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区域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勇 何玲 +2 位作者 李郑 陈晗梅 李一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561-1564,共4页
目的初探区域动脉自旋标记(TASL)脑灌注成像技术选择性标记两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分布区。方法使用区域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方法对48例患者的左右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进行标记,得到上述不同血管的脑血流量分布图,并分析其图像质... 目的初探区域动脉自旋标记(TASL)脑灌注成像技术选择性标记两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分布区。方法使用区域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方法对48例患者的左右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进行标记,得到上述不同血管的脑血流量分布图,并分析其图像质量。结果获得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分布区的同时得到脑血流分布异常、侧枝循环的血流分布区。结论区域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可以获得不同血管的脑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灌注 动脉自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2253-2254,共2页
目的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收的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6例,入选者均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D-ASL、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目的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收的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6例,入选者均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D-ASL、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MRA、3D-ASL检查结果,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MRA、3D-ASL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经病理诊断106例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阳性、阴性各78例、28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3D-ASL诊断准确率(93.40%)、特异度(92.86%)、敏感度(93.59%)均高于MRA(67.92%、64.29%、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准确率较高,利于提升疾病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标记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探讨胎儿窘迫对极早产儿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3
作者 薛倩茹 秦璠玥 +4 位作者 张晨 孔祥博 薛艳然 郭笑婵 徐发林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263-270,共8页
目的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技术评估存在胎儿窘迫的极早产儿出生后脑血流灌注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53例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 目的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技术评估存在胎儿窘迫的极早产儿出生后脑血流灌注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53例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胎儿窘迫分为窘迫组(n=22)和非窘迫组(n=31),分析两组患儿脑组织不同感兴趣区域脑血流差异,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胎儿窘迫与脑血流变化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或校正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窘迫组的单胎比例高于非窘迫组[81.8%(18/22)与54.8%(17/31),χ^(2)=4.176,P<0.05]。两组极早产儿在双侧额叶[左侧:23.9(21.7,28.0)ml/(100 g·min)与21.5(18.2,23.8)ml/(100 g·min),t=-2.826;右侧:(24.5±0.9)ml/(100 g·min)与(21.2±0.8)ml/(100 g·min),t=2.773]、双侧颞叶[左侧:(22.8±0.9)ml/(100 g·min)与(19.8±0.6)ml/(100 g·min),t=2.834;右侧:(23.2±0.9)ml/(100 g·min)与(20.8±0.7)ml/(100 g·min),t=2.108]、双侧顶叶[左侧:(24.0±1.1)ml/(100 g·min)与(19.4±0.8)ml/(100 g·min),t=3.377;右侧:25.6(18.9,28.1)ml/(100 g·min)与19.6(16.3,22.5)ml/(100 g·min),t=-2.311]、双侧枕叶[左侧:(25.7±1.4)ml/(100 g·min)与(21.2±0.9)ml/(100 g·min),t=2.796;右侧:(26.3±1.6)ml/(100 g·min)与(21.7±1.0)ml/(100 g·min),t=2.583]、双侧基底节[左侧:(35.4±1.5)ml/(100 g·min)与(29.0±0.8)ml/(100 g·min),t'=3.872;右侧:(34.9±1.4)ml/(100 g·min)与(29.3±1.0)ml/(100 g·min),t=3.457]、双侧丘脑[左侧:(40.0±2.0)ml/(100 g·min)与(35.0±1.3)ml/(100 g·min),t=2.157;右侧:(40.5±1.7)ml/(100 g·min)与(35.1±1.1)ml/(100 g·min),t=2.783]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比较中,窘迫组高于非窘迫组(P值均<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单胎、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纠正胎龄、性别、ASL成像技术检查时最近一次红细胞压积、辅助通气时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异常、羊水污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糖尿病、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后,胎儿窘迫与双侧颞叶(左侧,95%CI:0.208~4.941;右侧,95%CI:0.047~4.636)、左顶叶(95%CI:0.896~6.466)、双侧基底节(左侧,95%CI:2.230~8.983,右侧,95%CI:1.503~8.912)的CBF仍相关(P值均<0.05)。结论利用ASL成像技术对极早产儿出生后大脑各感兴趣区的CBF进行定量测量,发现胎儿窘迫可使极早产儿双侧颞叶皮质、左顶叶双侧基底节血流灌注升高,可能导致极早产儿脑损伤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窘迫 血流灌注 磁共振 动脉自标记成像技术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段琳言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8-721,共4页
