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颈部不同经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庄垂加 苏稼夫 +3 位作者 周文强 黄聪阳 阮传亮 武志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穴位刺激 颈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痰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冷安明 杨静 赵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17-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祛痰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祛痰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祛痰活血汤治疗,都进行14 d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显效率是96.3%,对照组的总显效率是87.5%,在总显效率上,治疗组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眩晕与头痛评分都明显下降(P<0.05),同时经过治疗,在眩晕与头痛评分上,治疗组比对照组低(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颅内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和颈椎曲度、颈椎屈伸活动程度都明显上升(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期峰、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和颈椎曲度、颈椎屈伸活动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增加颅内动脉血流速度,从而有利于颈椎病理状况的改善,提高总体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痰活血汤 气虚血瘀型 动脉型颈椎病 颅内动脉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妇女被动吸烟对脐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谭伟坚 胡淑君 +1 位作者 冯荣 黄晓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86-387,共2页
目的 :研究孕妇被动吸烟对脐动脉血流速度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定 48例被动吸烟孕妇的脐动脉血流速度、脐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新生儿体重 ,同时与 44例正常孕妇进行比较。结果 :被动吸烟组孕妇的脐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升高 ,... 目的 :研究孕妇被动吸烟对脐动脉血流速度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定 48例被动吸烟孕妇的脐动脉血流速度、脐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新生儿体重 ,同时与 44例正常孕妇进行比较。结果 :被动吸烟组孕妇的脐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升高 ,脐动脉血中氧分压明显下降 ,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结论 :烟雾中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使孕妇血管收缩 ,影响了胎盘、胎儿的供血供氧 ,从而导致新生儿体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吸烟 动脉血流速度 血气分析 新生儿体重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测量小儿升主动脉、肺动脉血流速度:不同切面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树宝 徐允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10,共2页
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升主动脉及肺动脉血流速度可估计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狭窄程度,推算心排出量及左向右分流量等。近年来已有学者提出在成人从不同切面测量升主动脉及肺动脉血流速度的效果及结果不尽相同。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动脉血流速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多普勒方法对眼动脉血流速度的测定——眼动脉血液循环研究之一
5
作者 张丰菊 夏德昭 +5 位作者 田钟秀 石树敏 张劲松 龚传斌 韩阮 李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1年第3期21-22,共2页
前言自1980年kvernes利用脉冲多普勒方法测定正常人眼动脉的末梢分支血管滑车上动脉的血流速度以来,国外逐渐开展对眼部血液循环的研究,而国内尚无有关报道。本文旨在研究正常人眼动脉的血流速度的正常值范围、血流方向和多普勒频移的... 前言自1980年kvernes利用脉冲多普勒方法测定正常人眼动脉的末梢分支血管滑车上动脉的血流速度以来,国外逐渐开展对眼部血液循环的研究,而国内尚无有关报道。本文旨在研究正常人眼动脉的血流速度的正常值范围、血流方向和多普勒频移的表现以期作为评价眼部血管疾病的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多普勒方法 动脉血流速度 血液循环 动脉 方向 血管疾病 频谱 滑车上动脉 动脉收缩期 超声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妊娠妇女眼动脉血流速度的测定
6
作者 刘维超 邹建中 +2 位作者 谢昭鹏 邓丽波 张元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76-379,共4页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了227例正常妊娠妇女(454只眼),32例正常非妊娠妇女(64只眼)的眼动脉血流参数。结果显示:正常妊娠妇女的左、右侧眼动脉的 D、Vmax、Vmean、Vmin 都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妇女,差异有明显意义(P<0.01),但 RI...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了227例正常妊娠妇女(454只眼),32例正常非妊娠妇女(64只眼)的眼动脉血流参数。结果显示:正常妊娠妇女的左、右侧眼动脉的 D、Vmax、Vmean、Vmin 都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妇女,差异有明显意义(P<0.01),但 RI、PI 则无差异(P>0.05)。然而,在不同孕期间,RI、D 也无差异(P>0.05)。上述各血流参数在妊娠和非妊娠时,左、右两眼间均无差异(P>0.05)。本文结果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引起妊娠妇女眼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的疾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流速度 妊娠妇女 彩色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检测健康老年人颅底动脉血流速度
7
作者 黄雪芬 张立坤 徐书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S1期192-193,共2页
经颅多普勒(TCD)是一种无创伤性、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的检测颅底血管的新技术。在诊断脑血管病,研究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有独特价值。本文用TCD检测健康老年人颅底动脉血流速度,并与中、青年组进行了对照性探讨。
