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谱CTA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支架效果显示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欣 丁宁宁 +5 位作者 周丽 赵文哲 李达亮 刘哲 杨健 金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3,共6页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在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支架置入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及支架显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下肢动脉能谱CTA检查的20例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支架植入患者的图像资料[年龄(65.61&#...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在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支架置入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及支架显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下肢动脉能谱CTA检查的20例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支架植入患者的图像资料[年龄(65.61±9.65)岁;男/女:16/4]。原始图像重建为7组单能量图像(40~100 keV)、120 kVp、虚拟平扫(VUE)和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图像。图像经去骨处理后,以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显示支架,并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估,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与其他重建组图像相比,80 keV和MAR图像评分最高(P<0.01)。结论 80 keV单能量成像技术和MAR提高了下肢动脉支架内腔和结构的图像质量,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 能谱CT血管成像 单能量成像 下肢动脉 动脉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支架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中远期效果分析
2
作者 徐通洁 朱俊龙 +5 位作者 余皓 王伟明 张雷 胥雄飞 刘勇 何虎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9-1344,共6页
目的评价平行支架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平行支架(金属裸支架或覆膜支架)植入重建主髂动脉的18例有症状AIOD患... 目的评价平行支架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平行支架(金属裸支架或覆膜支架)植入重建主髂动脉的18例有症状AIO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64.8±9.0)岁。记录手术细节、临床成功、并发症和通畅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手术技术和临床成功。共植入62枚支架(金属裸支架52枚,覆膜支架9枚,肾动脉球囊扩张支架1枚)。术后出现腔隙性脑梗死、肱动脉假性动脉瘤、血红蛋白降低、血栓移入肾动脉各1例,经积极处理后出院,并发症发生率为4/18。随访期间3例患者出现再狭窄,再次血管腔内干预后恢复了通畅。术后12、18、24、30、36个月主要通畅率分别为100%、95%、90%、85%、85%。结论平行支架技术治疗AIOD 3年效果令人满意,即使是复杂AIOD患者也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和可接受的中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 平行支架技术 血管腔内治疗 中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晓华 张焱 +6 位作者 胡宪清 何建荣 金红来 林开勤 胡晓钢 吴素理 梅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以膝下动脉闭塞为主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32例,共38条肢体,均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闭塞或严重狭窄病变。结果 38条肢体中技术成功36条(94.7... 目的探讨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以膝下动脉闭塞为主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32例,共38条肢体,均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闭塞或严重狭窄病变。结果 38条肢体中技术成功36条(94.73%)。主要并发症有动脉穿孔(1例)、痉挛(1例)及穿刺点血肿(1例)。随访6个月,临床成功率92.11%(35/38)。11例坏疽患者中,1例膝上截肢,救肢率90.91%(10/11)。结论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为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膝下动脉 血管成形术 微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涂球囊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冉坤 王超 +1 位作者 赵渝 向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6-1572,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药涂球囊(DCB)对比非药涂球囊(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DCB和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药涂球囊(DCB)对比非药涂球囊(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DCB和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晚期管径丢失、术后1年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术后1年通畅率、术后1年的死亡率及截肢率。结果共纳入11个试验,1853名患者共有2150处动脉病变,其中DCB组有1110名患者,1288处动脉病变;UCB组有743名患者,862处动脉病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UCB组相比,DCB成形术明显降低了术后6个月的再狭窄率(15.2%vs 39.0%;OR:0.28;95%CI:0.17~0.48;P<0.000 01)、晚期管径丢失(-0.05~0.56 vs 0.54~1.7;WMD:-0.57;95%CI:-0.93^-0.21)和术后1年靶病变血运重建率(13.0%vs 28.1%;OR:0.39;95%CI:0.23~0.64;P=0.0002),提高了术后1年的通畅率(71.8%vs 52.9%;OR:2.32;95%CI:1.21~4.43;P=0.001),而两组的死亡率(4.8%vs 5.0%;OR:1.00;95%CI:0.62~1.63;P=0.99)及截肢率(3.4%vs 2.9%;OR:1.41;95%CI:0.74~2.70;P=0.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相比,DCB成形术是一种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无明显差异的腔内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药涂球囊 非药涂球囊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37
5
