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帝之 张培珍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5-71,共7页
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临床突发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随着人们对疾病机理研究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控制和稳定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干预是... 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临床突发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随着人们对疾病机理研究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控制和稳定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干预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的有效途径,相较于药物治疗具有更加广泛的指导意义。研究从运动对血脂改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防止斑块扩大和破裂以及运动与斑块逆转的"剂量-反应关系"5个方面阐述了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的机制,以及运动干预后斑块的形态学和组成成分方面的逆转性改变,系统探讨了运动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 氧化应激反应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姗 孙桂波 +1 位作者 罗云 孙晓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9-1063,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尽管现在许多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但是仍然有许多病人不能被治愈,尤其是那些晚期的病人,所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尤其是快速逆转是非常有必要的。近二十...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尽管现在许多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但是仍然有许多病人不能被治愈,尤其是那些晚期的病人,所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尤其是快速逆转是非常有必要的。近二十年来关于动脉粥样硬化逆转的研究获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在晚期斑块的快速逆转方面,找到了一些新的机制,包括巨噬细胞的迁移、巨噬细胞的极性转化以及血脂变化与巨噬细胞之间的关系等。这些新的机制为我们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带来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逆转 巨噬细胞迁移 巨噬细胞极性转换 高密度脂蛋白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责任斑块的价值
3
作者 李帅 金韵 +3 位作者 田霞 张雪凤 彭雯佳 田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70)岁,男67例、女26例。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和T1WI增强图像分析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情况。对比分析责任斑块组与非责任斑块组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其中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症状,且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加权成像(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出现高信号,即新鲜梗死;非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可疑缺血性脑卒中/TIA的临床症状,但头颅MRI DWI和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均未出现异常高信号。结果责任斑块组患者61例,非责任斑块组患者32例。责任斑块组的高脂血症患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799,95%CI 1.303~2.484,P<0.001)、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OR=1.076,95%CI 1.027~1.128,P=0.002)及斑块内出血(OR=30.708,95%CI 2.563~367.925,P=0.007)与责任斑块独立相关。结论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是后循环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指标可能有助于识别此类责任斑块,并能够识别具有此类特征斑块的个体,从而为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后循环 缺血性卒中 责任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杏仁甘草汤对DGAT2介导的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影响
4
作者 闫京京 吴鸿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70,共13页
目的 探讨茯苓杏仁甘草汤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机制。方法 构建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平滑肌细胞脂质积累模型,苏木素-伊红(HE)、天狼猩红与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肝组织与平滑肌细... 目的 探讨茯苓杏仁甘草汤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机制。方法 构建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平滑肌细胞脂质积累模型,苏木素-伊红(HE)、天狼猩红与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肝组织与平滑肌细胞中脂质沉积;实时荧光逆转录PCR(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与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ATP结合盒转运子G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G1)mRNA以及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2,DGAT2)蛋白表达。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ApoE^(-/-)小鼠相比,茯苓杏仁甘草汤组斑块中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含量(P<0.05)、胶原含量(P<0.05)与纤维帽厚度(P<0.001)增加,脂质坏死核心面积(P<0.00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P<0.01)、DGAT2含量(P<0.01)与主动脉根部及肝组织中脂质沉积减少(P<0.01,P<0.001)。细胞实验中同样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茯苓杏仁甘草汤降低平滑肌细胞中DGAT2含量(P<0.01)、减少脂质沉积,增加脂质外排因子ABCA1(P<0.05)、ABCG1(P<0.01)mRNA表达。结论 茯苓杏仁甘草汤能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DGAT2表达,从而减少脂质积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杏仁甘草汤 脂质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块内新生血管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亭亭 刘晓璐 朱海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5-342,共8页
斑块内新生血管(IPN)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与斑块易损的重要特征。IPN可能起源于外膜或管腔侧,其结构缺陷会加剧炎症反应,导致斑块不稳定。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共同促进了IPN形成。降脂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在稳定斑块方面... 斑块内新生血管(IPN)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与斑块易损的重要特征。IPN可能起源于外膜或管腔侧,其结构缺陷会加剧炎症反应,导致斑块不稳定。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共同促进了IPN形成。降脂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在稳定斑块方面具有一定潜力,但需提升精准性。IPN分级与卒中复发风险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决策。该文对IPN的病理机制、检测方法、危险因素、分级的临床意义及治疗策略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内新生血管 病理机制 治疗策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MRI特征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秦锐 郑冲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5-988,共4页
心血管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高分辨(HR)MRI分辨率高且无创,对评估颈动脉斑块特征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HR-MRI特征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联合低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7
