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3
1
作者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 吴从从 +5 位作者 王金萍 李海燕 植艳茹 魏小龙 刘静 赵志青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4-710,共7页
为规范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撰写了《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充分借鉴颈动脉狭窄诊疗指南和共识、参考国内外近10年护理循证依据基础上,邀请血管外科及相关领域51名医护专家对... 为规范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撰写了《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充分借鉴颈动脉狭窄诊疗指南和共识、参考国内外近10年护理循证依据基础上,邀请血管外科及相关领域51名医护专家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本共识终稿,内容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常见手术方法、术前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教育等5方面。本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提供实践指导,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 腔内手术 外科开放手术 临床护理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陆悦新 王明 万曙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亚洲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预测ICAS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并进行卒中风险分层,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亚洲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预测ICAS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并进行卒中风险分层,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型超高分辨率的血管内实时成像技术,在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和管腔形态学方面具有多重优势,特别是在揭示易损斑块的微细结构特征方面,为评估斑块稳定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图像支持;结合血流动力学评估,判断斑块形成与发展趋势,对预测ICAS患者卒中复发风险、指导个体化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旨在对OCT及其结合血流动力学评估应用于ICAS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OCT在脑血管领域的应用前景,为ICAS患者的风险评估、疾病监测和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流动力学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责任斑块的价值
3
作者 李帅 金韵 +3 位作者 田霞 张雪凤 彭雯佳 田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70)岁,男67例、女26例。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和T1WI增强图像分析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情况。对比分析责任斑块组与非责任斑块组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其中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症状,且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加权成像(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出现高信号,即新鲜梗死;非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可疑缺血性脑卒中/TIA的临床症状,但头颅MRI DWI和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均未出现异常高信号。结果责任斑块组患者61例,非责任斑块组患者32例。责任斑块组的高脂血症患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799,95%CI 1.303~2.484,P<0.001)、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OR=1.076,95%CI 1.027~1.128,P=0.002)及斑块内出血(OR=30.708,95%CI 2.563~367.925,P=0.007)与责任斑块独立相关。结论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是后循环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指标可能有助于识别此类责任斑块,并能够识别具有此类特征斑块的个体,从而为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狭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后循环 缺血卒中 责任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浆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Ⅰ复合物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吕露露 祝万洁 +2 位作者 肖明洋 李祎珂 张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28-2233,共6页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和靶器官损伤,目前我国临床实践中对血压昼夜节律干预较少,且缺乏有效的血清学指标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血浆氧化...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和靶器官损伤,目前我国临床实践中对血压昼夜节律干预较少,且缺乏有效的血清学指标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血浆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β2-糖蛋白I(β2GPI)复合物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4年1—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把研究对象分为3组:勺型组(83例)、非勺型组(83例)和反勺型组(42例)。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血糖、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甲状腺功能、电解质、IL-6、hs-CRP、ox-LDL/β2GPI复合物等指标的检测,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最后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学处理,分析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hsCRP、IL-6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勺型组、反勺型组患者hs-CRP、IL-6、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及颈部血管斑块占比均高于勺型组,反勺型组患者hs-CRP水平高于非勺型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RP、IL-6、ox-LDL/β2GPI复合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呈正相关(r=0.424、0.245、0.4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BP(OR=1.091,95%CI=1.007~1.182)、hs-CRP(OR=5.141,95%CI=1.700~15.541)、ox-LDL/β2GPI复合物(OR=1.033,95%CI=1.023~1.044)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更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重,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更高。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有望作为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昼夜节律 超敏C反应蛋白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Ⅰ复合物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相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张俊仕 杨晓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 探究颈动脉超声病变指标在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心脏中心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4 6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 目的 探究颈动脉超声病变指标在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心脏中心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4 6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已完成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收集临床基线资料,通过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了量化,结合颈动脉超声指标,包括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和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值、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值、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进行详细评估,为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对颈动脉病变分层数据,构建了6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PI、RI、IMT与冠状动脉狭窄的Gensini积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I左:r=0.041,P=0.005;PI右:r=0.035,P=0.017;RI左:r=0.119,P<0.001;RI右:r=0.032,P=0.027;IMT:r=0.043,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狭窄状态与高血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P<0.001),而在校正性别、年龄、学历、吸烟史、收缩压等因素的模型2和进一步校正血液指标如白细胞计数、肌酐、血脂等的模型3中,内膜增厚与CAD风险降低显著相关(P=0.009)。