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茯苓杏仁甘草汤对DGAT2介导的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影响
1
作者 闫京京 吴鸿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70,共13页
目的 探讨茯苓杏仁甘草汤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机制。方法 构建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平滑肌细胞脂质积累模型,苏木素-伊红(HE)、天狼猩红与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肝组织与平滑肌细... 目的 探讨茯苓杏仁甘草汤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机制。方法 构建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平滑肌细胞脂质积累模型,苏木素-伊红(HE)、天狼猩红与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肝组织与平滑肌细胞中脂质沉积;实时荧光逆转录PCR(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与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ATP结合盒转运子G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G1)mRNA以及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2,DGAT2)蛋白表达。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ApoE^(-/-)小鼠相比,茯苓杏仁甘草汤组斑块中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含量(P<0.05)、胶原含量(P<0.05)与纤维帽厚度(P<0.001)增加,脂质坏死核心面积(P<0.00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P<0.01)、DGAT2含量(P<0.01)与主动脉根部及肝组织中脂质沉积减少(P<0.01,P<0.001)。细胞实验中同样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茯苓杏仁甘草汤降低平滑肌细胞中DGAT2含量(P<0.01)、减少脂质沉积,增加脂质外排因子ABCA1(P<0.05)、ABCG1(P<0.01)mRNA表达。结论 茯苓杏仁甘草汤能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DGAT2表达,从而减少脂质积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杏仁甘草汤 脂质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对力竭游泳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瑶 马骏 +6 位作者 杨丰 张群辉 钟俊达 黄建玉 郭丹霞 姜文才 徐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36-3440,共5页
目的探讨力竭游泳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抗阻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30只ApoE-/-小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Ctl组)、力竭组(Exh组)、抗阻+力竭组(Res+Exh组),全程高脂喂养,全部小鼠行颈总动脉套管术,术后... 目的探讨力竭游泳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抗阻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30只ApoE-/-小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Ctl组)、力竭组(Exh组)、抗阻+力竭组(Res+Exh组),全程高脂喂养,全部小鼠行颈总动脉套管术,术后Exh组进行2周力竭游泳运动,Res+Exh组先进行8周抗阻运动后实施2周力竭游泳运动。比较实验前后小鼠体质量变化。取颈总动脉,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斑块大小、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成分;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沉积;免疫组化检测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在局部的表达。计算各组斑块的易损指数。取血清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结果实验前后3组小鼠体质量比较,Ctl组和Exh组增加大于Res+Exh组(P=0.009);3组TG、TC、LDL-C、HDL-C比较,Ctl组血脂水平高于Exh组和Res+Exh组,Res+Exh组低于Ex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斑块大小、纤维帽厚度、易损指数3组比较,Res+Exh组面积较Ctl组和Exh组小,Exh组纤维帽厚度小于Ctl组和Res+Exh组,Res+Exh组斑块面积最小,纤维帽厚度较Exh组厚,易损指数Exh组明显高于Ctl组和Res+Exh组,Res+Exh组高于Ct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力竭游泳运动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抗阻运动减少易损斑块的破裂,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抗阻运动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内质网应激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忠 黄若兰 +3 位作者 莫入 王玲 常晓 徐慕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934-936,共3页
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占据着世界卫生经济负担前两位,根据2013年杨功焕教授等在Lancet上发表的文章显示,截至到2010年,导致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分别为卒中(1,700,000)和缺血性心脏病(948,700)[1]。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作为这... 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占据着世界卫生经济负担前两位,根据2013年杨功焕教授等在Lancet上发表的文章显示,截至到2010年,导致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分别为卒中(1,700,000)和缺血性心脏病(948,700)[1]。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作为这两类疾病共同的致病因素,被认为是控制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关键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通路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的发生与发展,本文主要对易损斑块的内质网应激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内质网应激通路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检出情况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潘永瑜 刘芳 刘蓓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209-121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检出情况。方法选取6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近期有心绞痛发作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为Ⅰ组,近2年内无明显心绞痛发作者31例为Ⅱ组,分别进行血清hs-CRP定...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检出情况。方法选取6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近期有心绞痛发作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为Ⅰ组,近2年内无明显心绞痛发作者31例为Ⅱ组,分别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两组的血清hs-CRP水平和易损斑块的检出率。结果Ⅰ组有易损斑块者27例(84.38%),Ⅱ组有易损斑块者9例(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血清hs-CRP水平为(5.38±2.96)mg/L,Ⅱ组血清hs-CRP水平为(3.55±2.8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期有心绞痛发作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较高,易损斑块检出率也较高,炎症反应可能在易损斑块的发生、演变、破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易损斑块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建华 高宇 张敏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22-1325,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斑块破裂导致的血栓和栓塞约占心脑血管事件的70%。早期发现易引发缺血事件的易损斑块并及时给予治疗,对于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本文综述近年来各种影像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斑块破裂导致的血栓和栓塞约占心脑血管事件的70%。早期发现易引发缺血事件的易损斑块并及时给予治疗,对于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本文综述近年来各种影像诊断技术检测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正确应用影像新技术检测易损斑块、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军平 彭立 +5 位作者 李良军 李明 许颖智 杨萃 周亚男 张光银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61-165,F0002,共6页
