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CO在LPS诱导的离体兔肺动脉舒张反应下降中的作用
1
作者 黄新莉 凌亦凌 +2 位作者 朱铁年 孟爱宏 邢邯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26-1126,共1页
关键词 动脉舒张反应下降 离体兔 一氧化氮 一氧化碳 脂多糖 L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高胆固醇血症兔外周动脉舒张功能及精氨酸的对抗作用
2
作者 黄晓玲 涂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高胆固醇血症 外周动脉舒张功能 精氨酸 对抗作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P产生的兔股动脉舒张部分由NO介导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玲 徐标 Albert FERRO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 :研究cAMP产生的周围血管扩张作用是否与激活一氧化氮合酶 (NOS)有关。方法 :利用家兔股动脉恒流灌注模型 ,观察股动脉内灌注不同浓度的dbcAMP(膜渗透性cAMP)或腺苷酸环化酶的直接激动剂forskolin后灌注压的变化及NOS抑制剂L -NAM... 目的 :研究cAMP产生的周围血管扩张作用是否与激活一氧化氮合酶 (NOS)有关。方法 :利用家兔股动脉恒流灌注模型 ,观察股动脉内灌注不同浓度的dbcAMP(膜渗透性cAMP)或腺苷酸环化酶的直接激动剂forskolin后灌注压的变化及NOS抑制剂L -NAME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 :dbcAMP和forskolin均产生浓度依赖的周围血管舒张 ,NOS抑制剂L -NAME部分阻断这种作用。结论 :cAMP产生的周围血管扩张作用部分通过激活NOS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环-磷酸 一氧化氮 动脉 血管内皮细胞 CAMP 动脉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在运动调控动脉舒张过程中的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凤至 孙朋 刘淑卉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88,共10页
动脉舒张功能障碍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运动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无创手段,可通过引起血流动力学和相关因子的变化,进一步调节动脉生理进程。通过综述以往研究发现,分布在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在... 动脉舒张功能障碍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运动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无创手段,可通过引起血流动力学和相关因子的变化,进一步调节动脉生理进程。通过综述以往研究发现,分布在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在调节动脉舒张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运动可通过激活(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内皮源性血管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而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张和收缩。同时,试图探讨“运动-GPCR-动脉舒张”的相关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G蛋白偶联受体PCR 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 内皮源性血管收缩因子 动脉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沛 张俊霞 +4 位作者 唐莉 张蓉 华国勇 胡全忠 侯倩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5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关系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超声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low medi...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关系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超声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反应,将患者分为3组:重度FMD受损组、轻度FMD受损组和FMD功能正常组,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入组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各组间缺血性卒中事件复发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入组126例患者,完成随访123例,其中重度FMD受损组、轻度FMD受损组和FMD功能正常组分别有25例、52例和46例。3组患者一年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8例(32.0%)、12例(23.1%)、4例(8.7%)。FMD重度功能障碍组卒中复发率高于FMD功能正常组(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比值比(odds ratio,OR)3.65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35~11.777,P=0.030],高血压(OR 3.286,95%CI 1.069~10.104,P=0.038),FMD重度受损(OR 6.155,95%CI 1.333~28.420,P=0.020),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OR 1.053,95%CI 1.001~1.107,P=0.045)为非心源性卒中一年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FMD重度受损与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相关,且为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非心源性 缺血性卒中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氧对兔肾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丰贵文 于立新 龙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25-928,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对肾动脉内皮依赖性一氧化氮(NO)和内皮衍性超极化因子(EDHF)途径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器官槽法,以兔肾动脉环为研究对象,首先抑制PGI2舒张途径,然后再分别抑制NO和EDHF舒张途径,对给与血管环以缺氧/复氧处理,观...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对肾动脉内皮依赖性一氧化氮(NO)和内皮衍性超极化因子(EDHF)途径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器官槽法,以兔肾动脉环为研究对象,首先抑制PGI2舒张途径,然后再分别抑制NO和EDHF舒张途径,对给与血管环以缺氧/复氧处理,观察缺氧/复氧分别对NO和EDHF舒张途径的影响。结果缺氧/复氧使NO途径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而缺氧/复氧对EDHF途径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无变化。结论缺氧/复氧导致兔肾血管内皮衍性NO途径的舒张损伤,而对EDHF途径的舒张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复氧 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大血管手术 肾移植 肾脏血管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变化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预测意义