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社会负担沉重^([1])。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居世界首位,2020年新发脑卒中人数达340万^([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早期识别脑缺血,指导临床快速开展治疗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社会负担沉重^([1])。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居世界首位,2020年新发脑卒中人数达340万^([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早期识别脑缺血,指导临床快速开展治疗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致死率、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自标记成像 预后 缺血半暗带定量 闭塞部位定位 标记后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联合3D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2
5
作者 陈锋 张光辉 +4 位作者 李忠维 王爱杰 梁辉 王英 张国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磁共振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ASL)与3D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的影像表现,并进一步评价其对溶栓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3.0T MRI扫描仪,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MRA、3D ASL及SWAN检...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磁共振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ASL)与3D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的影像表现,并进一步评价其对溶栓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3.0T MRI扫描仪,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MRA、3D ASL及SWAN检查。两名神经影像诊断专家分别独自评价DWI、MRA、3D ASL、SWAN影像表现。结果 52例(82.5%)患者ASL-CBF表现为血流灌注减低,其中38例(73.1%)患者ASL低灌注范围明显大于DWI;16例(30.8%)ASL低灌注患者SWAN像检测到大脑中动脉血栓。11例(17.5%)患者ASL显示明显高灌注。12例(75.0%)ASL低灌注患者和4例(25.0%)ASL高灌注患者,SWAN像显示梗死区内和/或边缘存在出血性低信号。结论3D ASL联合SWAN成像既能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特点、责任动脉内血栓,还能够评价患者潜在出血风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3D动脉自标记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结合标记后延迟时间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唐世龙 何玲 +3 位作者 刘波 刘先凡 钦斌 冯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8-933,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0~24 h、1~3 d、3~7 d、7~15 d、15~28 d日龄段、临床诊断为HIE患儿各40例...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0~24 h、1~3 d、3~7 d、7~15 d、15~28 d日龄段、临床诊断为HIE患儿各40例;选取各日龄段正常新生儿各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新生儿均行常规MR和3D-ASL灌注扫描,其中0~24 h、1~3 d组3D-ASL脑血流灌注扫描中标记后延迟时间(PLD)预设为1025 ms,其余组PLD预设为1525 ms。比较各日龄段临床诊断为HIE患儿与相应日龄段正常新生儿3D-ASL灌注脑血流量,总结各日龄段HIE患儿3D-ASL灌注脑血流量特点。结果 1~3 d组患儿3D-ASL灌注脑血流量除额叶区外均高于相应日龄段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4 h、3~7 d组患儿3DASL灌注脑血流量低于相应日龄段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5 d、15~28 d组患儿3D-ASL灌注脑血流量与相应日龄段正常新生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ASL可以反映脑血流灌注情况,与MR平扫序列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HIE的病理过程,有助于早期诊断H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磁共振成像 血管循环 血液灌注 自旋标记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脑血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甘敏 陈飞 +3 位作者 戴真煜 胡建斌 姚立正 袁振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2159-2163,共5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正常人不同脑区脑血流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招募39例正常志愿者,行3.0T头颅MR平扫及3D-ASL检查。按年龄分为少年组(11-18岁)...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正常人不同脑区脑血流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招募39例正常志愿者,行3.0T头颅MR平扫及3D-ASL检查。