作者 颜荣华 肖恩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205-209,共5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治疗进展 血管内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技术 临床治疗 设备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易感性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建伟 叶玲 +1 位作者 刘静 李小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北京万寿路社区老年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hypertension ,EH)及EH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 (peripheralarterialocclusivedisease ,PAOD)... 目的 探讨北京万寿路社区老年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hypertension ,EH)及EH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 (peripheralarterialocclusivedisease ,PAOD)的易感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检测了 10 0例健康老年人 (NC组 )、10 0例老年EH(EH组 )及 5 9例老年EH伴PAOD患者 (EH PAOD组 )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 MTHFR等位基因呈多态性。NC组 3种基因型频率为 :CC ,31.0 % ;CT ,5 0 .0 % ;TT ,19.0 %。EH组分别为 :CC ,2 9.0 % ;CT ,4 5 .0 % ;TT ,2 6 .0 %。EH PAOD组分别为 :CC ,15 .9% ;CT ,35 .5 % ;TT ,4 8.6 %。 3组MTHFR基因的C6 77T单核苷酸突变中T突变位点的频率分别为 4 4 .0 %、4 8.5 %、6 4 .4 %。EH PAOD组与NC组、EH PAOD组与EH组比较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呈显著性差异。结论 MTHFR基因C6 77T单核苷酸突变是老年EH伴PAOD的危险因素之一 ,但可能与老年EH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氧化还原酶类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动脉闭塞性疾病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灌注成像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卢再鸣 孔繁星 +3 位作者 陆晓梅 任国强 郭文力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24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和14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下肢CT灌注扫描,计算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24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和14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下肢CT灌注扫描,计算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 me,MTT)和灌注达峰时间(ti me to peak,TTP)灌注参数,分析缺血组与对照组各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将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Fontaine分级分成4组,分别对比4个组之间各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缺血组BV、BF参数患病下肢均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组临床分级各组之间BV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F在Ⅰ级和Ⅲ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和TTP在各级别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BF值可作为CT灌注成像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病情轻重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动脉闭塞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林 田春梅 +3 位作者 栾顺莲 刘泉源 范万峰 郭兰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3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疾病病人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52例做了DSA检查,11例行手术治疗并有术后病理。以CT横断面图像为基础,结合VR、MPVR图像,对...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3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疾病病人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52例做了DSA检查,11例行手术治疗并有术后病理。以CT横断面图像为基础,结合VR、MPVR图像,对病变进行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与DSA和手术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了所有检查动脉,其中动脉硬化性闭塞症51例(16例合并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例,动脉栓塞4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动脉硬化性闭塞症2例。与DSA对比,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主干血管的狭窄与闭塞,符合率达100%。对2级及其以上股动脉分支血管病变显示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8.04%,灵敏度为97.22%,特异度为100%,符合率为98.84%。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病变范围、形态、管腔内及管壁情况,还能对血管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下肢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合理旋转时间及螺距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明 田建明 +4 位作者 王敏杰 萧毅 郝强 陆建平 李玉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筛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的合理旋转时间及螺距。方法80例PAOD患者(包括间歇性跛行48例,缺血性静息痛或溃疡32例)全部应用小剂量团注试验分别确定主动脉峰... 目的筛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的合理旋转时间及螺距。方法80例PAOD患者(包括间歇性跛行48例,缺血性静息痛或溃疡32例)全部应用小剂量团注试验分别确定主动脉峰值时间、腘动脉峰值时间及主腘动脉通过时间。患者随机均分入两组扫描参数进行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n=40),A组参数为X线管球旋转时间330 ms,螺距1.0;B组为X线管球旋转时间500 ms,螺距0.85。由2位血管影像诊断方面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盲法对下肢动脉成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不同参数下CTA图像质量。结果不同PAOD患者主动脉峰值时间(14~33 s)、腘动脉峰值时间(20~48 s)、主腘动脉通过时间(4~24 s)及主腘动脉通过速度(29~177 mm/s)差异较大,间歇性跛行和缺血性静息痛或溃疡患者上述各指标有很大一部分相互重叠。A组成像图像质量为优、良、差的节段分别占63.3%(152/240)、30.0%(72/240)、6.7%(16/240);B组成像图像质量为优、良的节段分别占98.3%(234/238)和1.7%(4/238),无成像图像质量为差的节段。结论对PAOD患者行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检查时,设定X线管球旋转时间为500 ms、螺距为0.85、扫描时间大于30 s、造影剂注射时间保持在35 s,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立芳 张晓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6期444-445,共2页