颈动脉病变分层分析表明,在内膜增厚合并斑块形成的模型5和斑块形成合并狭窄的模型6中,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颈动脉斑块形成+狭窄与CAD风险增加显著相关(P<0.001),而在单纯内膜增厚的模型4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结论 颈动脉超声的病变特征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风险密切相关,颈动脉病变可作为评估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治疗进展及脑卒中风险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曼悦 杨鹏飞 张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3-420,共8页
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但目前针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医疗实践和临床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其最佳治疗方法仍有争议。因此,评估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 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但目前针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医疗实践和临床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其最佳治疗方法仍有争议。因此,评估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选择易损斑块进行外科干预以提高疗效是必要的。本文回顾了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流行病学、治疗方法及脑卒中风险评估和潜在干预指征的最新成果,旨在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更加有效地预防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华敏 王佳佳 +5 位作者 陈文亚 刘志清 马爱金 张金 许元丰 毛伦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6,共7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死亡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52例sICAS患者共有55处病变,均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04)岁。术前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90%(80%,99%),狭窄长度为8(5,11)mm。采用的手术方式分别为球囊扩张式支架植入术(25例,27个病变)、自膨式支架植入术(19例,20个病变)、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8例,8个病变)。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为10%(0,20%),较术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管重建成功率为94.23%(49/5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临床随访12(12,18)个月,影像学随访10(6,12)个月,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7.69%(4/52),复发性IS发生率为1.92%(1/52),无患者死亡。结论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对sICAS安全、有效,其可提高血管重建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远期IS复发和再狭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缺血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敏 张晨 +7 位作者 田丹丹 屈慧云 郭林雅 杜慧宇 黄琦 刘芷兰 王伊菲 郝义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和非ARAS组(n=6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CE-MRA对ARAS的诊断价值,以肾动态显像测得的两侧GFR差值及比值单独或联合NCE-MRA诊断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对ARAS的诊断价值。结果:NCE-MRA与肾动脉DSA诊断ARAS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8,P<0.001),NCE-MRA诊断ARA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2.52%,90.77%、91.86%、94.29%、88.06%;双肾GFR比值及差值用于诊断ARAS的AUC为0.771和0.708,最佳诊断界值为1.371和13.900 mL/(min·1.73 m^(2)),敏感度为52.3%和45.8%,特异度为90.8%和89.2%;GFR比值及差值联合NCE-MRA诊断ARAS的AUC分别为0.948和0.942,敏感度为95.3%和94.4%,特异度均为89.2%。结论:NCE-MRA对ARA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肾动态显像可提高对ARAS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磁共振成像及斑块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孟昕 张森皓 +2 位作者 於帆 王静娟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3,共3页
颈动脉斑块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影响中国约21%的20岁或以上的人群[1]。易损/不稳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仅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而且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易损颈动脉斑块的早期... 颈动脉斑块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影响中国约21%的20岁或以上的人群[1]。易损/不稳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仅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而且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易损颈动脉斑块的早期识别对于预防上述神经系统疾病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93
10
作者 华扬 郑宇 +5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张蕾 王力力 刘玉梅 周瑛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CAS)病变的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斑块特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1603例首诊患者分为非狭窄组(A组:狭窄<50%)与狭窄组(B组:狭窄>50%或闭塞),对患者的双侧... 目的 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CAS)病变的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斑块特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1603例首诊患者分为非狭窄组(A组:狭窄<50%)与狭窄组(B组:狭窄>50%或闭塞),对患者的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及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卒中的发病与CAS程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CAS>50%者占17.3%(277/1603例)。高龄、男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与CAS的形成显著相关(r=0.024、0.777、0.827、0.762、0.750)。B组患者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37.20%(103/277)和21.6%(287/1326),P<0.001。B组中CAS 51%-69%的患者卒中发生率30.4%(38/125);CAS-70%或闭塞者卒中发生率为42.8%(65/152例)。斑块的发生率为64.4%(1032/1603),其中卒中及TIA患者的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比率高于非卒中患者,P<0.001。结论 CAS与高龄、男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显著相关;随狭窄程度的增加卒中的危险性升高;且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斑块的形成与卒中的发生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动脉狭窄 缺血卒中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性使用自膨式支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现状