按年龄分为少年组(11-18岁),青年组(19-39岁)和中年组(40-55岁)三组。ASL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分析得到全脑血流量(CBF)图,在CBF图上分别在两侧对称位置额、顶、颞、枕叶皮层及白质,小脑半球及脑干选取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的CBF值。比较脑组织两侧对称位置ROI的CBF值,比较男、女不同性别间各ROI的CBF值,并比较不同年龄三组间各ROI的CBF值。结果 两侧额、顶、颞、枕叶皮层及白质,小脑半球的CBF均无统计学差异。女性各脑区CBF值均稍高于男性,然而两组间各对应脑区的CBF均无统计学差异。少年组、青年组两组额、顶、颞、枕叶皮层及小脑半球CBF值明显高于中年组(P均〈0.05),青年组仅额叶皮层CBF值明显低于少年组(P〈0.05)。结论 3D-ASL可定量测量各脑区CBF值,临床运用价值高。正常人两侧CBF对称,无性别差异,脑皮层CBF随着年龄增长值有随之下降趋势,额叶皮层最早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标记 灌注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MRI脑血流灌注成像在亚临床期肝性脑病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炯 韩盈 +3 位作者 崔晓明 李涛 周卫华 马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1993-1996,共4页
目的用动脉自旋标记(ASL)MRI灌注成像技术评价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患者基底节区的脑血流灌注模式。方法对16例经神经心理试验诊断为SHE的患者和13例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MRI平扫和ASL灌注成像,分别测量双侧尾状核头、... 目的用动脉自旋标记(ASL)MRI灌注成像技术评价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患者基底节区的脑血流灌注模式。方法对16例经神经心理试验诊断为SHE的患者和13例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MRI平扫和ASL灌注成像,分别测量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丘脑和额叶白质的脑血流量(CBF),并以同侧额叶白质作为参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HE患者各感兴趣区与白质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BF值右侧分别为0.88±0.17,1.01±0.06,0.96±0.13和0.93±0.10,左侧分别0.91±0.15,1.00±0.07,0.94±0.12和0.97±0.11,志愿者相应部位CBF值右侧分别为0.81±0.04,0.95±0.04,0.88±0.04和0.90±0.04,左侧分别为0.81±0.02,0.94±0.04,0.87±0.05和0.92±0.04。结论 ASL脑血流灌注成像探测到SHE患者基底节区的脑血流灌注是增加的。SHE患者基底节区灌注增加是血流从皮质到基底节区的重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性肝性 磁共振 动脉自标记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分析阿尔茨海默病脑血流灌注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世娟 王志群 +2 位作者 梁佩鹏 赵志莲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应用脉冲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改变情况。方法采集静息状态下17例AD患者(AD组)及1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动脉自旋标记的灌注成像数据,计算其相对脑血流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患者双侧颞叶、... 目的应用脉冲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改变情况。方法采集静息状态下17例AD患者(AD组)及1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动脉自旋标记的灌注成像数据,计算其相对脑血流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患者双侧颞叶、左侧额叶、双侧顶叶、双侧枕叶及左侧丘脑的相对脑血流量均有下降。结论动脉自旋标记的灌注成像为检测AD患者异常灌注改变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AD患者的低灌注与其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自旋标记 血液灌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在平原及高海拔地区动态变化的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文佳 刘洁 +3 位作者 娄昕 李锐 郑丹丹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81-883,891,共4页
目的平原人口在急进高原时因低压缺氧会发生脑血流量改变。本研究利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测量平原受试者在平原及高海拔地区脑血流量值,进一步了解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脑血流量的动态变化。资料与方法 6名平原健康受试者快速进驻高原并停留... 目的平原人口在急进高原时因低压缺氧会发生脑血流量改变。本研究利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测量平原受试者在平原及高海拔地区脑血流量值,进一步了解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脑血流量的动态变化。资料与方法 6名平原健康受试者快速进驻高原并停留5 d,然后返回平原。扫描在平原和高原两地进行,试验仪器为2台同一机型的3.0T MR扫描仪。共进行8次MRI扫描,所有扫描参数一致,观察受试者脑血流量值的变化。结果受试者快速进驻高原后,脑血流量值较平原脑血流量值明显上升,并达到一定的峰值,进驻高原第1天全脑、灰质及白质区域的脑血流量值与平原脑血流量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停留第2天,脑血流量值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第3天稍有上升,然后脑血流量值持续下降至低于进驻高原前在平原的脑血流量值;回到平原1周后,全脑、灰质、白质区域的脑血流量值仍低于进驻高原前在平原的脑血流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原人口快速进驻高原后,脑血流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随着高原习服,脑血流量逐渐降低至低于平原脑血流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血管循环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动脉自标记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高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在脑膜瘤中的对比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娟 黄玲 +3 位作者 纪宇 邵纯纯 苏凯 邵广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726-730,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膜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41例在我院行磁共振检查的脑膜瘤患者的影像资料,... 