彩超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应用姚立芳①张晓波本文回顾性总结了41例双下肢动脉的检查结果,旨在对彩超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作用及局限性做进一步探讨。1资料和方法1.1资料1994年8月至1996年6月共经彩超检... 彩超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应用姚立芳①张晓波本文回顾性总结了41例双下肢动脉的检查结果,旨在对彩超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作用及局限性做进一步探讨。1资料和方法1.1资料1994年8月至1996年6月共经彩超检查下肢动脉41例,其中20例检查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疾病 动脉闭塞性疾病 彩超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双能CT血管造影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明 虞崚崴 李惠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血管造影对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已确诊断或怀疑PAOD患者行双能CT血管造影检查,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进行评估,以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评价DECT血管...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血管造影对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已确诊断或怀疑PAOD患者行双能CT血管造影检查,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进行评估,以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评价DE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结果:45例PAOD患者总计285段动脉同时接受DECT血管造影及DSA评估,90.2%(257/285)动脉节段在DE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为优,DSA显示41.1%(117/285)动脉节段狭窄程度≥50%。包括钙斑时DE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0.7%、91.5%、86.8%,87.2%和87.1%。去除钙斑后DE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管腔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4.2%、96.3%、94.1%,89.8%和91.4%。结论:DECT血管造影能够去除骨骼及下肢动脉管壁钙化斑块,有助于钙化斑块附着处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估,可作为PAOD介入治疗前的常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认知功能的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彤 王鲁宁 +1 位作者 王洁 李小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北京万寿路地区1730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电话访问、神经系统查体认知功能问卷及多普勒检查,对其中患有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人群的认知功能与非患病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周围动脉闭...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北京万寿路地区1730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电话访问、神经系统查体认知功能问卷及多普勒检查,对其中患有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人群的认知功能与非患病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周围动脉闭塞人群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得分低于正常人群,其中计算力、延迟记忆及画钟测试两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影响MMSE得分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脑卒中史、肱踝动脉压力指数阳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论: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影响认知功能,可作为认知功能下降的预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 认知功能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治疗发展史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定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5,共3页
本文简单回顾了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历史。特别指出,自1991年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和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试验等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公布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已毋庸置... 本文简单回顾了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历史。特别指出,自1991年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和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试验等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公布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已毋庸置疑。该项外科手术技术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疾病 动脉内膜切除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康兰 李小鹰 +2 位作者 李金生 陈瑞晗 刘德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 从分子遗传学水平进行基因多态性研究 ,探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 itor 1,PAI 1)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缺失 插入 (4G 5G)多态性与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以期阐明遗传易感因素在该疾病... 目的 从分子遗传学水平进行基因多态性研究 ,探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 itor 1,PAI 1)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缺失 插入 (4G 5G)多态性与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以期阐明遗传易感因素在该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Ⅰ组 )、原发性高血压病组 (Ⅱ组 )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组 (Ⅲ组 ) ,每组均选取 10 0例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别对其进行PAI 1基因启动子 4G 5G多态性分析。结果 第Ⅲ组PAI 1基因启动子 4G 4G基因型频率 (0 .4 6 )及 4G等位基因频率 (0 .6 5 )与第Ⅰ组 (0 .2 7和 0 .5 3)及第Ⅱ组 (0 .2 9和 0 .5 5 )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而第Ⅰ组与第Ⅱ组间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 ;第Ⅲ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第Ⅰ组及第Ⅱ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AI 1基因启动子区 4G 5G的多态性可能与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有关 ,其 4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l 基因启动子区 4G/5G 基因多态性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妙勇安汤治疗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靖金鹏 张玥 +1 位作者 刘壹 程志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6期1264-1272,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四妙勇安汤治疗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检索及筛选8个国内外数据库(均从建库至2020年3月)收录的四妙勇安汤治疗PAO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 目的:系统评价四妙勇安汤治疗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检索及筛选8个国内外数据库(均从建库至2020年3月)收录的四妙勇安汤治疗PAO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评价标准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通过RevMan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50篇文献,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有14项,总样本量为125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应用西药相比,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四妙勇安汤可明显提高PAOD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RR=1.20,95%CI(1.14,1.27),P<0.00001],提高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MD=0.79,95%CI(0.66,0.92),P<0.00001]和趾肱指数(toe brachial index,TBI)[RR=0.13,95%CI(0.10,0.16),P<0.00001],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MD=-8.55,95%CI(-8.99,-8.11),P<0.00001]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MD=-0.41,95%CI(-0.62,-0.19),P=0.0002],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MD=0.32(0.22,0.43),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RR=0.50,95%CI(1.15,1.64),P=0.25]。