11
作者 廖章正(综述) 段鸿洲(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450,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ICAS的治疗方法尚缺乏共识。鉴于血管内治疗在冠状动脉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狭窄中的良好效果,以颅内支架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ICAS的治疗方法尚缺乏共识。鉴于血管内治疗在冠状动脉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狭窄中的良好效果,以颅内支架植入为代表的血管内治疗曾被认为是治疗ICAS安全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唯一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可应用于ICAS治疗的Wingspan支架在临床研究中却表现出较高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血管内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围术期并发症 自膨式支架 缺血脑卒中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中度狭窄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然 华扬 +2 位作者 王力力 段春 凌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8-122,133,共6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存储系统中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通过CDFI首次评估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中度狭窄(狭窄率为50%~69%),并且于初检后完成12、24、36个月C...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存储系统中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通过CDFI首次评估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中度狭窄(狭窄率为50%~69%),并且于初检后完成12、24、36个月CDFI规律复查的患者279例。记录病变血管残余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并根据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是否进展为重度狭窄(狭窄率为70%~99%)或闭塞,分为进展组(40例)及非进展组[239例,进一步分为稳定组(210例)和改善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服用降脂类药物(阿托伐他汀20 mg/d)等对狭窄进展的影响。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这些因素对颈动脉狭窄进展的影响。结果进展组24、36个月时狭窄病变的残余管径较稳定组和改善组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狭窄处及其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和改善组(均P〈0.05)。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OR=2.686,95%CI:1.120~6.442,P=0.027)和吸烟(OR=2.265,95%CI:1.081~4.746,P=0.030)是影响颈动脉狭窄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规律性服用阿托伐他汀是延缓颈动脉狭窄进展的保护因素(OR=0.383,95%CI:0.178~0.827,P=0.01)。结论 CDFI可以客观评估颈动脉狭窄的进展。吸烟和高血压是加速狭窄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性服用阿托伐他汀有助于延缓颈动脉狭窄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进展 危险因素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酰胺及残余胆固醇与老年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米蕊 刘文韬 +1 位作者 高萌 杨荣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酰胺(Cer)、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残余胆固醇(RC)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IS患者209例,根据颅内动脉狭...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酰胺(Cer)、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残余胆固醇(RC)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IS患者209例,根据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分为狭窄组122例和非狭窄组87例,检测患者Cer,计算TyG指数和RC水平。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非狭窄组比较,狭窄组脂蛋白(a)、糖化血红蛋白(HbAlc)、TyG指数、RC、Cer16:0、Cer18:0、Cer24:1、Cer16:0/Cer24:0、Cer24:1/24:0、Cer18:0/24:0升高,Cer24:0降低(P<0.05,P<0.01)。Cer16:0、Cer18:0、Cer24:1、Cer16:0/24:0、Cer18:0/24:0、Cer24:1/24:0、脂蛋白(a)、HbAlc、TyG指数、RC与ICAS呈正相关(r=0.290、r=0.343、r=0.383、r=0.436、r=0.434、r=0.481、r=0.166、r=0.248、r=0.140、r=0.204,P<0.05,P<0.01),Cer24:0与ICAS呈负相关(r=-0.247,P<0.01)。Cer18:0、Cer24:1、Cer16:0/Cer24:0、Cer18:0/Cer24:0、RC是ICAS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老年IS患者Cer、TyG指数、RC水平较高,可能是发生ICA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神经酰胺类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 残余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华扬 焦志欣 +2 位作者 贾凌云 段春 凌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583-587,共5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进程的影响。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首诊为一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中度(狭窄率50%~69%)狭...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进程的影响。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首诊为一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中度(狭窄率50%~69%)狭窄者52例。所有患者每6个月检测1次,至少连续观察2.5年。根据是否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将患者分为规律服药组(A组,21例)和非规律服药组(B组,31例),分别于0.5、1.0、1.5、2.0、2.5年比较两组颈总动脉内一中膜厚度(CCA-IMT)、狭窄处责任斑块厚度(RPT)变化的差异。结果①与初检时比较,两组IMT均有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厚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2.5年IMT平均增长0.062inln,B组平均增长0.113mm。与前一阶段比较,A组IMT增厚值在2年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组无下降趋势。2.5年时两组IM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RPT值均有逐渐增厚的趋势。与初检时比较,A组各阶段RPT增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各阶段RPT增厚值除与初检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与前一阶段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0与1.5年,1.5与2.0年阶段除外),P〈0.05或P〈0.01。2.5年A组RPT共平均增厚0.560mm。B组平均增厚0.955mm。③以CCA-IMT变化〉0.1mm,RPT变化〉0.3mm定义CCA-IMT及RPT为增厚。2.5年时B组患者RPT增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87.1%(27/31)与57.1%(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可以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CCA-IMT、RPT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勇 段炜 +1 位作者 陈康宁 郑健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5期404-408,共5页
