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和夹层升主动脉组织各层的生物力学和微观结构性质对比
1
作者 郭小亚 孙浩亮 +1 位作者 Dalin Tang 王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9-539,共1页
目的主动脉夹层疾病对主动脉血管壁各层的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尚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比正常和发生A型夹层的人体升主动脉组织各层的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来探究该问题。方法从13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和5例无主动脉疾病的供体... 目的主动脉夹层疾病对主动脉血管壁各层的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尚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比正常和发生A型夹层的人体升主动脉组织各层的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来探究该问题。方法从13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和5例无主动脉疾病的供体中共采集了18个升主动脉标本。对每个升主动脉标本进一步分解以获得3个组织样本:主动脉壁全层、内膜-中膜层和外膜层。对每个组织样本进行双轴拉伸测试获得实验应力拉伸比数据,采用Fung-Type材料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计算组织硬度。采用Elastin Van Gieson染色和Masson染色来量化组织中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密度。采用统计分析以确定夹层主动脉和正常主动脉组织各层的力学和微观结构性质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在拉伸比为1.30时,夹层组内膜-中膜层样本的硬度在长轴方向上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68),而在其他方向或其他层组织中没有发现显著差异。尽管两组之间的弹性纤维或胶原纤维密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夹层组的所有3个组织层的弹性纤维密度通常较低,但胶原纤维密度较高。结论与正常主动脉组织相比,夹层主动脉组织中内膜-中膜层的弹性纤维密度较低,而组织硬度却较高,表明内膜-中膜层组织硬度可能是主动脉夹层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升主动脉 动脉疾病 动脉血管壁 动脉组织 动脉 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组织端粒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善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15-322,共8页
为了解发育时期和高血压时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动脉端粒酶活性的调节,研究了发育不同时期(5天和第2、4、6、10周)的SHR和Wistar-Kyoto(WKY)大鼠各大、小动脉组织端粒酶活性.新生(5天)的SH... 为了解发育时期和高血压时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动脉端粒酶活性的调节,研究了发育不同时期(5天和第2、4、6、10周)的SHR和Wistar-Kyoto(WKY)大鼠各大、小动脉组织端粒酶活性.新生(5天)的SHR和WKY大鼠动脉组织端粒酶呈阳性,但出生后第2、4、6周端粒酶活性消失.在第10周,SHR出现高血压,其大、小动脉的端粒酶重新被活化,而同龄、同源的WKY或Wistar大鼠各动脉组织者则呈阴性,血压正常.从10周龄的SHR和WKY胸、腹主动脉段分离的平滑肌细胞(SMC)做端粒酶活性检测,SHR大动脉来的SMC端粒酶阳性,而WKY或Wistar大鼠者则呈阴性.这些结果揭示:动脉组织端粒酶活性在SHR、WKY大鼠出生后迅速被抑制,而在高血压状态时,SHR大、小动脉端粒酶再激活.具端粒酶活性的SMC至少与大动脉,可能包括小动脉的端粒酶活性直接有关.这为高血压病人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病人应用抗端粒酶药物治疗动脉SMC增生提供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 端粒酶 动脉组织 活性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路一平 邱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998-1000,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TFmRNA。结果:在阿托伐他汀...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TFmRNA。结果:在阿托伐他汀作用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及主动脉TF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TFmRNA的表达,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组织因子 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组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在动脉组织的检出及其意义探讨
4
作者 张丽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68-1569,共2页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感染 动脉组织 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肥厚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与冠心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徐媛 郭歌 +4 位作者 蔡嘉庚 蔡珠兰 吴岑岑 赵鹏辉 祖凌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56,共4页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是指距离冠状动脉壁血管直径范围内的脂肪组织,其可以与邻近的冠状动脉进行双向通讯,调节局部冠状动脉炎症。PCAT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在多项研究中已得到验证。因此,本文就PCAT与冠状动脉相互作用的病理...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是指距离冠状动脉壁血管直径范围内的脂肪组织,其可以与邻近的冠状动脉进行双向通讯,调节局部冠状动脉炎症。PCAT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在多项研究中已得到验证。因此,本文就PCAT与冠状动脉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与冠心病预后关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脂肪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炎症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左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庆烨 文娣娣 郑敏文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包括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H...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包括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HFrEF且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的患者34例,基于CCTA图像测量患者的EAT CT值、体积以及左前降支(LAD)和右冠状动脉(RCA)的PCAT CT值,同时基于CMR图像评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参数、心肌钆延迟增强(LGE)和细胞外容积(ECV)。采用Spearman系数分析HFrEF患者中EAT、PCAT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EAT体积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LGE均呈正相关(P均<0.05)。