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和血管损伤的相关性
1
作者 张文娟 胡敏 +3 位作者 杨林 周志芳 陈若虹 刘朝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5,共7页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ntic protein-4,BMP4)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以AS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动脉阻塞性疾病(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ntic protein-4,BMP4)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以AS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动脉阻塞性疾病(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CD)患者血浆BMP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浆中BMP4与炎症因子和血管损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招募38名诊断为ACD的患者(ACD组)和38名体检志愿者(对照组),抽取ACD组患者术前和对照组体检时的静脉血,比较2组血常规指标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中BMP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BMP4与以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D组患者血常规结果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1.63(1.26,1.91)vs 3.43(2.16,6.61)]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6.37(5.26,7.74)vs 15.79(7.97,20.53)]升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5.67(4.41,7.14)vs3.43(2.07,3.74)]下降(均P<0.05);ACD组患者血浆BMP4[581.26(389.85,735.64)pg/mL vs 653.97(510.95,890.43)pg/mL]、TNF-α[254.16(182.96,340.70)pg/mLvs293.29(238.90,383.44)pg/mL]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1.54(1.08,2.13)ng/mL vs 1.85(1.30,2.54)ng/mL]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175.89(118.39,219.25)pg/mLvs135.92(95.80,178.04)pg/mL](均P<0.05)。2组间促炎因子IL-1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39(205.39,403.56)pg/mL vs 378.46(243.20,448.69)pg/mL;P=0.0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BMP4水平与促炎因子IL-1β(r=0.35)、TNF-α(r=0.31)以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r=0.47)呈正相关,与抗炎因子IL-10呈负相关(r=-0.37;均P<0.01)。结论:ACD患者血浆BMP4的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的炎症水平和血管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阻塞性疾病 骨形态发生蛋白-4 炎症 血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彭晋 张龙江 +2 位作者 周长圣 卢光明 刁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38-741,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疑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行双源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扫描,并对13例患者1周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下肢血管分成12段,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正常、轻度... 目的:探讨双源CT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疑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行双源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扫描,并对13例患者1周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下肢血管分成12段,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5个级别,并将CTA与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A与DSA在显示狭窄程度方面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896)。以DSA为参照标准,在血管节段基础上,CTA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99.2%、99.3%,诊断管腔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96.7%、97.9%。结论:双源CTA在评估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是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可靠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动态血压升高与运动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张悦 黄刚 +8 位作者 刘晓翰 何韵 朱煜欣 王天博 李静廷 蒋晖 陈丽芳 张震 徐俊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运动性高血压(hypertensive response to exercise,HRE)与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早期识别和适当干预HRE对预防心血管事件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NOCAD)患者动态血... 目的:运动性高血压(hypertensive response to exercise,HRE)与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早期识别和适当干预HRE对预防心血管事件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NOCAD)患者动态血压升高与HRE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纳入517名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判断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选取其中的NOCAD患者,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期间的血压情况诊断HRE。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动态血压升高和HRE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共有347名NOCAD患者纳入统计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15±9.14)岁,其中42.4%为男性。约51.3%的患者有高血压,13.8%的患者有糖尿病。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动态血压升高是HRE的危险因素(OR=2.163,95%CI=1.094~4.275,P=0.026)。在按性别分层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在女性NOCAD患者中,动态血压升高是发生HRE的危险因素(OR=3.310,95%CI=1.387~7.902,P=0.007),而在男性NOCAD患者中,没有发现动态血压升高与HRE相关(OR=1.154,95%CI=0.370~3.603,P=0.805)。结论:在NOCAD患者特别是女性NOCAD患者中,动态血压升高与发生HRE相关。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HRE,并进一步指导这些患者在心脏康复时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心肺运动试验 运动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对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宙 刘杨 +3 位作者 王震 王咏 张娟 杨传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4-809,共6页
目的:分析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预测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 目的:分析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预测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伴有缺血的INOCA患者81例。CMVD定义为IMR≥25。据此患者分为非CMVD组(n=40)和CMVD组(n=41)。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与IMR的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估SDNN、LF/HF、SDNN联合LF/HF对CMVD的预测价值。结果:CMVD患者占51%(41/81)。CMVD组中女性患者较多,且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有缺血性心脏病家族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CMVD组(P均<0.05)。CMVD组SDNN低于非CMVD组[(101.15±24.53)mm vs.(133.78±29.68)mm,P<0.01],而LF/HF(2.52±1.22 vs.2.00±0.93,P=0.03)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8.5,P=0.002)、吸烟(OR=7.5,P=0.007)以及SDNN<100 ms(OR=4.6,P=0.018)均是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SDNN=99.5 ms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INOCA患者的CMVD(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77.5%)。结论:SDNN<100 ms是INOCA患者存在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而CMVD是引起INOCA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自主神经系统在INOCA患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心率变异性 微循环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中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隆吉俐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90-993,共4页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是指排除了其他心肌损伤原因,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心肌缺血。最初研究认为INOCA患者的预后良好,然而更大规模的长期研究表明,INOCA患者的死亡率和新发心血管事件风险均增加。IN...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是指排除了其他心肌损伤原因,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心肌缺血。最初研究认为INOCA患者的预后良好,然而更大规模的长期研究表明,INOCA患者的死亡率和新发心血管事件风险均增加。INOCA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VD)、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其中CMVD是主要发病机制。CMVD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等缺乏特异性,诊断CMVD需要借助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本文就INOCA中的CMVD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血管障碍 冠状动脉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相关危险因素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子健 李树仁 +2 位作者 许文华 申泽雪 陈佳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4期390-393,共4页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可能与女性具有特殊生理(高冠状动脉内皮剪切力、遗传倾向)、特殊时期(妊娠期、绝经期)及特定疾病(精神心理及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相关。本文就以上危险因素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之间的关系作...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可能与女性具有特殊生理(高冠状动脉内皮剪切力、遗传倾向)、特殊时期(妊娠期、绝经期)及特定疾病(精神心理及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相关。本文就以上危险因素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女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健内衣你能穿吗
7
作者 天明 《农业知识》 2002年第3期50-50,共1页
入冬以来,各种品牌的保健内衣纷纷登场。保健内衣能改善微循环、防治高血压、防治关节炎等的宣传,吸引了许多顾客。无论男女老少,穿件内衣就能治病,这的确让人心动。
关键词 保健内衣 红外线疗法 动脉阻塞性疾病 心血管功能 高磁场 药疗 药物过敏者 生殖系统 远红外线 局部血液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