针对卒中,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阵痛以后,我们《正本清源,回归血管》、《关注卒中,更要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我们当然要关注《... 针对卒中,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阵痛以后,我们《正本清源,回归血管》、《关注卒中,更要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我们当然要关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明确以后,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我们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若干经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脑保护装置应用的研究进展》,开展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我们之所以坚决的这样做,是由于我们有2006年的意大利颈动脉下支架置入指南和《2007年美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作为指导!除此之外,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不仅能预防卒中,而且《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6个月的随访研究》发现,支架成形术还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尽管如此,我们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脑供血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景光明,慎重开展》!脑血管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只是血管神经病学(VascularNeurology)很小的一部分,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治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定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59-662,共4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遗憾的是 ,国内对此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早已证实是其有效治疗手段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迄今还未真正推广普及。作者在介绍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无创检查的同时 。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动脉疾病 诊断 动脉内膜切除 血管成形术 支架术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建立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腾飞 时程程 +5 位作者 余笋 龙树海 马骥 李臻 任建庄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79-1184,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法构建猪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AS)狭窄模型的方法和要点,并观察天冬酰胺内肽酶(AEP)表达水平。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4头巴马小型猪分成实验组(12头)和对照组(12头)。术前实验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末全身麻醉下经...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法构建猪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AS)狭窄模型的方法和要点,并观察天冬酰胺内肽酶(AEP)表达水平。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4头巴马小型猪分成实验组(12头)和对照组(12头)。术前实验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末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行颈动脉内大球囊过度扩张,构建颈动脉狭窄模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入组时和造模后第1、8、16、24周末分别行体质量称量和血脂水平检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SA监测评估颈动脉狭窄形成。术后24周处死实验猪,收集狭窄处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分析AEP表达水平。总结血管内介入法构建猪颈动脉AS狭窄模型的技术操作要点。结果高脂喂养后,实验组体质量和血脂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术后24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SA证实实验组12头猪颈动脉AS狭窄模型构建成功,狭窄率为(33.21±13.17)%;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狭窄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有明显的AS斑块形成。实验组颈动脉狭窄组织中AEP高表达,阳性细胞比率为(79.41±11.34)%,吸光度值为0.73±0.11,阳性评分12分;对照组中AEP低表达,阳性细胞比率为(27.13±17.34)%,吸光度值为0.41±0.14,阳性评分为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24周高脂饲养和大球囊过度扩张诱导颈动脉内膜损伤,可确切可靠地建立巴马小型猪颈动脉AS狭窄模型。AEP在巴马小型猪颈动脉AS狭窄病变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AS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球囊扩张 巴马小型猪 动脉 天冬酰胺内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测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华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41-243,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超声检测 脑血管病(CVD)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动脉内膜剥脱术 动脉硬化狭窄 血流动力学分析 动脉病变 价值 血管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和锦 王青 +1 位作者 李玉梅 李雪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533-536,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0例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相关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行ABI测量(ABI≤0.9为异常)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 目的观察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0例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相关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行ABI测量(ABI≤0.9为异常)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非狭窄组(狭窄率<50%)和狭窄组(狭窄率≥50%)。结果①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ABI异常率分别为59.1%(26/44)和29.5%(43/146);狭窄组ABI值为0.81±0.23,低于非狭窄组的0.9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狭窄组的年龄、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05,P<0.001)。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4.206,95%CI:1.957~9.040)和ABI异常(OR=3.385,95%CI:1.630~7.031)是狭窄率≥50%的CAS的独立相关因素(P<0.001)。③相关分析显示,AB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r=-0.320)和CAS程度(r_s=-0.365)均呈负相关(P<0.001)。结论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ABI降低与狭窄率≥50%的CAS独立相关,ABI值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CAS程度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老年人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踝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 被引量:14
20
作者 彭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24,共2页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夹层、动脉炎、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等,但颈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颈动脉狭窄后引起的脑灌注障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产生的栓子栓塞是导致...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夹层、动脉炎、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等,但颈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颈动脉狭窄后引起的脑灌注障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产生的栓子栓塞是导致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机制。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卒中发生/复发是脑卒中一级、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多种危险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上,应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脑血管重建术 支架 抗高血压药 降血脂药 降血糖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