EAT CT值与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呈正相关,与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输出量(LVCO)、LGE均呈负相关(P均<0.05)。LAD的PCAT CT值与LVESV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室壁最大厚度、LVSV、LVEF、LVCO、LGE均呈负相关(P均<0.05)。RCA的PCAT CT值与LVEDV和LVESV均呈正相关,与LVEF和LGE均呈负相关(P均<0.05)。EAT CT值和体积以及PCAT CT值与ECV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在HFrEF患者中,EAT和PCAT均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外膜脂肪组织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左心室重构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和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李晓乐 谢丽响 +4 位作者 王思怡 陈文苏 李承宗 王子硕 胡春峰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6-673,共8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和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2023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行RFCA的348例房颤患者,定量测量冠脉周围FAI,...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和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2023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行RFCA的348例房颤患者,定量测量冠脉周围FAI,计算TyG指数。根据TyG指数三分位数将患者分3组:T_(1)组(TyG指数<8.45,n=114);T_(2)组(8.45≤TyG指数≤8.93,n=114);T_(3)组(TyG指数>8.93,n=120)。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TyG指数与冠脉三大分支近端FAI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冠脉周围FAI及TyG指数与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并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图,通过相加交互作用及中介分析探究冠脉周围FAI在TyG指数与RFCA术后房颤复发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亚组分析探索TyG指数对不同类型房颤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线性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TyG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左回旋支(LCX)-FAI增加5.389 HU(95%CI:3.874~6.904,P<0.001)。经过术后1年的随访,最终确诊房颤复发患者90例,复发率为25.86%。RCS分析显示,LCX-FAI及TyG指数与RFCA术后房颤复发之间均不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P_(non-linear)=0.378,P_(non-linear)=0.469)。TyG指数>9.08且LCX-FAI>-83.65 HU的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率约为TyG指数≤9.08且LCX-FAI≤-83.65 HU患者的57.737倍(OR=57.737,95%CI:23.755~155.656,P<0.001)。TyG指数和LCX-FAI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为50.901(95%CI:0.215~101.587),归因比(AP)为0.882(95%CI:0.769~0.994),交互作用指数(S)为9.713(95%CI:3.380~27.910)。中介分析表明,LCX-FAI介导了TyG指数与房颤复发相关性的22%。亚组分析发现,房颤类型与TyG指数在复发风险上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_(interaction)=0.562)。结论:房颤患者TyG指数与LCX-FAI呈正相关,TyG指数>9.08且LCX-FAI>-83.65 HU的患者RFCA术后房颤复发风险更大。LCX-FAI部分介导了TyG指数与术后房颤复发之间的关系。此外,TyG指数可有效预测持续性及阵发性房颤患者RFCA术后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衰减指数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靶样损害的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梦洁 朱里 +3 位作者 钱悦 陶娟 黄长征 陈思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1,共3页
报告1例临床表现为靶样损害的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女,60岁。因左大腿内侧结节1个月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左大腿内侧可见一直径约1 cm,黑褐色结节,边缘环绕紫红色晕,无触痛。皮损手术全切行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下... 报告1例临床表现为靶样损害的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女,60岁。因左大腿内侧结节1个月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左大腿内侧可见一直径约1 cm,黑褐色结节,边缘环绕紫红色晕,无触痛。皮损手术全切行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下延,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中部增生的纤维组织细胞及胶原纤维形成境界清楚的团块,其内可见血窦样结构,但无血管内皮细胞,并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无细胞异形性,普鲁士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不表达Ⅷ因子、CD34、CD31、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蛋白(desmin)、细胞角蛋白(CK)和CD68,而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结合临床诊断表现为靶样损害的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随访6个月余未见复发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靶样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主动脉弓区域性力学性能与局部血流动力学参数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赵雅威 曹祎凡 +2 位作者 石怡柯 李芬 陈凌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0-70,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猪主动脉弓不同区域的力学性能,并探讨其与局部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联。方法采集健康猪的主动脉,将弓部分割为24个区域作为样本,采用1 mm直径球形压头进行压痕力学测试,并应用Hertz模型计算弹性模量。通过EVG染色...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猪主动脉弓不同区域的力学性能,并探讨其与局部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联。方法采集健康猪的主动脉,将弓部分割为24个区域作为样本,采用1 mm直径球形压头进行压痕力学测试,并应用Hertz模型计算弹性模量。通过EVG染色法观察弹性纤维分布。基于猪主动脉CTA图像,通过Mimics软件重建动脉模型,并使用Fluent软件进行流固耦合计算,以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猪主动脉弓的周向方向弹性模量在小弯侧略高于大弯侧,并在远心端节段表现出显著差异;轴向方向上其弹性模量未呈现明显规律。