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5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种脂蛋白(a)免疫测定法在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朱旭 钟远红 +1 位作者 王健 程歆琦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4期253-260,共8页
目的对6种脂蛋白(a)[Lp(a)]免疫测定法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对比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探讨其在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选择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AsCVD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 目的对6种脂蛋白(a)[Lp(a)]免疫测定法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对比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探讨其在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选择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AsCVD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200例血清样本分别使用6种检测系统进行Lp(a)水平测定,其中包括2种以nmol/L为单位的Lp(a)颗粒浓度测定法(罗氏和迈瑞Ⅱ),和4种以mg/L为单位的Lp(a)质量浓度测定法(迈瑞、美康、九强和积水)。所有检测方法均进行精密度评价。将各检测系统测定结果与Lp(a)测定平均值相比较,绘制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图和Bland-Altman偏倚图以评估检测准确度,采用一致性相关系数(CCC)分析不同系统间的一致性。此外,不同检测方法在临床上评估AsCVD的一致性使用加权Kappa统计方法进行比较,同时评估研究组和健康对照组Lp(a)颗粒浓度、质量浓度的阳性率及Lp(a)质量浓度高估率和低估率。结果6种Lp(a)检测方法的精密度为0.6%~2.1%。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显示,各回归方程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0.970,回归直线的截距和斜率分别为-43.311~39.456.0.547~5.500。Bland-Altman偏倚图显示,6种检测方法与Lp(a)测定平均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在-25.939%~40.205%。Lp(a)质量浓度检测系统中迈瑞、美康结果呈正偏差,九强、积水结果呈负偏差。一致性分析显示,与Lp(a)平均值相比,罗氏和迈瑞Ⅱ具有极好的一致性(CCC:0.992~0.993);迈瑞、美康和九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CC:0.950~0.986),积水具有中度一致性(CCC:0.935)。研究组中Lp(a)阳性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美康>九强>迈瑞>罗氏=迈瑞Ⅱ>积水。不同组别中迈瑞、美康、九强和积水相较于Lp(a)颗粒浓度测定法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7.33%、93.33%、97.33%和98.00%,Kappa值分别为0.910.0.798、0.912和0.927。结论2种Lp(a)颗粒浓度测定法相关性和一致性较好,4种Lp(a)质量浓度测定法间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Lp(a)颗粒浓度测定法,4种Lp(a)质量浓度测定法在评估AsCVD时会导致Lp(a)水平的高估或低估。准确测定Lp(a)浓度对评估AsCVD患者的总体风险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免疫测定法 方法学评价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及残粒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芳 李兴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残粒可通过参与泡沫细胞形成、诱发炎症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残粒可通过参与泡沫细胞形成、诱发炎症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TRL、残粒水平及其变异性的升高与ASCVD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以甘油三酯为标志物的新型降脂药物可显著降低TRL及残粒水平,并且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 脂蛋白残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多重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丹 张小杉 +4 位作者 施依璐 刘笑笑 马岚 赵捷 王雅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47,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大动脉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和脑卒中的主要原因[1]。脂质、炎性细胞、泡沫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和坏死细胞碎片在血管内壁单层内皮细胞下与... 动脉粥样硬化是大动脉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和脑卒中的主要原因[1]。脂质、炎性细胞、泡沫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和坏死细胞碎片在血管内壁单层内皮细胞下与内膜空间中积累和转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世界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及病死率较高[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疾病 卒中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动脉硬化型脑小血管病患者淡漠与影像学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李华 马尚佳 +5 位作者 高德旺 吕佳瑜 于文龙 王璐 郭霞 吴丽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动脉硬化型脑小血管病(arteriosclerotic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aCSVD)患者淡漠与影像学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aCSVD患者14... 目的探讨小动脉硬化型脑小血管病(arteriosclerotic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aCSVD)患者淡漠与影像学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aCSVD患者143例,根据修订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odified apathy evaluation scale,MAES)评分将受试者分为淡漠组(MAES评分>14分)68例和非淡漠组(MAES评分≤14分)75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影像学标志物差异。结果淡漠组年龄、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非淡漠组,受教育年限、MMSE评分明显低于非淡漠组(P<0.05,P<0.01)。淡漠组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Fazekas评分、新近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RSSI)、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基底节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PVS)、半卵圆中心PVS、脑萎缩、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影像学总负荷评分明显高于非淡漠组(P<0.01)。aCSVD患者MAES评分与WMH Fazekas评分、RSSI、LI、基底节PVS、半卵圆中心PVS、脑萎缩、CMB、影像学总负荷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WMH Fazekas评分为aCSVD患者淡漠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18,95%CI:1.343~3.664,P=0.002)。结论aCSVD患者影像学标志物评分越高,淡漠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情感淡漠 中风 腔隙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血脉”整体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发挥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铜五 陈向心 +8 位作者 陆毅 郝秀炜 王洋 关乐 刘悦 张哲 闵冬雨 杨关林 孔德昭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黄帝内经》有云:“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维系着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脉”,则具有推动和约束血液在脉道运行的作用;“血”与“脉”相互作用,二者相合,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传承《黄帝内经》的... 