关键词 动脉血流速度 经颅多普勒检测 动力学变化 搏动指数 大脑中动脉 脑血管病 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 正常参考值 对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对室间隔缺损患儿脑氧合和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谢思远 韩丁 +1 位作者 李稼 欧阳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间机械通气变化对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修补术患儿区域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cO2)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CBFV)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间机械通气变化对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修补术患儿区域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cO2)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CBFV)的影响。方法选择VSD修补术患儿67例,男34例,女33例,年龄<1岁,体重3.4~11.0 kg,ASA Ⅱ或Ⅲ级。入室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调整通气参数使PETCO2初始值为30 mmHg(T30)。持续使用Fore-Sight实时监测右侧额部rScO2,TCD间断测量CBFV收缩期、CBFV舒张期、CBFV平均值。通过调整通气参数使PETCO2逐渐上升至35 mmHg(T35)、40 mmHg(T40)、45 mmHg(T45),记录对应的CBFV值以及rScO2,计算每分钟通气量(MV)和T30—T35、T35—T40、T40—T45三个时段的脑血管CO2反应性(CO2R)。结果 T30—T45时rScO2、CBFV收缩期、CBFV舒张期、CBFV平均值均明显增大(P<0.01),PI、RI均明显减小(P<0.01)。T35—T40时CO2R在最高值。结论室间隔缺损患儿在麻醉诱导阶段,机械通气对脑氧合和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有明显影响,正常低通气能明显增加脑氧合和脑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机械通气 脑氧饱和度 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联合脐血流S/D检测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黛 姚丽霞 黄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402-2403,共2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它可引起母体心、肝、肾的损伤,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损伤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导致胎儿缺氧、生长发育受限,甚至胎儿死亡。在缺氧诱导的各种相关基因的表达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起着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它可引起母体心、肝、肾的损伤,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损伤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导致胎儿缺氧、生长发育受限,甚至胎儿死亡。在缺氧诱导的各种相关基因的表达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起着关键的作用[1]。HIF-1α的表达主要受氧浓度的调节,缺氧环境可使其表达增强[2]。临床上脐动脉血流速度的收缩期峰值(S)/舒张期峰值(D)是很重要的一种判断胎儿宫内缺氧与否的指标,可作为预测胎儿宫内状况及围产儿预后的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嘲。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当中的HIF-1α表达,联合脐血流检测,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期找到简便、无创的判断胎盘功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脐血检测 重度子痫前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S/D HIF-1Α 动脉血流速度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射频治疗后超声多普勒技术对肝脏及肿瘤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卓德斌 陈萍 +3 位作者 张智坚 孙琳琳 王长霞 朱红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利用彩色能量频谱多普勒显像技术对肝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术前后肿瘤的血供情况、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评价肝癌射频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200型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对100例肝癌127个肿块集束电极射频... 目的利用彩色能量频谱多普勒显像技术对肝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术前后肿瘤的血供情况、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评价肝癌射频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200型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对100例肝癌127个肿块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肝脏及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后1周、1个月肝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瘤体内动静脉双重血供明显减少,Ⅱ、Ⅲ级供血明显减少。45例3个月复查, 15例经彩色、能量多普勒检查有血供,频谱多普勒示动脉血供8例,门静脉血供3例,双重血供4例,经化疗栓塞、射频治疗后未发现血流。76例原发性肝癌中,术前15个肿块彩色多普勒检测无血流显示,更换能量多普勒后其中8个肿块有点状或细条状血流信号;术后1周98个肿块彩色多普勒检测无血流显示,更换能量多普勒后,其中16个肿块有点状或细条状血流信号,再次予射频治疗后,彩色及能量多普勒检测均未显示血流信号。结论彩色、能量多普勒观察肝癌射频治疗前后血流的变化,可以评价肝癌射频治疗效果,能量多普勒在判断肝癌组织的微小血供及射频治疗是否彻底方面优于彩色多普勒,可作为评价疗效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变化 超声多普勒技术 治疗后 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显像 肝脏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 彩色多普勒检测 肿瘤内 门静脉血动力学 频谱多普勒 动脉血流速度 门脉血速度 信号 治疗效果 多普勒检查 原发性肝癌 血供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阮利江 周育谨 黄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TCD观察154例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114例为脑震荡,40例为脑挫伤)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4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血流异常者101例,占65.6%,其中脑...