EVG染色结果显示小弯侧的弹性纤维面积占比略高于大弯侧,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在远心端小弯侧观察到低时间平均壁面切应力(TAWSS<0.4 Pa)以及高振荡剪切指数(OSI>0.25)和高粒子驻留时间(RRT>5 Pa^(-1))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布,这些区域与较高弹性模量值所在区域相吻合。结论猪主动脉弓的弹性模量在空间上呈现差异性,在远心端小弯侧的值显著高于大弯侧。同时,不良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主要分布在小弯侧,提示动脉组织的高弹性模量值与血流动力学环境异常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参数 小弯侧 远心端 动脉组织 弹性纤维 动脉 MIMICS软件 壁面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影像学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晶 罗倩 +1 位作者 乔瑾 黄明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2-1196,共5页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具有特殊内分泌功能,能够通过双向通讯作用参与调节血管炎症,反映局部或整体血管炎症水平,并间接地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评估。PCAT在心血管危险分层、高危斑块检测、血管功能评估、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等...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具有特殊内分泌功能,能够通过双向通讯作用参与调节血管炎症,反映局部或整体血管炎症水平,并间接地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评估。PCAT在心血管危险分层、高危斑块检测、血管功能评估、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临床价值也日益体现。目前,已有多种无创影像学方法用于PCAT的检测。基于此,本文就PCAT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及临床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脂肪衰减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生物学到影像学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韩婷婷 穆玥 +1 位作者 洪叶 黄明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4-688,共5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中具有独特生物学意义的诊断指标之一。在生理解剖中PCAT是最接近血管壁的脂肪组织,它通过旁分泌途径及滋养血管分泌机制形成的促炎信号,调节血管周围炎症及血管重构,从而影响冠状... 近年来,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中具有独特生物学意义的诊断指标之一。在生理解剖中PCAT是最接近血管壁的脂肪组织,它通过旁分泌途径及滋养血管分泌机制形成的促炎信号,调节血管周围炎症及血管重构,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学基础。因此,PCAT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决定心脏代谢风险的关键因素,在心血管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PCA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生物学行为及影像学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病理生理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心率预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远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倩文 孙晓萱 +1 位作者 叶黄戍 王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索静息状态下测得心率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9—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 目的:探索静息状态下测得心率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9—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所有经右心导管确诊的CTD-PAH患者89例。比较心率<100次/min和心率≥100次/min患者的临床特点、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Cox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WHO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末端脑钠肽前体、二维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息心率<100次/min的CTD-PAH患者相比,静息心率≥100次/min的患者病死率更高(P<0.01)。静息心率<100次/min和≥100次/min的患者1年、3年及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8.6%、90.7%、87.6%和93.8%、66.8%、55.6%。校正年龄和性别后静息心率≥100次/min仍是CTD-PA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息心率可能是预测CTD-PAH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可反映右心室整体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静息心率 右心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新伟 吴月 +2 位作者 张瑜 刘俊诗 邢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风险预测能力。方法:针对前期研究建立的PCA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MACE的AUC达0.89),本研究连续性纳入440例确诊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外部验证...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风险预测能力。方法:针对前期研究建立的PCA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MACE的AUC达0.89),本研究连续性纳入440例确诊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外部验证。根据PCAT影像组学分析结果将患者划分为高风险组(214例)和低风险组(226例),通过电话、调阅病历等方式随访MACE事件。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5.68个月,共发生MACE 79例,其中高危组54例,低危组2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为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3,95%CI 1.00~1.06,P=0.014),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PCAT高风险组发生MACE风险明显增高(HR=2.56,95%CI 1.53~4.28,P<0.001),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高风险组则没有统计学差异(P=0.729)。结论:基于PCA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MACE的预测和危险分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中均得到了验证,且明显优于FAI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影像组学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丽娟 李闪闪 +3 位作者 王衍 刘佳佳 贺世豪 李天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9-61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s-PAH)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79例CTDs-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组(n=85)、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组(n=48)、... 