7
作者 金振一 崔兰 +1 位作者 秦孝智 沈铁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 冠状动脉支架术 再狭窄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脐动脉血流速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3
8
作者 杨媛媛 刘晓军 韦雯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血流S/D比值,探讨S/D比值增高的病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157例脐动脉血流S/D比值增高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120例S/D比值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S/D比值增高的病因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血流S/D比值,探讨S/D比值增高的病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157例脐动脉血流S/D比值增高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120例S/D比值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S/D比值增高的病因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①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0例,脐带绕颈3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8例,羊水过少17例,糖尿病13例,过期妊娠11例,双胎8例,前置胎盘5例,胎儿畸形5例;②观察组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新生儿畸形及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共9例,其中3例合并子痫前期重度,2例胎儿生长受限,2例双胎输血综合征,染色体异常1例,围产儿死亡7例。结论多种产科并发症、合并症及胎儿畸形可致脐动脉血流S/D比值增高,脐动脉血流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存在高危因素时,胎儿脐动脉血流监测对预测不良妊娠结局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孕期加强监测,适时终止妊娠,有助于改善母婴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流 S/D比值 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 围产儿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脐动脉异常频谱定量分析对非足月胎儿围生期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文静 李天刚 +2 位作者 王颜曌 郑玉兰 燕飞雷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非足月胎儿脐动脉舒张期末期血流消失(AEDF)节段(Ta)与心动周期(Ttot)比值(Ta/Ttot值)对胎儿围生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检查出现胎儿脐动脉AEDF的42例孕妇(孕20... 目的:探讨非足月胎儿脐动脉舒张期末期血流消失(AEDF)节段(Ta)与心动周期(Ttot)比值(Ta/Ttot值)对胎儿围生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检查出现胎儿脐动脉AEDF的42例孕妇(孕20~37周)为研究对象,按照胎儿结局分为围生期死亡组(19例)和围生期存活组(23例),比较两组孕妇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脐动脉AEDF胎儿围生期死亡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Ta/Ttot值及相关因素对脐动脉AEDF胎儿围生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与围生期死亡组比较,围生期存活组孕妇分娩孕周较晚,死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较大,Ta/Ttot值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死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混杂因素(P>0.05),分娩孕周及胎儿Ta/Ttot值是影响脐动脉AEDF胎儿围生期结局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胎儿Ta/Ttot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最佳截断值为0.330,灵敏度73.7%,特异度82.6%;分娩孕周AUC为0.830,最佳截断值为223天,灵敏度84.2%,特异度69.6%;分娩孕周联合Ta/Ttot值AUC为0.874,最佳截断值为0.393,灵敏度91.3%,特异度73.7%。结论:脐动脉AEDF的非足月胎儿中Ta/Ttot值及分娩孕周对预测胎儿围生期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舒张期末期血流消失 心动周期 分娩孕周 围生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可逆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指征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珊珊 刘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9-243,共5页
心脏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方法,但并非所有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都适合心脏移植。肺动脉高压作为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可能会增加心脏移植术后右心衰竭的发生率,其与心脏移植术后受者的早期和晚... 心脏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方法,但并非所有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都适合心脏移植。肺动脉高压作为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可能会增加心脏移植术后右心衰竭的发生率,其与心脏移植术后受者的早期和晚期死亡风险相关。在临床实践中,不同移植中心对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指征的评判标准不一。术前正确地评估手术指征是决定心脏移植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肺动脉高压的定义、病因及其对心脏移植的影响、诊断方法及其可逆性的判断,可逆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性治疗及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可逆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动脉高压 终末期心力衰竭 平均肺动脉 肺血管阻力 跨肺压力梯度 动脉收缩压 动脉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凤娟 黄燕平 +6 位作者 刘东红 林红 范瑞 李翠玲 刘艳秋 陆堃 邓春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年轻的无全身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门诊或住院确诊ED的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平均年龄30.4±4.3岁),健康对照组33例(平均年龄29.8&#... 【目的】探讨年轻的无全身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门诊或住院确诊ED的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平均年龄30.4±4.3岁),健康对照组33例(平均年龄29.8±3.9岁)。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方法进行心功能评价。常规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E峰、A峰,E/A,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室等容收缩时间(IVCT)、脉冲血流多普勒Tei指数。