目的分析比较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膜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41例在我院行磁共振检查的脑膜瘤患者的影像资料,除颅脑MRI常规序列外,均行ASL及DSC灌注检查,采用定量法及视觉分析法对两种灌注资料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ASL CBF和DSC的rCBF、rCBV相关性;将两种灌注方式的图像分为三个等级进行评分,用Fisher检验分析两种灌注方式图像评分的差异。结果ASL CBF与DSC rCBF之间、ASL CBF与DSC rCBV之间存在显著相关,ASL与DSC图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评价脑膜瘤脑血流灌注方面,ASL与DSC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但与DSC图像相比,ASL图像磁敏感伪影明显减少,同时无需使用对比剂,可重复性好,尤其适用于多次复查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标记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 膜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的睡眠剥夺大脑血流灌注特点
12
作者 王潇磊 李磊磊 +6 位作者 韩博 孙泽恒 辛轲轲 林港 张蓉 朱元强 白亚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3-658,共6页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与正常睡眠状态下大脑血流灌注特点的差异。资料与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在西安市各高校中招募50例受试者。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比较睡眠剥夺后与正常...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与正常睡眠状态下大脑血流灌注特点的差异。资料与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在西安市各高校中招募50例受试者。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比较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分析两种状态下差异脑区的rCBF与PVT脱漏频次差值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睡眠后相比,睡眠剥夺后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双侧顶上小叶、左侧眶部额中回、双侧颞中回、右侧中央后回、双侧角回的血流灌注显著减低,而双侧丘脑、左侧楔前叶、右侧内侧前额叶、左侧后扣带回、左侧颞下回的血流灌注明显增高(FDR校正,P<0.05,团块大小≥20体素)。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及右侧顶上小叶的rCBF变化与PVT脱漏频次差值呈负相关(r=-0.56,P<0.001;r=-0.64,P<0.001),左侧楔前叶的rCBF变化与PVT脱漏频次差值呈正相关(r=0.72,P<0.001)。结论默认网络、额顶网络及丘脑相关脑区血流灌注异常改变可能是睡眠剥夺后持续性注意力下降的重要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动脉自标记 血流量 默认模式网络 额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足月新生儿窒息脑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北辰 闫瑞芳 +3 位作者 任继鹏 周凤梅 刘旺毅 韩东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3-198,204,共7页
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对新生儿窒息后缺氧脑损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收集有出生窒息史且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的足月新生儿17例作为窒息组,收集同期临床无出生窒息史、存在高胆红素血症可疑存在... 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对新生儿窒息后缺氧脑损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收集有出生窒息史且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的足月新生儿17例作为窒息组,收集同期临床无出生窒息史、存在高胆红素血症可疑存在脑损伤行头颅MRI检查的足月新生儿18例为对照组;记录窒息组患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入组患儿均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3D-ASL扫描。在标记后延迟时间(PLD)1.5 s和2.5 s时分别测量两侧基底节、丘脑、顶叶、枕叶、额叶及半卵圆中心的脑血流量,比较各感兴趣区不同日龄及不同PLD脑血流量的变化,分析窒息组患儿脑血流量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中,日龄≤7 d及日龄>7 d的新生儿在PLD=2.5 s时,双侧基底节区、丘脑、顶叶、枕叶、额叶及半卵圆中心脑血流灌注量均高于PLD=1.5 s时(P均<0.05)。窒息组中,日龄≤7 d的患儿在PLD=2.5 s时双侧基底节区、丘脑、顶叶、枕叶、额叶及半卵圆中心脑血流灌注量均高于PLD 1.5 s时(P均<0.05);日龄>7 d的患儿在PLD=2.5 s时右侧丘脑、两侧顶叶、枕叶、额叶及半卵圆中心的脑血流灌注量高于PLD 1.5 s时(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PLD=1.5 s时,窒息组患儿左侧额叶相对脑血流量(rCBF)大于对照组(t=2.85,P=0.007);PLD=2.5s时,窒息组患儿左侧枕叶、右侧额叶、右侧半卵圆中心rCBF大于对照组(t=2.95、3.47、3.65,P=0.006、0.001、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LD=2.5 s时,左侧额叶r CBF与1 min 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486,P=0.048);左侧顶叶、左侧枕叶、双侧额叶rCBF与5 min 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535、0.585、0.491、0.608,P=0.027、0.014、0.045、0.010)。结论 3D-ASL可以发现新生儿窒息后缺氧脑损伤存在脑血流异常高灌注,有助于更全面地反映脑灌注异常,评价脑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窒息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血管循环 血液灌注 自旋标记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软脑膜侧支评分与动脉到达伪影评分评估患者脑功能状态的价值:基于3D TOF MRA与3D-ASL成像