目的:探讨不同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s-PAH)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79例CTDs-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组(n=85)、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组(n=48)、干燥综合征组(n=22)和系统性硬化症组(n=24),比较各组的基线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应用Cox回归分析确定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的因素,用Kaplan-Meier分析及Landmark法比较各组5 a累积生存率差异。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47.5%)是CTDs-PAH最常见的原发疾病,其余依次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6.8%)、系统性硬化症(13.4%)和干燥综合征(12.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诊断肺动脉高压时最为年轻。抗Ro52抗体(62%)和抗U1RNP抗体(61.5%)在抗核抗体谱中最为常见。与其他各组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5 a生存率最高(97.8%)。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诊断CTDs-PAH时的年龄[HR(95%CI)为1.079(1.016~1.145),P=0.013]、肺动脉压[HR(95%CI)为1.043(1.019~1.066),P<0.001]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HR(95%CI)为5.929(1.101~31.930),P=0.038]是死亡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CTDs-PAH的主要人群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预后最好。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患者诊断CTDs-PAH时的年龄、肺动脉压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早期发现和干预有助于改善CTDs-PAH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系统性红斑狼疮 混合性结缔组织 干燥综合征 系统性硬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扩张预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远期预后的价值
15
作者 杜梦迪 张春芳 +4 位作者 顾镭 叶黄戍 祝因苏 王嫱 孙晓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60-1564,1571,共6页
目的:探索食管扩张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22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 目的:探索食管扩张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22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所有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的CTD-PAH患者170例。以主动脉弓下食管直径>9 mm定义为食管扩张,比较无食管扩张和食管扩张CTD-PAH患者的临床特征、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胸部CT参数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Cox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伴有食管扩张的CTD-PAH患者年龄更大,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数值更高,5年全因死亡率显著升高。两组患者性别、WHO心功能分级、肺动脉收缩压及胸部CT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食管扩张的CTD-PAH患者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95.2%、84.8%,伴食管扩张的CTD-PAH患者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6%,73.0%、62.3%。校正年龄、性别、PAH病程、NT-proBNP水平后食管扩张仍是CTDPA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扩张可能是预测CTD-PAH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食管扩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高血压患者CTA定量颈动脉斑块特征及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分析
16
作者 刘颖 赵艺楠 +3 位作者 郭中萍 张永刚 苗重昌 顾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脂肪组织(PCAT)炎症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头颈部CTA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Hcy值分为高Hcy组和Hc...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脂肪组织(PCAT)炎症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头颈部CTA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Hcy值分为高Hcy组和Hcy正常组,再根据是否患高血压分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对照组,记录各组PCAT的衰减值(平扫期及增强期),斑块特征参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和重构指数),并计算净增强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PCAT炎症变化和斑块特征参数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与对照组在PCAT增强期衰减值与净强化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易损斑块率与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OR=8.228,95%CI:2.371~28.549,P=0.001)、Hcy值(OR=1.183,95%CI:1.049~1.334,P=0.006)、管腔狭窄程度(OR=1.087,95%CI:1.054~1.122,P<0.001)及净强化值(OR=1.205,95%CI:1.101~1.319,P<0.001)是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CTA在定量斑块特征、PCAT衰减方面有重要作用,H型高血压、Hcy值、管腔狭窄及PCAT净增强值是评估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高血压 斑块负荷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参数联合临床指标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晓怡 孙超 +3 位作者 程瑾 綦维维 洪楠 王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临床指标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首诊ACS患者,根据随访发生MACE与否将其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采用单因...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临床指标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首诊ACS患者,根据随访发生MACE与否将其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所示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及PCAT体积和FAI,筛选ACS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单一独立预测因素及其联合的预测效能。结果MACE组35例,无MACE组151例。RCA-FAI(OR=0.127)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OR=1.098)是ACS 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以RCA-FAI预测ACS MACE的AUC为0.671,HDL的AUC为0.371,二者联合AUC为0.709。结论RCA-FAI联合HDL可用于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N2A/B基因多态性在颅内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18