作者 周恩 汤叶华 +1 位作者 徐建欧 陈礼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血脂康联合低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青田县中医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单纯... 目的探讨血脂康联合低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青田县中医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口服血脂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8、24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周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6.74±7.66)U/L vs(31.53±10.18)U/L,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中,血脂康胶囊联合低剂量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康胶囊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 LDL 阿托伐他汀 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婷婷 汪振佳 +2 位作者 李璐 孙雨蒙 于薇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4,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关键致病因素,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对优化诊疗策略至关重要。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能无创性评估斑块成分及其微观结构,量化分析斑块易损性,为卒中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已成为精准医疗的研...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关键致病因素,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对优化诊疗策略至关重要。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能无创性评估斑块成分及其微观结构,量化分析斑块易损性,为卒中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已成为精准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望在易损斑块识别、风险分层及疗效监测等方面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定量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内皮炎症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志勇 田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8-1233,共6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AS斑块和内皮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虎杖苷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大... 目的:探讨虎杖苷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AS斑块和内皮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虎杖苷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与维生素D3腹腔注射联合的方法制备AS大鼠模型。虎杖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每天灌胃虎杖苷40、80、160 mg/kg,阳性对照组大鼠每天灌胃辛伐他汀5 mg/kg,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油红O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AS斑块形成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8、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同型半胱氨酸(Hcy)、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TGF-β1、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主动脉内壁出现大量AS斑块,血清中TG、TC、LDL-C水平及TNF-α、IL-6、IL-8、CRP、MCP-1、Hcy、ICAM、ET-1含量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主动脉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p-Smad2/3/Smad2/3显著升高(P<0.05)。虎杖苷干预后AS大鼠主动脉内壁斑块面积明显减小,血清中TG、TC、LDL-C水平及TNF-α、IL-6、IL-8、CRP、MCP-1、Hcy、ICAM、ET-1含量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主动脉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p-Smad2/3/Smad2/3明显减小(P<0.05),以上指标变化均呈剂量依赖性(P<0.05)。阳性对照组TC、LDL-C、HDL-C水平与虎杖苷高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比虎杖苷高剂量组更低(P<0.05)。结论:虎杖苷通过调节血脂、降低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减少AS斑块的形成,改善AS大鼠体内的炎症反应,其机制与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TGF-Β/SMAD信号通路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内皮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残余胆固醇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丽华 闫肃 +2 位作者 秦迁 陈静锋 丁素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分析残余胆固醇(RC)与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23年6月体检的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者7152人,依据RC分为低、高RC组,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 目的:分析残余胆固醇(RC)与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23年6月体检的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者7152人,依据RC分为低、高RC组,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RC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RC、糖化血红蛋白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HR(95%CI)分别为1.041(1.037~1.046)、1.153(1.042~1.276)、1.123(1.023~1.233)、1.088(1.024~1.156);RC水平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风险有关(P=0.033),随RC增高,患病风险呈先逐渐增高再平稳趋势。结论:RC升高可增加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限制性立方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风险预测的MRI研究进展
11
作者 贾魁元 张家瑞 +1 位作者 于洋 孙洪赞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209,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其斑块稳定性与卒中风险密切相关。传统影像学方法(如超声、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虽各有优势,但存在斑块成分识别差,软组织分辨率较低等局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其斑块稳定性与卒中风险密切相关。传统影像学方法(如超声、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虽各有优势,但存在斑块成分识别差,软组织分辨率较低等局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凭借无辐射、高软组织分辨率及多序列分析能力,成为评估斑块成分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准。黑血序列成像、多对比度成像、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及特殊序列(如磁敏感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及磁共振4D血流成像)可精准识别易损斑块的高危特征。本文梳理颈动脉MRI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与卒中风险预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构建个体化卒中风险预测模型和精准干预决策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风险预测 磁共振成像 易损斑块 斑块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卒中后短期mRS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静静 张亚婷 +3 位作者 张林 尹喜 宋娟 王成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出现缺血性卒中症状并在症状侧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将其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且完成了3个月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mRS≥2)和良好预后组(mRS<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首次HR-VWI检查的斑块成分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的斑块成分。