组织多普勒计算二尖瓣后瓣环的E′、A′,等容舒张时间(IVRT′)、等容收缩时间(IVCT′)、心肌做功指数(MPI)、E/E′,及血流多普勒与组织多普勒测量的等容舒张时间差值(TIVRT-IVRT′)。同时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D患者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8.5%±2.7%vs 13.4%±2.5%,P<0.001),血流多普勒Tei指数增大(0.55±0.08 vs 0.41±0.06,P<0.001),IVRT延长(85.5±13.4 ms vs 61.7±8.4 ms,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MD与IVRT(r=-0.63)、Tei指数(r=-0.55)及TIVRT-IVRT′(r=-0.47)均有显著相关性(P<0.001)。FMD与E/E′、E、E/A,LVEF均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在ED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左室舒张功能降低。IVRT作为评价舒张功能的一个敏感指标,与FMD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勃起功能障碍 左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武云涛 朱润秀 +5 位作者 高迎春 袁军 陈艳梅 刘立新 姚依群 周书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3-623,共1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功能 糖尿病患 高血压 冠心病 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血流探测法评价心肺复苏时血流动力学效果的可行性研究
13
作者 邹向阳 崔华荣 +2 位作者 张世明 张琼 高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255,266,共4页
目的探讨用多普勒血流探测所测参数评价心肺复苏时血流动力学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杂种犬12只,采用电击致犬室颤的动物模型,心跳停止及复苏前后进行主动脉内压(AOP)、中心静脉压(CVP)、犬右颈总动脉多普勒血流参数的连续有创同步监测... 目的探讨用多普勒血流探测所测参数评价心肺复苏时血流动力学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杂种犬12只,采用电击致犬室颤的动物模型,心跳停止及复苏前后进行主动脉内压(AOP)、中心静脉压(CVP)、犬右颈总动脉多普勒血流参数的连续有创同步监测记录,从所测参数中筛选出与主动脉舒张压(ADP)、冠脉灌注压(CPP)关系密切的参数,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室颤前,犬右颈总动脉多普勒血流参数特征是: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为(85±25)cm/s,舒张期血流速度(Vd)为(27±15)cm/s;二者比值(S/D)为4.2±2.2;闭胸复苏时,Vs为(86±31)cm/s(P>0.05),Vd为(7.9±5.7)cm/s(P<0.001),S/D为14.2±6.5(P<0.001)。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Vd随着ADP、CPP的增大而增大,S/D随着ADP、CPP的增大而减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Vd与ADP相关系数为0.172(P>0.05);Vd与CPP相关系数为0.204(P>0.05);S/D与ADP相关系数为-0.109(P>0.05);S/D与CPP相关系数为-0.191(P>0.05)。尚不能认为Vd、S/D与ADP、CPP的相关性成立。结论多普勒血流参数中,Vd、S/D与ADP、CPP的关系密切,但其相关性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多普勒血流探测 动脉舒张 冠脉灌注压 舒张期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涵志 程旭青 +1 位作者 朱爱华 陈行元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7期424-426,共3页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检测2 1例用氯沙坦 (5 0mg·d 1 × 12周 )治疗前后的EH患者的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NTG MD) ,...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检测2 1例用氯沙坦 (5 0mg·d 1 × 12周 )治疗前后的EH患者的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NTG MD) ,同时取 2 0例正常健康者和 18例经氢氯噻嗪 (12 .5mg ,bid× 12周 )及 或美托洛尔 (2 5~ 5 0mg ,bid× 12周 )治疗的EH患者作对照组 ,并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EH患者治疗前较正常健康者其FMD呈显著降低 [(7.2 3± 2 .2 7) %和(7.3 6± 2 .0 8) %,vs(11.79± 3 .0 6) %,P <0 .0 1] ,经氯沙坦治疗后FMD呈显著升高 [(7.3 6± 2 .0 8) %,vs(10 .5 3± 2 .70 ) %,P <0 .0 1] ,而对照治疗组治疗后FMD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NTG MD正常健康组与E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同时两组EH组在治疗前后NTG MD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H患者存在着显著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流量介导舒张活性 血管内皮功能 E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与不伴肾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春秋 陈洁 +1 位作者 柳红 陶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通过血管超声探讨伴与不伴肾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SLE患者80例,其中伴肾炎患者40例,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FMD)。将患者按照病程(≥2年和<2年)、SLEDAI评分(≥18分... 目的通过血管超声探讨伴与不伴肾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SLE患者80例,其中伴肾炎患者40例,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FMD)。将患者按照病程(≥2年和<2年)、SLEDAI评分(≥18分和<18分)、年龄(≥25岁和<25岁)分别分组,比较各组CIMT和FMD差异。结果在所有SLE患者中,CIMT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P <0.05),FMD与患者年龄和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 <0.05),CIMT和FMD在年龄≥25岁的SLE患者中较年龄<25岁的患者更为异常(P <0.05),而SLEDAI评分≥18的患者的FMD低于SLEDAI评分<18的患者(P <0.05)。CIMT在伴与不伴肾炎的SLE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FMD在伴有肾炎的SLE患者中低于不伴有肾炎的SLE患者(P <0.05)。在伴有肾炎的SLE患者中,CIMT在年龄≥25岁的SLE患者中高于年龄<25岁的患者(P <0.05),FMD在病程≥2年的患者中低于较病程<2年的患者(P <0.05)。结论合并肾炎的SLE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导致早期器官损伤的危险性较不伴肾炎的SLE患者有更高的危险。早期积极治疗可能防治内皮功能障碍。FMD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可重复的、有效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肾炎 血管内皮功能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