结论:四妙勇安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PAOD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且安全性相当。但鉴于所分析文献质量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得出的阳性结果仍需研究方案可靠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进一步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勇安汤 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塞脉片加手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18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学仁 尹根锁 +2 位作者 戴镇远 庄启闻 赖尧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43-44,共2页
下肢中小动脉血管闭塞性疾病常引起缺血性坏死,妊往需要高位截肢。本组18例(19侧)坏死均在Ⅲ期二级以上,按一般截肢原则,应作膝上高位截肢;经用通塞脉片(南京中医学院制药厂生产)筹药物综合治疗后,患肢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截肢平面下移至... 下肢中小动脉血管闭塞性疾病常引起缺血性坏死,妊往需要高位截肢。本组18例(19侧)坏死均在Ⅲ期二级以上,按一般截肢原则,应作膝上高位截肢;经用通塞脉片(南京中医学院制药厂生产)筹药物综合治疗后,患肢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截肢平面下移至膝关节以下,获得成功,从而保留了膝关节的功能,降低了病残率。现报导如下。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通塞 脉片/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广范围的动脉闭塞性疾病:病例报告
17
作者 Andre.,H 钱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4-165,共2页
最广范围的动脉闭塞性疾病:病例报告MaximalbefundderArteriellenVerschluβ-krankheitmitVersch1uβdesTruncusbrachiocephalicus,derA.... 最广范围的动脉闭塞性疾病:病例报告MaximalbefundderArteriellenVerschluβ-krankheitmitVersch1uβdesTruncusbrachiocephalicus,derA.subclaviasinis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Augsburg医疗中心1996年到2003年收治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行截肢术,旁路分流术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的发生率研究
18
作者 Wohlgemuth WA Freitag MH +3 位作者 Wlfle K D Bohndorf K Kirchhof K 杨海涛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2期1265-1265,共1页
关键词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 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下肢截肢术 医疗中心 分流术 发生率 旁路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Solitaire支架多模式血管内治疗后首次再通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吕华东 蓝瑞芳 +1 位作者 陈强棠 劳小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54-861,共8页
目的筛查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Solitaire支架多模式血管内治疗后首次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Solitaire支架多模式血管内治疗的10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 目的筛查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Solitaire支架多模式血管内治疗后首次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Solitaire支架多模式血管内治疗的10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术后即刻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术前和术后24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ASPECT)评估脑缺血程度,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首次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00例患者分为首次再通组(50例)和非首次再通组(50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OR=0.233,95%CI:0.133~0.446;P=0.015)、侧支代偿分级高(OR=0.342,95%CI:0.203~0.538;P=0.024)、术后24 h ASPECT评分增加(OR=0.223,95%CI:0.078~0.707;P=0.000)、术后90 d mRS评分减少(OR=0.539,95%CI:0.194~0.884;P=0.002)是Solitaire支架多模式血管内治疗后首次再通的保护因素;而取栓次数增多(OR=3.347,95%CI:1.118~5.576;P=0.002)、发病至再通时间延长(OR=4.997,95%CI:1.798~14.947;P=0.009)、术后24 h NIHSS评分增加(OR=3.038,95%CI:2.173~4.587;P=0.000)是Solitaire支架多模式血管内治疗后未首次再通的危险因素。结论Solitaire支架多模式血管内治疗后首次再通受闭塞部位、侧支代偿分级、取栓次数、发病至再通时间、术后24 h NIHSS和ASPECT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的影响,临床实践中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调整干预措施,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支架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手术技术治疗复杂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 被引量:29
20
作者 王亚冰 焦力群 +5 位作者 谌燕飞 马妍 华扬 王天龙 蔡兵 凌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分析复合手术技术在复杂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例因颈动脉闭塞和颈动脉串联性病变施行复合手术患者之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8例颈动脉闭塞患者,7例实现血管再通;4例... 目的分析复合手术技术在复杂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例因颈动脉闭塞和颈动脉串联性病变施行复合手术患者之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8例颈动脉闭塞患者,7例实现血管再通;4例颈动脉串联性病变患者,均实现血管再通。术后无一例发生脑卒中或死亡。结论采用复合手术技术治疗颈动脉闭塞和串联性病变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荐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内膜切除术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