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TCD观察154例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114例为脑震荡,40例为脑挫伤)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4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血流异常者101例,占65.6%,其中脑震荡70例,脑挫伤31例。脑血流异常患者中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高者占76.2%;血流速度减低者占23.8%,受累动脉以椎基底动脉为主。脑挫伤及脑震荡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挫伤患者高于脑震荡患者,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脑血流搏动指数脑挫伤患者为1.45±0.16,脑震荡患者为1.19±0.11(P<0.05)。结论TCD可以早期发现颅脑损伤时的脑血流动力学的不同改变,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改变 超声观察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颅内动脉血流速度 颅脑损伤患者 椎一基底动脉 脑血动力学 脑震荡 脑血异常 脑挫伤 早期诊断 方法应用 搏动指数 早期发现 临床治疗 对照组 健康者 异常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脑血流变化研究
12
作者 肖永龙 倪秀石 +4 位作者 张德平 杭美琴 郑培德 戴令娟 侯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9-575,共7页
采用经颅多谱勒(TCD)测定5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睡眠前、睡眠中及睡眠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同步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分析比较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呼吸事件对脑血流的影响.结果显示OSAS患者晚间入睡前TCD测定大脑中动... 采用经颅多谱勒(TCD)测定5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睡眠前、睡眠中及睡眠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同步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分析比较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呼吸事件对脑血流的影响.结果显示OSAS患者晚间入睡前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MFV)值为(79.6±5.3)cm/s,次晨觉醒后大脑中动脉MFV值为(77.4±8.6)cm/s.所有311个呼吸事件相关的大脑中动脉MFV峰值为(94.5±20.5)cm/s,MFV谷值为(44.9±12.1)cm/s,MFV变化度为116.2±41.2%.MFV变化度与呼吸事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763,P<0.05),与SaO2变化值也呈正相关(r=0.560,P<0.05).REM期睡眠MFV变化度为142.8±55.4%,1期、2期及3+4期睡眠的MFV变化度分别为113.2±33.0%、106.2±30.7%及115.7±49.4%.以上结果表明OSAS患者夜间呼吸暂停或低通气造成脑血流速度剧烈变化,其中尤以上气道恢复通气后引起的脑血流速度下降更明显,REM期睡眠脑血流变化比其它睡眠时相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夜间 脑血 脑卒中 动脉血流速度 呼吸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姚爱明 关骅 +3 位作者 张贵平 李雪梅 胡胜军 何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OH)的临床机制。方法:对45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30°、60°、80°斜立试验,测量斜立后血压、脉搏、大脑中动脉血流(CBF)速度。根据斜立后是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OH)的临床机制。方法:对45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30°、60°、80°斜立试验,测量斜立后血压、脉搏、大脑中动脉血流(CBF)速度。根据斜立后是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第1组24例患者无OH症状,能完成全部的测试;第2组21例患者均出现OH症状,18例因不能耐受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而完成部分试验,3例完成全部试验。统计表明,无症状组平卧位与斜立位的血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平卧位与斜立30°的脉搏、CBF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斜立60°、8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有症状组平卧位与斜立30°的CB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斜立各角度间的CB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在斜立30°时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而脉搏、CBF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①脊髓损伤后早期,斜立30°15min不影响CBF速度,不出现OH症状;②血压下降并不是引起OH出现症状的直接原因,CBF速度下降是引起OH症状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体位性低血压 大脑 动脉血流速度 斜立试验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崔国胜 郝有志 +2 位作者 马占峰 刘刚 李宗锴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968-2972,共5页
目的:探讨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再予以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生命质量变化并比较,评价2组疗效、苏醒率和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改善患者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左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GCS评分、脑电图评分量表(EEG评分)、残废等级量表(DRS评分)、心理功能、日常生活、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脑外伤后昏迷具有促醒作用,这可能和该方法能改善脑部血流量,促进脑部病理生理恢复,缓解昏迷和脑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厥阴经电刺激 高压氧 脑外伤后昏迷 促醒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生命质量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ology:TCD诊断Bow Hunter综合征
15
作者 杨中华 PARK J H +1 位作者 SONG J SHIN J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3期266-266,共1页