《黄帝内经》有云:“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维系着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脉”,则具有推动和约束血液在脉道运行的作用;“血”与“脉”相互作用,二者相合,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传承《黄帝内经》的思想和理论,杨关林教授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结合前人“痰瘀”相关学说,整体审视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提纲挈领地提出“血脉病”这一概念。血脉病,指气血运行失常,导致血脉痹阻的一类疾病,包含心脉病、脑脉病和肢脉病等多系统疾病。血脉病的发生与脾虚受损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创新性的将血脉病分为“血浊脉滞”“血瘀脉壅”“血毒脉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和临床表现提出“健脾益气,化痰降浊”“健脾益气,化痰祛瘀”“化痰祛瘀,清热解毒”三种不同的治法并建立出相应中药组方,构建血脉病全程防治体系,提升中医药防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血脉病 中医药 脾虚受损 防治体系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miR-103b检测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母迷迷 吴嘉 +5 位作者 王苏梦 张乐乐 张钰 薛丽君 丁小宇 汪俊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ASCVD患者以及同期体检的健康人...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ASCVD患者以及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对照血清标本各8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运用ROC曲线、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03b对ASCVD的预测及评估价值。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健康人对照组[0.0002(0.00008,0.0004)]相比,ASCVD患者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0.0009(0.0005,0.003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69,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iR-103b与心肌肌钙蛋白I(r=0.322,P<0.05)、心肌肌钙蛋白T(r=0.298,P<0.05)、肌酸激酶MB同工酶(r=0.393,P<0.05)、总胆固醇(r=0.290,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68,P<0.001)均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13,P<0.001)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03b水平区分ASCVD患者及健康人对照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ROC)为0.854(95%CI:0.791~0.917),敏感性为73.26%,特异性为83.92%。结论ASCVD患者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上调,可作为ASCVD潜在的辅助诊断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微小核糖核酸 miR-103b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模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张建国 卜少阳 +3 位作者 酆鹏飞 吴建广 闫芳芳 罗金兵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模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因素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旗下营卫生院收治的470例高危AS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模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因素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旗下营卫生院收治的470例高危AS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H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指标水平及吸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BMI、HDL-C、非HDL-C、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MI与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非HDL-C、SBP、DBP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HDL-C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烟率低于对照组(P=0.016)。结论: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模式在ASCVD危险因素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控制患者的血脂和血压水平,降低吸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述要
8
作者 欧阳昕 刘中勇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8-70,75,共4页
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受到世界关注,其研究日益推向深入,学术成果日新月异。现依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研讨的内容,概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双心疾病等... 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受到世界关注,其研究日益推向深入,学术成果日新月异。现依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研讨的内容,概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双心疾病等疾病研究动态,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学术年会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媛铃 习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86-90,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aCSVD)即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小血管病,是老年卒中及痴呆的重要原因。慢性炎症反应、脑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BBB)功能障碍及其相互作用是aCSVD的发病机制,多种炎性细胞、免疫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aCSVD)即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小血管病,是老年卒中及痴呆的重要原因。慢性炎症反应、脑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BBB)功能障碍及其相互作用是aCSVD的发病机制,多种炎性细胞、免疫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紊乱。aCSVD发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分为可干预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较正常人更易发生aCSVD,是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肠道微生态影响包括脑在内的多个靶器官,肠道微生物失调促进aCSVD患者慢性炎症状态的产生,肠道微生物失调也因此成为aCSVD发病的可干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脑小血管 高血压 糖尿病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10
10
