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西兰兔髂动脉血管球囊导管损伤后内膜肥厚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纪猛 陈天宝 +1 位作者 谢金东 许昌声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探讨兔髂动脉急性损伤后 ,血清中内皮素、血栓素A2 和前列环素水平的变化及血管内膜的改变。方法  1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 ,行右髂动脉球囊导管内膜剥脱术 ,术前、术后 3h及 3d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内皮素、血栓素A2 和前列环素浓... 目的 探讨兔髂动脉急性损伤后 ,血清中内皮素、血栓素A2 和前列环素水平的变化及血管内膜的改变。方法  1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 ,行右髂动脉球囊导管内膜剥脱术 ,术前、术后 3h及 3d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内皮素、血栓素A2 和前列环素浓度 ,两个月后取髂动脉测定血管内膜变化。结果 兔髂动脉损伤后血清内皮素即明显增加 ,血清中血栓素A2 浓度明显升高 ,前列环素水平则显著下降 ,血管内膜明显增厚 ,管腔狭窄 ,腔壁比 (wall lumen)显著低于对侧髂动脉。结论 髂动脉急性损伤后内皮素和血栓素A2 的升高、前列环素的水平降低及血管内膜明显增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膜增生 内皮缩血管肽类 血栓素A2 依前列醇 新西兰兔 动脉血管损伤 球囊导管 内膜肥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腰椎后路手术延迟性髂血管分支破裂1例报道
2
作者 韩公斌 孙寅 +5 位作者 徐永清 张虎 魏蛟 苏踊跃 王先聪 刁进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57-860,共4页
腰椎后路手术引起的椎体前方腹膜后动脉血管损伤十分罕见,致死率高,即使是早期发现,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也是非常凶险的并发症。我院近期成功救治了1例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并发髂内动脉分支损伤的患者,现总结报道如... 腰椎后路手术引起的椎体前方腹膜后动脉血管损伤十分罕见,致死率高,即使是早期发现,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也是非常凶险的并发症。我院近期成功救治了1例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并发髂内动脉分支损伤的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患者女性,58岁,因“腰痛伴双臀大腿外侧疼痛2年,加重伴左小腿麻木、间歇性跛行2个月”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跛行 腰椎后路手术 椎体前方 血管 融合术 动脉血管损伤 延迟性 经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10δ突变失活上调血管MMPs表达并引发血管壁结构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邢丽英 郑凌云 +6 位作者 吴玉娥 曾翠玲 桂亚丽 方海燕 吴腾 王丽京 李卫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87-1992,共6页
目的:研究p110δD910A基因突变失活(p110δ-mutant)对动脉血管结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的野生型(WT)小鼠与p110δ-mutant小鼠(n=20;20-25 g),取胸主动脉进行石蜡包埋,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以及real-time ... 目的:研究p110δD910A基因突变失活(p110δ-mutant)对动脉血管结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的野生型(WT)小鼠与p110δ-mutant小鼠(n=20;20-25 g),取胸主动脉进行石蜡包埋,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以及real-time PCR等方法,研究p110δ突变对小鼠动脉血管形态变化的影响及机制。结果:与WT相比,p110δ突变失活后小鼠主动脉血管壁变薄,管腔变大。p110δ突变失活后主动脉血管壁形态紊乱,弹力纤维局部断裂,血管中内皮细胞凋亡。p110δ突变失活后主动脉血管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量、胶原Ⅰ和胶原Ⅳ含量减少。p110δ突变失活后主动脉血管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MMP-9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PI3K活性在维持小鼠动脉血管的正常形态中起重要作用,p110δ突变失活后可能通过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促进血管壁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10δ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脉血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