目的探索建立实验性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新方法。方法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实验组16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及进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分别于0周、3周、6周、1... 目的探索建立实验性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新方法。方法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实验组16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及进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分别于0周、3周、6周、10周检测血脂、ox-LDL、TNF-α、IL-1、IL-10,实验结束时取腹主动脉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及NF-κBp65亚基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实验组斑块内膜面积比为53.6%,脂核面积与斑块面积比为54.9%,斑块纤维帽厚度与内膜中膜厚度(IMT)比约为8.5%;除甘油三酯变化不大外,实验组TC、LDL-C、HDL-C、LDL-C/HDL-C、TC/HDL-C、ox-LDL、TNF-α、IL-1、IL-10均有明显升高趋势,在3周、6周、10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NF-κBp65亚基阳性染色面积较对照组高13.5倍。结论高脂喂养、免疫损伤加球囊拉伤可以成功建立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模型 球囊拉伤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武金娥 冯家豪 +1 位作者 曹苗苗 强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9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患者248例,并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 目的:探究血清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患者248例,并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89例)、稳定斑块组(89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各组血清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水平及与检测参数的相关性;评估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结果:各组血清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水平差异明显(P<0.05),且对照组<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坏死核心、钙化组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纤维脂质、纤维组织呈明显负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939、0.977、0.920,P<0.01),且3项联合(AUC=0.986,P<0.0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血清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相关性明显,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在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血清磷脂酶A2 D-二聚体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FN-γ及RANTES水平与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问海燕 彭昱东 程龙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46-848,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IFN-γ及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趋化因子(RANTES)水平与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12周;②稳定斑块组(AS组,10只),高脂饮食(... 目的:研究血清IFN-γ及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趋化因子(RANTES)水平与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12周;②稳定斑块组(AS组,10只),高脂饮食(含胆固醇1%和猪油5%)喂养12周;③易损斑块组(VAP组,10只)高脂饮食喂养12周,于处死前24 h和48 h分别给予两次药物触发。测定各组第0周、12周血脂,12周处死时检测兔血清INF-γ和RAN-TES水平,Masson染色法计算校正的斑块面积、易损指数及其与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系数。结果:AS组和VAP组血清IFN-γ水平(2.95±0.92;3.77±0.51)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1.52±0.23,P<0.01),VAP组血清IFN-γ明显高于AS组(P<0.01)。AS组血清RANTES水平较Control组无统计学差异(26.01±4.45vs25.88±4.22;P>0.05),VAP组血清RANTES水平(96.48±11.22)明显高于AS组和Control组(P<0.01)。VAP组校正的斑块面积显著高于AS组(51.26±12.58vs31.26±8.76,P<0.01),VAP组易损指数显著高于AS组(7.25±1.87vs3.14±1.22,P<0.01)。AS组和VAP组血清IFN-γ、RANTES水平分别与校正的斑块面积和易损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可能是两个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炎症标记物。IFN-γ和RANTES血清表达水平与斑块的稳定性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RANTES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彭昱东 程龙献 +4 位作者 曾秋棠 毛晓波 连亦田 施莹 鲍夏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092-3095,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和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RANTES)水平与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3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1)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12周;(2)稳定斑块组(AS组,10只),高脂饮... 目的:研究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和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RANTES)水平与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3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1)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12周;(2)稳定斑块组(AS组,10只),高脂饮食(含胆固醇1%和猪油5%)喂养12周;(3)易损斑块组(VAP组,10只)高脂饮食喂养12周,于处死前24和48h分别给予两次药物触发。