作者 钟巧青 朱凌燕 +1 位作者 张国刚 杨天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又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然而,与之相关的一些机制并未受到重视,现有的治疗策略中更多的是强调如何用药物控制好血糖。研究表明,未合并糖尿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又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然而,与之相关的一些机制并未受到重视,现有的治疗策略中更多的是强调如何用药物控制好血糖。研究表明,未合并糖尿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经过调脂、降压、控制多重危险因素等处理后,其心血管复杂并发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而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其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就合并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理生理、临床特点以及治疗对策进行探讨,以加深临床工作者对合并糖尿病的ASCVD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糖尿病 临床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郭斌 岳增辉 +3 位作者 易丽贞 刘欣 王彭汉 黄麟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37-140,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目前,针灸在防治ASCVD尤其冠心病方面已受到高度关注,但由于ASCVD的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目前,针灸在防治ASCVD尤其冠心病方面已受到高度关注,但由于ASCVD的复杂和高风险特点,针灸防治ASCVD亟需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本文从ASCVD西医评价指南、中医辨证分型、针灸防治方面进行梳理,为不同类型或风险层次人群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冠心病 针灸 评估体系 诊疗方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探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杰 王晓娜 +2 位作者 范文倩 肖文凯 盛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在高龄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龄男性ASCVD患者310例,根据数次入院随访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分为他汀组195例和非他汀组115例,分析2组全因死... 目的探究在高龄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龄男性ASCVD患者310例,根据数次入院随访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分为他汀组195例和非他汀组115例,分析2组全因死亡及主要终点事件。结果他汀组和非他汀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04.10个月(95%CI:97.46~110.75)和97.14个月(95%CI:89.61~104.67)。他汀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他汀组(P<0.05)。校正他汀类药物、高血压等混杂因素后,肾功能不全是全因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HR=1.944,P=0.004;HR=2.095,P=0.004;HR=2.179,P=0.014;HR=3.172,P=0.019);而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他汀类药物治疗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有关(P=0.015)。他汀组LDL-C水平明显低于非他汀组,HDL-C、LDL-C达标率、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率明显高于非他汀组(P<0.05,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高龄男性ASCVD患者LDL-C水平,减缓HDL-C下降趋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疾病 胆固醇 LDL 胆固醇 H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认识脂蛋白(a)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温文慧 匡泽民 王绿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90-192,共3页
脂蛋白(a)[Lp(a)]是由低密度脂蛋白颗粒与载脂蛋白a[Apo(a)]组成的复合物,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和血栓形成、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以往没有标准化的检测方法,Lp(a)的应用研究较少。随着Lp... 脂蛋白(a)[Lp(a)]是由低密度脂蛋白颗粒与载脂蛋白a[Apo(a)]组成的复合物,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和血栓形成、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以往没有标准化的检测方法,Lp(a)的应用研究较少。随着Lp(a)检测方法的改进,其在ASCVD中的作用不断显现,人们重新重视其致As作用。该文就Lp(a)在ASCVD中的致病机制及检测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ASCVD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 脂蛋白A 致病机制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蓄积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桐桐 钱航 +5 位作者 李云鹏 邬闻文 闵新文 杨汉东 陈俊 李东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3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蓄积指数(LAP)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体检的2266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职员工,根据10年内ASCVD发生风险水平将其分为低危组(... 目的探讨脂肪蓄积指数(LAP)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体检的2266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职员工,根据10年内ASCVD发生风险水平将其分为低危组(1334名)、中危组(434名)及高危组(498名)。收集并比较三组临床资料、实验室生化指标及LAP的差异,分析LAP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与10年内ASCVD风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分布及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臀围、肌酐、空腹血糖、LAP、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P与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吸烟、饮酒、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体重指数、臀围、肌酐、空腹血糖及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_(s)>0,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_(s)<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LAP是10年内ASCVD风险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线性趋势检验显示,LAP分级(L1:≤14.88;L2:>14.88~26.58;L3:>26.58~44.90;L4:LAP>44.90)与10年内ASCVD风险水平具有线性关系(P<0.05),且为正相关(r>0,P<0.05)。结论LAP是10年内ASCVD发生风险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其呈线性关系,临床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脂肪蓄积指数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线趋势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空腹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淇 黄雨晴 冯颖青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11期866-870,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尽管既往大量研究表明空腹血脂与ASCVD发生及其预后密切相关,但空腹血脂检测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空腹血脂对ASCVD的发生及预后也有...