”是元明清新兴的饮食类动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食”与“饮”是比较古老的饮食类动词,在元明清逐渐衰落。从... “食、饮、吃、喝”是元明清常见的饮食类动词,其中“吃”占主导地位,使用频次最高,食用对象最广,宾语语义类型最多。“喝”是元明清新兴的饮食类动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食”与“饮”是比较古老的饮食类动词,在元明清逐渐衰落。从“食、饮、吃、喝”的演变情况,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单音节动词重叠表示时短量少,始于元代;二是使动用法盛行于上古,衰落于中古,罕见于明代及明代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常用饮食类动词 使用频次 食用对象 宾语语义类型 语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英语轻动词构式的空间视觉感知图式研究
20
作者 辛金明 娄琦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期86-88,共3页
语言和视觉感知系统都存在普遍虚构模式,文章从Talmy认知语义视角讨论典型英语轻动词构式的视觉感知图式的语言表征。典型英语轻动词构式与其对应的完全动词在表征虚构运动时显示出不同的路径模式,主要体现在介词选取差异上,其原因为含... 语言和视觉感知系统都存在普遍虚构模式,文章从Talmy认知语义视角讨论典型英语轻动词构式的视觉感知图式的语言表征。典型英语轻动词构式与其对应的完全动词在表征虚构运动时显示出不同的路径模式,主要体现在介词选取差异上,其原因为含有典型英语轻动词构式的句子大都表征有界量,不只在时间上有终结点,同时也要求空间上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英语轻动词构式 虚构运动 视觉感知图式系统 界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