分析斑块中不同成分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计入组66例(不良预后组39例,良好预后组27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检查中,不良预后组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高于良好预后组(P<0.05),良好预后组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以及钙化体积均大于不良预后组(P<0.05);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不良预后组和良好预后组间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良好预后组中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更大、钙化体积更大(P<0.05)。结论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化及钙化体积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具有相关性;症状初期行HR-VWI检查可对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卒中 改良Rankin量表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英嵽 张志娇 +4 位作者 张桂林 高云堃 郑梦瑶 黄华 赵公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1-1597,共7页
目的分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2014年7月—2022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同时完善腹部超声、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的1107例患者。收集基线资料、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 目的分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2014年7月—2022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同时完善腹部超声、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的1107例患者。收集基线资料、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检验及影像学指标分为MAFLD组(n=499)和非MAFLD组(n=608)。颈动脉斑块根据CT值分为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试验(NASCET)标准,颈动脉狭窄分为:正常血管、轻微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MAFLD组患者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的比例均高于非MAFLD组(74.3%vs 63.3%、27.1%vs 17.1%、27.3%vs 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AFLD组患者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比例均高于非MAFLD组(50.9%vs 44.9%、14.6%vs 8.4%、6.6%vs 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FLD是颈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的危险因素,也是颈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FLD仍是颈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以及颈动脉中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MAFLD是颈动脉中度狭窄,颈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家钰 石莹 +2 位作者 崔英哲 田园 刘鹏飞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8-1006,共9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基于Fazekas评分的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高信号(WMHs)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管壁改变和斑块特征,探讨斑块易损性参数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因怀疑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基于Fazekas评分的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高信号(WMHs)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管壁改变和斑块特征,探讨斑块易损性参数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因怀疑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行常规序列颅脑MR扫描及大脑中动脉M1段高分辨管壁成像检查的99例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基于颅脑MRI平扫图像,根据改良Fazeka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2组:无和轻度WMHs组(Fazekas 0~2分)57例,中重度WMHs组(Fazekas 3~6分)42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分析比较两组之间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分布、管壁重构模式、斑块内出血和斑块负荷等易损性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易损斑块与WMHs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及血脂异常和斑块内出血占比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和重度WMHs组患者年龄更大,血脂异常更常见,斑块内出血比例更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血脂异常和斑块内出血均与白质高信号等级呈正相关(r=0.276、0.215、0.321,P均<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斑块内出血是WMHs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3(1.030,1.139),P=0.002;OR=4.991(1.459,17.072),P=0.010]。结论:年龄、血脂异常和斑块内出血与WMHs严重程度相关,年龄和斑块内出血是WMHs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与脑小血管病具有相关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高信号 脑小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月 伍建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377,共4页
易损斑块的不同病理特征可致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超声表现具有异质性。联合应用多模态超声技术可通过多种超声表现分析斑块内成分、评估其易损性,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指导临床早期干预及评估疗效和预后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及发... 易损斑块的不同病理特征可致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超声表现具有异质性。联合应用多模态超声技术可通过多种超声表现分析斑块内成分、评估其易损性,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指导临床早期干预及评估疗效和预后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及发展潜力。本文就多模态超声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检查 多模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肝脏胆固醇逆转运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栾海燕 佟晓哲 +6 位作者 张邵宁 赵莹莹 姜凤伟 李慧 韩婧姝 成泽东 李菁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0-184,I0061,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内关”“关元”“足三里”穴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家兔肝脏胆固醇逆转运受体ABCA1、ABCG1、SR-BⅠ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治疗AS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选取7只为阴性对照组,1...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内关”“关元”“足三里”穴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家兔肝脏胆固醇逆转运受体ABCA1、ABCG1、SR-BⅠ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治疗AS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选取7只为阴性对照组,19只为造模组,阴性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造模组采用高脂喂养与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AS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家兔随机分为AS模型组(6只)、电针治疗组(6只)和西药治疗组(6只)。