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尽管既往大量研究表明空腹血脂与ASCVD发生及其预后密切相关,但空腹血脂检测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空腹血脂对ASCVD的发生及预后也有重要作用,且相比空腹血脂,非空腹血脂检测能反映人体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的血脂水平,更方便快捷。因此,本文就非空腹血脂的定义、优缺点、使用范围及其与ASCVD发生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疾病 非空腹血脂 血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的现况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薇 刘伟信 +4 位作者 钱晨光 翟亚川 王秋华 佀燕云 冀巍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0期186-188,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分析他汀类药物在ASCVD人群未使用和依从性差的原因。方法:在东城区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 03...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分析他汀类药物在ASCVD人群未使用和依从性差的原因。方法:在东城区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 03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30例患者中,从未应用过他汀83例(8.1%),依从性差302例(29.3%),依从性好645例(62.6%)。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主要原因是认为血脂不高没有必要应用(54.2%),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为记忆力差(49%)。结论:目前北京市东城区社区ASCVD患者的他汀使用率和依从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医生的培训和患者的健康教育,努力缩小临床和指南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他汀 依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LT2i在合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继航 沈明志 +1 位作者 焦阳 付振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病,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新型降糖药,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由于其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表现出卓越的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而倍受关注。前期针对SGLT2i的大型随机对照...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病,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新型降糖药,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由于其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表现出卓越的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而倍受关注。前期针对SGLT2i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EMPA-RED研究、CANVAS研究、DELCARE TIMI-58研究)均证实了SGLT2i作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能够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非致命性中风的风险。然而,SGLT2i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直接作用报道较少。本文对SGLT2i在合并糖尿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SGLT2抑制剂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达标情况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明中 李慧敏 +5 位作者 陈慧敏 朱慧英 周娜 程勇 余娟 晏沐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血脂的达标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院年龄≥60岁ASCVD的住院患者1019例进行血脂现状调查。男性571例、女性448例;心内科459例、神经内科194例、老年科99例、姑息科11...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血脂的达标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院年龄≥60岁ASCVD的住院患者1019例进行血脂现状调查。男性571例、女性448例;心内科459例、神经内科194例、老年科99例、姑息科115例、精神心理科152例。根据2011年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极高危841例,高危114例,中危64例。判断血脂达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血脂达标率26.9%,其中极高危血脂达标率20.3%,高危46.5%,中危78.1%(P<0.05)。极高危患者中,老年科血脂达标率最高(30.5%),各专科高危血脂达标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女性、危险因素≥3个、共病<3种和极高危患者为血脂达标率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ASCVD患者血脂达标率低,各专科都要加强血脂管理,提高血脂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 降血脂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认知的质性研究
19
作者 向毅明 谢薇 +2 位作者 刘慧 刘青 张红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对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认知并对其采取行动的过程,为下一步制订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2024年1-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湖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对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认知并对其采取行动的过程,为下一步制订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2024年1-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湖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的1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2DM患者对CVD的风险认知可归纳为3个主题:风险知识来源及感知不全(知识来源单一、信息甄别困难、风险感知薄弱);认知偏差(乐观偏差认知、悲观偏差认知);风险控制(行为自律、执行情绪化、动机缺乏)。结论T2DM患者对CVD风险认知不足与偏差并存,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通过系统性宣教、心理支持及社会联动,改善患者的CVD风险认知,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疾病 风险认知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107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晶晶 刘玲利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期220-221,共2页
目的:研究对107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14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UC组)与延续性护理组(CN组... 目的:研究对107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14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UC组)与延续性护理组(CN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CN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FBS、TC、TG、HDL-C、LDL-C的水平及其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接受护理后,CN组患者FBS、TC、TG与LDL-C的水平均低于UC组患者,其HDL-C的水平与对护理的满意率均高于UC组患者,P <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血糖和血脂的水平,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