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新认识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景辉 李真 杨海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0-261,共2页
论述了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中医发病机制及提出"脉积"的概念的新认识,应用"脉积"既表述了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态改变,又阐述了其病机的内涵,加深了中医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认识;且... 论述了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中医发病机制及提出"脉积"的概念的新认识,应用"脉积"既表述了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态改变,又阐述了其病机的内涵,加深了中医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认识;且为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新的治则—软坚散结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脉积 软坚散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恶性肿瘤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相关性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曾琳 王卫红 龚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颌面部恶性肿瘤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CAS)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12~2017-01收治的150例颌面部肿瘤患者行术前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颈部血管情况,采用统计软件SPSS 24.0对数... 目的:探讨颌面部恶性肿瘤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CAS)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12~2017-01收治的150例颌面部肿瘤患者行术前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颈部血管情况,采用统计软件SPSS 24.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50例中良性肿瘤88例,恶性肿瘤62例。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中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CAS改变分别有26例(29.5%)和31例(50.0%)(P=0.011)。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AS与恶性肿瘤有明显相关性(P=0.012和P=0.013)。结论:颌面部恶性肿瘤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恶性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C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误区 被引量:23
3
作者 史旭波 胡大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最重大慢性疾病,就慢性疾病而言,全球近50%的人口死于心血管疾病。2010年北京市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已占总死亡的48.2%,与国际水平相近。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病因,如何抑制动脉粥样...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最重大慢性疾病,就慢性疾病而言,全球近50%的人口死于心血管疾病。2010年北京市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已占总死亡的48.2%,与国际水平相近。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病因,如何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成为全球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最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防治 慢性疾病 疾病死亡 医务工作者 人类健康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应答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中群 杨永宗 严金川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16-1217,共2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脂蛋白、自由基、感染性微生物、剪切力、高血压、抽烟等损伤因素单独或联合诱导内皮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免疫反应的过程。其间,内皮功能紊乱启动T细胞和巨噬细胞向血管壁局部浸润,T细胞通过分子模...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脂蛋白、自由基、感染性微生物、剪切力、高血压、抽烟等损伤因素单独或联合诱导内皮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免疫反应的过程。其间,内皮功能紊乱启动T细胞和巨噬细胞向血管壁局部浸润,T细胞通过分子模式识别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热休克蛋白(HSP)和微生物抗原,在局部释放促炎细胞因子,随后巨噬细胞摄取oxLDL形成泡沫细胞,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免疫过程的激活可能产生复杂的矛盾效应,一方面通过诱导和维持动脉炎症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特定免疫功能的选择性活化可能抑制动脉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免疫应答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释放促炎细胞因子 内皮功能紊乱 微生物抗原 巨噬细胞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媛媛 曲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710-3711,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涉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复杂的慢性炎性疾病,其起始触发因子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目前还不清楚,但经修饰的脂质和感染因子被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对于各种触发因子.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涉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复杂的慢性炎性疾病,其起始触发因子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目前还不清楚,但经修饰的脂质和感染因子被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对于各种触发因子.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源相关分子模式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多种细胞成分如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均发现有TLRs表达。高脂血症早就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经修饰的脂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触发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目前还没有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核因子-ΚB TOLL样受体4 信号系统 模式识别受体 TOLL样受体 信号传导途径 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闭塞1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徐荣伟 叶志东 +1 位作者 樊雪强 刘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86,共2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rteriosclerosis,ASO)由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患病率逐年升高,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8.3%~18.8%[1]。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就诊时多为下肢多节段广泛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rteriosclerosis,ASO)由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患病率逐年升高,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8.3%~18.8%[1]。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就诊时多为下肢多节段广泛病变。为挽救患肢,目前治疗主要以传统血管重建手术或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为主,但两者各具优缺点。杂交手术( hybrid operation)将传统外科手术与血管腔内治疗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近年来获得较快发展。我科2013年12月对1例多节段下肢动脉闭塞行手术联合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 手术治疗 杂交手术 多节段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op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晓敏 何松清 +2 位作者 陈一天 陈锐华 江时森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2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经冠状动脉造影 年轻 中老年人 青年患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丽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83-2684,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病变的稳定性和自然过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反应机体炎...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病变的稳定性和自然过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反应机体炎症状态的一个敏感而可靠的指标,并视为致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心绞痛患者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炎症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通脉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9
作者 赖宗礼 《中成药》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活血通脉胶囊 疗效观察 高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甘油三酯 不饱和脂肪酸 降脂药物 高脂 血管内皮 极低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块不大 也要关注
10
作者 许俊堂 《农村新技术》 2023年第11期74-75,共2页
小李体检时查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还有颈动脉斑块。小李慌了,他可才40岁出头呀。所幸,大夫说斑块不太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也不是很严重。这才让小李放下心来。但在继续就医的过程中,心内科的医生告诉他,斑块的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希望... 小李体检时查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还有颈动脉斑块。小李慌了,他可才40岁出头呀。所幸,大夫说斑块不太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也不是很严重。这才让小李放下心来。但在继续就医的过程中,心内科的医生告诉他,斑块的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希望他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远离危险。其实,很多人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内科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体检 就医 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