AS模型组不给予治疗,电针治疗组对家兔“内关”“足三里”“关元”穴进行电针治疗,输出波形为疏密波,电流为1 mA,频率为4 Hz/20 Hz,1次/d,每次留针20 min,6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西药治疗组将阿托伐他汀钙片制成悬浊液给予家兔灌胃治疗,剂量为1 mg/(kg·d),1次/d,每次20 mL,6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取家兔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RT-PCR法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1,ABCG1)和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B typeⅠ,SR-BⅠ)mRNA表达水平;WB法检测ABCA1、ABCG1、SR-BⅠ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S模型组肝脏组织结构紊乱,肝血窦受压变窄。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疏松,可见脂肪空泡。与AS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肝细胞呈条索状排列,细胞索间见肝血窦,肝细胞圆形,肝脏结构恢复接近正常,脂肪空泡明显减轻;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S模型组肝脏中ABCA1、ABCG1、SR-BⅠmRNA和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AS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家兔肝脏中ABCA1、ABCG1、SR-BⅠmR-NA和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电针治疗组比较,西药治疗组家兔肝脏中ABCA1、AB-CG1 mRNA均略微升高,而SR-BⅠmRNA表达略微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蛋白水平,西药治疗组家兔ABCA1、ABCG1、SR-BⅠ蛋白含量均略高于电针治疗组(P<0.05)。结论电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脏组织的脂质代谢,促进AS家兔肝脏ABCA1、ABCG1、SR-BⅠmRNA及蛋白的表达,治疗效果接近于阿托伐他汀钙,证明电针治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针刺 胆固醇逆转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婷 鲁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89-1793,共5页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全球最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且持续上升;识别高风险斑块可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不仅可评估阻塞性CAD严重程度,亦有助于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本文就CCTA用于冠状动...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全球最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且持续上升;识别高风险斑块可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不仅可评估阻塞性CAD严重程度,亦有助于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本文就CCTA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评估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薇 张洁 +3 位作者 张海燕 王玉 曹琳 唐灵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47-751,共5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IVUSE)评估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研究组予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照组仅予...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IVUSE)评估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研究组予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照组仅予阿托伐他汀治疗4个月;记录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行颈动脉常规超声和IVUSE检查;以治疗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CT结果为标准,评估超声检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效能;观察治疗后临床资料及颈动脉斑块IVUSE参数及稳定性变化。结果 DSA于162例检出单发、38例检出多发斑块共232个斑块,含192个易损斑块、40个稳定斑块。IVUSE检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χ^(2)=16.019,P<0.001)。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优于对照组,其斑块偏心指数及应变率高于、其余斑块IVUSE参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斑块稳定性改善占比高于对照组[78.00%(78/100) vs.52.00%(52/100),P<0.001]。结论IVUSE可用于评估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弹性成像技术 依折麦布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笑天 王慧颖 +6 位作者 赵玉娇 赵雨蒙 秦佳明 张程 陈丽华 夏爽 沈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肾功能受损方面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5月单侧肾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肾动脉CTA图像,评估肾动脉斑块特征(狭窄程度、斑块最大厚度、斑块面...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肾功能受损方面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5月单侧肾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肾动脉CTA图像,评估肾动脉斑块特征(狭窄程度、斑块最大厚度、斑块面积、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动脉重塑和钙化)及肾皮质厚度差值(Cortical thickness difference,CTD)。使用有限元软件评估血流动力学参数时间平均壁剪切力(Time-averaged wall shear stress,TAWSS)及跨病变壁剪切力比(Wall shear stress ratio,WSSR)。测量并比较不同WSSR组间斑块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肾皮质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04例患者。狭窄处TAWSS高于狭窄前TAWSS和狭窄后TAWSS(P均<0.001),狭窄前TAWSS高于狭窄后TAWSS(P<0.001)。高WSSR组的狭窄程度、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比例均高于低WSSR组(P=0.019、P=0.008、P=0.011)。WSSR与狭窄程度(r=0.028,P=0.020)和斑块负荷(r=0.028,P=0.020)呈正相关。斑块负荷(OR=1.764;95%CI 1.008~8.087;P=0.047)和高WSSR(OR=3.047;95%CI 1.123~8.262;P=0.029)是与高CTD独立相关的影像学因素。二者联合预测高CTD的AUC为0.72。结论:WSSR和斑块特征可能是肾动脉狭窄后反映肾功能指标的重要参数,斑块负荷和高WSSR可以预测肾功能的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胆汤通过调节胆固醇逆转运相关膜蛋白表达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玄晶 吴炳鑫 +1 位作者 吴焕林 徐丹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23-2132,共10页
目的:从胆固醇逆转运角度探讨温胆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低剂量温胆汤组、中剂量温胆汤组和高剂量温胆汤组,每组15只,高脂饲料喂养,每日予相应药物灌胃... 目的:从胆固醇逆转运角度探讨温胆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低剂量温胆汤组、中剂量温胆汤组和高剂量温胆汤组,每组15只,高脂饲料喂养,每日予相应药物灌胃;C57BL/6小鼠15只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各组小鼠每周称重;10周后,水合氯醛麻醉,收集小鼠血清进行血脂水平检测;取主动脉整体进行油红O染色,主动脉胸段进行HE染色,观察斑块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和小窝蛋白1(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肝脏B类I型清道夫受体(SR-BI)和CD3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中剂量温胆汤有效抑制ApoE−/−小鼠的体重增长(P<0.05);各剂量温胆汤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P<0.01),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各剂量温胆汤组小鼠主动脉整体斑块占比降低(P<0.05或P<0.01);中、高剂量温胆汤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占比降低(P<0.05);各剂量温胆汤干预显著增加ApoE^−/−小鼠主动脉ABCA1蛋白的表达(P<0.01),并抑制caveolin-1异常升高(P<0.01);中、高剂量温胆汤组小鼠肝脏SR-BI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各剂量温胆汤干预对小鼠肝脏CD36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温胆汤有效降低高脂饲料喂养的ApoE^−/−小鼠体重增长,调节异常血脂水平,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其作用可能通过促进主动脉ABCA1蛋白表达和肝脏SR-BI蛋白表达,并抑制主动脉caveolin-1蛋白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逆转 小窝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