患者,男性,59岁。向左转动头部时突发短暂眩晕和复视,当头直立时或倾斜时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头颈MRA显示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图1)。向左侧旋颈转头过程中,进行了TCD检查,向左侧旋颈转头时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头恢复直立位... 患者,男性,59岁。向左转动头部时突发短暂眩晕和复视,当头直立时或倾斜时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头颈MRA显示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图1)。向左侧旋颈转头过程中,进行了TCD检查,向左侧旋颈转头时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头恢复直立位时血流突然增加(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TER综合征 TCD检查 动脉血流速度 动脉发育不良 诊断 神经系统症状 MRA 直立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血小板计数对外伤后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夏坤伟 陈礼刚 +1 位作者 张苓 孟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746-1749,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肘静脉血小板计数(PLT计数)与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损伤保守治疗患者387例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伤后1、2、3、5、7 d和14 d对...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肘静脉血小板计数(PLT计数)与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损伤保守治疗患者387例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伤后1、2、3、5、7 d和14 d对患者行TCD检查测量所得的VmMCA值,同时采集患者肘静脉血测量所得的PLT计数,伤后24 h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分值。将伤后治疗过程中14 d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列为梗塞组,14 d内未出现脑梗死者列为对照组。如果梗塞组患者于14 d内某时刻出现了脑梗死则将不再继续测量比较,剩余患者(最终在14 d内某时刻均已发生脑梗死)继续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回顾性研究梗塞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14 d内各时段(1、2、3、5、7 d和14 d)测量所得的VmMCA、PLT计数,分析外伤性脑梗死(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PTCI)与伤后各时段Vm MCA、PLT计数之间的关系,研究两者及两者结合对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作用,以及伤后第1天VmMCA、PLT计数与伤情严重程度(GCS评分)关系。结果梗塞组VmMCA较对照组快(Z=-5.302,P<0.01),梗塞组PLT计数较对照组低(Z=-6.702,P<0.01),伤后第1天的VmMCA值越高,PLT计数越低,GCS越低,伤情越重。结论颅脑损伤后VmMCA增高、PLT计数降低与伤后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将两者联合对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生有早期预测作用,伤后1 dVm MCA、PLT计数对伤情严重程度有评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死 颅脑损伤 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联合应用预测围产儿结局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玲 钟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04-1606,共3页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NST)、胎儿生物物理评分(BPS)和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联合应用预测围产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 048例孕妇运用NST、BPS和S/D值的方法进行监测,对其胎儿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NST无反应型+可疑型组中、BPS≤6...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NST)、胎儿生物物理评分(BPS)和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联合应用预测围产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 048例孕妇运用NST、BPS和S/D值的方法进行监测,对其胎儿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NST无反应型+可疑型组中、BPS≤6组中与S/D≥3组中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NST反应型组、BPS>6组与S/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T无反应型+可疑型联合BPS≤6预测围产儿预后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34%、90.20%、98.88%和59.35%;NST无反应型+可疑型联合S/D≥3的预测值分别为90.27%、83.33%、89.66%、38.71%;BPS≤6联合S/D≥3的预测指标分别为90.62%、94.03%、99.55%、40.65%。NST无反应型+可疑型、BPS≤6和S/D≥3三项联合监测的预测指标分别为90.37%、98.36%、99.88%、38.71%。结论:联合应用NST、BPS和S/D值对孕妇进行监测,对围产儿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对于降低并防止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应激试验 生物物理评分 动脉血流速度 围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芪活血胶囊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存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313-2315,2319,共4页
目的:探讨归芪活血胶囊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2次/d,500mg/次;... 目的:探讨归芪活血胶囊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2次/d,500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归芪活血胶囊,1粒/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通过治疗后临床疗效,X线片检测治疗前后颈椎弧度变化;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治疗前后基底动脉(BA)和左右双侧椎动脉(LVA和RVA)血流速度变化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6%,无效率仅为4%;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84%,无效率为6%,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颈椎弧度均有改善,观察组增大到(11.62±3.78)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和左右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芪活血胶囊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对颈椎病效果显著,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芪活血胶囊 硫酸氨基葡萄糖 动脉型颈椎病 后颈椎弧度 基底动脉 动脉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