14
作者 何艺琳 邓耿颖 +3 位作者 何念慈 宋诗倩 陈伟 张慧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下的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LMC)评分、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序列下的动脉到达伪影(ATA)评分与脑功能受损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脑...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下的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LMC)评分、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序列下的动脉到达伪影(ATA)评分与脑功能受损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脑部T1WI、T2WI、T2 FLAIR、3D TOF MRA、3D-ASL检查的48例患者,根据rLMC评分和ATA评分对患者软脑膜侧支状态进行评估,采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作为评估脑功能状态的参考指标,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rLMC分级的组别之间在ADL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A评分与ADL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A评分与ADL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rLMC评分和ATA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LMC评分和ATA评分均可作为评估脑功能受损的重要影像学指标,良好的侧支循环能为患者的脑功能状态带来积极的影响,其中二级软脑膜侧支状态的变化可用以预测或评估患者的脑功能状态,以期在临床上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侧支循环 功能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动脉自标记 动脉到达伪影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动脉自旋标记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汉 文海 +1 位作者 陈佩仪 梁开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3期87-89,共3页
目的研究3D动脉自旋标记(3D-ASL)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3D-ASL全脑灌注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 目的研究3D动脉自旋标记(3D-ASL)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3D-ASL全脑灌注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观察不同脑肿瘤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MRI的诊断符合率为80.56%(29/36), 3D-ASL全脑灌注成像的诊断符合率为91.67%(33/36)。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8,P=0.173>0.05)。Ⅰ~Ⅱ级胶质瘤不同感兴趣区[肿瘤血流量(TBF)/对侧半球、TBF/对侧白质、TBF/对侧灰质]的rCBF均低于Ⅲ~Ⅳ级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ASL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应用于脑肿瘤定性诊断、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3D动脉自标记 灌注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部动脉自旋标记MRI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相生 石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动脉自旋标记(ASL)MRI灌注成像技术是以动脉血流内的水分子作为内源性造影剂成像。首先,对动脉血中的水分子进行射频脉冲标记,等标记后的水分子到达成像层面后进行信号的快速采集,得到标记像(label image),然后,再对未使用射频脉冲的同... 动脉自旋标记(ASL)MRI灌注成像技术是以动脉血流内的水分子作为内源性造影剂成像。首先,对动脉血中的水分子进行射频脉冲标记,等标记后的水分子到达成像层面后进行信号的快速采集,得到标记像(label image),然后,再对未使用射频脉冲的同一层面进行信号采集,获得不施加标记脉冲的对照像(control image),两者相减,所得信号强度差异反映了脑组织的局部血流灌注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标记 缺血发作 短暂性 磁共振成像 动脉闭塞性疾病 侧支循环 肿瘤 缺血半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敏 王德杭 +1 位作者 洪汛宁 王建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7期954-959,共6页
目的:对照研究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中的灌注特点,探讨ASL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T MR成... 目的:对照研究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中的灌注特点,探讨ASL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T MR成像系统对23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病理证实高级别胶质瘤17例,低级别胶质瘤6例)术前行常规扫描外,加扫ASL及DSC灌注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最大肿瘤血流量(maximal tumor blood flow,TBFmax)以及对侧白质、对侧灰质、对侧半球的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结果:23例脑胶质瘤患者,两种灌注方法均获得了一致的灌注结果,TBFmax/对侧白质CBF、TBFmax/对侧灰质CBF及TBFmax/对侧半球CBF的各比值在ASL和DSC两种技术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SL法中,TBFmax/对侧白质CBF、TBFmax/对侧灰质CBF及TBFmax/对侧半球CBF分别取阈值为3.06、0.46和1.31时,其敏感性分别为100%、88.2%和100%,特异性分别为83.3%、83.3%和100%。