测定各组第0周、12周血脂,12周处死后检测兔血清CaN和RANTES水平,Masson染色法计算校正的斑块面积、易损指数及其与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系数。结果:高脂喂养12周后AS组和VAP组的血脂、CaN水平较Control组明显升高(P<0.01)。VAP组RANTES水平(97.48±12.22)ng/mL明显高于AS组(25.01±4.45)ng/mL和Control组(24.88±5.22)ng/mL(均P<0.01)。与AS组比较,VAP组校正的斑块面积[(52.26±11.58)%vs(32.26±9.76)%]和易损指数(6.25±1.97vs3.24±1.1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S组和VAP组的RANTES水平与两个易损指标均明显正相关(P<0.05);AS组CaN水平与两个易损指标均呈负相关(r=-0.62,-0.67;P<0.05)。结论:RANTES可能是易损斑块预测和干预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因子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影像学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明利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8-252,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变最重要的病因,在其基础上斑块不可预测的突然破损(破裂或溃疡形成)、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是缺血性卒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制。本文主要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特征、分子影像靶点等方面介绍分子影像...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变最重要的病因,在其基础上斑块不可预测的突然破损(破裂或溃疡形成)、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是缺血性卒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制。本文主要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特征、分子影像靶点等方面介绍分子影像学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评价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分子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都基莎 何小丽 +1 位作者 李冬方 顾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2094-2096,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导致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即易损性。近来的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法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导致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即易损性。近来的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法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预AS易损斑块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对称性分布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米东华 赵锡海 +6 位作者 龚浠平 董可辉 赵性泉 王春雪 王伊龙 王拥军 刘丽萍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7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称性分布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入组8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了颈动脉多对比序列、黑血、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根据MRI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无易损斑块... 目的探讨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称性分布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入组8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了颈动脉多对比序列、黑血、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根据MRI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无易损斑块组(40例)、单侧易损斑块组(26例)和双侧易损斑块组(15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目前吸烟史、血压值、脉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血脂水平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无易损斑块组、单侧易损斑块组和双侧易损斑块组患者在高血压病史、目前吸烟史、体质指数、收缩压等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目前吸烟史是易损斑块对称性分布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3.13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22~8.766,P=0.03]。结论目前吸烟史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对称性分布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易损斑块 对称性分布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识别与干预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万勇 谭泽锋 徐安定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4期318-322,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生卒中最重要的病因,在其基础上易损斑块不可预测的突然破损(破裂或溃疡形成)、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识别易损斑块并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干预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梅 陈良 张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5期12-15,共4页
易损斑块的不稳定性导致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是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1]。易损斑块是指易于形成血栓或可能迅速进展为罪犯病变的斑块。研究发现典型的易损斑块具有以下特点:具有大的脂核,薄的纤维帽,伴有胶原含量... 易损斑块的不稳定性导致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是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1]。易损斑块是指易于形成血栓或可能迅速进展为罪犯病变的斑块。研究发现典型的易损斑块具有以下特点:具有大的脂核,薄的纤维帽,伴有胶原含量减少,平滑肌细胞密度降低,巨噬细胞和T细胞密度和活性增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内血管 细胞外基质 纤维帽 动物实验 基质(细胞) 生物检验 动脉硬化 斑块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双双 杨升华 +3 位作者 王丽丽 孔根现 高玉龙 蒋知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P)模型,并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验证MSCs对VP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3组,VP组(n=8)制作VP模型;VP+MSCs组(n=8)制作VP模型后即刻静脉输注1×107 MSCs;SP组(n=8)制作... 目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P)模型,并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验证MSCs对VP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3组,VP组(n=8)制作VP模型;VP+MSCs组(n=8)制作VP模型后即刻静脉输注1×107 MSCs;SP组(n=8)制作稳定斑块模型。12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取右侧颈总动脉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并测量纤维帽厚度和脂核横截面厚度的比值。