作者 张利通 李冉 +1 位作者 许红旗 梁洪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556-2560,共5页
目的研究CDKN2A/B相关基因位点突变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病例组82例为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2017-2021年间收治的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患者。对照组为该院同期收治的入院头CTA检查无颅内动脉瘤的头外伤患者,共114例。两组均使... 目的研究CDKN2A/B相关基因位点突变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病例组82例为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2017-2021年间收治的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患者。对照组为该院同期收治的入院头CTA检查无颅内动脉瘤的头外伤患者,共114例。两组均使用SNP基因分型,对病例组不同基因型的动脉瘤壁组织内CDKN2A/B基因翻译、表达的产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脉瘤壁内表达CD⁃KN2A/B基因产物p15^(INK4b)/p16^(INK4a)蛋白,rs10757272位点等位基因T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0.029,OR=1.658,95%CI:1.051~2.614),rs10757272位点在T/T基因型动脉瘤瘤壁组织中p16^(INK4a)(P<0.001)/p15^(INK4b)(P=0.014)mRNA低水平转录,在T/T基因型中p15^(INK4b)蛋白为低水平表达(P=0.027),p16^(INK4a)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但是有相似的低表达趋势。结论rs10757272位点的突变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抑制基因CDKN2A/B的表达,影响动脉瘤壁组织细胞的塑性,参与动脉瘤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N2A/B基因 颅内动脉 SNP位点 动脉瘤壁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能量去金属伪影算法在心脏起搏器中去伪影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亚辉 吴月 +2 位作者 张新伟 栗岩 邢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研究单能量去金属伪影(SEMAR)算法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去伪影效果,探讨其对无导线起搏器与有导线起搏器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对比。方法:前瞻性收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患者的图像,进行两次容积重建:一... 目的:研究单能量去金属伪影(SEMAR)算法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去伪影效果,探讨其对无导线起搏器与有导线起搏器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对比。方法:前瞻性收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患者的图像,进行两次容积重建:一次使用自适应迭代算法重建(非SEMAR组);一次使用自适应迭代算法联合SEMAR算法重建(SEMAR组)。在金属伪影覆盖面积最大的层面,高、低密度伪影区的右冠状动脉及周围脂肪组织等划取感兴趣区(ROI),记录CT值和标准差以计算伪影指数(AI)对图像进行客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取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行主观评价,并采用Kappa检验评估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共计32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被纳入评价。2名阅片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κ=0.92)。SEMAR组比非SEMAR组主观评分高(P<0.01)。SEMAR组无导线起搏器主观评分高于有导线起搏器(P<0.01)。起搏器(总体),有、无导线起搏器组内比较,SEMAR组AI值均低于非SEMAR组(P<0.01)。有、无导线起搏器组间比较,SEMAR前后AI值相同(P>0.05)。结论:SEMAR算法能够有效减少心脏起搏器金属伪影,改善图像质量,其在无导线起搏器中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优于有导线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单能量去金属伪影算法 伪影指数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继娟 刘宏灿 王维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374-1378,1384,共6页
目的:观察水蛭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水蛭素3个不同剂量组(25、50、100 AT-U/mL),每组10只。正常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及水蛭素组大... 目的:观察水蛭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水蛭素3个不同剂量组(25、50、100 AT-U/mL),每组10只。正常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及水蛭素组大鼠予以普通饲料及DL-蛋氨酸灌胃,造模21周,测血脂4项、血清Hcy,水蛭素组皮下注射水蛭素,2周后测血脂和Hcy,取胸主动脉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及B细胞淋巴瘤-2(Bcl-2)、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结果:水蛭素各剂量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水蛭素高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水蛭素各剂量组主动脉内膜增厚、VSMC增生减轻;水蛭素高、中剂量组胸主动脉组织Caspase3、Bax蛋白表达增多,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水蛭素各剂量组Caspase3、Bax的mRNA不同程度降低,Bcl-2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水蛭素高剂量组对胸主动脉组织Caspase3、Bcl-2、Bax的mRNA的调控最佳。结论:水蛭素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促进Hcy诱导下异常增殖的VSMC凋亡,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而且可以通过Caspase3/Bax/Bcl-2凋亡信号通路有效促进高Hcy诱导的异常增殖的VSMC凋亡,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防治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血管平滑肌细胞 同型半胱氨酸 大鼠 血脂 胸主动脉组织 B细胞淋巴瘤-2 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 胱天蛋白酶3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