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质子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法灌注成像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临床对比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永丽 闫峰山 +3 位作者 窦社伟 连建敏 徐俊玲 王梅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7-520,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应用。方法:一侧大脑中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的脑缺血患者25例,均采用GE-D7503.0TMR行头部ASL和DSC-PWI检查,定性观察两种技...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应用。方法:一侧大脑中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的脑缺血患者25例,均采用GE-D7503.0TMR行头部ASL和DSC-PWI检查,定性观察两种技术在脑缺血中的灌注表现;在病变区域与正常脑半球的镜像区域分别确定4个感兴趣区,测定脑血流量(CBF)值,并计算信号强度比(病变侧/对照侧)。结果:25例患者中,ASL显示灌注不足19例,灌注过度1例,灌注正常5例,DSC-PWI显示灌注不足14例,灌注过度1例,灌注延迟6例,灌注正常4例,两种方法结果一致19例,符合率为76.0%。ASL和DSC-PWI所测相对CBF比值分别为(0.462±0.130)和(0.428±0.12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0,P=0.465)。结论:无创性ASL在检测脑缺血脑血流量灌注异常时与DSC-PWI具有同样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质子自旋标记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脑缺血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动脉质子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最佳反转时间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飞宇 蔡文超 +1 位作者 张晓东 王霄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03-1807,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动脉质子自旋标记成像(ASL)技术测量前列腺癌血流量(BF)的可行性,并分析选择不同反转时间(TI)对测量值的影响。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47例进行ASL扫描,TI分别设为1 000、1 200、1 400、1 600ms,测量并比较前列... 目的探讨利用动脉质子自旋标记成像(ASL)技术测量前列腺癌血流量(BF)的可行性,并分析选择不同反转时间(TI)对测量值的影响。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47例进行ASL扫描,TI分别设为1 000、1 200、1 400、1 600ms,测量并比较前列腺癌区和非癌区的BF平均值。结果 TI为1 000、1 200、1 400、1 600ms时,前列腺癌区BF值分别为(121.70±22.90)ml/(100g·min)、(129.65±23.46)ml/(100g·min)、(126.37±23.77)ml/(100g·min)、(125.07±22.86)ml/(100g·min),均明显高于非癌区的BF值[(37.76±10.83)ml/(100g·min)、(41.58±10.90)ml/(100g·min)、(43.97±10.81)ml/(100g·min)、(45.46±10.69)ml/(100g·min),P均<0.01]。4种不同TI条件下癌区与非癌区BF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7,P=0.24)。结论 ASL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前列腺癌的血流量测量,不同TI值对前列腺癌区和非癌区BF差值的评估具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脉质子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苇 李澄 +4 位作者 陈建 薛贞龙 刘德志 杜芳 孙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8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 探讨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 (FAIR)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0名志愿者和18例脑肿瘤患者进行FAIR技术和磁敏感对比剂动态增强 (DSC)MR脑灌注成像。缺血性脑梗死患者 45例 ,其中超急性期 8例 ,按照自行制定... 目的 探讨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 (FAIR)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0名志愿者和18例脑肿瘤患者进行FAIR技术和磁敏感对比剂动态增强 (DSC)MR脑灌注成像。缺血性脑梗死患者 45例 ,其中超急性期 8例 ,按照自行制定的脑卒中方案进行检查 ,包括DWI和FAIR序列。结果  10名志愿者FAIR △S和DSC CBV都清楚显示随血流灌注的变化颅内灰质、白质和灰质团块的分布。 18例脑肿瘤患者FAIR △S显示 11例肿瘤实质部分△S超过周围正常脑组织 ,3例△S与周围脑组织相仿 ,4例△S低于周围脑组织 ,所得结果与DSC CBV一致。缺血性脑梗死 45例在DWI均有阳性发现 ,3 9例FAIR发现明确的血流灌注减低。结论 FAIR灌注技术无需注射造影剂 ,是常规MR成像技术良好的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质子自标记 磁共振灌注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脑影像结构和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邓丽霞 刘吉权 +3 位作者 倪莹莹 马梦良 黄丛萍 汪文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6-931,共6页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采取脑电仿生电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刺激后弥散张量成像(DTI)、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变化,为临床治疗PVS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0例PVS患者分为3组:脑仿生电刺激组(仿生电组)、醒脑开窍针...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采取脑电仿生电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刺激后弥散张量成像(DTI)、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变化,为临床治疗PVS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0例PVS患者分为3组:脑仿生电刺激组(仿生电组)、醒脑开窍针法组(针刺组)和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组(联合组)3组,各30例。仿生电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主电极置于天柱穴和完骨穴,每次治疗为连续刺激99min,间歇30min,再刺激99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0d;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0d;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连续治疗30d。选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疗效评分量表记录评估开始治疗前1d及结束治疗后1d的意识障碍变化,并观察记录DTI额枕束各向异性分数(FA)和ASL丘脑、额叶感兴趣区脑血流(CBF)值。结果:3组CRS-R量表评分、FA值、CBF值分比较,治疗前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与仿生电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仿生电组与联合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较针刺组、仿生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可显著提高临床促醒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脑影像结构和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植物状态 脑电仿生电刺激 醒脑开窍针法 弥散张量成像 动脉质子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