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结果 H-E染色结果:VP组斑块中心可见大量脂核,斑块表面覆盖较薄纤维帽,在斑块肩部可见残存泡沫细胞和大量炎细胞浸润,部分斑块可见破裂及(或)血栓形成;SP组镜下可见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结构完整,纤维帽较厚,斑块内炎细胞较少,未见斑块破裂;VP+MSCs组形态介于两者之间。帽/核比值SP组>VP+MSCs组>VP组,VP组与VP+MSCs组和S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sson染色结果:SP组平滑肌细胞和弹力纤维含量高于其他两组,VP+MSCs组次之,VP组最少。斑块内MMP-2表达水平:VP组斑块内MMP-2大量表达,主要位于纤维帽和脂质核心;与VP组相比,VP+MSCs组和SP组MMP-2的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P+MSCs组MMP-2表达高于SP组(P<0.01)。结论 MSCs静脉输注干预兔VP模型,可降低斑块不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细胞聚集、降低MMP-2含量、减少胶原纤维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间质干细胞移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核医学和磁共振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振美 秦树存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90,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分子影像学通过使用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影像对比的分子探针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的特定分子进行分子成像。该方法会极大地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性的检测水平和增强对该病变特征,尤其对斑块的组成成份的识别能力。... 动脉粥样硬化分子影像学通过使用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影像对比的分子探针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的特定分子进行分子成像。该方法会极大地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性的检测水平和增强对该病变特征,尤其对斑块的组成成份的识别能力。斑块的组成成份和斑块的破裂、斑块的易损性以及斑块破裂后导致的结果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斑块组成成份的在体无创性检测将对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治疗和判断预后产生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分子影像学 核医学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性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桂桐 杨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2期2483-2486,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常见类型,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AS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从AS斑块的病理学特征入手,对其检测手段和...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常见类型,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AS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从AS斑块的病理学特征入手,对其检测手段和临床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认为应加强AS斑块稳定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临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PIO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检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亚琪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超顺磁性氧化铁 网状内皮系统 巨噬细胞 血浆半衰期 细胞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综述: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3期242-247,共6页
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源于冠状动脉研究的易损斑块概念适用于脑血管床,尤其是颅外段脑动脉。大多数颅外段或颅内段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是由易损/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血栓栓塞所致的。... 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源于冠状动脉研究的易损斑块概念适用于脑血管床,尤其是颅外段脑动脉。大多数颅外段或颅内段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是由易损/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血栓栓塞所致的。易损斑块的病理形态特征为影像学评估提供了多个潜在的目标。因此,对于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颅内外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利用血管壁和斑块成像技术识别潜在的脑血管易损斑块将有助于预测患者的卒中风险和指导治疗选择,同时还有助于研充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史,提高缺血性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水平。目前,冠状动脉和颅外段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像学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增多,但是颅内动脉易损斑块成像尚处在起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无症状性 血栓栓塞 影像学检测 卒中风险 影像学评估 形态特征 血管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影响
20
作者 许颖智 张军平 +3 位作者 李明 彭立 张光银 杨萃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54-57,共4页
研究目的通过利用复合因素制备兔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模型,探讨辛伐他汀对AS易损斑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20只。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实验组利用复合因素制备兔AS易损... 研究目的通过利用复合因素制备兔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模型,探讨辛伐他汀对AS易损斑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20只。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实验组利用复合因素制备兔AS易损斑块模型,8周时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24周取材。检测动脉壁内膜厚度(IT)、内中膜厚度比(IT/MT)、斑块纤维帽厚度(FCT)、纤维帽与内中膜厚度比(FCT/IMT)、易损指数(VI)、脂核面积(LCA)、斑块区CD68、胶原含量(C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及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各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IT、IT/MT、VI、LCA均低于模型组,FCT和FCT/IMT均高于模型组;斑块内CA及α-SMA阳性面积百分比均高于模型组,TNF-α、MMP-9和NF-κB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MMP-9和NF-κB 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够稳定AS易损斑块,降低斑块易损指数,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斑块内胶原降解、抑制MMP-9、TNF-α及NF-κB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易损斑块 细胞外基质降解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