结论:ASL在评估脑胶质瘤血流灌注方面与DSC之间有相似的敏感性,具有可重复性高、完全无创性等优点,同时有助于术前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动脉自标记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 胶质瘤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法磁共振成像在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娄昕 蔡幼铨 +3 位作者 马林 蔡剑鸣 安宁豫 李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动脉自旋标记法(ASL)和动态磁化率效应对比剂增强(DSC)磁共振脑灌注成像表现,探讨ASL的临床运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健康自愿者12例,行DSC和ASL,计算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与右侧相应区域相对脑血流量(rCBF... 目的:对比研究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动脉自旋标记法(ASL)和动态磁化率效应对比剂增强(DSC)磁共振脑灌注成像表现,探讨ASL的临床运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健康自愿者12例,行DSC和ASL,计算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与右侧相应区域相对脑血流量(rCBF)比值并进行比较。病例组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患者32例,计算DSC和ASL所得的患侧与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CBF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12例健康自愿者所测的DSC和ASL的rCBF比值分别为1.0012±0.1030和1.0015±0.1611,无统计学差异。32例患者中,15例患者灌注异常,DSC与ASL的rCBF比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72)。结论:ASL序列能快速无创的提供脑灌注情况,可作为初步了解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疾病脑灌注情况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磁共振成像 缺血 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民 李海歌 +1 位作者 吴亚红 朱建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8期1428-1431,1436,共5页
目的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进行研究。方法纳入45例发病48h内临床疑似AIS患者。所有患者接受磁共振常规序列、血管成像(MRA)、DWI和3D-PCASL检查。根据MRA和DWI表... 目的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进行研究。方法纳入45例发病48h内临床疑似AIS患者。所有患者接受磁共振常规序列、血管成像(MRA)、DWI和3D-PCASL检查。根据MRA和DWI表现,上述患者确诊为AIS病例。在患侧DWI高信号区和对侧镜像脑区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在同一层面勾画同样大小感兴趣区,测量脑血流量(CBF)。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患侧区与镜像区ADC、CBF值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ADC和CBF值的相关性;回归分析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以比较不同参数及参数组合对AIS诊断的效能。结果患侧DWI信号增高,ADC值较对侧下降:0.50±0.15 VS.0.80±0.13um^2/ms,P<0.001;患侧区ASL灌注减低,CBF较对侧下降:17.04±6.97 VS.(34.14±13.53)ml·100g^(-1)·min^(-1),P<0.001。ADC及CBF呈统计学正相关,(r=0.583,P<0.001)。回归分析及ROC曲线显示,联合ADC及CBF值对AIS诊断效能最高(特异性=93.3%,敏感性=86.7%,曲线下面积=0.955)。结论供血中断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表现ADC值降低,联合DWI和3D-PCASL成像有利于AIS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标记 表观扩散系数 血流量 缺血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加权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在单侧颈内动脉慢性闭塞后脑灌注状态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建国 符大勇 +2 位作者 卢明聪 孟云 胡方云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 分析T2*加权血管成像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单侧颈内动脉(ICA)慢性闭塞后脑灌注状态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2年3月经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为单侧ICA闭塞患者44例,并均行T2*加权血管... 目的 分析T2*加权血管成像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单侧颈内动脉(ICA)慢性闭塞后脑灌注状态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2年3月经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为单侧ICA闭塞患者44例,并均行T2*加权血管成像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序列检查,分析闭塞侧ICA供血区突出血管征(PVS)阴性(阴性组,n=25)与阳性(阳性组,n=19)的脑血流量(CBF)值差异,同时比较PVS阳性组以及阴性组ICA闭塞侧与镜像区CBF值差异。结果 PVS阴性组ICA闭塞侧额叶、顶叶、颞叶及侧脑室旁白质区CBF值均高于PVS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S阴性组ICA闭塞侧额叶、顶叶、颞叶及侧脑室旁白质区CBF值与镜像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S阳性组ICA闭塞侧额叶、顶叶、颞叶及侧脑室旁白质区CBF值低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ICA慢性闭塞后,T2*加权血管成像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能够客观反映侧支循环建立及脑灌注状态,可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突出血管征 动脉自标记 血流量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